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周明聰:謝琯樵詩書畫印四絕及對臺灣藝壇的影響

2021-02-13 文創鑑賞匯

周明聰

(臺灣學者、湖北經濟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


尊敬的各位專家、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能參加今天的「閩派書畫」學術研討會。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是《謝琯樵詩書畫印四絕對臺灣藝壇的影響》


(一)謝琯樵的家世生平事跡

謝琯樵原名穎蘇,初字採山,二十歲以後改為管樵,三十歲以後改署琯樵,號琯城樵者、北溪釣隱、北溪漁隱、懶樵、懶甫、懶雲山人、孏雲山人、懶翁等,福建詔安人。父親謝聲鶴,字梅賓,又字羽仙,號雪溪,嘉慶歲貢生,是一位研究經學者亦是詞家,能畫工詩,是邑中著名詩人,曾任仙遊、清流縣訓導,著有《雪溪詩鈔》九卷。叔父謝廷爚,是儒士亦善書,流傳有《草書》作品,筆氣融貫,卓然自成一家。姐謝浣湘是詔安著名女詩人,著有《詠雪齋詩鈔》;兄維崧是縣學秀才,亦善詩文,生性謙樸,讀父書,補弟子員,授舉子業,藏有詩集未刻。弟穎鋒善隸書。幼承家學的謝琯樵,除了擅長書畫、也解音律、甚至工技擊,酷愛丹青的他,弱冠即噪畫名。「筍莊」正門額有「武舉」兩字,蓋其先人為武舉出身,故謝琯樵少時不僅習詩文繪事,且能拳擊,非書生手無縛雞之力者比。

 


謝琯樵


謝琯樵童年時和同縣兄長沈古松(1809-1864年)向詔安畫派啟蒙期畫家沈錦洲問津,拜師學藝。在《詔安縣誌》記載了謝琯樵與沈瑤池少時拜沈錦洲為師:「沈錦洲,仕渡人,初習工筆畫,以牡丹、鳳著稱,然過守矩矱,不為鑑賞家所重視。中年以後改習半工寫,一祛跼蹐塗澤之病,而出以凝練渾樸之長,學者翕然宗之。謝穎蘇、沈瑤池少時皆執贄其門焉。」此外,謝琯樵不局限師承本地畫家,還拜外來的畫家方琴、鄭崇禮(翀)和益伶等為師。

(二)謝琯樵在內地的交遊

謝琯樵從年輕時期就離開家鄉詔安縣城,一生遊歷大江南北,包括北京、福建省仙遊縣(今莆田市管轄)、福州、廈門、漳州、泉州、建寧、建甌,浙江省鄞縣、湖南省洞庭湖等地。結識交遊的對象甚多頗廣,從史料文獻及其字畫作品款識與印譜得知謝琯樵在內地的交遊人士,名公巨卿有顏伯燾、林則徐、徐繼畬、徐宗幹、鹿澤長等,文人士紳則有楊慶琛、陳偕燦、朱蘭垞、張用糦、洪範、呂世宜、葉化成、楊浚等;其中,徐繼畬、鹿澤長、楊慶琛、陳偕燦、朱蘭垞、張用糦、洪範等人,是之前研究臺灣書畫的海內外學者專家未曾關注、知悉。從字畫作品款識的交遊人士,有小晉、梅庵等。 筆者透過謝芸史《詠雪齋詩錄》得知陳偕燦、朱蘭垞、張用糦、洪範、林樹梅等人,應謝琯樵之請為其姊《詠雪齋詩鈔》作跋,可見謝琯樵與他們交遊。從林樹梅《嘯雲詩鈔》中得到謝琯樵與林樹梅交遊更深入的關係。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謝琯樵在福州與楊慶琛交遊,謝琯樵寫《籬菊圖》水墨畫並題詩贈給楊慶琛,隔日,謝琯樵又作《臥漁圖》水墨畫,楊慶琛則為他作《題謝琯樵臥漁圖》詩:

拍拍飛鳬小小舟,荻花楓葉箬篷秋。此中自稱高眠穩,一枕華胥到十洲。

蘆汀竹嶼事幽尋,九十九灣煙水深。令我披圖先意奪,羨君翻有妬君心。

宦海歸來又七年,好山好水每流連。何時同泛深溪槕,君為持綸我扣舷。

疎籬曾寫菊精神,詩筆元暉絕點塵(昨承寫《籬菊圖》題詩惠贈)。

似此遙情酣逸趣,可知人影即花身。

上述史料乃從楊慶琛《絳雪山房詩續鈔》中,發現謝琯樵與楊氏的交遊史料。謝琯樵與徐繼畬的交遊,見於謝琯樵印譜見幾方印。謝琯樵與鹿澤長的交遊,則是在謝琯樵畫作上款識得其字,經筆者考證而得。故上述是筆者投入研究所得成果。

(三)謝琯樵與臺灣關係及交遊的人士

謝琯樵與臺灣關係及交遊,首先考證謝琯樵抵臺、旅臺、離臺的時間,再探討謝氏與臺灣關係及在臺交遊的人士。

經筆者研究發現,前人對於謝琯樵生平事跡的研究有些錯誤之處,如對其來臺之年記載是有失誤的,而離臺的月份也因有新的作品與文獻比對得以明確推定。

從謝琯樵《筆記》一則記載:「五年十月,因公駐鷺門,邀餘遊榕,榕林者黃氏別墅也。」得知鹹豐五年十月,謝琯樵尚在廈門。當謝琯樵即將登舟前往臺灣時,作《贈鴻逵三兄竹石》水墨條幅贈予鴻逵三兄大人,畫心題:

大風吹得無個介,橫斜歷亂費剪裁。鴻逵三兄大人索畫,時將有東瀛之行,登舟匆匆作此以應,但覺紙上有聲不知其為竹也。穎蘇。鈐:朱文方印「琯樵父」。 

此作款識得知謝琯樵初次東渡臺灣,時臺灣亦稱東瀛。從內地坐船前往臺灣,對於謝琯樵而言是新鮮與特殊經驗,想必充滿激動之情。《贈鴻逵三兄竹石》作品上「琯樵父」印文左邊被裁切,此印出現在謝琯樵書畫作品上始自鹹豐四年(1854年),晚至鹹豐十年(1860年)《墨畫牡丹》為止,即初至臺灣時謝琯樵隨身攜帶,離臺時或許留在臺灣,之後謝琯樵的作品即未見鈐此方印。

 


謝琯樵《贈鴻逵三兄竹石》1855 


鹹豐八年,謝琯樵生活主要在臺南,其數件繪畫作品落款畫或寫於海東書(講)院之修竹山館。二月十五日,謝琯樵作《竹石圖》扇面,題贈鑄於大兄;五月,作《墨蘭》,題贈茂卿二兄;五月,作《墨梅》(一)扇面,題贈靜軒世講。靜軒為浙江海寧文人查元鼎(1804 - 1886年)之子查仁壽,字靜軒。1847年,查元鼎隨臺灣道熊一本遊幕來臺,出入幕府之間。喜吟詠,能畫,繪有《竿笠跨犢圖》,查仁壽約光緒五、六年(1880年)病逝於新竹,著有《靜軒詩稿》,今佚。由此畫款識內容可知謝琯樵與查元鼎父子有所交往。七月上旬,謝琯樵作《贈友松先生墨竹》,題贈友松先生;八月十五日中秋,作《沒骨牡丹》,題贈綬魚先生;十月,作《墨牡丹》,題贈履廷三兄大人。


琯樵《墨梅》(一)扇面1858


鹹豐九年,謝琯樵交遊的人士有紹庭二兄,見於該年春天謝琯樵畫的《蘭石圖》。夏天,謝琯樵至淡水廳板橋林家再任西席,後來與林國芳有衝突,憤而離開板橋林家,來到泉州人大本營的艋舺,嘗居艋舺歡慈市青山王宮近鄰,與大隆同士大夫遊,求畫者門限為穿,謝琯樵隨興作畫或寫字贈與。

事實上,謝琯樵與臺灣人關係,較早史料為鹹豐元年,謝琯樵來到板橋林家的廈門林府,林國華延聘謝琯樵為西席,教化林家子弟。謝琯樵與臺灣重要的關係就是渡臺並留下珍貴書畫作品,且影響臺灣藝壇;此外,謝琯樵與臺灣知名人士交遊中,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是同治三年(1864年)佐幕提督林文察,十一月,太平天國事件殉難,與林文察雙雙卒於漳州萬松關瑞香亭。謝琯樵重義捨身,搭救林文察的壯舉,留下可歌可泣的事跡,亦載入臺灣史冊,永垂典範。

 


(一)

謝琯樵的詩由於家學淵源,得天獨厚,遺傳自父親的才華,天賦異秉,另有才華洋溢的詩人姊姊,亦增添謝琯樵的才情,再加上謝琯樵後天的努力,詩才展現於字畫作品上。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七月,謝琯樵作《墨竹》四屏,其中一屏題﹕「滿榻清陰竹數竿,墨龢風雨到毫端。興來不問臨何體,只覺秋聲入手寒。」


謝琯樵《墨竹》四屏1846


同治三年(1864年),謝琯樵作《行書軍中題畫竹句》:「十載從軍百嶮(險)經,浮雲卋(世)態事難平。憑將滿腹牢騷氣,盡付毫端作雨聲。槊戟如林甲帳開,妖氛未靖豈甘回。枕邊靜聽蕭蕭竹,猶是衝鋒破敵來。何須抑鬱自摧殘,勝負兵家亦等閒。喜氣寫蘭怒寫竹,且留書畫在人間。」日本漢學家兼書畫家尾崎秀真觀其所題軍中畫竹之詩感慨表達:「淋漓悲壯,而況其傲骨嶙峋,有躍馬提刀不可一世之概,終至於白刀加身而不肯降。嗚呼!亦快男子矣哉!」 此詩讓人感受到謝琯樵投筆從戎、志氣高昂,雖是團扇小行書,卻充滿堅毅的性格與剛強的氣魄,令人動容!


謝琯樵《行書軍中題畫竹句》團扇絹本1864 

 

(二)書法

謝琯樵的書法由於家學淵源,得天獨厚,從小即受父親與叔父耳濡目染的薰陶,潛移默化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傳承古代大家之法,尤其以顏真卿、米芾二大家為師法對象,行草得力於顏真卿的《爭坐位帖》,參以米元章的筆意,書風清健秀逸、灑脫自然。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九月,作《行書徐渭書米南宮墨跡跋》(一)條幅:「觀米海嶽書,蕭散雄邁,精神揮灑,莫過是卷,譬如朔漠萬馬群行,驊騮先,殊可寶也。」此作內容源自徐渭《書米南宮墨跡跋》:「閱米南宮書多矣,瀟散爽逸,無過此帖,闢之朔漠萬馬,驊騮獨見。」謝琯樵展現米字功力,此作書風流暢含蓄,蒼勁絕俗,韻味頗濃,胸懷磊落之氣溢於筆端。


謝琯樵《行書徐渭書米南宮墨跡跋》(一)1844


鹹豐八年,臺南商界之首石時榮年屆八十,蔡廷蘭及臺灣南北各地名紳八十五人聯名祝壽,黃紹芳撰壽序;四月,由謝琯樵書寫完成具有歷史性、藝術性書法大作《楷書祝石芝圃八十壽誕》八屏,八幅壽屏發揮了他的顏楷功底,因而聲名大噪。全文楷書字體端正,排列整齊有序,行氣流暢、整體舒張;第八聯文字與行距較為縮小,呈現恭敬嚴謹的氣息。


謝琯樵 《楷書祝石芝圃八十壽誕》八屏1858


(三)繪畫

謝琯樵繪畫造詣高超,山水、花鳥、人物兼善,師承古代大師名家,筆致高昂、氣韻深厚。他的山水不專學一家,採集眾長,而自出機杼。花鳥近華喦(號新羅山人,福建人),而樹石的蒼勁,布局的奇闢是有超過的。畫蘭竹灑脫挺秀,不亞鄭板橋。又長於寫真,他的對鏡自繪小照,貌極清秀,據說恰肖。

謝琯樵的山水畫代表性作品有《擬烏目山人攜琴觀瀑圖》、《夏山煙雨》、《秋景山水圖》、《秋山選勝圖》、《山水》冊頁等,展現他精湛的山水畫功力,筆墨功底深厚,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調明快,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其中,《秋山選勝圖》布局嚴謹,秋山矗立崢嶸,氣勢磅薄,前景山石與林木厚重,增添畫面空間和層次之美,一文士帶著一書僮漫步其間,沐浴在秋山勝景中。謝琯樵吸收了王翬、唐寅及浙派等大家的菁華,得其要領,從《夏山煙雨圖》即明顯看出浙派之風,松樹師法唐寅。另在《談畫偶錄》記載他仿五代南唐畫家董源的《春山行旅圖》,可見謝琯樵的山水畫承繼了古代大家的技法精華與文人畫格調。

謝琯樵《擬烏目山人攜琴觀瀑圖》1857



謝琯樵《夏山煙雨》1864


謝琯樵《秋山選勝圖》1864


(四)篆刻

謝琯樵篆刻入妙,宗漢代與清代,各體俱備,因形配篆,獨出心裁。謝琯樵的字畫作品鈐印出自其本人篆刻,從《琯樵真篆》可得知,謝琯樵也應他人之求刻印與人,其篆刻的風格,白文以漢印為主,方筆多,比較渾厚,用刀痕跡明顯;朱文亦受清代浙派刻法的影響。《琯樵真篆》為傳世孤本,非常珍貴,約有近百方印,少數自用名號章及閒章,大多數為他人篆刻的名號章及閒章,除了具有藝術價值,也深具史料價值,更進一步了解謝琯樵的交遊,釐清一些人物史實。


謝琯樵《琯樵真篆》

 

謝琯樵才華橫溢,具備詩書畫印四絕,在清代福建地區小有名氣,尤其在老家詔安,更為人稱頌。 

三、謝琯樵的書畫對臺灣藝壇的影響

謝琯樵具備詩書畫印四絕,對臺灣藝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書畫方面。影響的主要代表性人物有鹹豐年間的吳尚沾和板橋林家的林國芳,其《畫意筆鋒》七言聯:「畫意清深董北苑,筆鋒雄邁李西臺。」與謝琯樵《行書畫意蘭香》八言聯:「畫意幽深筆情秀潤,蘭香澹遠梅影縱橫。」頗有異曲同工之妙。謝琯樵《擬董其昌溪山晴霽圖》前段琯樵以行書題董其昌跋文一則;後段有林國芳用行書題跋。《玉筍軒集》稱:「板橋林小潭,書法瘦硬通神,類其風骨。兼善畫,寫竹尤入妙。」又云:「陳沁園藏有林小潭《水墨花卉》一幀,頗古樸,書卷之氣盎然,逈非畫史所能。」謝琯樵為板橋林家西席,教育林家子弟,對於林國芳的書畫藝術,必然深刻影響。


謝琯樵《擬董其昌溪山晴霽圖》1855



謝琯樵《行書題董其昌跋文一則》1855



林國芳《行書題跋謝琯樵擬董其昌溪山晴霽圖》


  結語

詩、書、畫、印四絕的謝琯樵,以詩人之才,合米芾、顏真卿兩家書風為一體,自成一家;他承繼歷代名家傳統筆墨畫法,又把精研篆刻的經驗融入書畫中。謝琯樵博學多才,筆者研究謝琯樵的印譜《琯樵真篆》,除了深入了解其篆刻的才華與風格,更加認知謝琯樵交遊的對象,釐清部分淹沒史實。謝琯樵在臺灣所作的書畫,最為突出、引起轟動的是《楷書祝石芝圃八十壽誕》,八幅壽屏發揮了他的顏楷功底,因而聲名大噪。

在清季受謝琯樵書畫藝術影響者有林國芳、吳尚沾、許筠、陳亦樵;日據時期則有鹿港施少雨、王席聘,臺北李學樵、蔡大成、郭雪湖,新竹鄭香圃、周春渠、葉漢卿、李逸樵,彰化施少雨、王席聘、張草雲,臺南郭彝等人追隨、私淑。可見,謝琯樵影響臺灣的書畫家甚深遠,一脈相承。值得注意的是,臺灣畫家仿橅謝琯樵的畫作,卻在畫作上題「擬青藤道人筆意」、「擬白雲外史大筆意」、「寫唐六如筆意」、「撫八大山人筆意」等,似乎不直接表明學自時代相近、名氣較小的謝琯樵,實託古之意味濃,或許是受到謝琯樵畫作上題跋臨、仿、橅歷代大家的影響,然而謝琯樵是有所本,雲遊四方,見識廣博,品鑑法書名畫而成就作品,並非一般託古、憑空杜撰。

謝琯樵是通才型的藝術家,他承繼傳統詩書畫印之餘,又具備其它才華,在漂泊流寓各地時,自然流露,展現能力,書畫上表現健勁剛毅的風格,面對達官富紳與士兵平民,不卑不亢,性格上保持剛正不阿的態度,令人肅然起敬!也因此成就其書畫獨有的特色。雖然謝琯樵難以與中國美術史上各朝代的大家並駕齊驅,然而,謝琯樵多才多藝的各種專長,帶給臺灣早期書界畫壇一股朝氣蓬勃的活力,尤其他的繪畫作品題詩論畫之造詣,對於臺灣早期藝壇影響巨大,貢獻卓著!可以肯定的是,謝琯樵將中華文化傳統書畫藝術傳播至臺灣,贏得臺灣人認同與欣賞,作品流傳至今,成為臺灣早期書畫的典範,值得我們肯定其藝術成就、文化傳承與歷史意義,也確立他在臺灣書畫史上崇高的地位。


本文為節錄部分,原文將發表在《閩派書畫學術研究論叢》文集。

 

 

 

相關焦點

  • 詩書畫印四絕的吳昌碩,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
    吳昌碩作為近現代最為重要的書畫家、篆刻家之一,是傳統與現代交匯點上坐標式的人物,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他既是「新浙派」、又是 「清末海派四大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吳昌碩以「詩、書、畫、印」四絕稱雄藝壇,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 洪亮:在詩書畫印的世界裡馳騁暢遊
    洪亮:在詩書畫印的世界裡馳騁暢遊 2020-10-21 1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閒談「四絕」與「全能」——詩、書、畫、印境界之我見
    特別是到了清代以降,中國學者對金石研究也是達到一個高峰,很多書法家和國畫家都對古文字、金石篆刻等領域有所涉獵,因此在國畫界,便逐漸形成了將詩、書、畫、印融為一爐當成衡量一位畫家藝術水平的最高標準。正如近代大家陳師曾所言:「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於是,中國畫史上各種號稱「詩、書、畫、印四絕」的名家大師便應運而生。
  • 領略「四絕壓群倫」 藝術全才餘任天詩書畫印精品展諸暨開展
    11月24日上午,「風物故山最親切」——餘任天詩書畫印精品展在諸暨博物館開展。這場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諸暨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展覽,是紀念餘任天先生誕辰110周年的重要活動之一。餘任天先生1908年出生於諸暨,是浙江現代美術史上詩書畫印均有頗高建樹的藝術大家,有「四絕壓群倫」的藝術全才之美譽。餘任天藝術的魅力之處,在於其文化人格映照下,通會詩書畫印所達到的高度。
  • 淨耀法師等「禪茶一味」書畫聯展將在臺灣開幕
    由中國佛教會理事長、財團法人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淨耀法師,馬來西亞佛青總會宗教導師繼程法師及藝壇名家周澄老師聯手舉辦禪茶一味書畫聯展
  • 以浪漫主義的詩性情懷融通「四絕」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詩書畫印」堪稱四絕,這四絕又常常在文人畫裡巧妙地融為一體。因此,有人認為把中國畫定位為造型藝術不夠準確,而應歸屬於綜合藝術。隨著社會形態的深刻變革,中國人的知識結構已與往昔大不相同,及至當下,藝術界「詩書畫印」四藝皆修者已不多見,至於四藝皆工,自成風貌者,則更是鳳毛麟角。詩書畫印是四種不同品類的藝術樣式,但集中在同一個創作者身上時,就有了很多相通之處。正如沈曾植評吳昌碩曰:「翁書畫奇氣發於詩,篆刻樸古自金文,其結構之華離杳渺抑未嘗無資於詩者也。」詩言志,詩緣情,詩是主體觀照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 餘任天:詩書畫印,四絕壓群倫
    餘任天是浙江現代美術史上詩書畫印兼擅的藝術大家。其山水筆墨酣暢、意態鴻朦朧,花鳥人物生機盎然、格高意雅,書法四體鹹備、氣清神旺,篆刻氣概縱橫、雄健蒼潤,詩詞通達曉暢、清新自然。故有「四絕壓群倫」之譽。經師子淵雲,'藝術不在絕,而在通,不限書畫詩三絕,應加金石為四通'。畫通於書,通於詩,而金石實為其骨幹。君鍥而不捨,庶幾兼之。"餘任天一生創作出大量富有時代氣息,又具浙地地域特點的山水畫。其作品取自尋常山水,但章法構成獨特,筆墨變化莫測,率性放逸,蒼茂、渾厚、古樸,極具個性。
  • 博聞強識 砥礪奮進——當代書畫印名家徐雄關助力文化中國夢
    與那些只是一味苦練並且「專練一體」的書家不同,徐雄關為人稱道的是詩書畫印四絕的才氣,他對書畫印的執著追求有增無減,能力上更是突飛猛進。徐雄關把藝術大師吳昌碩當做人生追隨的目標,砥礪奮進。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傳承幾千年,縱觀當今國內外藝壇,從事書畫印創作的很多,但在書畫印藝術領域三藝俱精者寥寥無幾,取得突破並有所成就者更是鳳毛麟角,而徐雄關就是一位當今書畫印領域中的佼佼者。經過幾十年藝術的取捨融鑄和提煉升華,徐雄關走出了一條取精用宏,沉雄奇崛、古樸高華的藝術之路,從頓悟到融通,並逐漸達到通會之境界。
  • 詩、書、畫、印四絕的大藝術家,花鳥獨樹一幟-來楚生的故事
    民國藝術大家吳昌碩以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而著稱,他的弟子們後來也幾乎都成為了大家。今天文章的主角是吳昌碩的得意弟子之一、近現代藝術大家來楚生,其書、畫、印堪稱"來氏三絕"。來楚生很好地繼承了吳昌碩書、畫、印兼修的傳統,是師法吳昌碩諸人中取得較大突破的一位。
  • 2021年師曾藝壇進入中國書畫傳承發展巔峰時代
    張師曾與師曾藝壇工作zhong弟子合影留師曾藝壇,通過主持人與名家互動等方式,每周六通過虎牙直播全國直播,觀眾閱讀點擊率超過五十萬人次,實現了書畫家與網絡媒體合作雙贏。張師曾同師曾藝壇投資人合影2019年,作為優秀文化的創造者和繼承者的文化部國家一級書法師美術師張師曾先生,應家鄉多位同道好友的邀請,在河北老家廊坊投資創辦了師曾藝壇,經過一年多的市場運作
  • 詩懷詔籍清代「蘭箏詩謎」四絕名儒張俞先賢
    先生橫跨「蘭、箏、詩、謎」四棲,不僅是箏家、詩家、謎家,也是清代著名書畫家。書畫作品因歷史原因,留世甚少,多以古箏名家見諸報端。然先生名見經傳,史志均有記載。在清代作為詔邑名宿以琴棋書畫詩盛名,當代二位畫壇大家贊其「蘭箏詩謎,誌載賢逹」。
  • 首屆廣東青少年詩書畫印大賽書法作品獲獎名單出爐
    國際日報訊近日,「詩書畫印文脈嶺南——首屆廣東青少年詩書畫印大賽」書法作品獲獎名單放榜,朱皓鈞、黎可兒、葉子豪三人奪得兒童組一等獎,楊劍奪得青少組一等獎。主辦方表示,此次大賽主要是以廣東省青少年詩書畫印愛好者為主,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深化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和推動青少年文化活動良性發展,為全省詩書畫印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現才華與交流、提升自我的平臺。
  • 「好風相從-寄荃堂三周年詩書畫印作品展」在寶安舉辦
    深圳新聞網寶安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賀靛婧 實習記者 陳美瑩)11月21日,由寄荃堂和旭生美術館聯合主辦的「好風相從——寄荃堂三周年詩書畫印作品展」開幕式在深圳市寶安區旭生美術館舉行。本次展覽為慶祝寄荃堂成立三周年而舉辦,共計展出150餘件幅詩書畫作品,均由來自全國20個省市的知名書畫家和愛好者們為寄荃堂「慶生」所作,這些作者的年齡跨度大,從事行業多樣,體現了本次展覽的影響力度和關注力度之大。
  • <西泠印社>7任社長:真正的高手
    1913年,近代藝壇巨擘吳昌碩出任首任社長,盛名之下,天下印人翕然向風,東瀛名家河井荃廬、長尾雨山渡海來歸,一時精英雲集,入社者均為精擅篆刻、書畫、鑑藏、考古、文史等之卓然大家。西泠印社現有社員約380人,分布於中國境內近30個省(市)自治區、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和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法國、捷克、加拿大等國家。
  • 彭州市書畫家馬有華題梅花詩四體書法欣賞
    八歲時受祖父影響開始習畫,已在藝術道路上探索50餘年,其山水、花鳥、人物、雕塑、雕刻、制印、根藝、古典建築等都有建樹。其畫風瀟灑、神速,以書入畫,線條流暢自如,色墨明亮而厚重,不多復筆,一氣呵成。數十年來把詩、書、畫、印融為一體,博取諸家之長,把音樂、舞蹈、雕塑、篆印、根藝等貫通於繪畫之中,無處沒有生機活力。
  • 「巴風蜀韻」——巴蜀文史翰墨第七屆詩書畫印藝術展開幕
    人民網成都11月13日電 (王軍)今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聯合主辦的「巴風蜀韻」——巴蜀文史翰墨第七屆詩書畫印藝術展在成都多寶寺壹號藝術中心·四川福寶美術館開幕,展期8天。
  • 書畫印 | 陳國勝作品推介
    現為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太行書畫院副院長、河北省採風書畫院副院長、河北省傳統文化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分會副會長、河北省書畫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北省書畫藝術研究院理事、河北省硬筆書法協會常務理事、河北省毛體書法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北省文化名人公益聯盟顧問、河北省殘疾人創業基金會特約書畫家,及中國書畫交易網、藝寶在線等50餘家網站籤約書畫家。
  • 董廷超老師榮獲第四屆「中華杯」全國詩書畫印藝術作品大賽金獎
    董廷超老師榮獲第四屆「中華杯」全國詩書畫印藝術作品大賽金獎第四屆「中華杯」全國詩書畫印藝術作品大賽頒獎盛典董廷超老師董廷超(筆名:藝林)現為: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名家講堂》籤約藝術家、人民藝術收藏網墨寶商城籤約書法家、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書畫工作委員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促會國禮書畫院院士、中國書畫研究院研究員、北京人和書畫院院士、中國教育學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報全國「藝教名師」、「藝術園丁(伯樂)」獎獲得者。
  • 青海詩書畫印開拓者、領軍人物之王雲《十二生肖》書法作品
    青海省西寧市人,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二、三屆理事,青海省文聯委員,青海省書法家協會二屆主席,青海省印社社長,政協青海省七、八屆委員、青海崑崙書畫院院長,青海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青海牡丹文化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西寧印社名譽社長等。王雲先生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青海詩書畫印文化藝術事業的開拓者、領軍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