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其手這個成語,真的是代表「猥瑣」嗎?其實很多人都用錯了

2020-12-09 國學大觀園

有很多報刊媒體的撰稿人,都很喜歡不厭其煩地使用「上下其手」這個成語,來形容對異性的不檢點的騷擾行為。比如形容一個人十分「猥瑣」,就會說對方是上下其手。

那麼為何人們願意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耍流氓」呢?因為這個成語聽起來太過於生動形象,而人們又習慣性地從字面去理解成語的意思。於是上下其手這個成語,就成為我們所唾棄的騷擾行為所量身定做的一個成語。

比如以下幾個例子,都是各大主流媒體曾經刊載過的:

2013年的《南方日報》曾說:「小販上下其手既掐脖子又抓命根,城管協管員發出慘叫」。2013年的《揚子晚報》曾記載:「王凱傑找她共進晚餐,餐後王……上下其手,把她推倒在床上」。《羊城晚報》也曾刊載過:「據悉,在當天地鐵作惡後,該男子又尾隨另一女子,不僅強行擁吻還上下其手」。

以上的記載,皆出自各大主流媒體,我們乍一看上去,上下其手這個成語,其實就是一種純粹的「耍流氓」,和動手動腳一個意思。但是這個成語真的是對異性圖謀不軌的意思嗎?

事實上,這個成語的真實含義,和對異性耍流氓還真沒有半毛錢關係,堪稱是最容易讓人誤解的成語,因為很多人都用錯了!那麼上下其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要說起這個成語,還要從一個歷史故事說起。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曾記載過這樣一段故事,楚康王十五年的時候,楚國出兵攻打鄭國。當時鄭國十分弱小,而楚國十分強大,這就好比大哥打小弟,結局是不言而喻的。鄭國慘敗,鄭國的大將皇頡(jié)被楚國的將領穿封戌(xū)生擒。

穿封戌生擒了敵人的將領,自然是功勞很高的,不但賞金千兩,還有很高的榮譽,這讓穿封戌十分高興。但是這個時候卻有一個人來和他搶功勞了,此人就是楚王的弟弟公子圍。

那穿封戌自然不肯了,憑什麼啊?雖然公子圍是皇親國戚,但是也不能明目張胆的搶我的俘虜啊,於是二人就開始爭執起來。這就好比你在單位做了很多功勞,結果按功分賞的時候,你的功勞發現都被猥瑣的上級搶走了,你說你能不氣嗎?

於是二人都不肯讓步,這時就找到了伯州犁來做公證人。伯州犁了解了詳情後,就故意在皇頡的面前演起了戲,他上下其手,首先畢恭畢敬地指著公子圍說:「這是我國國君最寵愛的弟弟」,而後不屑一顧的指著穿封戌說:「這個人是我國毫不起眼的小軍官」,然後問皇頡他們兩個究竟誰生擒了你?

皇頡看到伯州犁的手勢和態度,傻子也知道怎麼辦了,於是就說是公子圍擒獲了自己。於是生擒皇頡的功勞,伯州犁就判給了公子圍。沒過多久公子圍獲得了賞金千兩,還得到了加封,穿封戌就貶,而皇頡因為幫助公子圍也脫離了陷阱,被放回到鄭國。

說到這裡,大家就知道成語上下其手的真實用法了。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結,互相串通作弊見不得人的手法,而縱觀歷史,其實上下其手也多有被應用。

比如《舊唐書》曾說:「昔州黎上下其手,楚國之法遂差」,還有《官場現形記》中說:「統通換了自己的私人,以便上下其手。」

由此可見,上下其手這個成語,其實並不是指對異性不檢點的行為,而是和徇私舞弊是一個意思。

中華的成語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很多成語卻由於字面上的理解有誤,很多人都想當然應用,本來想裝作自己的學問很高,但卻鬧出很多笑話。

其實學習我國的成語文化,現代人更是勢在必行。本期就向大家推薦一套成語書籍,本套成語書籍共6冊,十分適合孩子學習。把孩子玩遊戲的時間用來學習我國的成語文化,這樣的孩子以後也一定會腹有詩書氣自華,胸中有韜略,自身有內涵,想必是每個家長都希望看到的。

而且本套叢書銷量領先,價格公道,堪稱是成語書籍中的經典佳作,您值得擁有!

文 | 國學大觀園

相關焦點

  • 意思被曲解的成語,「上下其手」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用錯了
    有的成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我們一直沿用至今。但也有比較特殊的成語,人們只是按照表面的理解在誤用,不知其真正的含義,比如成語「上下其手」,人們認為是對異性不檢點的行為,形容一個人十分「猥瑣」時,就經常用「上下其手」這個詞。就連有的媒體也將錯就錯,喜歡用這個詞形容圖謀不軌的人。時間長了,人們看到這個成語,就自然而然地和騷擾行為聯繫起來。一旦意思被多數人曲解,想要糾正就很難。
  • 【成語故事】上下其手
    【成語】: 上下其手【解釋】: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成語故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麼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有能力抵抗。 戰事結束後,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於是穿封戌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決。後來,他們便請伯州犁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決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王。
  • 成語「上下其手」汙汙的?你可能想多了
    所以我們這個民族有大把的前車之鑑。也有大把的成語。比如長平之戰引出的成語「紙上談兵」又比如和氏璧引出的成語「完璧歸趙」。此類的成語多的不能再多了,但有些成語古今意思相差越來越遠。比如今天要說成語「上下其手」
  • 這十個成語的意思,大多數人真的不知道
    有很多成語的真實意思,到了現代反倒被誤用了,現在我給你們十個常見的成語,不知道你們能對多少?9.見獵心喜10.曾幾何時(這題最少人對!)好了嗎?不要偷看答案哦,搞不好會因為這些成語而考不上理想的學校喔答案:答案1.望其項背-和對方差距很小,可以追得上;都看得到脖子和背部了,還追不上嗎?
  • 這個成語很常見,但大部分人都將它用錯了,連大學教授都不例外
    我國的文字博大精深,很多專家窮其一生都只看到冰山一角,就更不用說咱們這些普通人了。今年北大校長將「鴻鵠之志」念錯,而在2005年時,當時人大校長又將「七月流火」這個成語用錯。本文無意於批評這些學富五車的專家,畢竟他們在各自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只是想就事論事,探討一下「七月流火」這個詞的用法。在現在很多人看來,「七月流火」的意思就是形容夏日炎炎,酷暑難當,人大校長當時也是這個意思。記得,這個成語,我們也曾經用過無數次,在小學、中學的作文中屢見不鮮,其實,這個用法完全錯誤。
  • 這些成語很常見,但你很容易用錯它!
    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說話還是寫作,經常會使用到一些成語。這些成語可能你自己感覺非常熟悉它,理解了它的意思,但在使用中卻真的用錯了。下面就來看看這些容易讓你掉坑的成語吧!意思是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或輩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形容謙虛好學。很多朋友在使用過程中沒有注意到這個成語中「下問」的這個語言環境,以為僅僅是積極請教的意思,於是就容易用錯。比如:」小明同學學習一直都非常努力,不恥下問,遇到不會的問題主動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 這樣講成語,孩子想用錯都難
    作為一個受過祖國九年義務教育的人,上學的時候語文老師不厭其煩的給我們這些花朵灌溉中國博大的成語文化,但是有些成語不管老師怎麼講,關鍵時刻卻總是用錯。最近整理了一些當時不明白的成語研究了一下,發現很多成語都有著非常有趣的典故,在懂得了這些典故以後,這些成語就不會用錯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幾個典型的成語吧。
  • 這50個常用成語非常容易用錯,很多人連第一個都用不對
    生活中經常用到成語,但你真的用對了嗎?快來看看這50個最常被錯用的成語,算算你能用對多少個吧! 11 拋磚引玉 【解釋】謙詞,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 【誤用】常被誤用於對方或第三方。
  • 生僻成語「方枘圓鑿」怎麼讀?很多人開口就錯了
    很多成語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被使用,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然而,有些成語卻相對生僻,懂的人不多,用的人更少。一方面是因為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今生活與古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習以為常的成語被滄海桑田的巨變所淹沒。
  • 小學生作文《快樂的一天》,成語用得亂七八糟!老師:小燕子嗎?
    小學生作文《快樂的一天》,成語用得亂七八糟!老師:小燕子嗎?導讀:還記得《還珠格格》中小燕子學成語嗎?當時真的是看得笑掉大牙,這成語學的也太糟糕了,不過那只是電視劇,其實在現實生活裡,還真的有這樣亂用成語的學生,他們本來是想寫些成語來為自己的作文增添一些色彩的,可是沒想到後面的結果卻適得其反,老師看的真是哭笑不得啊!
  • 彩票真的「有問題」嗎?其實大多數人都「錯了」
    彩票其實是一種抽獎,是完全憑藉運氣的東西。國家最初發行彩票的初心是做公益,建設一些公益設施。隨著彩票事業的發展,漸漸地這一初心就變味了,很多人都把「彩票」當作了一種「投資」,每個人都在做著發財夢。那麼彩票真的「有問題」嗎?
  • 盤點:日漫東方龍的幾個形象,一款特猥瑣,行為討人恨
    導語:盤點:日漫東方龍的幾個形象,一款特猥瑣,行為討人恨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國家都紛紛向我國學習,更巴不得把我們的文化都傳入他國。一說到東方龍,幾乎每個人都能娓娓道來,龍是我國的象徵,代表著神聖不可超越的力量。
  • 三差兩錯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魏巍《東方》第四部第七章:「你要出了三差兩錯,叫小堆八在前方知道了,我們可怎麼對得起他!」近義詞有:三差五錯,三差兩錯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指差錯。三差兩錯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三差兩錯(sān chā liǎng cuò)成語釋義:比喻偶然的差錯。
  • 錯用成語,足協公告難以「差強人意」
    (11月15日 南都體育)在本次世界盃預選賽中,中國男足以1比2的成績負於敘利亞隊,比賽期間中國隊多次出現失誤,甚至在比賽後程為敘利亞隊「貢獻」一記烏龍球,中國隊在本次比賽中的表現可謂讓人大失所望。然而,在賽後的足協官博中卻用上了「差強人意」來形容中國隊的表現,這一成語的出現實在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差強人意」,原意是「尚能使人滿意」。
  • 章士釗用錯成語「每況愈下」 遭魯迅無情吐槽
    至於這一回,卻大大地退步了,關於內容的事且不說,即以文章論,就比先前不通得多,連成語也用不清楚,如『每下愈況』之類。」章士釗(1881-1973)的《孤桐雜記》,能被普通讀者記住的,往往只是那個「每況愈下」的成語「發明」。魯迅的《答KS君》一文,最早將這個成語「發明」拈提出來,發表在1925年8月28日《莽原》周刊第十九期上。
  • 好運真的是好運,黴運真的是黴運嗎?其實有很多人理解錯了
    判斷運勢的好壞其實是片面的,具體要根據當事人的情況來具體分析,就好比每個人出生的年齡段與出生的時間、地點有所不同,因此產生的性格與命運都會發生改變,並且每個人的身上都包含著很多性格,只不過在某個星座的影響下該性格更為突出罷了。
  • 文化爭辯:成語《三人成虎》被多少人誤解了!不要錯誤使用了
    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我們早已經爛熟於心。這是我們最熟悉部分成語的代表,但是您知道在漢語言文化中有多少個成語嗎?據不完全統計成語約有3萬餘個(包含一千多個常用成語)。成語更有優勢被誤解的成語:《三人成虎》可是,我們很多人在平時生活中明明用錯了成語,還不知道哪裡錯了。比如成語:《三人成虎》,當然了它並不是說三個人就組成了一隻老虎。它經常被誤解成:團結、合作力量大。
  • 其實這些詞很多人經常用錯!
    說到寫文章寫材料,很多人都會覺得很頭痛,但其實作為任何一名職場人士,應用文寫作畢竟是始終都繞不過去的坎兒,畢竟領導動不動就來一句,明天拿個方案出來,或者明天整篇匯報材料出來,但是這方案怎麼寫,材料怎麼弄,很多人腦瓜子摳破都沒摳出個道道來。
  • 經常被誤解、誤用的「8個成語」,語文老師:我也用錯一個?
    2、屢試不爽 這個成語的意思,能否理解正確的關鍵在這個「爽」字,很多人一看到這個字眼,就很直觀地理解為:爽快、成功。這樣一來,整體的意思就成了:嘗試過很多次,但是都沒有成功!其實這是錯誤的。 屢試不爽的正解是:經過很多次的試驗、嘗試,都沒有出現過差錯,這是一個偏褒義的詞彙。
  • 很多人經常用,卻用錯了
    有多少詩詞名句、俗語典故以及成語,被我們用著用著就用錯了?隨便舉個例子,比如有個成語叫「無奸不商」,本來明明是「無尖不商」,是一個褒義詞,形容賣米的商人量米時故意讓鬥裡的米冒尖,讓買米人受益。不知道為何流傳時,「尖」變成了奸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