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到來無疑是為家庭增添了許多樂趣,特別是現在的生活條件好,孩子又少,多數家庭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圍著一個寶寶轉,當然也把寶寶照顧得無微不至,養得是白白胖胖的,看著特別討喜。其實如果是自己的寶寶,也希望能夠白白胖胖,肉嘟嘟的,看著好可愛。
【先來分享身邊一個真實的例子】
有兩位朋友A和B,都在前後相差幾天的時間生了寶寶,出生時朋友A的寶寶比朋友B的寶寶重一斤,然而七個月後,朋友B的寶寶體重29斤,看起來胖嘟嘟的,很是可愛啊,但是翻身怎麼也翻不過去,寶媽以為是寶寶的發育遲緩造成的,但是當體檢醫生告知寶媽是餵養過度了,寶寶太胖了,動作笨重所以才翻不過去的時候,寶媽才發現原來不是寶寶發育遲緩,而是自己把寶寶「養超標」了; 而朋友A的寶寶體重20斤,翻身動作非常靈活,發育指標也在正常範圍內。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get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寶寶的餵養問題。
朋友B是個新手媽媽,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她這樣的媽媽,根本不知道寶寶的這種情況是屬於過度餵養了,還為自己把寶寶養的「白白胖胖」的而沾沾自喜呢。
過度餵養對於寶寶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相反,過度餵養還會對寶寶造成一定的危害:
1.導致寶寶肥胖
過度餵養的寶寶都比較胖,長時間的過度餵養會讓寶寶一直保持在身體比較肥胖的狀態。如果身材過於肥胖,會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導致寶寶智力低下。夜間還可能會因為肥胖出現缺氧,呼吸暫停的情況。
2.增加腸胃負擔
過度餵養的寶寶,因為吃進去的食物比較多,所以寶寶的腸胃需要加班加點去完成這些消化任務,這就增加了寶寶腸胃的負擔。長期以往,因為長期加班,寶寶的腸胃功能也會變弱。
3.成年後的影響
因為肥胖,所以寶寶的運動受限,脂肪就會越來越多,就算長大之後,相對於正常人來說也更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心肺功能降低,血糖升高等。
所以寶媽們千萬不要認為寶寶是越胖越好的,當寶媽們發現寶寶越來越胖了就要及時制止了。
不過,如果真的過度餵養的話是會有些症狀表現的,只要寶媽們學會正確區分之後就不用擔心了。
那麼寶寶過度餵養的症狀有哪些?
症狀一、寶寶會越來越肥胖
寶寶白白胖胖的當然是好,但過度餵養的寶寶,很容易出現肥胖的症狀,像前面提到的朋友B的寶寶一樣。所以寶媽要注意控制好寶寶的餵養問題,不要把寶寶給養超標了。
如果寶寶肥胖的狀況持續下去,會對ta的生長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症狀二、寶寶的大便異常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便便是金黃色或者淺黃色的,母乳寶寶多數時候是糊狀,而過度餵養的寶寶大便會有明顯的小泡泡或者是呈綠色,而且大便多數是水狀。(不過寶媽要注意,寶寶如果肚子受涼了大便也會是這樣子的,所以要留意別讓寶寶肚子受涼)
症狀三、寶寶經常會消化不良
過度餵養會容易使寶寶的消化體統紊亂,當寶寶所攝入的營養物質超過了ta身體保持代謝穩定狀態的需要,簡單來說就是供大於求的時候,寶寶就會消化不良,那麼就會容易產生一系列問題
寶寶的舌苔會變得白厚,肚子摸起來會感覺鼓鼓的,有些硬硬的。
寶寶容易出現腹脹,腹痛,便秘。
寶寶體重偏重或者減輕。
症狀四、寶寶在吃飽後經常嘔吐或者吐奶
這個也很容易理解,有時候我們大人也經常說「吃到撐,吃到吐」是因為吃得實在太飽了,所以當寶寶經常都吃得太多太撐的時候,出現嘔吐或者吐奶是必然的,畢竟寶寶的胃就那麼點,就算拍嗝也難以緩解,這也是過度餵養的表現之一。
當然月齡小的寶寶也會有吐奶的情況,那是因為寶寶的胃是水平狀態的,吐奶也是正常現象,但是拍嗝後會有改善,一般會隨著寶寶月齡增大後吐奶現象消失。
懶媽媽有話說寶寶過度餵養簡單來說就是吃太多了,老話說「能吃是福」,還有的人說孩子的胃小,多吃點撐撐就大了,沒錯,能吃確實是福,但是寶寶的生長應該遵循其生長規律,循序漸進,而不應該猛吃,更不應該靠多吃來把胃撐大,那樣跟拔苗助長有什麼區別呢?這種餵養方式明顯是錯誤的,而長期持續下去就會對寶寶的成長造成以上的這些影響。所以最好的餵養方式應該是按需餵養。
如果已經出現過度餵養了怎麼辦?
如果已經存在過度餵養的情況,那麼寶媽們應該對寶寶的飲食結構及時做出調整,以免情況愈演愈烈,下面是懶媽媽的一些建議:
1、從間隔時間上做出調整
新生兒一般建議兩個小時就要餵養一次,是因為新生兒的胃容量非常小,寶寶食量也小,兩個小時左右就會排空一次了。
稍大點的寶寶間隔三四個小時餵養一次,奶粉寶寶一般四個小時餵一次。寶媽可以遵循著這個時間規律來給寶寶餵養。
當寶寶更大一點的時候,比如五六個月的時候,寶寶吃飽一頓可以維持較長時間了,有時候甚至超過四小時。這時寶媽可能覺得已經幾個小時了,寶寶餓了,於是又給餵一餐,其實寶寶並沒有餓,只是處於一種不餓但是也沒有明顯飽感的狀態,所以當寶媽餵的時候也照樣吃,長期以往可不就造成過度餵養了嘛。
這個時候寶媽就可以適當的延長間隔時間或者取消餐次,比如原來看著時間餵每天吃六餐的,可以減少到五餐或者四餐,這樣可以避免寶寶吃得過多過飽。
2、不要過早添加輔食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可以滿六個月後添加再輔食,但是有的寶媽總擔心寶寶營養不夠,特別是有一些老人更是認為不用等六個月,有三四個月就可以添加輔食了,於是各種食物泥給寶寶吃。
這樣的結果無非就兩個,要麼寶寶吃的肥肥胖胖,要麼寶寶消化不了,其實三四個月就添加輔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這時寶媽的乳汁也完全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所以寶媽們不要操之過急了,太早給寶寶添加輔食不一定是好事,搞不好還會「害」了ta。
3、多引導寶寶做運動
寶媽可以讓寶寶多做些運動,或者多陪寶寶玩耍,訓練寶寶爬、坐、拍打、站立、走路等技能。
4、轉移寶寶注意力
如果寶寶總是想吃奶,可以給寶寶聽聽音樂、講故事、玩玩具,出門遛娃等轉移寶寶注意力,讓ta想不起吃東西也可以糾正過度餵養。
5、寶媽注意自身的飲食
少吃高糖、高脂肪含量的食物,這樣乳汁中的糖分和脂肪含量就不會太高。
所以,當意識到過度餵養之後,要及時做出調整,把原來的按時餵養改變為按需餵養,這樣才能及時改善由過度餵養帶來的影響,同時在平時的餵養當中,寶媽們也可以通過引導寶寶運動等一些方式來預防出現或者糾正過度餵養的情況。
我是懶媽媽,一個二胎寶媽,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於育兒圈多年,專注於孕產,育兒方面的解答,關注我了解更多。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