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在灤平縣孫營村精準扶貧手工編織培訓班閉營儀式上,37歲的高大松給媽媽遞上了一隻黑色編織鞋,粗糙又笨拙的紋路依稀可見,這是高大松在8天編織培訓結束時送給媽媽的手工禮物。
今年37歲的高大松,是此次編織培訓班裡唯一的男學員。初三時因脊髓炎壓迫神經,導致腰部以下神經不受控制,行動極為不便並喪失勞動力。家中收入全靠父母務農和妹妹打工維持。「如果沒有得病,我的家庭條件也不至於如此,是我拖累了家人。」這是高大松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對於父母,他除了感恩還有愧疚。
因身體不便,高大松想要幫父母分擔家務活和農活,卻總是有心無力。常年務農的母親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腰椎間盤突出,擔心父母安全高大松總是拄著拐杖默默跟著母親,儘管行動不便、速度緩慢,但他依舊用獨特的方式守護著父母。
偶然機會加入編織班學習
10月末,碧桂園集團要和灤平扶貧辦聯合開展手工編織培訓的消息在孫營村傳開了。高大松媽媽找到孫營村村書記報了名,10月26日高大松媽媽開始每天前往孫營村婦女之家參加手工編織培訓。
高大松的家到培訓地步行需40分鐘,由於媽媽患有糖尿病綜合症,擔心媽媽路途昏闕,高大松每天會用殘疾人專用的電動三輪車陪著媽媽一同前往。看到媽媽熟練編織帽子、圍巾,做出來的成品還非常漂亮,高大松明白這是媽媽在學習手藝,也是在為家庭換種方式謀收入。看到媽媽在培訓班裡結識更多朋友,也學會了新的技能,高大松心裡也高興著。
連續幾天的接送,高大松跟培訓班的老師和學員們漸漸熟悉起來,不時也會坐在媽媽旁邊聽邊看。在培訓老師和碧桂園扶貧工作人員的鼓勵下,高大松也加入了編織培訓班。
由於沒接觸過編織,高大松的手顯得些許笨拙。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這雙寬大的男人手從學習怎麼拿鉤針開始學習,一點點學習和摸索,慢慢學會了勾線、收邊等技能。8天培訓時間,高大松跟著老師認真學習,終於做出了半隻鞋子。這半隻鞋子,是他準備送給媽媽的結營禮物。
「一直以來都是媽媽照顧我,這份愛我難以報答,這次能夠親手給媽媽編織鞋,也算是我給媽媽親手準備的心意。回去後加緊練習,以後可以在家編織點物品賣錢,也能賺點錢補貼家用。」高大松告訴碧桂園扶貧工作人員許雪松,這是他患病來給媽媽第一次親手做禮物。高大松和媽媽所在的編織培訓班是由碧桂園集團聯合灤平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共同開展的旨在提升貧困戶就業技能的扶貧專項活動。通過邀請具有數十年編織經驗的非遺傳承老師進行系統授課,講解基本針法、立體花樣、鉤織方法、編織流行款式、實例鉤織方法等理論知識,並現場進行編織實踐教學,帶領學員們編織家居鞋、冬季帽子、圍巾手套等物品。
培訓結營儀式上,來自孫營村及鄰村的67名學員在編織老師的指導下陸續交出滿意的編織成品,結合學習平日表現和現場成品展示情況,活動主辦方還評選了優秀學員和優秀團隊,並為其頒發了獎狀、獎金和結業證書。高大松也獲得了人生中第一張就業技能獎狀。
「感謝碧桂園提供的培訓機會,能夠讓我們在農閒時把村裡的婦人們召集在一起,給他們培訓,讓他們掌握新的就業技能,這為以後農閒季節增加收入打下了堅實基礎。」灤平縣婦聯主席蓋素玲表示。
「我們希望能夠給貧困戶傳授就業技能,這些技能學到手了可以給他們帶去更多就業機會。」碧桂園灤平扶貧小組成員許雪松表示,此次培訓是碧桂園就業扶貧系列舉措之一,也是碧桂園在灤平開展的第二場大型手工編織培訓活動。未來,碧桂園灤平扶貧小組還將繼續在各貧困村開展手工編織、家政培訓、育嬰月嫂等專題培訓班,繼續做好就業扶貧工作,做黨和政府的有益補充,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