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抗戰國軍老照片,29軍大刀隊虎虎生風,張自忠將軍目光如炬

2020-12-23 歷史的集合號

這些老照片大多拍自抗戰時期,是當時國軍官兵抗擊日寇最真實的寫照,圖中為我29軍大刀隊,這支部隊曾給日軍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虎虎生風,是一支讓國人驕傲的部隊,不過也要承認當時的中國軍隊中還在使用大刀,也說明那時我們真的很貧窮,武器裝備很落後。即便部隊虎虎生風、士氣高昂,但在武器裝備上我們不如日本人,一定會吃虧。

1941年在西北訓練的中國部隊,1941年前後是抗戰形勢最嚴峻的時期,這樣的軍隊在當時的中國來說是最精銳的了,因為在抗戰初期很多德械裝備的部隊大多在各大戰役中被消耗殆盡。

和日本作戰時期英勇善戰的張自忠將軍,將軍目光如炬,軍裝雖然老舊,但很有氣勢,這張老照片拍自上世紀30年代初期的長城抗戰時期,長城抗戰最終的結果是日本人再次佔到了便宜,我國的領土又被日本鯨吞蠶食了。而張自忠將軍最終也在襄陽犧牲,時間是1940年5月16日,陣亡時年僅49歲,讓人心痛。

看著這些閃亮的鋼盔和軍紀嚴明的隊伍,就知道即便我們失去了半壁江山,依舊不會投降。

國軍中的防空機槍小組,當時的中國空軍質量和數量都不如日本人,很多國人死在了日本的飛機機炮和炸彈下。

在這張照片中,您是否認出了一位在日後冉冉升起的將星,此人在抗戰時期不但給日本人沉重的打擊,直到如今他的大名也被人們所熟記,如果您不認識,那我給您揭開答案,此人就是孫立人將軍。當時的他只有21歲,身高一米八五,您覺得哪位是呢?

淞滬會戰時期的一名士兵和一名記者,淞滬會戰是抗戰早期發起的會戰,全國的精銳幾乎都拉到了上海等地,前後共有80多萬中華男兒進入戰場,以30萬人的傷亡代價換取了戰略空間,使日本由北向南進攻的計劃落空,轉而變為從東向西進行進攻,這增加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難度。

這是一名美械裝備的遠徵軍士兵,這些士兵深入異國他鄉為打通和保衛滇緬公路,以及配合英國人的行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是中華好兒郎,也是後輩們應該銘記的英雄。

我赴緬作戰遠徵軍墓地,這裡面埋葬的都是華夏的骨血,是抗日的英烈,他們的事跡應該被永遠銘記。想想虎虎生風的29軍大刀隊因為武器的落後會有多少人犧牲在戰場上,想想在襄陽犧牲的張自忠將軍那目光如炬的氣勢,就知道我們這個民族絕不怕任何外來的屈辱,我們一定會堅持到底,獲得勝利。

相關焦點

  • 29軍全盛時兵力10萬人,全面抗戰後,這支部隊去向如何?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自此揭開了中國全面抗戰的序幕。而打響了全面抗戰第一槍的便是著名的29軍部隊。說起29軍來,大家除了盧溝橋事變外,還能想到大名鼎鼎的大刀隊。在1933年的長城抗戰中,29軍大刀隊聲名顯赫,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也讓29軍這支部隊聞名全國。
  • 二十九軍「大刀隊」,裝備竟比一般國軍還精良,最常用的不是大刀
    在抗戰時期二十九軍宋哲元將軍組織了「大刀隊」這個讓日軍聞風喪膽的戰鬥小隊,在喜峰口戰鬥中大刀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實二十九軍「大刀隊」最主要的武器並不是大刀,裝備上也要比一般的國軍更加精良,兵員素質上也有著很高的要求。
  • 抗戰時期,國軍陣亡的2位集團軍司令,7位軍長,都是誰?
    戰爭爆發之後,我國各階層放下爭執,全面投入到了抗戰中。8年的抗戰中,我國人民付出了慘重代價,僅國軍就有2位集團軍司令,7位軍長犧牲,他們都是誰?一、兩位集團軍司令1、張自忠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後改藎忱,漢族,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
  • 29軍大刀隊使用的抗戰大刀,真是武士刀的剋星嗎?
    駐遵化的29軍宋哲元部急往救援,與友軍各部聯合抗擊敵寇。109旅旅長趙登禹挑選出500餘人組成大刀隊,夜襲日軍宿營地,戰至12日下午2時方才撤回。 這一戰殲敵800餘,而29軍亦只有30餘人生還。此役即為著名的「喜峰口大捷」。團長胡重魯,團副王長海,營長王鳳芝、蘇東元均在夜襲蔡家峪之戰中犧牲。
  • 蔣介石要求必須奪回張自忠將軍遺體,崗村寧次下令:停止飛機轟炸
    張自忠覺得這樣與敵軍硬拼消耗並非上策,長期下來對國軍不利,於是他和手下的將領商議之後,決定組織起一支敢死隊對日軍進行大規模夜襲,這支部隊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刀隊。趁著夜色,大刀隊的戰士們奮勇殺敵,擊潰日軍,此戰被日本媒體稱之為:「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
  • 名震天下的29軍大刀隊,為什麼一天都守不住天津?答案令人氣憤
    29軍原屬於軍閥馮玉祥的西北軍,1930年中原大戰中,西北軍戰敗。殘部退至山西,後經張學良改編,組建了第29軍,宋哲元任軍長,下轄3個師:馮治安第37師、張自忠第38師、劉汝明暫編第2師。在喜峰口戰役打響前,29軍由於剛剛接受改編,人員未齊,武器稀缺,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29軍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戰鬥。
  • 西北軍大刀隊往事
    在 1933 年 3 月的長城抗戰中 , 西北軍系二十九軍在趙登禹將軍指揮下 , 浴血奮戰喜峰口 , 殲敵5000 餘人 。喜峰口戰役是抗日戰爭初期的主要戰鬥之一。發生於1933年3月12日至3月24日,地點則是在中國河北省、熱河省交界一帶的長城隘口喜峰口。
  • 張自忠將軍生前珍貴照片:圖3與女兒的合影,圖9殉國前的最後絕筆
    1933年,日軍入侵熱河省,宋哲元的29軍奉命駐守喜峰口。34年3月,日軍向29軍發動進攻。張自忠親率38師從石門連夜趕赴喜峰口陣地,與日軍展開激戰。 根據滿清籤訂的喪權辱國《辛丑條約》,天津不得駐紮國軍正規軍。張自忠就命令38師官兵換穿警察和保安制服進入該市,對配屬的武器也大大增強。圖為張將軍檢閱天津保安隊。
  • 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張自忠:曾被誤解成漢奸,忍辱負重以身殉國
    1940年5月16日,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在抗日戰場上壯烈犧牲。張自忠將軍生前是上將銜陸軍中將,犧牲後被追授為二級上將,他不僅是中國抗戰史上犧牲的軍銜最高的將領,也是整個二戰盟國陣營中犧牲的軍銜最高的將領。
  • 抗戰時期國軍十大戰將:身經百戰,實力並沒那麼弱
    提到抗戰時期,不僅僅有敵後戰場,也有和敵人正面硬剛的正面戰場。暫且不提抗戰結束後的解放戰爭,這十位國軍戰將在抗日戰爭時期,絕對稱得上是民族脊梁!第一位 張自忠 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為第一位,絕對不僅僅因為他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
  • 張自忠率29軍創造奇蹟,擊碎日軍的不敗神話,去世後被追封為上將
    張自忠的一生便如他名字中的「忠」字,一般無二,忠於民族,忠於國家,不畏強暴,最後壯烈殉國。在他年少的時期,便尤為喜歡《三國演義》中關羽的忠肝義膽。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張自忠先是考入北洋法政學堂,沒多久,便加入革命的隊伍中去。
  • 張自忠與張治中這兩位將軍的區別
    張自忠將軍與張治中將軍同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都是著名的抗戰愛國將領,都為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獨立做出過重要貢獻。下面從幾個不同的方面介紹一下兩位將軍。張自忠將軍,1933年同二十九軍參加長城抗戰,是張自忠將軍首次同日軍作戰。1937年因同日方就盧溝橋事變周旋,被外界誤認為漢奸。後張自忠將軍任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九軍軍長。率部參加臨沂戰役,擊潰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有力地保證了臺兒莊大戰的勝利。在隨棗會戰中,又殲滅日軍輜重部隊,迫使日軍撤退。
  • 西北軍大刀隊厲害吧,29軍的武術教官也是雄縣人啊
    經過激戰,第29軍雖然頂住了日軍兩個旅團猛烈的進攻,但在敵人重武器的打擊下,傷亡慘重。當時,第29軍在喜峰口前線有三個旅、九個團共2萬多人,與日軍交戰的第二天就已傷亡了2000多人。照著這個傷亡速度,第29軍的兵力堅持不了多久。於是,第29軍的三位旅長趙登禹、佟澤光和王治邦便集中在一起商議起來。趙登禹旅長覺得己方的裝備差、火力弱,有兵無槍,有槍缺彈。
  • 張自忠:背漢奸罵名,曾為躲愛國學生藏進廁所,棗宜會戰以死明志
    5月18日,張自忠的遺體回歸國軍之手。因為蔣先生的命令,當天其便被殮入楠木棺材,送往陪都重慶。 在遺體經過宜昌的時候,城內的數十萬群眾自發性的為將軍送殯。那天,日軍的飛機曾三次在宜昌城上空徘徊,以往見到飛機便抱頭逃竄的群眾無一人選擇躲避。
  • 此人是29軍大刀隊總教練,殺得日本人聞風喪膽,活了97歲高齡
    導語 在抗日戰爭時期,29軍大刀隊的名氣非常大,29軍大刀隊在喜峰口戰役中夜襲敵營,砍殺數百名日本鬼子。豐臺一役中,日軍因為害怕29軍大刀隊,竟然全部都戴上了鐵圍脖,厚重的鐵圍脖雖然有一定保護作用,但是卻大大削弱了鬼子的戰鬥靈活性,傷亡更加慘重…… 可見,29軍大刀隊真是讓敵人聞風喪膽。這支大刀隊究竟有何神秘厲害之處,能夠如此讓日軍忌憚呢?這還要從大刀隊的總教練說起。
  • 29軍抗戰烈士曾被當成反革命
    佩劍將軍何基灃的兒子何瑗,說起1937年日本鬼子拔刀,父親一雙豹子眼瞪過去。這個71歲的老印刷工人立刻雙目圓睜,活靈活現。29軍將領的後人是他們共同的標籤。見了面,他們按照對方在家裡的排名,稱呼二哥或者大姐。聚時最常提起的依然是29軍大刀隊和七七事變。一輩子的榮耀。他們想抱團做點事。「就為了抗日烈士」,李惠蘭說。
  • 二戰中兩日軍中將同一天斃命,其中一個是殘殺張自忠將軍的元兇
    但在同一天斃命的日本陸軍中將僅此一對,那就是木村千代太和橫山武彥,而且其中一個還是殘殺我愛國將軍張自忠的元兇。 當時,國軍司令李宗仁率第33軍張自忠部、第29軍王纘緒部等奉命死守漢江防線。33集團軍總司令自忠部在宜城南瓜店一線孤軍奮戰,決意死守。 5月16日,日寇橫山武彥部重炮襲擊33集團軍防線,一代名將張自忠將軍被炮彈擊中,血染沙場。張自忠犧牲的噩耗傳遍大江南北,舉國哀慟,山河震動。毛澤東題詞「盡忠報國」。李宗仁將軍題詞為「民族之光」。
  • 北碚故事 | 張自忠將軍安厝梅花山
    好友,相互支持必可遠行
  • 七七事變張自忠「滯留」北平真相:甘作國士,忍辱待時(上)
    但是,蔣介石「應戰而不求戰」的政策,致使國軍一直處於背動抵抗中。蔣介石同意第29軍的處理方針。雙方規定冀北保安隊於1937年7月9日9時左右「到達接防,並由雙方派員監督撤兵」。6時40分,中方林耕宇、日方中島中佐傳達撤退命令。當天,俞飛鵬密電何應欽、顧祝同:「本日十時半起,雙方部隊向永定河東西岸後撤,候談判解決。
  • 散文:《謁硬漢張自忠》
    陳列館入口處是張自忠將軍身著華麗的將軍禮服的大幅照片,兩旁分別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和蔣介石、李宗仁、馮玉祥的題詞:盡忠報國、取義成仁,藎忱不死,英烈千秋……等等,這些毫無保留的頌詞,提示著這位將軍是國共雙方都承認和尊崇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