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漢宣帝時代成語故事

2021-02-13 老西安記憶


漢宣帝劉詢(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西漢第十位皇帝,漢武帝的曾孫。
公元前74年,漢昭帝駕崩,由於無嗣,大司馬霍光擁立的昌邑王劉賀在即位的27天後被廢掉。後擁立陽武侯劉詢繼位,這就是宣帝劉詢。
而漢宣帝時代成語故事不少,首先要說的是「芒刺在背」。這個成語出自《漢書·霍光傳》,霍光是西漢有名的大臣,漢武帝很器重他,封為大將軍。漢武帝臨終,令他輔佐幼主昭帝劉弗陵,朝廷裡的大事都由霍光決定。霍光權傾朝野,排斥異己,專橫霸道,對反對自己的人絕不相容。他將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以造反罪名殺掉,迫使反對自己的燕王等皇親國戚自殺,朝廷裡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怕他。
此時的漢宣帝深知霍氏勢大,自己的生死存廢都取決於霍光。所以,才坐上皇位的宣帝,心中惶恐,極為不安。
  一次,宣帝去祭祀,在宣帝乘車往高廟向祖宗牌位朝拜的路上,霍光與他同坐一輛車,宣帝非常緊張,不能自持,背上好像有小刺在扎,難以忍受。後由車騎將軍張安世代替霍光,他才行完大禮。這個「芒刺在背」,十分準確形容了初登大位的這個年輕皇帝的處境和心情。


不久霍光病死,霍氏家族的人企圖廢掉宣帝,擁立霍光的兒子霍禹為帝,結果陰謀敗露,已今非昔比漢宣帝得知消息後,立即行動,以雷霆手段一舉蕩除霍氏集團勢力,並 將其家族滿門抄斬。
此後,據《漢書·魏相丙吉傳》載:「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為治。」這個「勵精為治」表現了漢宣帝勤政治國的能力與作為。他在位二十五年,由於他的勤政努力,原來衰敗的西漢王朝重新強盛了起來。
  成語「勵精圖治」由「勵精為治」演變而來,表示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勵,奮勉;圖,設法;治,治理好國家。
宣帝劉詢能取得成功,重要原因有,他幼年遭遇變故,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受過牢獄之災的皇帝,歷經磨難,讓他心性堅韌而沉穩。加之長期生活在民間,因此對下層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有著明唽的了解,這直接體現在他施政的英明,決策的正確。他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吏稱其職,民安其業」的景象,史稱「宣帝中興」。而宣帝劉詢能創造中興盛世,一定受益他的「勵精圖治」。
成語故事「黨同伐異」,出自《後漢書·黨錮傳序》 「自武帝以後,崇尚儒學,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守文之徒,盛於時矣。」漢宣帝時為了進一步統一儒家學說,加強思想統治,又於甘露三年(公元前51)詔蕭望之、劉向等儒生,在長安未央宮北的石渠閣講論「五經」異同的故事。
《後漢書》作者宋代的範曄把爭論的現象稱之為 「黨同伐異」。意思是把和自己見解相同的人,看作是同一派別;而對和自己見解不同的人,就指責、攻擊。也就是偏袒同黨,攻擊異己。「黨」是古代的一種地方居民組織,「五百家為黨」,「黨」指集團時,在古代一般只用於貶義,有「袒護、偏袒」義。「黨同伐異」必然和結私營黨、誅除異己、朋比為奸相勾連。

還有「賣劍買牛」成語,故事發生在西漢宣帝時期,渤海一帶農民因饑荒被迫當上了強盜,漢宣帝劉詢派70多歲的龔遂任渤海太守。他上任後大力宣傳只要從事農業生產不再做強盜的一律不咎既往,他開倉借糧,救濟饑民,於是這些百姓紛紛賣劍買牛,改邪歸正,走上從事農業生產,形成一種老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發展的和平時期。
「賣劍買牛」成語,出自《漢書·龔遂傳》「民有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櫝。」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棄武歸農,用以比喻壞人改惡從善。與「賣劍買牛」類似的成語有偃武修文、馬放南山、刀槍入庫、鑄劍為犁等。


再有「丙吉問牛」,也叫「丙吉問喘」的成語典故,說漢代名相丙吉,出長安城巡視,見有人打架並不理會,卻圍著五月天裡喘粗氣的牛轉了好幾圈。別人不滿,他解釋說:打架之事有地方官按律處理,牛喘粗氣則說明可能會流行瘟疫,是影響農耕的大事,是我該管之事。出自《漢書·丙吉傳》。到了明代,程登吉編著的《幼學瓊林》第四卷則有:「丙吉問牛,恐陰陽之失時。」
牛為耕農之本,「丙吉問牛」是從耕牛的異常想到天氣變化,影響農事,影響國計民生的大事,體現一位賢良之臣對天下百姓疾苦的關心。
唐代韓滉繪畫《五牛圖》上乾隆題詩:「一牛絡首四牛閒,弘景高情想像間;舐齙詎惟誇曲肖,要因問喘識民艱。」借用漢代名臣丙吉問喘的故事,表示願得賢臣扶佐,關心農事,為民為國。
丙吉這個人不簡單,他對漢宣帝劉詢有大恩,宣帝剛出生五個月,就因祖父的謀反連坐,於襁褓中系獄,到五歲方才出獄,其間丙吉救過劉詢的命。據《漢書·魏相丙吉傳》記載:「吉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孫遭遇,吉絕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上親見問,然後知吉有舊恩,而終不言。上大賢之,制詔丞相:『聯微眇時,御史大夫吉與朕有舊恩,其德茂焉。』」
確實,丙吉不言對皇帝之大恩,真正是漢宣帝口中的大賢之人,其德茂焉。「茂」指美。《菜根譚》中的一句話可以用到丙吉身上:「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丙吉無疑是漢宣帝一生的大貴人。

西漢老將趙充國
而「百聞不如一見」成語,出自《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西漢宣帝時期。羌人侵入邊界。攻城奪地,燒殺搶掠。宣帝召集群巨計議,詢問誰願領兵前去拒敵。七十六歲的老將趙充國,曾在邊界和羌人打過幾十年的交道。他自告奮勇,擔當這一重任。宣帝問他要派多少兵馬,他就說了上面這一段話。「百聞不如一見」,意指聽傳聞再多,都不如一次親見,因為親眼所見,實地考察,才更真實,更可靠。這也成為後世調查研究必須遵循的一種原則,還有什麼微服私訪,都是因了「百聞不如一見」這句成語。
「驕兵必敗」這個成語出自《漢書·魏相傳》「恃國家之大,矜人民之眾,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驕兵,指恃強輕敵的軍隊。驕傲的軍隊必定打敗仗。
西漢時期,漢宣帝劉洵派鄭吉率軍攻打匈奴,並在車師附近屯田與駐軍。匈奴舉兵反擊。漢宣帝召集群臣商議,丞相魏相不主張增兵,仗著國大人多就會成為驕橫的軍隊,軍隊驕橫必定滅亡。漢宣帝聽了丞相魏相的話,遂決定不派兵。

這裡需要專門講一下鄭吉,班固《漢書·鄭吉傳》載:「漢之號令班西域矣,始自張騫,而成於鄭吉。」正是漢宣帝派鄭吉出使西域,破車師,降日逐王,再次「威震西域」,始取得對匈奴之勝利。於是,始有西域都護府之設置,其形式實際上是建立了軍事化與行政化統一的一級政府。西域都護府治所在烏壘城,今新疆輪臺的野雲溝附近,處於西域諸國的中心地區。從此,絲綢之路的南、北兩條道路,都由鄭吉來領護。鄭吉因功被封為安遠侯,還被任命為西域第一任都護。
與漢宣帝有關的成語典故眾多,上面提到的「芒刺在背」「勵精圖治」「賣劍買牛」「黨同伐異」「丙吉問牛」 「百聞不如一見」「驕兵必敗」等,都很有名,內蘊豐厚,對人有所教益,傳之二千多年而不朽。
這些成語典故,可以說貫穿了漢宣帝時代全過程,了解這幾個精彩的成語典故,也就大致了解了宣帝中興這一段歷史。

2017年7月20日至8月5日未央龍首苑


朱文杰:1948年生於西安,現任西安市詩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西北大學中國節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磚漢瓦研究會副會長、西安市文史館館員。系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出版詩集《哭泉》《靈石》《夢石》《朱文杰詩集》(上、下卷);報告文學《老三屆採訪手記》;散文集《清平樂》《拾穗集》 《長安回望》《吉祥陝西》(上、下卷),《郵票上的美麗陝西》。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原創作者)

---


長按上圖二維碼識別關注

-

往期連結

朱文杰:柳宗元故裡在昆明池畔

文杰遊記:秦嶺的厚畛子

朱文杰:雨中貴清山

朱文杰:霧中金佛山

朱文杰:為梁耘山水扇面畫配詩

朱文杰:鍾情山水寫自然——記梁

朱文杰 || 記憶老西安:景龍池

朱文杰 || 記憶老西安:寶慶寺華塔

朱文杰 || 記憶老西安:碑林旁邊的府學巷(二)

朱文杰 || 記憶老西安:碑林旁邊的府學巷(一)

朱文杰 || 記憶老西安:南馬道巷(二)

朱文杰 || 記憶老西安:南馬道巷(一)

朱文杰 || 記憶老西安:冰窖巷(三)

朱文杰 || 記憶老西安:冰窖巷(二)

朱文杰 || 記憶老西安:冰窖巷(一) 

相關焦點

  • ​朱文杰:有關牛的成語
    有關牛的成語  朱文杰                                                           周武王  一、歸馬放牛    「歸馬放牛」成語出自《尚書•武成》中的記載:「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亂世看攻伐,盛世看人事:漢宣帝的人事安排
    漢宣帝畫像漢宣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坐過牢的皇帝,他剛出生就受到祖父戾太子巫蠱之案的牽連,除他之外全家都被武帝斬首,他在監獄中由女囚哺乳養活,後逢大赦,才從監獄中釋放出來,在掖庭中長大。龔遂任職渤海太守的時候,希望宣帝能夠允許他在當地便宜行事,宣帝同意。常惠出使烏孫,請求順道攻擊殺害漢校尉的賴丹,宣帝不允許,霍光出面允許常惠。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來,霍光並沒有完全限制宣帝的人事權,而且會在宣帝舉措不當的時候予以彌補。
  • ​​朱文杰:牛角掛書
    牛角掛書朱文杰    「牛角掛書」的反映的是青年刻苦讀書的故亊,連騎牛外出時都不忘把書掛在牛角上,邊走邊讀。故亊的主人公是李密,就是《隋唐演義》《說唐》等書上說的隋末農民起義軍瓦崗寨的首領之一。他少年時代,憑藉父蔭任左親衛府大都督、東宮千牛備身。有一次隋煬帝在儀衛中看見他,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認為這孩子心邪,不是老實之人,就免了他的職。但李密並不懊喪,回家後發憤讀書,因以放牛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讀書。    有一次,李密聽說緱山有一位名士包愷,就前去向他求學。李密騎上一頭牛出發了,牛背上鋪著用蒲草編的墊子,牛角上掛著一部《漢書》。
  • 【成語故事 ·漢】厝火積薪
    成語解釋:厝,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潛伏著很大危險。成語出處:《漢·賈誼傳》:「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 成語故事天天講——身在曹營心在漢
    為什麼要讀成語 成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澱,成語的背後涉及很多歷史典故,把成語的含義跟背後的典故結合起來,讓孩子在掌握詞語的同時,還能了解成語背後的文化以及成語典故中蘊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 中國古代帝王的智慧之漢宣帝:戒急用忍,步步為營
    這則故事在後世廣為傳誦,人們都稱讚漢宣帝「故劍情深」,能在顯達之後不忘貧賤夫妻。 但實際上,漢宣帝夫妻情深固然是真的,但這件事卻並不只是重情重義這麼簡單。「故劍情深」的背後,牽連著漢宣帝同大將軍霍光之間極為微妙的關係。
  • 漢宣帝劉詢簡介 漢宣帝劉詢的皇后及兒子介紹——劉氏文化之劉姓帝王故事
    西漢第十位皇帝:漢宣帝劉詢(公元前91年4月7日—公元前48年1月10日),本名劉病已,字次卿,西漢第十位皇帝。漢武帝的曾孫,戾太子劉據的長孫,史皇孫劉進的長子,生母為王翁須。漢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漢昭帝駕崩,由於無嗣,大司馬霍光擁立的昌邑王劉賀在即位的27天就被權臣霍光提請其外孫女上官皇太后廢掉。在確立繼任人選時,時任光祿大夫的邴吉此時向霍光推薦劉病已,昭帝元平元年秋七月庚申,劉病已入宮見上官太后,被封為陽武侯,同日登基為皇帝,承嗣漢昭帝,隔年改元本始。
  • 朱文杰:白鹿原與白鹿傳說
    明清記載的上古時代的華胥氏在陝西藍田,《綱鑑易知錄》載:「太昊之母居於華胥之渚。」 注云:「華胥,在今陝西藍田縣,小淵曰渚。」位於陝西省藍田縣華胥鎮孟巖村的華胥陵,相傳是伏羲和女媧之母華胥氏的陵冢。白鹿原不遠處有距今78-85萬年前藍田猿人遺址的公王嶺,東邊不過10公裡處是距今6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典型代表的半坡遺址,歷史上,白鹿原曾先後兩次建立過「白鹿縣」。
  • 【成語故事 ·漢】差強人意
    成語出處:範曄《後漢書·吳漢傳》:「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嘆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成語釋義:差,稍微地;強,振奮。原指還算能振奮人的意志。
  • 寫作文不會用成語?來看看這些成語故事,有用且有趣
    一箭雙鵰【成語釋義】一箭射中兩隻雕。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長孫晟(shèng),字季晟,是南北朝北周時洛陽人。他聰敏過人,又有軍事學識和本領,特別善於射箭。所以,十八歲時就當了一名禁衛東宮的武官。「一箭雙鵰」的成語便由這個故事演變而來。長孫晟一箭雙鵰的高超箭術,博得了在場的突厥士兵的連聲喝彩,攝圖也異常高興,他下令重賞長孫晟,並要求部下向長孫晟學習箭術。後來,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了隋朝。突厥及其他少數民族國家趁機進攻隋朝,為北周復仇。這時,長孫晟已回到隋朝。
  • 成語故事:一丘之貉
    故事 漢宣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氏兄弟密謀作反,楊惲最先向宣帝報告了這個事情。事後,他被封為平通侯。當時,朝廷中賄賂的情況,十分嚴重。有錢的人可以用錢行賄,經常在外邊吃喝玩樂。但是,那些沒錢行賄的人,都是一直在工作,一年時間裡,甚至沒有一天是休息的。
  • 成語故事:五日京兆
    【成語】: 五日京兆 【拼音】: wǔ rì jīng zhào 【解釋】: 京兆:即京兆尹,古時國都所在地的行政長官。比喻任職時間短或即將去職。 【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如芒在背
    近義詞:如坐針氈、六神無主、坐立不安、如芒刺背、忐忑不安 反義詞:悠然自得、若無其事、悠悠自得、泰然自若 出處 《漢書·霍光傳》:「宣帝始立,謁(yè)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 漢宣帝這麼厲害,為什麼知道的人不多?
    漢宣帝,原名劉病已,後改名劉詢,他的一生非常傳奇,他爺爺劉據在巫蠱之禍中自殺,這一脈活下來的只有劉病已,從此流落民間。西漢的皇帝,廣為人知的除了漢高祖劉邦、文景之治外,最知名的恐怕就是漢武帝劉徹了,他開疆拓土,一舉奠定了中國版圖的雛形,但西漢國力最強盛的時代並非武帝時代,而是宣帝時代,宣帝,即劉病已,西漢史上擁有廟號的四位皇帝之一。
  • 朱文杰:賦聖司馬相如與長安
    增加賈誼,是因為賈誼是漢初騷體賦的代表人物,漢初的賦是從楚辭脫胎而來的,所以叫騷體賦,代表作是賈誼的《吊屈原賦》。漢賦分為騷體賦、大賦、小賦,而其他三位所寫的賦為大賦。賈誼並被後人稱為辭賦之冠。取掉張衡,並非張衡在漢賦創作上影響和地位,可能為避免重複,因為張衡以中國古代科學家的身份上過郵票。下面先從漢賦第一人的司馬相如說起。
  • 其中暗含深意,從這可見漢宣帝手段之高
    因而,漢宣帝沒有急著發難,而是製造機會,採用「捧殺」之法,摧毀霍家。他不僅厚葬霍光,還封賞霍家人,讓他們身居高位。此舉讓霍家人放鬆了警惕,以為漢宣帝還和原來一樣,不成大器。殊不知,漢宣帝一邊用高官之位,激起群臣不滿,讓眾位大臣和霍家離心,一邊又拉攏人心,培養自己的心腹。
  • 朱文杰:建國路(二)
    朱文杰 : 1948年10月出生於西安,現任西安市詩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西北大學中國節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磚漢瓦研究會副會長出版詩集《哭泉》《靈石》《夢石》《朱文杰詩集》(上、下卷);報告文學《老三屆採訪手記》;散文集《清平樂》《拾穗集》 《長安回望》《吉祥陝西》(上、下卷),《郵票上的美麗陝西》。
  • 成語連載 |《驕兵必敗》封神演義之偷營
    是成語嗎?一米姐姐:是哦,這個成語出自《漢書·魏相傳》這篇史書中,意思是驕傲輕敵的軍隊必定要打敗仗。話說,在西漢時期,西北方向有個車師國經常騷擾漢朝邊境,漢宣帝就派侍郎鄭吉等人,帶著一大批罪犯來到邊境,駐紮在渠犁城一帶,讓他們開墾耕種,屯積糧食,準備等秋收時節,糧食豐收後,漢軍就要攻打車師了。車師國王不知所措,心裡害怕,連忙向匈奴人求救。
  • 2017年朱文杰文學活動一覽表
    55,2017年6月4日為《未央故事》編輯印刷出版,與張鷹和韓效祖商談。  56,2017年6月6日至7日參加「陝西著名作家寶漢高速公路漢坪段採風」,同行人有:商子雍、莫伸、子頁、丁晨、商子秦、浦力民、陳若星、傅曉鳴、張力鋒、杜延軍等。本人給寶漢高速公路漢坪段管理處職工書屋捐書40冊。撰寫了6000多字的文章《漢坪高速氣勢雄》。
  • 漢宣帝劉詢不願張揚此事
    03漢宣帝時期,蘇武為何被列為麒麟閣功臣?霍光當政期間,其實蘇武並沒有什麼政治地位,他最重要的作用,其實就是彰顯大漢朝的氣節。就算是他參與了謀害霍光的事情,霍光也不會把他怎麼樣,殺了他兒子蘇元其實已經夠狠的了。漢昭帝去世以後,漢宣帝劉詢登基。他再次將蘇武封為關內侯,其實也就是個有爵無權的爵位,給點俸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