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照片大多拍自抗戰時期,是當時國軍官兵抗擊日寇最真實的寫照,圖中為我29軍大刀隊,這支部隊曾給日軍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虎虎生風,是一支讓國人驕傲的部隊,不過也要承認當時的中國軍隊中還在使用大刀,也說明那時我們真的很貧窮,武器裝備很落後。即便部隊虎虎生風、士氣高昂,但在武器裝備上我們不如日本人,一定會吃虧。
1941年在西北訓練的中國部隊,1941年前後是抗戰形勢最嚴峻的時期,這樣的軍隊在當時的中國來說是最精銳的了,因為在抗戰初期很多德械裝備的部隊大多在各大戰役中被消耗殆盡。
和日本作戰時期英勇善戰的張自忠將軍,將軍目光如炬,軍裝雖然老舊,但很有氣勢,這張老照片拍自上世紀30年代初期的長城抗戰時期,長城抗戰最終的結果是日本人再次佔到了便宜,我國的領土又被日本鯨吞蠶食了。而張自忠將軍最終也在襄陽犧牲,時間是1940年5月16日,陣亡時年僅49歲,讓人心痛。
看著這些閃亮的鋼盔和軍紀嚴明的隊伍,就知道即便我們失去了半壁江山,依舊不會投降。
國軍中的防空機槍小組,當時的中國空軍質量和數量都不如日本人,很多國人死在了日本的飛機機炮和炸彈下。
在這張照片中,您是否認出了一位在日後冉冉升起的將星,此人在抗戰時期不但給日本人沉重的打擊,直到如今他的大名也被人們所熟記,如果您不認識,那我給您揭開答案,此人就是孫立人將軍。當時的他只有21歲,身高一米八五,您覺得哪位是呢?
淞滬會戰時期的一名士兵和一名記者,淞滬會戰是抗戰早期發起的會戰,全國的精銳幾乎都拉到了上海等地,前後共有80多萬中華男兒進入戰場,以30萬人的傷亡代價換取了戰略空間,使日本由北向南進攻的計劃落空,轉而變為從東向西進行進攻,這增加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難度。
這是一名美械裝備的遠徵軍士兵,這些士兵深入異國他鄉為打通和保衛滇緬公路,以及配合英國人的行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是中華好兒郎,也是後輩們應該銘記的英雄。
我赴緬作戰遠徵軍墓地,這裡面埋葬的都是華夏的骨血,是抗日的英烈,他們的事跡應該被永遠銘記。想想虎虎生風的29軍大刀隊因為武器的落後會有多少人犧牲在戰場上,想想在襄陽犧牲的張自忠將軍那目光如炬的氣勢,就知道我們這個民族絕不怕任何外來的屈辱,我們一定會堅持到底,獲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