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篇
北京同仁堂十大王牌藥:安宮牛黃丸、同仁大活絡丸、同仁牛黃清心丸、紫雪散、愈風寧心片、國公酒、同仁烏雞白鳳丸、壯骨藥酒、再造丸、局方至寶丸。
北京同仁堂十大名藥:牛黃解毒片 塞隆風溼酒京制咳嗽痰喘丸 兒童清肺口服液 偏癱復原丸消栓再造丸 感冒清熱顆粒 骨刺消痛液 安神健腦液 狗皮膏
安宮牛黃丸,蘇合香丸,再造丸,安坤贊育丸,烏雞白鳳丸,局方至寶丹,紫雪散,大活絡丹,參茸衛生丸,女金丹。上牛黃清心丸、十香返生丸, 壯骨藥酒,合稱為"十三太保"。
這篇講十大王牌之一:同仁牛黃清心丸
• 處方來源: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牛黃清心丸加減而來
• 同仁牛黃清心丸有包金衣和不包金衣兩種,大蜜丸和水蜜丸兩種規格。
• 成份:人工牛黃、羚羊角、人工麝香、人參、白朮(麩炒)、當歸、白芍、柴胡、乾薑、阿膠、桔梗、水牛角濃縮粉等27味。(保密配方,北京同仁堂特有配方)
• 功能主治:益氣養血,鎮靜安神,化痰熄風。用於氣血不足,痰熱上擾引起:胸中鬱熱,驚悸虛煩,頭目眩暈,中風不語,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
• 用法用量:口服。每丸3克,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次,小兒酌減。
• 水蜜丸每100粒重5克,口服,一次40~80粒;一日2次,小兒酌減。
廣東傑德藥業註:請仔細閱讀說明書並按說明書使用或在醫生與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 現代中醫認為牛黃清心丸為清心解毒、祛風化痰之品,既能調和營衛氣血,又能清心解熱,本方配伍精妙、溫涼協調、不寒不熱、清中有補、補中有清,無論虛實之人,體質強弱者,皆可服用,為治療風痰之首選藥,在中藥界有「科學涼茶」之稱。
• 臨床應用:高血壓,用於治療氣血兩虛,痰熱上擾型高血壓有良好療效。在降低血壓的同時對心腦血管有保護作用,其良好的安全性保護了肝臟、腎臟不被藥物和高血壓所傷。
• 中風前期,腦血管意外前期,症狀主要有眩暈、頭痛,嘔吐,肢麻,一過性口眼歪斜,言語不清等,常伴有血壓顯著升高,多因氣血不調,痰火上擾所致。對上述證候有效,改善作用明顯。
• 中風後遺症,對中風後遺症的症狀有效,明顯改善神經功能的缺損狀況,包括:意識、面癱、語言、上肢肌力、步行能力,下肢肌力,提高生活能力。
• 慢性疲勞症候群,常感到疲勞,伴有失眠,肌肉疼痛,頭痛、低熱、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情緒低落、夜間盜汗、關節疼痛,或睡眠充足但仍感疲勞,體力難恢復,運動後疲勞感持續較長時間。
• 眩暈,神經衰弱,多因精神負擔過重,不注意勞逸結合,腦力勞動過度,症見眩暈,重者不能站立,伴有嘔吐,昏倒,耳鳴,氣短多汗,失眠健忘等。
• 如果說,安宮牛黃丸是危急時挽救生命的「勇武猛將」,同仁牛黃清心丸則更像是一位「謙謙君子」,不寒不熱,溫涼協調,適用人群頗廣泛。
• 「同仁牛黃清心丸」為宮廷秘方的製法,目前依然屬於國家保密處方。沒有「同仁」二字的牛黃清心丸則完全照搬《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也稱為「局方牛黃清心丸」,處方已經公開,它集息風、降火、滌痰、化疲、補虛於一體,主次分明,攻補兼施,標本兼治。而「萬氏牛黃清心丸」的處方見於明代《痘疹世醫心法》一書,由牛黃、硃砂、黃芩、桅子、鬱金等組成,功用在於清熱祛痰,鎮靜安神,以祛邪為主,沒有補虛的成分。因此「萬氏牛黃清心丸」不推薦作為日常保健藥品服用。
「同仁牛黃清心丸」與「牛黃清心丸」區別: 「同仁牛黃清心丸」的處方有加金衣的,治療重症,沒有硃砂和雄黃兩味藥,適合長期服用。
而「牛黃清心丸」則多了硃砂和雄黃兩味藥,久服硃砂和雄黃對人體是有害的。由此說來,「同仁牛黃清心丸」的應用的範圍相對更加廣泛,年輕年老、體質強弱者均可應用,也比較適宜長期服用。而「牛黃清心丸」則不適宜長期服用。
• 牛黃清心丸(局方牛黃清心丸)
• 成份:牛黃、當歸、川芎、甘草、山藥、黃芩、苦杏仁(炒)、大豆、黃卷、大棗(去核)、白朮(炒)、茯苓、桔梗、防風、柴胡、阿膠、乾薑、白芍、人參、六神曲(炒)、肉桂、麥冬、白蘞、蒲黃(炒)、人工麝香、冰片、水牛角濃縮粉、羚羊角、硃砂、雄黃。
• 功能主治:清心化痰,鎮驚祛風。用於風痰阻竅所至的頭暈目眩、痰涎壅盛、神志混亂、言語不清及驚風抽搐、癲癇。
• 用量用法:每丸3克,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
• 萬氏牛黃清心丸
• 成份:體外培育牛黃、硃砂、黃連、黃芩、梔子、鬱金。
•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用於熱入心包、熱盛動風症,症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及小兒高熱驚厥。
• 用法用量:每丸1.5克,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
廣東傑德藥業註:請仔細閱讀說明書並按說明書使用或在醫生與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學中醫後,人生最大的改變是不那麼攻擊性了~和了。因為生氣會使肝氣鬱結,對身體不好。
中醫還是道家傳承。道家是個被動的東西,它不會主動拉著你,「你一定要信我啊」,它不是,它說道不遠人,但是得等那個人去求道。
有雲「醫不叩門」,沒有說醫生敲開人家門,說「你有病,我給你治病」,人家會說你吖才有病呢!
它就是等著這個人來,向道、向醫去靠。
所以這個道的傳播,中醫的傳播,它死不了,但它的傳播方式也註定了它不會大紅大紫,也註定不會煙消雲散。它就是一個小河流水,自個兒流著,你愛到河邊這兒洗洗臉、洗洗腳,歡迎;你不願意來我也不去招攬你。
所以道學和中醫註定只能是少數人的享受,它不是大眾娛樂的東西,也不是大眾喜歡的東西。大眾要是喜歡,是為什麼?那是因為他病了。他要是沒病的話,學什麼道啊!老子熬夜打遊戲還來不及呢。
同樣地,道家和醫家認為生命是寶貴的,它才會去研究怎麼養生,怎麼治病。
道法術器:中醫養生為什麼好?它可能技術含量低,沒啥高科技,用的器具和方法看來也「老土」,但它方向是對的。而關注物質和技術條件的高低,沒關心大方向,容易給帶溝裡去。
一般人會覺得中醫是有很多禁忌的,其實沒有,只是忌過度。
道家和中醫比較聰明,在縱慾和禁慾之間選了個節慾。
節制,有張有馳,更有人情味。
「物無美惡,過則為災」
「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摘自梁冬&徐文兵對話,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