寶庫匯攜國家級非遺制扇大師邢偉中開啟「執扇聞香之旅」

2020-12-16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6月14日電(達利敏 徐明睿)「一把檀香扇是詩情畫意材美工巧的融合統一,三十幾道工序結合繪畫與雕刻低調地展現著技藝的極限與難度,輕輕揮手間,馥鬱隨風,檀香扇似乎就是為美和風情而生.....」, 在上海中心的寶庫匯,一百六十餘把形態奇特、工藝考究的檀香扇、團扇珍品為品鑑的人們帶來了一場執扇·倚風·聞香的美好體驗。



  6月13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活動是寶庫文化中心推出的 「大國手作」主題月之一,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邢偉中主講,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制扇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邢偉中的代表作品有拉燙檀香扇《唐伯虎點秋香》、黑檀淺刻描金扇《貴妃出巡圖》大型象牙淺刻摺扇《香洲春曉》等 ,堪稱當下「蘇作」經典代表人之一,檀香扇作品《人間仙景·風華絕代》被蘇州市博物館收藏。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盛春、陳琴分別在現場演繹了團扇和檀香扇的製作工藝。

  邢偉中,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蘇州市工藝美術學會會長。江蘇蘇州人,1954年生,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 1976年開始師從著名制扇藝人周天民先生。此次帶來的黑檀淺刻描金扇《貴妃出巡圖》,寬122cm 厚8cm 高64cm,曾獲得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百花杯」金獎,扇面主體以流暢的線條,細膩的填金,再現了眾臣簇擁下楊貴妃出巡的壯觀場面,整扇構圖恢宏,氣勢雄偉。

  檀香扇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曾經風靡一時。由摺扇發展演變而來,因扇骨、扇面皆用檀香木而得名。明清時,就有人用檀香木製作扇骨,但都沒有形成氣候。如今,人們熟知的精雕細鏤的檀香扇,就是發源於民國時期的蘇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蘇州張多記扇莊以檀香木為原料,製作出香氣馥鬱、玲瓏精緻的檀香扇,在不足百年的發展歷程中,蘇州檀香扇成了獨具一格的工藝品。以技藝精湛而聞名天下的「蘇作」是蘇州手工藝品的統稱,它象徵著中國手工藝品的最高水準。


  邢偉中在接受採訪時說:「燙花,就是在薄薄的檀香扇篾上用電烙筆畫畫,最大的難度在於,它必須一氣呵成,不能出錯。燙花者不僅要熟練掌握中國畫中的線描技法,還要具備紮實的素描基礎,這樣創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收放自如。‌‌一把扇子的製作,‌‌從開始設計‌‌一直到自主完成,要經過設計到工序,‌‌‌‌慢慢每一道工序要去‌‌仔細的琢磨它。一把扇子應該說‌‌比較複雜一點的,‌‌可能會經過‌‌一年或者一年半時間‌‌才能製作完成」。講到非遺地傳承,他說:「像今天這種講座,它是一種公益性的‌‌來宣傳和傳播我們的技藝,我感覺讓更多人來了解我們的‌‌公益,了解我們的藝術,這是個很好的一個舉措」。


  寶庫匠心館館長葉柏風在談到策展初衷時表示,檀香扇真正的起源在中國,此展便於大家了解傳統文化脈絡,扇子對於歐洲來說屬於一種宮廷文化,在‌‌中國算是文人文化,‌‌所以這種語言形式我們流傳到現在,不少展品本身材料就很稀缺,工藝的呈現精彩豐富,從收藏的角度來說很珍貴。



  寶庫匯創始會員崔孟孟現場也介紹了自己對古典文化比較感興趣,平時很少接觸到這種中國古典文化綜合在一面扇子上的展覽,從每一把扇子上面都能讀懂很多的中國文化,所以蠻震撼的。(完/供圖)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達利敏  

相關焦點

  • 百餘件珍品扇子在滬展出 制扇大師揭秘如何製作檀香扇
    徐明睿 攝邢偉中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制扇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代表作品有拉燙檀香扇《唐伯虎點秋香》、黑檀淺刻描金扇《貴妃出巡圖》、大型象牙淺刻摺扇《香洲春曉》等,作品曾被國家博物館、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等收藏。邢偉中作品——黑檀淺刻描金扇《貴妃出巡圖》在現場展出。
  • 七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攜三十餘件作品亮相虹橋海外書院
    、四大名繡、龍泉寶劍、手工絲毯、緙絲工藝……七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藝術作品齊聚大虹橋,盡顯華麗璀璨的中國工藝之美。7月22日,由上海虹橋商務區管委會、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指導,寶庫文化、虹橋海外書院聯合主辦的「大國手作Ⅱ中國工美之巔」寶庫匠心館藏品聯展在位於虹橋商務區核心區的虹橋海外書院開幕。  據了解,此次展覽是寶庫文化與虹橋海外書院攜手呈現的首個展覽,也是七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的首次聯合展覽,共展出30多件作品。
  • 手作名家以藝會友 七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藝術作品聯展開幕
    圖說:扇面精品展示居家美學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大國制扇、四大名繡、龍泉寶劍、手工絲毯、緙絲工藝……日前,「大國手作Ⅱ中國工美之巔」寶庫匠心館藏品聯展在虹橋海外貿易中心的虹橋海外書院開幕,聯合展出七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的60多件匠心精品。
  • 蘇旅財舉辦非遺藝術節
    圖片由學校提供怡情修身養性的插花藝術,嫋嫋香氣飄逸的茶藝,通經斷緯的緙絲技藝,精緻入微的核雕作品……日前,蘇州旅遊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2020年非遺藝術節啟幕,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造就未來大國工匠」的同時,也為校內全體學生以及校外非遺文化愛好者締造了一場非遺文化盛宴。
  • 2019浙江十佳非遺文化主題民宿24、湖州不須歸竹扇文化主題民宿
    2019浙江十佳非遺文化主題民宿24、湖州不須歸竹扇文化主題民宿
  • 【品非遺】賞非遺 品文化 購特產 秀湖水街(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
    今後,「兔小儒、兔小雅」將作為璧山文旅宣傳的重要一員,宣傳和展示璧山生態之美、人文之美,讓世界共賞璧山魅力。開街儀式上,我區還發布了5G璧山數字文旅小程序—雲遊璧山,展現儒雅璧山的內涵以及科技璧山的魅力。
  • BMW中國文化之旅:持續賦能非遺保護「授人以漁」
    作為中國汽車行業中一個長期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企業社會責任項目,不僅通過非遺創新轉化以及「文化+旅遊」的方式,探索助力文旅產業發展新模式,同時,多方面、多角度地傳播探訪地區的文化,並整合專業資源、帶動利益相關方,創新性地解決社會問題,對探訪地區產生切實有效的幫助。
  • 愛上非遺,聚了,火了,樂了!
    此次非遺展,京、津、冀、魯、豫、蘇、皖、浙8省(直轄市)30個設區市,帶來了41項國家級、73項省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來淮集中展示交流。展會突出文化創意,緊扣「多彩非遺」和「時尚生活」八個字,組織了傳統音樂、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和傳統醫藥類項目集中展示展演。啟動儀式上,非遺時尚服飾秀將傳統蘇繡、雲錦、宋錦、扎染、藍印花布等與現代時裝設計相結合,邀請江南大學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110餘項國家級、省、市級非遺項目攜上千種產品,在清江浦裏運河畔組成氣勢磅礴的「非遺長廊」。
  • 【非遺禮物】國家級非遺,傳承千年的尼木藏香!
    ·2008年,藏香製作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2018年,「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四位刺繡大師耗時1年打造1套床品 京東618的非遺爆品太豪橫
    隨著6月13日我國首個非遺購物節正式啟動,京東居家不僅聯手230多個非遺品牌奉上經典之作,更重磅推出王星記端午聯名禮盒、榮寶齋龍德墨、富安娜x四大名繡聯名款床品、奉旨造物蘆葦畫等多款明星單品,以品質、顏值、文化樣樣在線的匠心創意,再次刷新你對非遺的認知。即刻打開京東APP搜索"非遺購物節",就能擁有最具個性、絕不撞款的非遺美物!
  • 這周來活力島,赴一場「非遺之旅」!
    這周來活力島,赴一場「非遺之旅」!然而在活力島夜市中精緻、有趣的還有「非遺專題」攤位近20種傳統工藝以擺攤的形式在此陳列呈現更多屬於我們的文化傳承和驕傲每一個被精湛工藝吸引走上前的市民都能得到攤主最詳盡的講解在這裡
  • 非遺花絲工藝引領國潮!萃華工匠大師受邀央視
    萃華珠寶工匠大師李玉昆先生受邀央視CCTV1、CCTV3,攜手新生代竹笛傳承人祝芝浩為現場觀眾展示萃華珍藏的中國傳承千年的非遺花絲臻品,為國人講解非遺花絲技藝的歷史、傳承與創新,講述幾代萃華花絲繼承人的故事,也將大國工匠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
  • 【非遺】湖州羽毛扇
    唐·顏真卿公元772至776年任湖州刺史,在他的《石柱記》一文中曾記吳興事,兼及吳興姚萇雉尾扇,這說明吳興(湖州)制羽毛扇至少在唐時已聞名於世。至明清時期,吳興羽毛扇更是名滿天下。清代張燕昌在他的《羽扇譜》中曾贊道:「吳興團扇名天下,諸葛王睢不倚羅,淮海帆牆回羽客,春今門巷認金婆。」古時制扇工匠大都居住 在湖州金婆弄。
  • 2016格林人探秘長沙銅官窖手工制陶「非遺」文化行
    初春,萬物復甦之機,為讓來五湖四海的格林人領略湖湘文化,2月25日清晨在徐徐微風吹拂下,長沙格林組織來長參加2016全國格林地板年會一行60人,沿星城北上到達望城銅官古鎮進行格林人探秘長沙銅官窖手工制陶「非遺」文化行活動。銅官鎮位於長沙市望城區北境的湘江東岸,距省會長沙30公裡。
  • 毛朝軍技能大師工作室致力打造陝西安康非遺美食
    本報訊(記者王京臣)為弘揚工匠精神,推崇「勞動光榮、技能寶貴」,持續創新烹飪技法,繼承傳統手藝,毛朝軍技能大師工作室致力打造安康非遺美食,滿足市場消費需求,為餐飲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根據全市餐飲企業需求,按技能大師工作室職責,對安康飲食文化、非遺美食進行深度挖掘研發
  • 太子務武吵子:氣勢非凡的國家級非遺
    非遺 【太子務武吵子:氣勢非凡的國家級非遺】盛行於京冀的吵子,因其聲勢浩大而得名。令旗一起,鏜鼓鐃鑔齊鳴,雙鈸上下翻飛、對打廝殺聲不絕,場面蔚為壯觀。「太子務武吵子」2007年入選第二批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今天,文旅君帶大家一起了解太子務武吵子的獨特魅力。
  • 【尋味順德•味在勒流】開啟廚師之鄉的「味力」之旅!
    這個元旦來順德勒流參與「2020年勒流鄉村美食文旅節」,美食+文旅,好吃好玩綜合推薦!勒流鄉村美食文創展、第三屆勒流「金鑊鏟」廚藝爭霸賽決賽、徒步尋味·發現黃連-2020勒流定向徒步活動、「尋味順德 味在勒流」2020勒流鄉村美食文旅節音樂之夜、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院首屆作品展、眾湧飄色……多項精彩活動,一連5天精彩上演!
  • 海南非遺路在何方?
    記者 宋國強 攝77歲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海南椰雕大師張型富戴著老花鏡,手下刻刀遊動,一幅靈動的椰樹海浪風景圖躍然椰殼之上;身著黎族傳統服飾的「織女」席地而坐,團團錦繡在手指與彩線的經緯交錯間慢慢生成……在日前舉行的2020海南自貿港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大會中,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活態展示,令廣大市民遊客眼界大開,嘖嘖稱讚。
  • 《行走的匠魂》直播上線,百度百科助燃非遺「傳承之火」
    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稱「非遺」)作為人類文明傳承最為突出的歷史見證者,近些年來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重視。今年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向政協提交了「關於優化非遺政策引導非遺產業化發展的提案」。提案中不僅對當前非遺政策的改進提出了改進意見,更著重強調了引導非遺產業化發展,打造「大國工匠」的重要性。由此可見,非遺產業發展及傳承的背後,是「非遺技藝」和「非遺匠人」的共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