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全國消防日前夕,駐守在原始森林腹地的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奇乾中隊又獲殊榮:中隊被評為第五屆全國119消防先進集體,中隊指導員王德朋被評為先進個人。
這讓奇乾中隊指戰員們既意外又感動,「我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王德朋說。
奇乾森林消防中隊地處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森林腹地
在外界看來,奇乾中隊的生活環境太艱苦:深處原始林區腹地,不通常電、不通寬帶、手機信號時有時無,一年無霜期平均80天左右,年平均氣溫零下3攝氏度,方圓百公裡人跡罕至,被稱為「林海孤島」。訓練之餘消防員們是白天人看人、晚上數星星。
他們的工作更「苦」:每年防火季節24小時備戰,茫茫原始林區全靠雙手雙腳「四驅」前行,火情嚴峻時連續轉場作戰,幾天幾夜不能合眼。
然而,消防員們在與人交談時,不提及孤獨、辛苦之類詞語,「74人守護95萬公頃未開發的原始森林,這是我們工作的最大意義」。
奇乾中隊擔負著全國唯一未開發的集中連片原始森林保護任務,防區最大、任務最重、年平均參加撲火次數最多。特別是參加原始林區滅火作戰總是第一個出動、第一個參戰、最後一個撤離。一度,這裡「外面的人不想進來,裡面的人不想出去」。
這幾年,越來越多外面的人,走進密林,在這裡紮根。
消防員牧仁立志要做一名戰鬥班班長
1993年出生的牧仁,原來在鐵路系統工作,是一名列車長。2019年,他捨棄了薪水豐厚的工作,參加並通過了森林消防隊伍消防員招錄考試,經集訓後從繁華都市來到原始林區。其間,他經歷了家人反對、相處多年的女朋友分手。
牧仁到中隊第10天,第一次參加滅火。從直升機機降點徒步幾公裡趕到火場,當他看到四處是五六米高的火苗時,瞬間呆住了。在看守火線的時候,牧仁到山下給隊員們打水,早上6點下山中午12點多才把水打回來。隊員們為了節省水,每個人都是打開瓶子小小抿一口,潤潤乾裂的嘴唇就罷了。
這一次打火,讓牧仁明白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森林消防員。「窮地方、苦地方、建功立業的好地方」,他跟中隊領導表態,不學其他技術,就要奮戰在一線,以後要做一名戰鬥班班長。
1999年出生的李成,在大一時報名參加森林消防員招錄考試,也是森林消防隊伍轉制後的首批消防員,一年多時間裡已經參加了多次滅火。今年,他通過了中國消防救援學院的招生預考。
李成說,奇乾中隊是一個光榮的坐標,艱苦是一座大山。現在,他爬過了這座「大山」。
王震在焊接管道
王震來到奇乾中隊已經10年,是目前隊裡年頭最長的消防員。10年裡,他參加的大大小小的滅火戰鬥幾十場,但他印象最深的一場是剛入伍那年的根河大火。
那是新兵王震第一次見識到火場,他和隊友奮戰到深夜,大火基本都撲滅,火場也快要圍合了,後來火場突然又颳起大風,大家是在指揮員的指揮下穿越火線走了兩個多小時,才脫離危險。
10年間,新兵變成了老兵,隊伍轉制以後,王震繼續留在中隊。他的各項業務自不用說,還是中隊的多面手,水暖機電、木工瓦工、種植養殖、修理設備、管線維修等樣樣精通。
他說,打火的時候,一個心思就是快點把火撲滅,能多保住一棵樹也是好的。平常訓練之餘,他就幫隊裡做好各項保障,多奉獻一點。
奇乾森林消防中隊精神
奇乾被稱為「風停止的地方」。但是在大興安嶺的火場,風停止只能是美好的願望。據統計,建隊以來,奇乾中隊獨立完成原始林區森林火災撲救340餘起。
2019年年底,應急管理部給奇乾中隊記集體一等功,號召基層單位向奇乾中隊學習,聚焦職責使命,擔當強隊重任。
王德朋說,中隊建隊57年來,一代代消防指戰員昂揚向上,以苦為樂,無悔奉獻,傳承著「忠誠、堅守、創業、樂觀」的奇乾精神,在艱苦條件中練生存,在實戰環境中練戰術,堅守在原始森林腹地,用青春守護著祖國的綠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