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在天津市郊被捕獸夾夾住,它艱難飛行的畫面牽動了很多人的心。經過當地護鳥志願者連續多日的不懈努力,12月6日下午成功將其誘捕,之後送往動物醫院做了腳趾切除手術。護鳥志願者王建民12月10日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這隻東方白鸛的恢復狀況良好,不久應該能夠重返藍天。
志願者表示,天津是東方白鸛遷徙路線中的「咽喉」地帶 ,今年有5000餘只東方白鸛在天津停留,然而天津周邊幾個保護區的承載量嚴重不足,東方白鸛到魚塘搶食的現象凸顯出來,還有30多隻非正常死亡。如何統籌保護東方白鸛,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今年飛到天津的東方白鸛十多年來,61歲的攝影師王建民一直在從事東方白鸛的觀測和保護工作,見證了這個珍貴的物種在這些年來的變化。
東方白鸛屬於大型涉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大熊貓同等級別,有「鳥界國寶」之稱,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級別物種。
這種鳥體態優美。長而粗壯的嘴十分堅硬,呈黑色,僅基部綴有淡紫色或深紅色。身體上的羽毛主要為純白色,翅膀的覆羽和飛羽為黑色,長長的腳在飛行時平伸到身後,休息時常單足站立。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東方白鸛主要生活在東亞地區,中國分布的數量最多。在繁殖期,東方白鸛主要棲息於我國東北地區和俄羅斯西伯利亞開闊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澤地帶,越冬地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遊的溼地湖泊。從繁殖地向越冬地遷徙時,會在中途停留一段時間,進行捕食補充體力。
由於人口密集、工農業發展、非法狩獵、農藥和化學毒物汙染等原因,東方白鸛幾乎瀕臨滅絕,據2009年的統計,全世界東方白鸛野生數量不到3000隻。
為了保護這個珍貴的物種,中國近年來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讓候鳥飛公益基金執行長劉慧莉告訴記者,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黑龍江等地的多個保護區就開始搭建人工巢區,進行東方白鸛的繁殖招引,經過不懈地努力,東方白鸛的數量已經增加到9000隻。
天津是東方白鸛遷徙途中最重要的驛站,從每年的10月份到12月份,將近三分之二的東方白鸛會在這裡停留。
三分之二的東方白鸛會在天津停留
王建民對東方白鸛種群數量的變化有著最直觀的感受。
從10月份開始,東方白鸛來到天津,12月初基本上向南方遷徙完畢。志願者在11月底統計的在天津停留的東方白鸛的最高數量是5000隻,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稱這是往年同期數量的3倍左右。
一隻東方白鸛帶著獸夾飛行在5000餘只東方白鸛中,志願者發現有一隻帶著獸夾艱難飛行,讓人十分心疼。
一隻東方白鸛帶著獸夾艱難飛行
這隻東方白鸛最早是在11月23日被發現的,連續幾天,當地誌願者都沒有找到它。直到28日,志願者才再次發現這隻帶著獸夾飛行的東方白鸛,之後進行了追蹤。
沉重的獸夾已經嚴重影響到這隻東方白鸛的行動能力,如果不及時進行救治,等待它的必然是死亡。但這隻東方白鸛非常聰明和警覺,很難接近,捕食地點稍微有一點異樣都會逃走。
東方白鸛帶著獸夾艱難飛行讓人揪心
志願者向管理部門申請了捕獲手續,然後想了很多方法。一開始是躲起來等待它飛來,但往往一等一整天,大家又累又冷也沒有看到效果。後來志願者們想辦法做了一個掩體,大家冒著嚴寒躲在裡面,再撒上一些魚做誘餌。
這隻東方白鸛因為獸夾影響到捕食,已經極度飢餓,才對志願者撒的誘餌動了心。12月6日下午4點半,它帶著獸夾飛了過來,停留了幾秒鐘,志願者果斷出手捕獲了它。
志願者給這隻東方白鸛取下獸夾
抓到這隻東方白鸛後,志願者發現真實情況還要兇險很多倍。志願者在動物醫院稱了一下那個獸夾,發現它重達600克。而這隻東方白鸛的體重只有4000多克。
醫生迅速為它做了檢查,發現它被夾住的那根腳趾已經發黑壞死,骨頭全部斷裂,還有一點點筋連著,必須儘快進行手術,否則可能連生命也保不住。醫生為它切除了受傷腳趾,把創口清理乾淨,進行了消毒和縫合包紮。
醫生在給這隻東方白鸛做手術
王建民在10日告訴記者,這隻東方白鸛術後恢復情況良好,以後走路雖然會有點瘸,但是重返藍天不成問題。他希望給它帶上有追蹤器的腳環,以後不管它飛到哪裡,都能監控到它的行蹤。
東方白鸛到魚塘搶食救下這隻東方白鸛讓人欣慰,然而還有很多問題讓人感到憂心。
天津周邊的七裏海、曹妃甸、北大港等溼地保護區是遷徙水鳥的重要驛站,東方白鸛是其中最重要的物種。
王建民把這裡比喻為東方白鸛遷徙路線上不可替代的「咽喉」地帶。「這個地方特別狹窄,我們才把它叫『咽喉』,從這裡向南北方向都是越來越寬。這裡是世界八大鳥類最重要的一條遷徙通道。」
在天津停留的東方白鸛數量越來越多,今年更是達到高峰,它們在保護區找不到足夠的食物,就飛到周邊的魚塘捕食。
保護區方面表示,保護區內的魚蝦夠這些候鳥在這落腳棲息,魚塘裡的魚密度大,東方白鸛更喜歡去那裡覓食。
東方白鸛喜歡去魚塘覓食
不管什麼原因,今年由於東方白鸛的數量特別多,矛盾尤其突出。
王建民說,今年因為疫情原因,養殖戶的生意本來就比較難,大批東方白鸛飛來搶食,吃掉小魚啄傷大魚,有的損失慘重 。
他說,一些魚塘主為了減少自家的損失,會製造聲響嚇跑東方白鸛,有些魚塘主甚至還會選擇用鞭炮驅離這些大鳥。
一位年輕的魚塘工人向志願者訴苦說:「鳥來吃魚的時候,擠得一條縫都沒有。不敢放炮,怕炸死一兩個國家級物種,擔不起責任;不敢去吃午飯,一轉身,一整片就吃沒了,只能守著……」
鞭炮一響,東方白鸛受驚飛走,有的在匆忙中撞上高壓線,因此受傷甚至喪生。
11月21日至25日,志願者還連續發現30多隻東方白鸛意外死亡。
志願者發現意外生病死亡的東方白鸛
12月3日,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公告說: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立即聯繫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死體進行檢查,死亡原因排除禽流感。經公安機關檢驗,死體和發現地水源樣本中均未檢出有毒物質,排除人為投毒可能。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委託中國農業科學院長春獸醫研究所和東北林業大學檢測,結論為:送檢東方白鸛感染毛畢吸蟲造成腸道損傷,同時攝入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產氣莢膜梭菌,在腸道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入血,導致廣泛組織損傷,是東方白鸛死亡的主要原因。
建立「安心魚塘」因為魚塘養殖戶與鳥類矛盾突出,志願者經過嚴格評估,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籌錢買魚,把東方白鸛招引到那個它們最熟悉的大魚塘,進行集中式管理,建立「安心魚塘」。王建民說:「這是目前為止,我們能想到的保護這批東方白鸛唯一可行的方法。」
他提到的那個大魚塘是志願者多年來記錄的歷年東方白鸛到天津後必落的一個點位。
該魚塘面積有3000多畝,遠離高壓線和其他魚塘,沒有盜獵分子,而且前幾天已經緊急出魚(賣魚)完畢。志願者每年都會和這個魚塘的老闆打交道,會用捐款給他做一些補償,所以雙方的互動基礎比較好。魚塘老闆願意提供幫助,他幫忙購買便宜的魚進行投喂,做了很多工作。
如果把東方白鸛招引過來,它們就不用冒險再去其他魚塘爭食,等到營養補充足了或者封凍期來臨,就可以順利飛走。
從11月中旬開始,志願者開始買魚,嘗試補食招引,這個方法效果明顯。
劉慧莉說,在東方白鸛停留的高峰期,志願者每隔一兩天會在「安心魚塘」裡補充一些食物,方便它們安全覓食。去年11月底到12月初的時候,都還有600多隻東方白鸛留在天津沒有走,今年同期已經基本遷徙完畢,證明它們吃得飽吃得好,有體力可以飛走,「安心魚塘」的第一階段目標已經圓滿完成。
現在王建民的一線志願者團隊轉入第二階段的工作,不再做常規的投魚,但是每天依然會進行巡護,如果發現有東方白鸛情況不好,會進行緊急救援。如果停留的東方白鸛體能很好,就不會輕易進行人工投喂,因為這樣有可能改變鳥類的生活狀態。
劉慧莉說,今年設立「安心魚塘」的地址是根據多年的經驗和停留區的變化而選擇的。她告訴記者,他們在東方白鸛的繁殖地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器材、科研、人力,堅持了一二十年的招引,而且非常成功,東方白鸛數量的增長非常直觀。如果遷徙停留地不進行相應的發展,承載能力就會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對這個物種是不公平的。
10日一大早,王建民和志願者夥伴去買投餵用的魚,他說這個季節已經不太容易買到合適的小魚了,要為極少數留下來過冬的東方白鸛做一些儲備。他希望能夠建立一個生態補償機制,緩解東方白鸛和養殖戶的矛盾,更好地保護這個「鳥界國寶」。
紫牛新聞記者|宋世鋒
編輯|張冰晶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片和視頻由「讓候鳥飛」和受訪者提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原標題:《【紫牛頭條】「鳥中熊貓」帶著獸夾艱難飛行讓人揪心!他們在野外蹲守3天救下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