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照片,你所不知道的1941年,美國華僑抗戰募捐時裝秀

2020-12-26 百家號

在抗日戰爭時期,國外的華僑同胞知道東方中國所處的環境之後,不僅繼續組織抗日團隊,還捐款捐物,有的華僑甚至直接回國參軍上戰場,當時由這些華僑捐款的錢對當時的中國軍人軍費以及經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查詢了一些資料後,發現當年的華僑對國內的捐款有13億元以上,同時還有僑匯也快達到了100億元,這筆錢在當時佔了軍費的40%以上,海外華僑有800萬,其中有半數以上為當年的抗日戰爭捐過款。

在美國的華人在當時紐約成立了「紐約全僑救濟總委員會」。司徒美堂還發起組織紐約市54個僑團,成立了「紐約華僑抗日救國籌餉總會」(簡稱「紐約籌餉總會」),作為統籌紐約地區籌賑工作的機構。

美國華僑抗戰募捐時裝秀·1941年

美國華僑抗戰募捐時裝秀·1941年

美國華僑抗戰募捐時裝秀·1941年

華僑捐款的熱情十分高漲,情景極為動人:有的節衣縮食,有的罄其所有、毀家紓難,甚至有些被美國移民局囚禁在天使島、自身難保的華僑也盡力捐款。

海外華僑華人的捐獻、購債、僑匯、投資,對祖(籍)國抗戰起著巨大的作用。

不要忘了南僑機工,開著自己的車回國抗戰。1941年,所有的出海口淪陷,不要忘了遠徵軍為了保住唯一的交通生命線滇緬公路,做出的巨大犧牲。

民國有這一天,都是因為有你這樣的人,你們犧牲、犧牲再犧牲,卻一直沒有停止抗爭和戰鬥,你們為這個國家所做的,每個中華兒女都將銘記在心,你為這個民族所做的,又豈是這些軍功章所能概括?中正不才,空負萬眾期待,卻乏通天之力,唯有日日殫精,時刻不敢懈怠。兄弟,同志,請接收我的敬意和歉意!」

相關焦點

  • 「全面抗戰」消息一出,美國各地的華僑便開始四處奔走,積極募捐
    喜歡看老照片歷史的可以關注我,了解更多時代影集!「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東西南北,皆有守土抗戰之責。」這句話貼切地形容了抗戰時期的海外華僑們,中華民族能夠取得抗戰勝利,她們功不可沒,這是一組1938年5月9日在美國紐約華僑們冒著細雨為祖國募捐的老照片,雖然她們僑居在海外,但始終心繫祖國。
  • 追尋五邑抗戰印記:江門華僑與飛虎隊
    江門華僑與飛虎隊丨追尋五邑抗戰印記之一提起「飛虎隊」,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陳納德或「死亡航線」。很少有人知道,陳納德旗下2600多名「飛虎隊」隊員中,有95%是美籍華裔,且「絕大多數是江門華人後裔」。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也是一段盪氣迴腸的抗戰故事。
  • 義舉 有國才有家 為抗戰籌款南洋華僑賣子救國
    還得從一份1940年的契約書說起,這份契約書現在珍藏於廣東江門華僑博物館內,立字據的一方是南洋華僑鄭潮炯,他要賣掉的竟是妻子腹中還未出世的孩子。——契約書內容  南洋華僑自發成立群眾組織 籌款支持抗戰  抗戰爆發後,南洋華僑為支援祖國抗戰,紛紛成立了籌賑傷兵難民的群眾組織。1938年10月,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成立,陳嘉庚先生為主席。當地的華文報紙《新國民日報》報導了華僑紛紛為祖國抗戰捐款的情形。
  • 抗戰國軍老照片,29軍大刀隊虎虎生風,張自忠將軍目光如炬
    這些老照片大多拍自抗戰時期,是當時國軍官兵抗擊日寇最真實的寫照,圖中為我29軍大刀隊,這支部隊曾給日軍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虎虎生風,是一支讓國人驕傲的部隊,不過也要承認當時的中國軍隊中還在使用大刀,也說明那時我們真的很貧窮,武器裝備很落後。
  • 美國猶他州華裔群體積極捐助舊金山抗戰紀念館
    美國猶他州華裔群體積極捐助舊金山抗戰紀念館 2015-05-10 11:57:0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抗戰時期,美國和華人華僑援華物資的去向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接受了相當數量的國際援助物資,其中既有海外愛國華僑華人毀家紓難,也有反法西斯盟友的國家援助。在抗戰的中後期階段,美國的對華援助成為了國民政府當局的大宗。那麼這些援華物資是否真的全部用於支援中國的抗戰呢?本期內容就跟你談一談抗戰時期美國援華物資的內容和去向。
  • 老照片裡的嶗山抗戰,不應忘卻的「青保」!
    今天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4周年紀念日,通過一組老照片,重溫七十餘年前那段少有人知的嶗山抗戰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歷史不應忘記他們!抗戰期間李先良在嶗山檢閱「青保」部隊抗戰爆發後,青島及附近地區活躍著一支國民黨領導的遊擊武裝。
  • 開國大典站在天安門上的黑幫老大 為抗戰募捐千萬 死後葬入八寶山
    由於家境貧寒,加上戰爭的影響,12歲的司徒美堂漂洋過海,來到了美國謀生。17歲那年,加入洪門致公堂,該組織是當時北美華僑中最大的幫派組織。口號是「反清復明,推翻封建統治」。 20歲那年,因為一個白人流氓吃霸王餐,被司徒美堂三拳打死,當時就判了死刑。在洪門兄弟的努力下,最後改判有期徒刑十個月。
  • 全民族抗戰爆發八十年,你知道一共發行了多少抗戰郵票嗎?
    再過一周左右時間就是「七七事變」八十周年的日子了,這是中國人永遠不應該忘記的日子!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 這才是抗戰中真正日俘,跟抗戰劇截然不同,當了俘虜依舊面露兇光
    真實的歷史很殘酷,抗戰14年中我軍俘虜的日軍數量實在有限。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日軍視戰死戰場是效忠天皇的最高榮譽。岡村寧次在戰後對中國戰場的日俘數量進行了統計,「隨著遣返輸送的進展,由中國政府方面和共軍方面移交的俘虜,1946年5月末的數字為:陸軍1212名,海軍40名,商民106名,共計1358名。
  • 東江縱隊與東江地區華僑
    這時部隊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的支援。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的救亡團體和華僑學校的師生,通過募捐、巡迴義演、賣花勸捐等活動進行籌款,支援部隊抗戰。1939年2月25日,南洋惠僑救鄉會在吉隆坡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惠寶人民抗日遊擊總隊副總隊長兼參謀長鄭晉應邀出席了大會。
  • 抗戰時,民國授銜了七位女將軍,每一位都是抗戰中的英雄
    這個中將軍銜是1937年獲得,她從事與軍事有關的工作有幾項:1、1936年,出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成為民國空軍的顧問,實際的當家人。2、抗戰期間,組織婦女工廠和戰時學校,領導全國婦運最高指導機關,對抗中進行募捐和支持。
  • 飛虎隊後裔齊聚昆明 追述中美抗戰情緣
    作者:朱延靜 責任編輯:朱延靜   中新社昆明12月20日電 (繆超)79年前的今天(1941
  • 肖戰粉絲,公祭日募捐,獻愛心抗戰老兵,黑粉攻訐亦不為所懼
    002.在這一天,肖戰的粉絲們自覺自愿地行動起來,儘自己的努力、能在生活上幫助抗戰的老兵爺爺,展開了「抗戰老兵助養行動」的愛心募捐活動。愛心是一泓出現在沙漠的泉水,它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它使貧病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間的溫暖。
  • 1941年,他斷然拒絕日本文化特務禾久田要求,輾轉投奔抗戰大後方
    作者:馬鼎盛1941年「黑色聖誕節」,香港總督向日寇投降,日本文化特務禾久田上門逼父親登臺演出,為日寇佔領香港作賀。父親斷然拒絕,帶領全家老小十餘口冒險偷渡澳門,輾轉投奔抗戰大後方,繼續投身抗日演出活動。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近八十年來不斷被人們傳頌著。
  • 美國人鏡頭下的1944:抗戰勝利前的延安
    巴德收集了不少我軍抗戰勝利前的老照片,有的已經在網絡上流傳,大部分卻不為人知。 我們將從一場不知名的戰役為開頭,走進當時的延安,看看那時的革命聖地裡生活的軍民是個什麼精神面貌。
  • 川島真|八年抗戰?還是十四年抗戰?
    確實,中國的歷史學術界,自很久以前就有「十四年抗戰」的說法,即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為止的抗戰期間。蔣介石當時也用過「抗戰八年」的說法,但在1945年9月2日的日記中,他寫道:「『雪恥』的日誌不下十五年,今日我國最大的敵國日本已經在橫濱港口向我們聯合國無條件的投降了」,還寫道「五十年來最大的國恥與餘個人所受之逼迫與侮辱,至此自可湔雪淨盡」,談及了更長的「國恥」時間為50年之久。在中國除了「抗戰」之外,還有「國恥」等許多概念,時間設定也都不一。日本也有15年戰爭論的說法。
  • 1937—1945,23張老照片簡介抗戰時期中日兩國常用的14款輕機槍
    1937—1945,23張老照片簡介抗戰時期中日兩國常用的14款輕機槍 1926年量產,次年傳入中國,後被大沽造船所仿製成功,但質量卻不甚樂觀。為獲取關鍵技術,1934年中國向捷克一次性採購了5000挺機槍,並希望捷克提供武器圖紙,但捷克卻以訂單少為由拒絕了。無奈,中方只好派技術人員前往捷克監造。回國後,中方技術人員繪測出全套圖紙並交給鞏縣兵工廠仿製。圖為正在用捷克式輕機槍演習的中國士兵。
  • 人民要論:全民族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法寶
    在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中,就有不少少數民族官兵。進入全面抗戰時期後,更多的少數民族投入到抗戰洪流中。比如,新疆的各少數民族積極投入到抗戰中。新疆是重要的國際援華物資通道,當時人口不足500萬的新疆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投入了50多萬人力,35天內修通了從霍爾果斯到星星峽1500多公裡的公路,為保證國際援華物資運輸的暢通作出了重要貢獻。
  • 老照:1945年抗戰勝利後的上海,民生祥和,老百姓露出久違的笑容
    1945年12月,中國抗戰勝利,這個被戰爭摧殘地滿目瘡痍的國際化大都市正在慢慢甦醒。而今天小編分享的這組照片是一組由美國人拍攝的老照片,真實地展現了當時的情景。民生祥和,老百姓露出久違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