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7任社長:真正的高手

2021-02-17 墨池藝術

  西泠印社創立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是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團,也是海內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專業學術團體。

  西泠印社社址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區孤山西麓,南至白堤,西近西泠橋,北鄰裡西湖,佔地面積7088.86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749.77平方米,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社址內包括多處明清古建築遺址,園林精雅,景致幽絕,人文景觀薈萃,摩崖題刻隨處可見,有「湖山最勝」之譽。

  西泠印社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吳隱、葉銘等召集同人發起創建。1913年,近代藝壇巨擘吳昌碩出任首任社長,盛名之下,天下印人翕然向風,東瀛名家河井荃廬、長尾雨山渡海來歸,一時精英雲集,入社者均為精擅篆刻、書畫、鑑藏、考古、文史等之卓然大家。西泠印社現有社員約380人,分布於中國境內近30個省(市)自治區、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和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法國、捷克、加拿大等國家。

  吳昌碩 (1844-1927),初名俊卿,初字香樸、香圃,又字蒼石、倉石、昌碩,-一作昌石,號缶廬。浙江安吉人,寓居上海。1913年被公推為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詩書畫印博採眾長,自成一家,被譽為四絕,為縱跨近、現代的傑出藝術大師。書法初師顏真卿,後法鍾繇、王羲之,得力於石鼓文,筆力遒勁,氣勢磅礴。篆刻鈍刀直入,蒼勁雄渾。他將書法、篆刻的行筆、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獨特畫風,對後人產生極大影響。著有《紅木瓜館初草》、《元蓋廬詩集》、《缶廬詩》、《缶廬別存》、《缶廬集》、《缶廬印存初集》4冊等。吳昌碩一生酷愛梅花,逝後安葬於餘杭超山,以梅為伴。解放後,杭州、安吉、餘杭上海等地建有五處吳昌碩紀念館(室)。

篆書「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藏

篆書自作詩《枕肘》

西泠印社藏

篆書《詩·秦風·小戎》三首

西泠印社藏

篆書《壬子題名》

西泠印社藏

篆書「龠廬」

西泠印社藏

篆書「觀復齋」

西泠印社藏

篆書「雪廬」

西泠印社藏

篆書「小花園」

西泠印社藏

篆書「射雉罟鰻」聯

西泠印社藏

篆書「射鹿橐魚」聯

西泠印社藏

篆書「君子彌勒」聯

西泠印社藏

臨石鼓文

西泠印社藏

文房圖

西泠印社藏

荔枝圖

西泠印社藏

籃菊菖蒲圖

西泠印社藏

觀瀑圖

西泠印社藏

篆書「鳴禽朝花」聯

浙江美術館藏

篆書「小獵多涉」聯

湖州市博物館

篆書「鯉魚麋鹿」聯

湖州市博物館藏

臨石鼓文

湖州市博物館藏

蔬菜圖

湖州市博物館藏

篆書「萬頃半潭」聯

吳昌碩紀念館藏

篆書「白兔黃馬」聯

吳昌碩紀念館藏

臨石鼓文

吳昌碩紀念館藏

鍾馗圖

吳昌碩紀念館藏

桃花圖

吳昌碩紀念館藏

山水圖

吳昌碩紀念館藏

墨菊

吳昌碩紀念館藏

梅石圖

吳昌碩紀念館藏

杜鵑花圖

吳昌碩紀念館藏

我愛寧靜

君匋藝術院藏

=========================

  馬衡(1881-1955),字叔平,別署凡將齋,浙江鄞縣人,寓居北京。1947年被推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現代著名金石書畫家,篆刻家,印學家,鑑賞家,考古專家。早年曾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考古學研究室主任,1924年參與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故宮物品,故宮博物院成立後任古物館副館長,1933年起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建國後任全國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著有《金石學概要》、《中國銅器時代戈戟之研究》、《新嘉量考釋》、《石鼓為秦刻石稿》、《漢石經集存》、《中國書籍制度之研究》、《凡將齋金石叢稿》等,印作編有《凡將齋印譜》、《凡將齋印存》等。

「暇日參年」聯

西泠印社藏

李白詩《峨眉山月歌》

天一閣博物館藏

致許紹棣信札

浙江圖書館藏

=========================

  張宗祥(1882-1965),原名思曾,字閬聲,號冷僧,別號假山,又署鐵如意館主。浙江海寧人。1963年被選為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長。著名書法家、版本學家,亦善繪畫,擅長古籍校勘。曾先後擔任浙江高等學堂及兩浙師範學堂教員,北京大理院推事兼清華學堂教員,浙江軍政府教育司中等教育課課長,教育部視學,京師圖書館主任,浙江教育廳廳長,文瀾閣《四庫全書》保管委員會主任。建國後,任浙江圖書館館長,浙江文史館副館長,中國美協浙江分會副主席,浙江省人大代表、民革浙江省委會常委,浙江省政協常委等職務。校勘古籍有《說郛》、《罪惟錄》、《國榷》等10餘種,手抄古籍8000餘卷,編有《鐵如意館手抄書目錄》,其著作有《書法源流論》、《臨池隨筆》、《鐵如意館碎錄》、《卓文君》、《臨症雜談》、《冷僧書畫集》等。

觀瀑圖

海寧市張宗祥紀念館藏

摹南田山水

海寧市張宗祥紀念館藏

空山夜遊圖

海寧市張宗祥紀念館藏

望雲草堂

西泠印社藏

自作詩

海寧市張宗祥紀念館藏

李白詩《橫江詞》二首、《贈汪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海寧市博物館藏

黃燮清詞《齊天樂》

海寧市博物館藏

「豈能但求」聯

海寧市張宗祥紀念館藏

=========================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號石荒、沙村、蘭沙、僧郛、孟公。浙江鄞縣人,居杭。1979年起被選為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長。著名學者,文學泰鬥。書法學、古典文學、古文字學、篆刻學、金石學、民俗學、考古學等學問淵博,研究精到,造詣精深。其書法篆隸真行草諸體皆精,沉雄茂密,俊朗多姿,以氣勢磅礴見稱,世有定評。題榜大字更為人激賞,江南及各地勝景多有題跡。篆刻不多作,然博縱古今,樸拙而富韻致,公推大家。30歲前後任廣州中山大學預科中文系教授,1931年任南京中央大學秘書,1932年調教育部秘書等職。建國後,歷任浙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浙江省博物館歷史部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浙江美術學院終身教授,浙江大學、杭州大學名譽教授,浙江省考古學會名譽會長,浙江省政協委員等職。著有《浙江新石器時代文物圖錄》、《蘭沙館印式》、《沙孟海論書叢稿》、《印學史》、《沙孟海書法集》、《沙孟海寫書譜》、《中國書法史圖錄》、《近三百年的書學》等,並主編《中國新文藝大系·書法卷》等。2004年秋,杭州龍遊路15號沙孟海故居修復開放。

毛澤東詞《浪淘沙·北戴河》句

西泠印社藏

集陳毅詩句

西泠印社藏

「石友新邦」聯

西泠印社藏

「高會丹篆」聯

西泠印社藏

吳昌碩詩句

西泠印社藏

筆歌墨舞

西泠印社藏

杜甫詩《望嶽》

君匋藝術院藏

陸遊詩《學書》

君匋藝術院藏

臨古四帖

西泠印社藏

鍾繇文《戎路表》句

浙江美術館藏

=========================

  趙樸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居北京。1983年起任西泠印社名譽社長,1993年起任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長。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曾任華東軍政委委員會民政部副部長、人事部副部長,上海市人民政府政法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紅十字會名譽會長,中日友好協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名譽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等職。趙樸初先生生前十分關心西泠印社建設,多次在京聽取匯報,指導工作。1996年,他聞訊《西泠藝叢》即將復刊,寄來5000元人民幣資助。1997年為籌建中國印學博物館,他上書國家有關部門建議給予扶持,並為中國印學博物館題寫館名。

西泠印社建社九十周年紀念章題字

西泠印社藏

自作詩《賀西泠印社建社九十周年》

西泠印社藏

自作詩《過甌江》

西泠印社藏

自作詩《賀西泠印社建社七十五周年》

西泠印社

自作詩《重遊延安》

西泠印社藏

「書卷談笑」聯

天一閣博物館藏

=========================

  啟功(1912-2005),姓愛新覺羅,字元白,滿族,居北京。2002年10月起擔任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長。早年受業於著名史學家陳垣,長期從事中國美術史、中國文學史、中國歷代散文、歷史詩選和唐宋詞的教學和研究,對紅學、佛學等亦有精深研究,學識淵博,涉獵寬廣。他的書法、繪畫、舊體詩詞亦享譽國內外,有詩、書、畫「三絕」之稱。他還是我國著名的文物鑑賞家和鑑定專家,對古代詩畫、碑帖的鑑定尤為專精,獨具慧眼,識見非凡。生前為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等。主要著作有《古體字體論稿》、《漢語現象論叢》、《論書絕句》、《論述札記》、《說八股》、《啟功書畫留影冊》等。

賀西泠印社建社九十周年紀念畫冊題字

西泠印社藏

西泠印社成立八十五周年題句

西泠印社藏

自作詩《賀西泠印社建社九十周年》

西泠印社藏

姜夔詩《湖上寓居雜詠》

西泠印社藏

蘇軾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五

西泠印社藏

印人書廊

西泠印社藏

=========================

現任社長

饒宗頤

  饒宗頤先生,1917年生,廣東潮州人,目前定居香港。當代國際漢學界公認的學界泰鬥、一代宗師。學貫中西,博涉古今,通曉多種語言,在傳統文史研究和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近東文明以及藝術、文獻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精深研究,出版學術專著逾八十種,發表論文五百多篇。除治學之外,又精通琴、詩、書、畫,具有深厚的藝術修養,曾多次舉辦書畫藝術展、出版書畫集。擅山水與人物畫,寫生及於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畫取法白描,於李龍眠、仇英、陳洪綬諸家之外,開一新路。書法植根於金石文字,行草書融入明末諸家豪縱韻趣,篆書兼採金農、鄧石如之長,自成一格。

「惟天如月」聯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藏

夢窗詞意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藏

雲林筆意山水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藏

「振衣濯足」聯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藏

長樂延年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藏

種豆南山下

西泠印社官網

  創立以來,西泠印社始終以一種現代意義的社團組織形式從事古典的藝術探索,以寬鬆的運作理念主張藝術的多元性,延續著創社以來每年春秋兩季雅集、逢五、逢十周年慶典和社員不定期聚會的社團運行模式。每年以孤山社址為中心,公祭印學先賢、舉辦社員作品和藏品展覽、開展學術研討和交流等活動,詩詞吟詠、筆墨酬唱、賞鑑珍藏、品茗清談均無不可,在傳統文化土壤日漸衰微的當代文化環境下,依然生動完好地保存著具有傳統文人氣質的文化形態。

  除金石篆刻與書畫藝術的創作研習之外,西泠印社在文物收藏與研究、編輯出版、對外文化交流等領域均有重要建樹,藉海內外社員與各界賢達之力,對各類文物遺存博採旁搜,藉資考古,位於孤山西泠橋畔的中國印學博物館為我國惟一的印學專業博物館,西泠印社印學圖書館則專收一切考論金石、古器、書畫等之書籍,供同人鑑賞研究之用。西泠印社還搜輯、考訂、出版了大量印譜、碑帖與印學研究著作,刊行海內外。西泠印社還著力於篆刻藝術的傳承、普及與推揚,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連續舉辦篆刻作品評展、國際篆刻書法作品展等大型專業賽事,近年來還舉辦了西泠印社國際藝術節、「百年西泠·中國印」、「百年西泠·西湖風」、「百年西泠·金石緣」等大型國際性藝術選拔和創作、展覽、研討活動,在海內外印學界產生廣泛影響。

  西泠印社於2004年經國家民政部批准註冊登記。 2006年,「金石篆刻(西泠印社)」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9年,由西泠印社領銜申報的「中國篆刻藝術」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進一步確立了西泠印社作為篆刻傳承代表組織和國際印學中心的地位。時至今日,西泠印社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之宗旨,融詩書畫印於一體,已成為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藝術團體,在國際印學界享有崇高地位,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譽。

文字 | 西泠印社官網 圖片 | 中國書畫超市

相關焦點

  • 西泠印社歷任社長
    第二任社長 馬衡馬衡(1881—1955),字叔平,別署鍴廬、凡將齋。浙江鄞縣人,居北京。1947年被推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現代著名金石書畫家,篆刻家,印學家,鑑賞家,考古專家。第三任社長 張宗祥張宗祥(1882—1965),原名思曾,字閬聲,號冷僧,又署鐵如意館主。浙江海寧人,居杭。1963年被選為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長。著名書法家、版本學家,亦善繪畫,兼精岐黃之術。
  • 西泠印社歷任社長及作品欣賞
    西泠印社,創立於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吳隱、葉銘等發起創建,吳昌碩被選為第一任社長,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學術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自成立起,精英雲集,李叔同、黃賓虹、馬一浮、豐子愷、吳湖帆、商承祚等均為西泠印社社員,楊守敬、盛宣懷、康有為等為贊助社員。
  • 「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歷任社長作品欣賞
    西泠印社歷任社長為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現任社長為國學大師饒宗頤。今天,我們和大家聊聊列位矗立在西泠印社頂層的國學名家。1927年,吳昌碩先生逝世後,被推選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遙領社職」,對抗戰勝利後西泠印社活動的恢復和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 西泠印社社長再次空缺兩年,中國有誰能擔此重任?
    西泠印社社長是終身制,坐上這個寶座,肉身不死,位子不退。所以選社長沒有糾錯的機會,更應該慎之又慎。西泠印社自1904年已過百年,社長卻只有七位,他們是: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饒宗頤。七個社長都享高壽,但好幾位都在耄耋之年才當上社長,所以任期都不算太長,像張宗祥和啟功,當了兩三年社長就離世了。
  • 【壹周】西泠峰骨——紀念吳昌碩誕辰170周年暨西泠印社七任社長作品展系列報導(一)
    由西泠印社、浙江美術館、錢江晚報主辦,安吉吳昌碩紀念館、寧波天一閣、張宗祥紀念館、桐鄉君匋藝術院、湖州博物館等協辦的「西泠峰骨——紀念吳昌碩誕辰170周年暨西泠印社七任社長作品展」將於7月29日在浙江美術館4-10廳開幕。
  • 文刀驚世俗、夢筆掠江雲——西泠印社執行社長劉江印象
    文刀驚世俗 夢筆掠江雲——西泠印社執行社長劉江印象文/江海濱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饒宗頤先生去世後,社長寶座已經空了兩年多。社長人選繼續空缺,劉江任執行社長。西泠印社在趙樸老逝世後,公推啟功先生擔任社長,時先生已辭去書協主席之職。某年印社舉行例會,啟先生與繼任書協掌門共同與會。會上啟先生發言自然屢屢提及「西泠」如何如何,不料那位書協領導卻在一旁好心地為啟先生糾錯,小聲說道:「是『西冷』呀。」先生應聲道:「你冷,我不冷。」
  • 《西泠印社》:聲氣相投,傳道至今
    紀錄片包含《君子》《大師》《師父》《衣冠》《兄弟》《刀法》六集內容,每集側重於不同主題的西泠印社故事,從杭州孤山出發,沿著印社中人的足跡問道中國。師父,是西泠印社的傳承與根本;衣冠,是西泠印社的形相與氣場。近期播出的《師父》《衣冠》兩集內容,聚焦西泠印社兩任社長的人生歷程與文化觀念,不僅引導觀眾進一步了解篆刻文化,引發關於文化保護、文化傳承的更深思考。
  • 免費觀看:央視紀錄片《西泠印社》全集
    2009年,由西泠印社領銜申報的「中國篆刻藝術」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前 言 本片分別從人物掌故、歷史遺蹟、藝術珍品、精神脈絡等視角深度挖掘西泠印社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以翔實的史料和發展軌跡詮釋西泠百年之謎,向世人展示西泠印社百年文化內涵和百年創業之路。
  • 「西泠門」事件始末!116歲西泠印社被強制併入39歲中國書協?
    「西泠印社不能加入中國書協。」4月17日,90歲的西泠印社常務副社長郭仲選在病床上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說。社長啟功兩年前去世後,郭是排名第一的副社長。    「西泠印社有一百多年歷史的,中國書協才幾天?西泠印社就是西泠印社,不是書協的西泠印社。」郭仲選稱,對於印社入協一事,自己毫不知情,也堅決反對。
  • 西泠印社入社提名標準(附最新會員名單)
    西泠印社,創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輔之、王福庵、吳隱、葉為銘發起創建,吳昌碩為第一任社長
  • 「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銘刻百年興衰,《盜墓筆記》都蹭它名氣
    可惜的是,受限於題材的小眾,系列播完後雖然在豆瓣上得到了8.7的高分,但看過的人只有250個;B站的彈幕幾乎沒有。亂世四君子「我希望把我了解到的西泠印社、它的人文內涵,跟現在的年輕人做一個分享。」視頻訪談中,面對鏡頭的許繼鋒戴著細黑框眼鏡,光頭,語氣不疾不徐,姿態放鬆——他是紀錄片《西泠印社》的總導演。
  • 西泠印社社長系列之張宗祥:集書法繪畫鑑賞治學之大成者
    他就是國學巨匠、書壇泰鬥、西泠印社社長第三任社長張宗祥先生。張宗祥(1882-1965),譜名思曾,後慕文天祥為人,改名宗祥,字閬聲,號冷僧,別署鐵如意館主,浙江海寧人,我國著名的學者,書法家。解放前其先後擔任浙江高等學堂教員、兩浙師範學堂教員,北京大理院推事、清華學堂教員、京師圖書館主任、浙江教育廳長等職,解放後歷任浙江圖書館館長、文史館副館長、西泠印社社長、美協浙江分會副主席等職。張宗祥先生是近現代一位久負盛名的書法家,尤以行草見長,蜚聲藝林,被譽為書壇泰鬥而為海內外人士稱道。
  • 西泠印社線上庚子春季雅集專題 | 厚德流光,致敬先賢
    1947年被推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現代著名金石書畫家,篆刻家,印學家,鑑賞家,考古專家。曾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考古學研究室主任,1924年參與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故宮物品,故宮博物院成立後任古物館副館長,1933年起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全國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 浙派傳承——西泠印社理事桑建華
    1982年師從西泠印社餘正先生學習書法篆刻1988年作品參加首屆上海篆刻大獎賽1991年作品參加西泠印社第二屆篆刻評展1992年進入西泠印社篆刻創作室任創作員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93年作品參加西泠印社建社九十周年書畫展
  • 「先生歸來:張宗祥和他的時代」系列活動亮相西泠印社美術館
    杭州網訊 「百年名社,西泠印社,中興功臣,先生歸來。」12月22日上午十點,在西泠印社美術館,「新時代·新思想·新徵程——先生歸來:張宗祥和他的時代」系列活動於2020年12月22日上午10點在西泠印社美術館隆重啟幕。
  • 西泠印社社長系列之四:書法泰鬥沙孟海先生五體書法欣賞
    曾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浙江美術學院教授、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等職。沙孟海書法遠宗漢魏,近取宋明,於鍾繇、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蘇軾、黃庭堅諸家,書風,取諸家之長為己所用,形成自己獨特的書寫風格。其書法造詣高深,精通篆、隸、行、草、楷等書體,尤其以榜書大字聞名天下,被譽為「書壇泰鬥」。
  • 今井凌雪先生與西泠印社
    經由回顧先生生前的部分事跡,期許往後西泠印社能夠扮演起「真正的中日書法交流」這樣的一個角色。【關鍵詞】 今井凌雪 中日書法交流 中國文化界要人籤名卷 中國書法代表團 西泠印社展在西泠印社所編《西泠印社》總第31輯末,刊載了「西泠印社名譽理事、日本著名書家今井凌雪先生逝世」這樣的記事:日本著名書家、書法教育家今井凌雪先生於2011年7月26日逝世,享年88歲。今井凌雪1922年出生。
  • 高山流水遇知音,今天21:40《西泠印社》播出第五集《兄弟》
    今晚播出的《西泠印社》之「兄弟」,從李叔同切入,引出了因為金石文化相識、相惜的眾多西泠兄弟——李叔同、葉為銘、葛昌楹、方介堪、張大千、徐元白、徐文鏡、張宗祥……他們的故事,與西泠印社息息相關,又百轉千回——李叔同是如何加入西泠印社的?又為何會將自己收藏的93枚印章全部捐給西泠印社,並選擇在虎跑寺剃度出家?
  • 杭州書畫社與西泠印社 相生相伴六十年 下
    諸如文徵明、徐渭、董其昌、陳洪綬、王鐸、傅山、金農、鄭板橋、丁敬、林則徐、趙之謙、虛谷、四任(任熊、任薰、任頤、任預)、傅抱石、李可染、程十髮等,僅吳昌碩先生書畫就有100多件。那時候我們與西泠印社是一家人,西泠印社有什麼事情,我們在下面值班也是要去的,只要是西泠印社的事情都幹得。」(下面:指杭州書畫社,相對於孤山上的西泠印社來說。)杭州書畫社老領導呂國璋先生回憶說:「等於政府把西泠印社這個六十歲的老太爺領到我們這個房間裡來,坐到這裡了。他要吃飯,他要工作,他要有事情,你要去管他。」
  • 「百年西泠·金石傳薪」 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 彰顯傳統藝術魅力
    ·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在浙江展覽館隆重開幕,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活動同時拉開帷幕。「創、學、研、藏」:五大展覽齊亮相「百年西泠·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覽作為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的重要內容,分浙江展覽館和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兩個展區「並蒂花開」。其中,在浙江展覽館舉行了西泠印社社藏「時代印記」篆刻作品展、西泠印社古稀以上社員作品捐贈展和西泠印社孤山遁庵社員捐贈作品精品展三個子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