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祖師是民間信仰的神祇,在他的信仰圈內,流傳許多清水祖師驅邪鬥惡濟世行善的民間傳說。
安溪清水巖志編纂委員會編著的《清水巖志》收錄清水祖師民間傳說7則:(1)試劍削石;(2)比法渡蛻巾;(3)臉黑被火燻;(4)襲裟收鬼眾;(5)方池傳浮杉;(6)移雨泉州府;(7)請風掃蟲害。前4則是清水祖師與山鬼鬥爭,並以法力取勝,反映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第5則「方池浮杉」是講清水祖師用法力化來建廟材料,這是民間信仰諸神建廟的共同特點,他們不是託夢地方人士建廟,就是用法力化來建廟材料,這樣建的廟更有神奇色彩,因此信仰的人就會更多。第6、7則是清水祖師為民祈雨,除害做好事,這是清水祖師信仰的基礎。 清水祖師生前為百姓做好事,修路造橋,祈雨治病,深得人民的愛戴。他死後,人們認為他是升天成佛,塑其像而敬祀之。同時也流傳著媽祖化清水祖師成佛的傳說。
有關清水祖師的民俗甚多,安溪有清水祖師迎春的民俗,相傳始於宋代,盛於明代,一直沿續至現代。 清水祖師迎春民俗,其目的是為了達到驅邪鎮魔、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裡社平安。
安溪清水祖師迎春下山繞境:按姓氏居住的自然區域,劃分三個「庵堂」。每個庵堂分三個「保社」。每保社分三個「佛頭股」。每年迎春三天,由三個庵堂各一個當值的佛頭股執事,各股九年輪值一次。 每年三月初一在中庵堂的佛頭厝舉行「拈大旗」儀式先由巖僧用同樣大小的紅紙,當眾寫「大旗」、「車鼓亭」、「神前吹」三粒鬮名進行抓鬮。抓得大旗的佛頭股,推舉一位德高望重者當「春官」,主持迎春一切組織事宜。
同一天還用筊杯投卜迎春繞境的開香日期,開香日為三天,不得超過初十,迎春繞境不得超過十五元宵。
開香日凌晨,佛頭股各家各戶要備辦「豬頭五牲,備萊香果到佛頭厝去供祭。祭畢,帶回宴請客人。下午抬祖師像上清水巖,晚在清水巖歇息。次晨齊集大殿,由巖僧主持贊禮,夾念「清水咒語」和疏文。用筊杯徵詢祖師允迎。當徵得允迎時,「都會銃」齊發慶賀。祖師下座開迎前,要整儀到三忠廟(張巡、許遠、嶽飛)請三忠火,表示祖師不忘本源,尊重三忠。三忠火請到殿前,再請祖師公火,然後下山。
當祖師公神像下到「大彎頭」時,要舉行獻茶花儀式,即獻上茶花108朵,其中36朵紅色,兆生女;72朵白色,兆生男,被想生男育女的婦女搶光,然後再繼續下山。清水祖師迎春路線按原規定道路進行。途中各庵堂按原議地點排列「供筵」行禮。晚上要獻傀儡戲,大班戲,舉辦民間遊藝活動,以示慶賀。遊行結束後,明年輪到的佛頭股要組織人馬清點移接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