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建西村座落於啟東市西南部,336省道橫穿全境。全村有22個村民組,總人口2365人,佔地面積2460畝,有黨小組4個,黨員98人。建西村農戶多以種植傳統的四青作物為主,吸引了8家企業駐村投資辦廠。
「『烏小倌』預計今年六七月份將入駐蘇果超市1400多家門店,目前正在做品牌整體形象設計。」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北新鎮的南通品源生態農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倪慶華信心滿滿地說,公司在做強出口的同時,進軍國內市場,把市民喜歡的啟東土特產推向千家萬戶。
南通品源生態農產品有限公司融種植、初加工、深加工、出口、內銷等服務於一體,2017年出口創匯700萬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出口創匯已突破350萬美元。
然而,有誰知道當初創業的艱辛?那8年多的風雨歷程,倪慶華歷歷在目:大三的時候看到阿里巴巴網站開通了國際貿易平臺,瞞著父母果斷地把1萬多元準備交學費的錢交給了這個網站,註冊成了網站會員,開啟了創業生涯。
銷售什麼呢?倪慶華把目光鎖定在啟東的農產品蠶豆上。他在網上發布產品信息,推銷啟東土特產。但是,整整一個月,卻未接到一單生意。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久,一位墨西哥客戶主動聯繫上了他,從寄樣品、付定金、發貨、收尾款,這張4萬美元的單子獲利近5萬元,這讓倪慶華信心倍增。從那時開始,倪慶華不斷地將啟東的優質農產品銷往國外,客戶遍及歐盟、澳洲、加拿大、中東、東南亞等地。在原料貿易日趨成熟以後,倪慶華尋思著怎麼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在國際市場上賣出更好的價格。
「只有將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才能賣出更好的價格。」不熟悉加工業務的倪慶華前往蘇州食品加工企業學習。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和摸索,他回到北新鎮開辦了南通品源公司。「剛開始我們公司只有五六個工人,基本上都是我手把手地一個一個教出來的。」倪慶華笑著說,他們出口的產品有六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國外客戶口味獨特,產品加工時需加入各種配料,比如草莓味、芥末味等。此外,出口歐盟因為標準較高,收購老百姓的農產品有時候無法達到標準,前年公司成立了合作社,自己種植花生、蠶豆、豌豆等作物。
在穩定國外市場的同時,倪慶華再度瞄準了國內市場。「一直做外貿生意,沒有自己的品牌,為何不創造一個呢?」倪慶華決定做啟東土特產的品牌營銷,於是,「烏小倌」應運而生。「為什麼將品牌名字取名為『烏小倌』,其中還有一個小故事呢。」倪慶華告訴記者,當初創業的時候,家人朋友都叫他「烏小倌」。現在要給品牌取名,他就一下子想到了「烏小倌」這個名稱。他的願望就是將「烏小倌」品牌叫響全國乃至全世界。
來源:啟東新聞圈 | 採編:今啟網-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