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都去哪了?抗戰時期,美國和華人華僑援華物資的去向

2020-12-26 飛天國史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接受了相當數量的國際援助物資,其中既有海外愛國華僑華人毀家紓難,也有反法西斯盟友的國家援助。在抗戰的中後期階段,美國的對華援助成為了國民政府當局的大宗。那麼這些援華物資是否真的全部用於支援中國的抗戰呢?本期內容就跟你談一談抗戰時期美國援華物資的內容和去向。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向反法西斯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租借援助,在亞洲同日本血戰的中國也被納入了受援國範圍。從1941年至抗戰結束,國民政府共接收了來自美國方面總額7.78億美元的援助,這對於當時貧窮落後的中國而言,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也給艱難抗戰的中國帶去了些許光亮。而美國之所以決定援助中國,是因為中國戰場能夠緩解其他地方的壓力,所以援華物資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是,用於進行對日作戰。中國軍隊與日軍存在巨大的裝備差距,很多時候這個差距不得不用將士的生命去彌補,使用美式武器裝備和訓練中國軍隊,則能夠直接有效地與日軍的作戰水平對抗。1941年3月,國民政府就表達了這個請求,並獲得了美國的同意。

之後在中國的昆明和桂林以及印度的拉姆加爾設立了三個主要的訓練中心,在昆明訓練步兵,在桂林訓練炮兵,這兩地的官兵美國提供了部分武器,在印度受訓練的官兵則全部配備了美式裝備,他們也就是後來著名的新1軍和新6軍。之後,美國又提出了幫國民政府訓練39個師的計劃,雖然訓練目標和裝備提供未能盡數實現,但是到戰爭結束時,已經有12個軍的國民黨軍隊接收了美式裝備,軍配備榴彈炮營,師配被山炮營,團有戰防炮連,營有迫擊炮排,其他輕重武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每個軍、師都設立一所完備的野戰醫院,各級通訊系統也在美國幫助下建立起來。空軍方面,除了援助陳納德在華組成的空軍部隊,美國也幫助中國訓練飛行員和機械員,並以售賣或租賃的方式,前後共向國民政府提供了1394架飛機。海軍也由美國提供了驅逐艦、掃雷艦等艦艇,人員同樣由美國訓練。

除了直接裝備中國軍隊,美國援華物資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是軍隊的給養,諸如食品、藥品、衣物、生活用品以及彈藥等等。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進行的緬北滇西戰役,是當時正面戰場上中國軍隊首次取得徹底勝利的大規模進攻作戰,之所以取得勝利,既有將士奮勇拼殺等因素,更與援華物資提供的武器裝備和充足後勤保障密不可分。不過,在當時中國對外交通線受阻的情況下,物資難以順利高效地送達,所以提供改善運輸條件的物資,諸如各種卡車、自行車以及輪胎、築路的設備和材料都是援華物資的一部分,他們被用以修復或開通新的交通線,保山至密支那公路、中印公路和中印輸油管等交通運輸線,既是經由援助物資而成功修建,也是之後援助物資所要走的渠道之一。

總的來說,這些援助物資有的用於加強中國戰場的作戰能力,有的用於改善中國落後的交通條件。然而,面對這樣一筆「飛來橫財」,貪腐成性的國民政府及個中分子是免不了要撈油水的,在眾多侵吞援助物資的官員中,「大頭」便是駐美國的時任外交部長宋子文,此人一方面是對美國援華的促成者,厥功至偉,另一方面卻也是從中牟利的「一把手」。宋子文和他的弟弟宋子良通過執掌西南運輸總處和中國國防物資供應公司的便利,侵吞了大量援華物資,建立起自己的「私人廠庫」。滇緬公路未被切斷時,援華物資幾乎都經由這裡運到國內,由宋子良主管的西南運輸處,當時擁有600輛卡車負責運送物資。

然而匪夷所思的是,物資一到達國內,就會出現裝滿物資的卡車「失蹤」情況,存放物資的倉庫有時也「意外失火」,調查結果則多半是「有人破壞」,但是這些消失或燒毀的物資,有時不到兩小時便在各種黑市上出現,有時則進入他的倉庫,不再出現。後來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西南運輸總處也在1941年底被撤銷。不過在1941年的四月份,中國國防物資供應公司在美國成立,承擔與美國政府洽談援華物資的接收和管理工作,宋子文負責該公司的主管工作,宋子良則是中國方面援華物資的負責人,這種在《租借法案》背景下進行的物資援助數額大,也十分容易讓人鑽空子,何況中美兩國之間相隔萬裡,而中間人卻又是宋氏兄弟。

有一次宋子文根據租借法案向美國申請了一批60輛坦克及其他武器裝備的資金,而後卻向重慶方面報告說,「運載這批武器的貨船沉沒了」。事實上這些武器沒有被製造出來,沉船更是無稽之談,於是這筆款項就流入了他自己的腰包。美國方面稱「宋氏家族一直是金錢狂,他們的一切行動都是受其聚斂錢財的欲望所驅使」。宋子文兄弟究竟從經手的援助中攔截了多少,沒有人知道,但從後來宋氏家族內部以及其他家族的不滿中可以想像,他們已經攫取了過多的財富,並引起了眾怒。當時的《不列顛百科全書》這樣介紹宋子文「據說他是世界上最富的人」。

其他國民政府軍政官員,下至管理物資的小科長,上至戰區司令長官,同樣也是一丘之貉,有的利用職務之便「假造名冊,冒領援助物資,有的將援助物資賣給日本人,或是交換日本的消費品」。有著「水旱蝗湯」「美名」的湯恩伯,經常用美國援助的軍用卡車跨過日軍殺戮和驅趕中國老百姓形成的無人區,去走私日本人的商品,再到黑市上去賺中國老百姓的錢。等到豫湘桂戰場大潰敗時,湯司令又用這些美軍卡車拉著家小財產從前線溜之大吉。事實上,不僅僅是對於援助物資的侵吞,經濟各領域都有腐敗分子的存在。美國人這樣形容國民政府「文武官吏中,除極少數例外,不是囤積居奇,就是投機倒把」。

除了中飽私囊,這些原本是用於支持抗日戰爭的援助物資,也被國民政府屯而不用「以備不時之需」。1942年第一次緬甸戰役中,第5軍僅有的9輛坦克被蔣介石一輛一輛地調動,這種「添油」的方式根本不能發揮坦克的作用,軍長杜聿明還想要把這些坦克藏起來,以致於英國人反問他,那要這些坦克有什麼用?誠然,也許是過慣了苦日子的軍隊,自然想著珍惜寶貴的武器,想著拿人命去換。但在1944年豫湘桂戰場上全面潰敗時,蔣介石還在貴州「珍藏」著5萬噸武器彈藥,原因則是懷疑有些將領不忠於自己。裝備了大量美式裝備的胡宗南部隊不去前線打日軍,卻在後方騷擾和進攻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等到抗戰勝利的局勢已經明朗,這種傾向就更加明顯。陳誠就表示「將使用美國武器打內戰」。

當然,抗戰勝利之後,美國也明確支持國民黨軍隊進行內戰,並提供了更多的美式裝備,但這些國民黨的將領依然想著保存實力,還想著「不時之需」。連蔣介石囤積的美國援助物資,到1949年他自己下野時都沒用完。除了國民政府的貪汙腐敗和所謂的「深謀遠慮」,對援助物資的「利用」,來自美英兩國的「不可抗力」,也影響了物資的流向。由於這些物資是美國提供的,中國並沒有決定權,事先美國也不會與中國商議,有時候其他戰場緊急,美國會將援華物資調撥到那裡,主要還是為了幫助英國人。

1942年夏,英軍被趕出埃及,面對出現危機的北非和中東局勢,原定飛往中國的轟炸機被派往英國人需要的地方,援助中國的100架運輸機也縮減為57架。蔣介石問羅斯福「美國是否還有興趣維持中國戰場……英國每遭到一次擊敗,就拿走一批中國的裝備……既然如此,中國沒有必要繼續打下去了」。而英國方面自認為高於中國一等,有時還會直接霸佔援助中國的物資,邱吉爾甚至覺得美國對中國的援助有些過分。

事實上,在美國對外援助中,中國最高也僅佔到其援助總額的4%,其餘大部分還是英蘇及其他國家,美國偶爾也會收回部分物資。不過同樣也是因為戰事原因,當然參與援助工作的美方人員也會中飽私囊,甚至連陳納德將軍也曾進行過投機倒把活動,然而相比於宋子文,他們還是要得「多學習」,但總的來說,這些都是小打小鬧。儘管美國處理援助物資時,經常無視國民政府,顯得有些霸道無禮,不過勉強也算戰爭需要,問題的關鍵在於那些被國民政府接收的物資究竟有幾分是用於抗戰,有幾分是被貪汙,又有幾分是留著日後打內戰。抗戰過後,中國愈發凋敝,老百姓生活日益艱辛,而四大家族和部分高官卻盆滿缽滿。《詩經》有言: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或許這種能對援華物資下手而大發國難財的統治階層,早就「本實先撥」了。

相關焦點

  • 追尋五邑抗戰印記:江門華僑與飛虎隊
    江門華僑與飛虎隊丨追尋五邑抗戰印記之一提起「飛虎隊」,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陳納德或「死亡航線」。很少有人知道,陳納德旗下2600多名「飛虎隊」隊員中,有95%是美籍華裔,且「絕大多數是江門華人後裔」。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也是一段盪氣迴腸的抗戰故事。
  • 抗戰老照片,你所不知道的1941年,美國華僑抗戰募捐時裝秀
    在抗日戰爭時期,國外的華僑同胞知道東方中國所處的環境之後,不僅繼續組織抗日團隊,還捐款捐物,有的華僑甚至直接回國參軍上戰場,當時由這些華僑捐款的錢對當時的中國軍人軍費以及經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查詢了一些資料後,發現當年的華僑對國內的捐款有13億元以上,同時還有僑匯也快達到了100億元,這筆錢在當時佔了軍費的40%以上,海外華僑有800萬,其中有半數以上為當年的抗日戰爭捐過款。在美國的華人在當時紐約成立了「紐約全僑救濟總委員會」。司徒美堂還發起組織紐約市54個僑團,成立了「紐約華僑抗日救國籌餉總會」(簡稱「紐約籌餉總會」),作為統籌紐約地區籌賑工作的機構。
  • 華僑華人捐贈物資攜手戰「疫」
    中國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來,海外華僑華人都在為戰勝疫情貢獻力量。日本埼玉縣縣廳、日本山西總商會、日本山西同鄉會共同捐贈的1.5萬隻口罩3日運抵山西太原,這些醫用物資將用作山西醫療機構的防疫一線。
  • 「全面抗戰」消息一出,美國各地的華僑便開始四處奔走,積極募捐
    「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東西南北,皆有守土抗戰之責。」這句話貼切地形容了抗戰時期的海外華僑們,中華民族能夠取得抗戰勝利,她們功不可沒,這是一組1938年5月9日在美國紐約華僑們冒著細雨為祖國募捐的老照片,雖然她們僑居在海外,但始終心繫祖國。圖為1938年5月9日在美國紐約募捐的婦女。
  • 抗戰時期德國、義大利、英國、法國、美國、蘇聯都對中國做了什麼
    哪怕是同一個國度,在長達14年的中國抗戰時期所扮演的角色,都有可能在「天使」與「魔鬼」間來迴轉換。如此「國格分裂」一般的巨大反差,恰恰真實反映了國際政治中本國利益至上的殘酷現實。 1 德國:與日本結盟前是國民政府最好夥伴 部分輿論對一些強國在抗戰中的作用急於定性、一筆帶過,最大的問題無疑在於缺乏「十四年抗戰」意識。
  • 看一看抗戰時期,有多少國家援助我們?
    大家都知道,抗戰是國人心中永遠也抹不平的傷痛,我們以貧弱之軀抵抗日寇十四年的侵略,雖然取得了最後勝利,但也為此付出3500萬軍民死亡的代價。在敵我國力軍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我們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除了全民族一條心,誓死抗爭外,也少不了友邦的援助。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看一看,抗戰時期,有多少國家援助過我們?
  • 重慶向薩爾瓦多華僑華人捐贈防疫物資
    重慶向薩爾瓦多華僑華人捐贈防疫物資 2020年04月29日 10:35   來源:重慶日報
  • 巴西中資企業和華僑華人向當地捐贈抗疫物資
    新華社裡約熱內盧4月9日電(記者陳威華 趙焱)由於近期巴西新冠疫情日益嚴重,當地醫療機構和社區防疫物資緊缺,中資企業和巴西的華僑華人以各種方式積極開展捐助活動,得到當地各界好評。徐工集團應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請求,協助採購醫療防疫物資馳援巴西。近30噸首批採購物資近日已經從徐州發出。國家電網巴西控股公司向裡約政府擬建的方艙醫院捐贈264張病床,中國銀行巴西子行向聖保羅市政府捐贈口罩和1000套防護服,中交南美區域公司控股的當地公司向馬拉尼昂州政府捐贈5萬副醫用手套。
  • 墨西哥華僑華人向當地捐贈防疫物資
    人民網墨西哥城4月22日電 (記者 劉旭霞)近日,墨西哥各州市華僑華人主動向當地捐獻防疫物資,受到墨西哥各界的關注和致謝。墨西哥民眾紛紛表示,關鍵時刻的中國行動,為墨西哥抗擊疫情注入強大信心。在墨西哥城,由在墨華僑華人組成的 「同舟抗疫中墨情」小組向墨西哥外交部捐贈1.5萬個口罩,其中一部分交由外交部自用,剩餘部分將由外交部捐贈給墨西哥國家社保局基金會,並由該基金會分發給墨西哥民眾。該小組還向墨西哥參議院捐贈5萬隻口罩,墨西哥參議員何塞·塞斯佩德斯代表參議院接受了這批物資。
  • 全球華人共戰「疫」 美國華人華僑聯合總會主席林建新做表率
    據統計,在新冠疫情爆發的多個國家和地區,華人的新冠病毒感染率和死亡率與其他族裔相比都是最低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抗疫經驗的傳承,促使華裔重視疫情,科學防疫,積極抗疫。各國的華人不僅做好自身防疫工作,還主動對他人施以援手,體現了中華民族樂善好施的美德。
  • 南非華僑華人座談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
    南非華僑華人座談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         華聲報訊:新華網消息,9月3日,南非20多個華僑華人社團以及中國駐南非使領館近        旅居南非的華僑在會上放聲歌唱《義勇軍進行曲》、《遊擊隊歌》和《大刀進行曲》,熱情謳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舉,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表示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推動新世紀的世界和平事業。        南非老華僑潘國偉在座談會上說,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今天依然具有現實意義。歐洲走向團結融合,而日本的領導人卻帶頭參拜靖國神社,這值得人們深思和關注。
  • 巴西裡約華僑華人組織向當地社區捐贈物資
    裡約華僑華人組織供圖人民網裡約熱內盧12月23日電 (記者吳傑、張遠南)臨近元旦,巴西新冠疫情依然嚴峻。近日,位於裡約熱內盧的多個華僑華人組織積極向當地社區捐贈防疫物資和生活用品,在當地廣受好評。19日,巴西裡約華人聯誼會(以下簡稱「華聯會」)在會館舉行慈善活動,共向裡約當地的孤兒院和敬老院以及瓦索拉斯市政府等機構捐贈玩具、約300個食品籃、6000枚口罩及酒精等防疫物資。會長徐宗彬表示:「捐贈活動是華僑華人回饋當地的途徑之一,體現了我們助人為樂、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愛心無國界。」
  • 醫學家顏福慶、林可勝與抗戰時期中國的醫療救護工作
    他的家人也和他一起投入到抗戰的滾滾洪流中。 他的妻子曹秀英辦了一所孤兒院,收容戰時無家可歸的孤兒;他的長女受訓成為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長子在抗戰爆發時尚在美國留學,顏福慶即寫信叫他馬上回國參加抗日戰爭。上海救護委員會的工作,一直堅持到上海陷落,其人員才陸續解散或轉移到後方。 1938年,顏福慶短暫出任國民政府衛生署長兩年。
  • 「戰疫」中的美國華僑華人,不應再受種族歧視的傷害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截至美東時間19日16時32分,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1523534例,死亡91570例。確診和死亡人數分別佔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  疫情數據「穩居」第一,美國政府不但沒有進行反思,反而頻頻「甩鍋」他國!自疫情暴發以來,部分美國政客和主流媒體將「中國」「華僑華人」「亞裔」與「新冠病毒」簡單粗暴地畫上等號。
  • 休斯敦華僑華人籌措第二批醫療物資支援湖北抗疫
    中國僑網2月25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當地時間24日,美國休斯敦中國人活動中心捐贈第二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醫療物資已到達中心倉庫,義工們迅速開始分揀、打包、貼標,完成湖北省內5所重點醫院的物資分配工作。
  • 抗戰時期,德、意、英、法、美、蘇都對中國做了什麼?
    哪怕是同一個國度,在長達14年的中國抗戰時期所扮演的角色,都有可能在「天使」與「魔鬼」間來迴轉換。如此「國格分裂」一般的巨大反差,恰恰真實反映了國際政治中本國利益至上的殘酷現實。德國:與日本結盟前是國民政府最好夥伴部分輿論對一些強國在抗戰中的作用急於定性、一筆帶過,最大的問題無疑在於缺乏「十四年抗戰」意識。
  • 華人和華僑究竟哪個是中國人?看完就明白了
    最近因為海外疫情嚴重,而國內疫情經過全國人民的不懈努力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很多長期旅居海外的中國同胞選擇回國「避難」,這其中也有不少華人華僑。但是,相信很多國人都搞不清楚華人和華僑有什麼區別?他們究竟誰才是真正的中國人?
  • 克羅埃西亞華人華僑領取來自祖(籍)國的防疫物資
    5月11日,在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克中文化基金會會長葉碎雄拆封浙江省援助的防疫物資。據克中文化基金會會長葉碎雄介紹,在中國疫情暴發初期,幾百名旅克華人華僑踴躍捐款捐物,支援祖(籍)國。隨著國內疫情形勢好轉,當時受援的浙江省麗水市和青田縣近日發出20000隻口罩和一批防疫中藥回饋旅克同胞。新華社記者 高磊 攝5月11日,在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華人華僑排隊領取浙江省援助的防疫物資。新華社記者 高磊 攝5月11日,在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當地華人華僑代表手持中克兩國國旗與浙江省援助的防疫物資合影。
  • 上至宋子文下至陳納德,都像吸血的螞蝗,將美國援華物資大把裝進...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終於徹底切斷了和日本的經濟往來,改為有限度的支援中國的抗戰。從1941年底開始到抗戰結束,美國共向中國提供了7.78億美元的援助物資,這些物資的主要用途是抗戰,但究竟有多少用到了抗戰的一線呢?可能只有一半。
  • 法國華僑華人舉行詩歌朗誦會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原標題:法國華僑華人舉行詩歌朗誦會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新華網巴黎6月28日電(記者鄭斌)「耍盡花招猶拜鬼,戰爭罪責豈能忘。冤禽銜石精魂在,螳臂擋車須提防。」28日,在法國巴黎戴高樂中文圖書館,歐洲龍吟詩社主編葉星球高聲朗誦自己作的紀念中國抗戰詩歌,把龍吟詩社舉辦的緬懷中國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詩歌朗誦會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