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不知名高手寫了首肉麻情詩,誕生個家喻戶曉的成語

2020-12-17 美詩美文

千年文壇,出現的文人墨客何其之多,有些人有幸能夠名傳於後世被世人所銘記,而有些人的名字早已遺失在歷史長河中,他們的作品只能署名佚名。

可能很多人覺得名字未能流傳於後世的文人,他們的作品應該也不怎麼樣,要不怎麼會名字流傳不下來呢?但真是如此嗎?其實並不是,像很多作者名字不可考的詩文,它們本身的水平造詣並不低,有些詩句傳到現在甚至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句。就像《越人歌》,其中那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現在依舊被戀愛中的男女作為表白的經典詩句;還有《迢迢牽牛星》,其中的「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也是被人們所推崇。

所以很多詩文的作者雖然未能名傳後世,但並不代表他們的作品不行。相反,因為作者不可考,這些流傳於後世的佚名之作便沒有作者本身知名度的加持,在這種情況下還能被世人所熟知,靠的就是詩文本身的水平夠高。這些詩文的作者雖然不知名,但往往都是箇中高手。

而要說佚名作品最多的詩文集,當屬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它也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開端。《詩經》中的作品,因為很多都是採集當時各地的民歌編撰而成,所以作者大多已不可考。而本期筆者要介紹的這首詩歌正是出自《詩經》,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走進這首2000多年前不知名高手寫的情詩。

《王風·採葛》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這首詩歌表達的是相思之情,全詩沒有直接表明,但是卻通過物理時間和心理之間的對比,突出了詩人的相思,雖然看似有悖常理,但這恰恰是這首詩的高妙之處。只是一天時間沒見,在詩人的內心感受上,卻似乎像過了三日、三秋、三年一般,這也表明兩人在一起時候的難分難捨。

這首詩歌採用的依舊是重章疊句的形式,層層遞進間達到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它最出名的當屬第二章「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不僅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網紅詩句,而且從中誕生的成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更是家喻戶曉。

不過很多人剛開始對於「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個成語的理解卻並不正確。很多人都覺得所謂的「如隔三秋」,經過了三個秋天,一年只有一個秋天,那「如隔三秋」應該就是經過了三年。但真是如此嗎?我們看看整首詩就能找到答案。

這首詩三章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係,第一章說見不到那個人一天就像三個月,第三章說見不到那個人一天就像三年。所以中間的第二章這個時間應該是介於三個月和三年之間,所以「三秋」指的顯然不是三年,而應該是三個秋季,也就是九個月。

而且這首詩雖然現在普遍認為是情詩,寫的是男子見不到女子的度日如年。但是因為它本身沒有什麼背景,而且內容上也沒有說明,所以解讀的空間很大,一直以來都有爭議。像南宋理學家朱熹就認為這是一首「淫奔」詩,是男女私奔所寫。而清代文學家吳懋清則解讀成了對於人才的苛求,求之太急,便覺度日之久。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這首詩不是愛情而是友情,因為深厚的友情有時候也像愛情一樣,一旦離別也是相思不斷。

不過筆者也更認可這是一首情詩戀歌,就像聞一多先生說的「採集皆女子事,此所懷者女,則懷之者男」。《詩經》中所收錄都是先秦時期的作品,在那個年代採摘都是女子所行之事,雖然這篇詩歌中沒有說明,但是《詩經》中還有很多作品寫到這一意象,都是描寫女子,這就相當於是固定表達,去理解成其他意思真的是有點想太多了。

將它理解成一首情詩我們再去回味這首詩,不難體會到男子對於女子的思念之深、之切。只是短暫的分離,便已經讓他們覺得時間漫長,難以忍耐。這樣的描寫真可謂滿滿的都是肉麻,但這樣的情感體驗卻又是戀愛中的男女都曾經歷過的,或許正是如此,這首詩才能流傳2000多年,依舊能夠引起後世之人的共鳴。

對於這首詩,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相關焦點

  • 詩詞大會6歲冠軍王恆屹,被肉麻情詩考得不知所措,康震笑而不語
    但在總決賽中,這位小冠軍卻被一首肉麻情詩考得不知所措,大家且看題目:假如回到《詩經》時代,你要跟心上人表白,最合適送她哪一種花呢?A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B.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C.
  • 溫庭筠寫了首肉麻情詩,被才女毫不客氣地打臉,現成一首網紅情詩
    我國詩詞史上出現的高手不計其數,有些文人寫詩詞追求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就像「詩仙」李白,他的詩作大都是心有所感揮筆寫就;而有些文人寫詩詞沒有那種渾然天成的才氣,便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反覆推敲」來確定遣詞用句,就像賈島寫個詩如他所言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 李白大醉後寫下首肉麻情詩,很有水平,為何後世文人都不提起它?
    一位名聲在外的詩人,寫了首水平一般的作品,在當時確實可能會引起世人的追捧。但這只是一時的,因為要經歷歲月的洗禮,千年來一直被人誇也不太可能。這一點,從大家對李白詩的態度就看得出來。以李白的名氣,他的水平自然沒得說,但對於其存世的千首詩作,也並不是每一首大家都叫好,甚至有不少被質疑的詩作。
  • 李白有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外國人直言好詩
    李白有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外國人直言好詩!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不少的優秀人物和優秀的作品,而詩歌詞彙應該是當時最有名的娛樂文化項目,這些詩人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文化寶藏。
  • 杜甫給妻子寫首肉麻情詩,被文豪曲解,清代才子:你自己心術不正
    不過,作為一個性子內斂的文人,杜甫幾乎很少給糟糠妻寫情詩,直到公元756年,他被安史叛軍所俘,落魄於長安,他便想起給遠在他鄉的妻子寫了首情詩,詩名《月夜》,我們來讀一讀:《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本是洞房詩,為何會誕生成語「逃之夭夭」
    都說現代網友腦洞挺大,其實咱們的老祖宗腦洞也不小,隨便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當年杜甫寫了首名為《嚴中丞枉駕見過》的妙詩,其中有一句「問柳尋花到野亭」,注意此處詩聖是在寫野外的美景,但到了明代,蘭陵笑笑生卻憑此句發明了成語「尋花問柳」,意思完全歪了。再比如當年蘇軾寫了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後一句是「花有清香月有陰」,東坡明明就是春夜在花園散了個步,擺明了是首寫景詩,結果這前7個字卻成了專門形容男女閨房的金句。
  • 李白寫了一首肉麻情詩,後人不敢仿,被譯成英語入選美國教材
    但在大多數人眼裡,這個喜酒好色的唐朝詩人,過於豪放不羈似乎很少能跟"肉麻"二字聯繫到一起。龐德翻譯《長幹行》埃茲拉·龐德是出生於1885年的一位著名詩人和文學評論家,他是美國意象派詩歌的代表人物,對古典文學和語言學都有很深的造詣。性格焦躁而衝動的龐德被認定為是個神經病,並被關進了精神病院。
  •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為追求楊貴妃所寫,如今已廣為流傳
    他還寫了一首很肉麻的「情詩」,而這首詩正是為追求楊貴妃所寫,如今已廣為流傳。眾所周知,唐玄宗有一寵妃名叫楊玉環。她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美人兒,因此深受唐玄宗的喜愛。而李白當時在皇宮中的任務十分簡單,就是每天寫寫詩歌哄唐玄宗開心,不過李白也曾為楊貴妃寫過不少讚美她的詩句。
  • 餘秀華5個月內,給李健寫了4首情詩,網友:沒見過這樣的詩人
    她因一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火爆全網,可能和筆者一樣,會為這首詩的名字而感到震驚,誰會給自己的詩起這樣的名字,後來細讀發現,她的詩更是傳達的一種豪放且深情的情感,也展現了她內心深處的痛,但畢竟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對餘秀華的詩也有不同的評價,最近關於她的一件事又火了,5個月內給歌手李健寫4情詩,更讓網友直呼:沒有見過這樣的詩人,這又是怎樣一回事呢?
  • 古代最不含蓄的一首情詩,只有28個字,翻譯一下就成了:約不約?
    這句情詩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作家沈從文當年喜歡上張兆和後就展開了馬拉松式的寫情書追求,他寫的情書能裝滿滿一車,而他憑藉這樣的方式,成功娶到了心中的女神。民國文人寫情書、寫情詩的不少,沈從文寫的這種,算是非常不含蓄、相當直接了。他的好友卞之琳曾經追求過他的小姨子張充和,沒成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卞之琳的情書寫得扭扭捏捏,讓張充和覺得這個人「很不爽快」。
  • 徐志摩死前給林徽因寫的最後一首情詩,很有水平,為何名家不願提
    徐志摩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男人?這是一個不太好回答的問題。對原配張幼儀來說,他似乎不是一個好丈夫;甚至對兒子來說,他也不是好一個好父親。在很多人眼裡「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是最美的愛情宣言,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他逃避家庭責任的藉口。
  • 一首流傳千年的9字情詩,出自不識字莽夫之手,蘇軾寫三首詩點讚
    對於情詩,不少人有一種觀點是:所謂紙短情長,能打動人的,往往不是詩詞本身,而是文字背後的故事。對於這種觀點小編不敢苟同。並不是每首流傳千年的情詩中,都有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傳奇愛情,多數的情詩不過是平凡人對於愛情的感悟,因為愛得深,再加上文字的魅力,便足矣打動人心。
  • 此人只有兩句詩傳世,卻是家喻戶曉,還因此誕生一成語
    諸如乾隆那般,寫了數萬首詩,只有一首《詠雪》被人記住,而且還有爭議,若非他頂著一個皇帝身份,或許誰也不會知道,有一個叫做愛新覺羅·弘曆的人,寫了數萬首詩。即便如陸遊這般有名的大詩人,在其9000多首詩作中,能夠為人們熟知傳誦的作品,也不過是極少數的一部分。
  • 李白的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入選了美國教材
    但在大多數人眼裡,這個喜酒好色的唐朝詩人,過於豪放不羈似乎很少能跟"肉麻"二字聯繫到一起。龐德翻譯《長幹行》埃茲拉·龐德是出生於1885年的一位著名詩人和文學評論家,他是美國意象派詩歌的代表人物,對古典文學和語言學都有很深的造詣。
  • 餘秀華說給李健寫10首情詩,可寫到第4首,李健就讓她寫不下去了
    所以,她開始給歌手李健寫詩,寫情詩,寫一首首情真意切、纏綿悱惻的情詩,仿佛做這件事可以填補她那空缺了很久的情感的洞。在一檔電視節目裡,主持人問餘秀華:「你心目中夢中情人的最佳人選是誰?」她絲毫沒有遲疑,回答說歌手李健。李健溫文爾雅,才氣斐然,長得也很帥,餘秀華喜歡他合情合理。而餘秀華談到前夫尹世平時卻說:在他心裡,我只值800塊,還不如一頭豬。
  • 餘秀華水平很高的一首詩,無一愛字卻句句肉麻,寫進痴情人心坎裡
    但餘秀華和趙麗華不一樣,被爭議了好幾年,她依然「屹立」於詩壇,仍然每月都有新詩,這種高產說實話很多詩壇名家們做不到。「紅了就拋棄農村的丈夫」、「詩作又俗又露骨」,這是一些人對她的評價,但不管這些人有多看不順眼餘秀華,也不管大詩人們有多看不慣她的生活作風,但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肉麻情詩,確實夠有水平。
  • 寡婦在河邊看見個單身漢,按捺不住寫首情詩,被古代文人奉為經典
    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典籍,為「四書五經」中五經之首,是古代讀書人必讀書目之一。然而翻開《詩經》,很多人會感到深深的疑惑:裡面咱們能夠讀懂的很多都是寫男女愛情的民歌。「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等詩句,早已經是家喻戶曉。但是一般人讀這些詩,所感受到的不過是愛情的主題。為什麼這些文字,能夠成為中華文化的最經典代表,能夠承載中華文化、藝術、歷史的精神價值呢?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詩經》中的愛情,還有不少是十分大膽,而且即便是用今天的觀點看,都顯得過於外露。
  • 李白很肉麻的一首情詩,被美國「精神病患者」翻譯,入選美國教材
    它來自於我國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一首經典情詩《長幹行》。在這首詩中,詩人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平淡卻絢爛,唯美而真實,讓人羨慕的愛情故事,也被稱為是李白最肉麻的一首情詩!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在詩作中,詩人化身成一位居住在長幹裡的思婦,好像自言自語一般,敘述了她的愛情生活,傾吐了她對於遠方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整首詩的大意是說:當頭髮剛剛能蓋過額頭的時候,我折些花在家門前玩耍。
  • 李白偶遇美女,寫下「厚臉皮」的情詩,其中10個字一般文人不敢寫
    如果只認識到李白的這幾種狂態,還真不算是李白的知音。因為李白還有一種狂態,不是出自才華,而是出自率真的本性,出自天真爛漫的一顆未泯滅的誠心和童心。對於自己喜歡的人,喜歡做的事,李白從來都是坦率直接的。比如他很欣賞孟浩然,寫了首《贈孟浩然》,首句就是「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 詩詞大會12歲小選手遇到肉麻情詞,康震耐心講解,重點卻不方便講
    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來自少兒團的12歲小選手周胤好就遇到了首肉麻情詩題,當時的題目要求划去兩句詩中的錯誤項:A.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B.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因為是划去錯誤項,所以這題選B。其實題目很簡單,答錯的人也不多,畢竟這是一個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