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漢】厝火積薪

2020-12-22 西部網

成語解釋:

厝,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潛伏著很大危險。

成語出處:

《漢·賈誼傳》:「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成語故事:

西漢初年,漢文帝即位後,知道自己在朝廷並無雄厚的政治基礎,有的宗室認為他坐享其成,是「摘桃派」,僅僅是依靠一批老臣的擁戴而登上皇位,對他並不服氣。漢文帝所面臨的是不斷壯大和日益驕橫的諸侯王勢力。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濟北王劉興居叛亂,首開王國武裝反抗朝廷的先例。只過了三年,淮南王劉長又準備叛亂,但尚未行動,即被朝廷發覺。文帝派人傳劉長入京,罷免了他的封號,將他發配至蜀郡,途中,劉長絕食而死。兩起叛亂雖被平息,但漢初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卻沒有緩解。朝廷中一些有識之士認為矛盾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賈誼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多次向漢文帝上書陳述社會弊端,寫出著名的《陳政事疏》,認為當前的政治局勢很不好,出現很多違背情理、傷害道義的事情,應該想辦法革除。如果看不到的話就像厝火積薪一樣危險。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武漢曼且思普通話每日成語:厝火積薪
    當形容一件事潛伏著很大的危險時,你會用哪個成語?危在旦夕、朝不保夕還是盲人瞎馬?今天曼且思普通話小編為大家帶來一個新的成語,擴充你的詞庫——厝火積薪,來看一下吧。厝:放置;薪:柴草,厝火積薪即把火放在柴草堆下面,自己躺在上面睡覺,比喻潛伏者很大的危險,禍將及身還渾然不覺。厝火積薪的讀音是「cuò huǒ jī xīn」,也可以用作積薪厝火,表達意思相同。
  • 成語故事天天講——身在曹營心在漢
    為什麼要讀成語 成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澱,成語的背後涉及很多歷史典故,把成語的含義跟背後的典故結合起來,讓孩子在掌握詞語的同時,還能了解成語背後的文化以及成語典故中蘊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 朱文杰:漢宣帝時代成語故事
    而漢宣帝時代成語故事不少,首先要說的是「芒刺在背」。這個成語出自《漢書·霍光傳》,霍光是西漢有名的大臣,漢武帝很器重他,封為大將軍。漢武帝臨終,令他輔佐幼主昭帝劉弗陵,朝廷裡的大事都由霍光決定。霍光權傾朝野,排斥異己,專橫霸道,對反對自己的人絕不相容。他將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以造反罪名殺掉,迫使反對自己的燕王等皇親國戚自殺,朝廷裡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怕他。
  • 【成語故事 ·漢】差強人意
    成語出處:範曄《後漢書·吳漢傳》:「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嘆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成語釋義:差,稍微地;強,振奮。原指還算能振奮人的意志。
  • 成語故事雕蟲小技
    成語解釋成語雕蟲小技拼音diāo chóng
  • 【安海故事】十九間和六塊厝
    「十九間六塊厝」,是安海鎮區的一句俚語。
  • 學習成語:厝火積薪
    今日成語 厝火積薪 成語讀音 cuò huǒ jī xīn 成語資料
  • 【成語故事 ·漢】畫虎成狗
    成語出處:《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成語釋義:畫老虎不成,卻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成語故事:東漢初年,伏波將軍馬援對子侄後輩教育十分嚴格,希望他們成為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歡侄子馬嚴和馬敦在別人後面說長道短,於是寫信《誡兄子嚴敦書》告誡他們:我有兩個好朋友,一個叫龍伯高,一個叫杜季良。龍伯高為人敦厚謹慎,出言皆善,謙和節儉,清廉無私,我愛重他、欽佩他,希望你們學他。
  • 中華成語小故事——不屈不撓
    當時漢成帝的舅父王鳳是大將軍、大司馬,位尊權重,不可一世。有一次,京城長安忽然盛傳將有洪水沖來,一時全城大亂。王鳳聞訊驚惶不已,慌忙請漢成帝避上船去,眾大臣紛紛附和。只有王商站出來表示反對,他嚴辭質問王鳳:「你官居大將軍之位,未經查證就輕信謠傳。皇上如果率先上船 必使人心大亂,到時如何收拾局面?」
  • 成語故事:仰人鼻息
    【成語】:仰人鼻息 【拼音】:yǎng rén bí xī 【解釋】:仰:依賴;息:呼吸時進出的氣。依賴別人的呼吸來生活。比喻依賴別人,不能自主。
  • 成語故事:不因人熱
    漢時梁鴻不趁他人熱灶燒火煮飯。比喻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賴別人。 近義詞:自力更生 反義詞:攀龍附鳳 出處 漢·劉珍《東觀漢記·梁鴻傳》:「(鴻)常獨坐止,不與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鴻及熱釜炊。
  • 「石頭厝」,一種被忽略的福建主流民居!
    從平潭、福清、莆田,經泉州的泉港、惠安、南安至廈門的翔安、同安,漳州的長泰,也就是在戴雲山脈的東南山麓地帶存在一條長長的「石頭厝民居飄帶」。這條「石頭厝民居飄帶」的西北,是閩中的「幹欄(木厝)民居分布區」,其東南則是閩南的「紅磚厝民居分布區」。
  • 【成語故事 ·漢】馬革裹屍
    成語釋義: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成語出處:《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成語故事:馬援是東漢名將。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禦外族侵略,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消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裡的戰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願請求出徵。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徵,以馬革裹屍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後來不幸病死在戰場。
  • 【邢臺成語故事】堅壁清野
    【邢臺成語故事】堅壁清野 2020-07-04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語故事:一丘之貉
    故事 漢宣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氏兄弟密謀作反,楊惲最先向宣帝報告了這個事情。事後,他被封為平通侯。當時,朝廷中賄賂的情況,十分嚴重。有錢的人可以用錢行賄,經常在外邊吃喝玩樂。但是,那些沒錢行賄的人,都是一直在工作,一年時間裡,甚至沒有一天是休息的。
  • 聽故事,學成語 | 八仙過海的故事
    聽故事點擊上方綠色小喇叭即可收聽音頻學成語八仙過海    [bā xiān guò hǎi]    [釋義]    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八仙過海「八仙」指的是古代神話裡的漢鍾離、張果老、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呂洞賓、藍採和、何仙姑這八位神仙。
  • 【趣味成語】運籌帷幄的故事 .每天三分鐘,在故事中學會一個成語!
    」成語運籌帷幄由這個故事而來,現在用它泛指出謀劃策。小朋友們,漢高祖劉邦的原話是「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就是張良的字)。」意思是說,張良坐在軍帳中運用計謀,就能決定千裡之外戰鬥的勝利。這說明張良心計多,善用腦,善用兵。籌,指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
  • 閩南故事細漢偷針 大漢偷杉的由來
    咱厝人常常說:"細漢偷針,大漢偷杉;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這內面有一段故事。
  • 成語故事 |人浮於事
    【拼音】rén fú yú shì( 點擊上方音頻即可收聽童童姐姐講的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拔幟易幟
    我是雲朵老師,小學讀物已開設「成語故事」專欄。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聽故事吧♪ 戳下方綠色按鈕,即可在線收聽▼【出處】:《史記·淮陰候列傳》: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