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安溪人的地方,就有清水祖師!

2021-02-10 安溪旅遊

群山環繞間,香火繚繞中的安溪清水巖,鍾靈毓秀,清水祖師信仰播遷海內外。圖/臺賽攝影師  王火炎

安溪有個清水巖,巖上有座寺,供奉著清水祖師。

提起安溪,大多數人馬上想到的就是鐵觀音。走進這座地處戴雲山脈東南坡的閩南小城,隨處可見綿延不絕的錦繡青峰、鱗次櫛比的鐵觀音茶園,空氣中瀰漫著淡淡茶香。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鍾靈毓秀、群山環繞的安溪走出了李光地、陳萬策、李懋檜等諸多歷史名人,更產生了如今信眾遍布海內外的清水祖師信仰。時至今日,清水祖師與鐵觀音共同成為安溪最閃亮的兩張城市名片。

清水祖師何許人也?據《清水巖志》記載,清水祖師俗家姓陳,1037年出生於永春,自幼出家,法號「普足」,後於安溪清水巖修道,被尊稱為清水祖師。他造橋施藥求雨,功德無量,深受百姓愛戴。1101年,清水祖師在安溪清水巖端然坐逝,享年65歲。

清水祖師是安溪人的守護神,也是閩南地區最重要的鄉土神靈之一。從17世紀起,大量的安溪人出海尋求發展,其中不少人隨身攜帶清水祖師神像或香火,以保安康。因此,今天我們無論是在臺灣還是在東南亞華人地區,都能看到許多供奉著清水祖師的祖師廟,甚至普通民眾家中供奉祖師像的也不在少數。

清水祖師文化,這個源自狹窄地域的宗教民俗文化打破了幅員遼闊的地界限制,衝開碧波萬頃的海洋阻隔,深深紮根在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心中。

位於清水巖道場正中的清水祖師聖像,其淨身高11.1米,因為清水祖師於公元1101年圓寂。

春節前夕的一個午後,《臺海》雜誌一行人驅車前往清水巖,探源清水祖師文化。

從廈門大橋駛出島,不到兩小時便可到達安溪蓬萊山腳下。建立於宋朝的清水巖寺,便在山頂上。沿著盤山公路徐徐而上,海拔763米高處,千年古剎出現在視線中。據接待我們的清水巖管委會副主任謝慶雲主任介紹,清水巖目前已獲得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風景旅遊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首批涉臺文物保護工程等榮譽,是名揚海內外拜謁清水祖師的旅遊勝地。

「在過去的千百年間,以寺廟為主體的清水巖景區一直都只佔地約0.4平方公裡。2014年,為了更好地接納來自海內外的祖師信眾,清水巖景區擴建了十倍有餘,且二期工程仍在規劃建設當中。」跟隨清水巖管委會工作人員小吳的步伐,我們穿過寬闊的停車樓和景區入口空地,拾級而上,便來到了清水巖弘法道場。

道場正中坐落著一尊巨大的清水祖師聖像。小吳告訴我們,該聖像由500多塊花崗巖石塊,歷時三年雕刻而成。聖像淨身高11.1米,因為清水祖師於公元1101年圓寂。這尊目前已知兩岸最大的清水祖師聖像,自2014年開光以來,原本信眾便絡繹不絕的清水巖寺香火更盛,尤其是每年元月初六祖師誕辰,海內外信眾更是蜂擁而至。「去年元月初六當天,清水巖接待遊客超過八萬人次,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小吳說。

離開道場,途經文化景廊、枝枝朝北、三忠廟、浮杉池等景點,我們終於到達清水巖寺的土體建築——清水祖殿。

大殿背山面壑,重樓復閣,飛簷翹角,富麗堂皇。據悉,清水巖寺為清水祖師於1083年始建,後又親自主持第二次改建廟宇。經過兩三百年間多次修建、擴建,元代奠定清水巖寺「帝」字形結構,九十九間的宏大規模。寺廟主體為三層結構,第一層「旱天口」,也被稱為「彌勒殿」,因為該殿正中供奉著一尊彌勒佛,此為信眾入殿第一拜;第二層為「祖師殿」,也叫「中殿」。面寬三間,進深三間。殿中的中龕供奉的便是清水祖師正身,面黑而貌古,莊嚴肅穆。相傳該聖像為清水祖師圓寂後,安溪鄉民以沉香木雕刻而成,迄今已逾九百年。清水祖師聖像左側神龕供奉著伽藍爺,右側神龕供奉著普庵佛祖和達摩祖師;第三層為「釋迦樓」,石簷當心間設木龕,面寬一大間,正中供奉著盤腿穩坐的釋迦佛像。小吳告訴我們,相傳釋迦為佛之開宗,天上地下皆以其為尊,因此崇奉於頂殿。

雖然當天並不是什麼重要日子,但清水祖殿仍擠滿了遠道而來的信眾。只見善男信女們將供品整齊碼放在神案上,點燃一炷香,雙手合十,跪拜在祖師正身前,口中念念有詞,述說著崇敬之情,請求祖師庇護。雖然殿中滿滿都是人,但大家似乎都習以為常,手持燃香轉身時都分外小心,祖師面前誰都禮讓三分。據小吳介紹,由於全世界的清水祖師廟都是從安溪清水巖分爐出去的,因此大家皆以清水巖寺為尊,每逢春節等重要節慶都會來此頂禮膜拜,其中尤以來自臺灣的信眾最多,例如「新北三峽祖師廟、金門太文巖寺、臺北艋舺清水巖祖師廟等等,與我們的交流都很頻繁。」

因清水祖師的家鄉永春在安溪北部,其種下的千年樟樹枝幹也都一致朝北,如今這裡已成一處景點,名為「枝枝朝北」。


為了進一步了解清水祖師在臺灣的分爐情況,回到廈門後,《臺海》雜誌記者拜訪了從事清水祖師文化研究多年的廈大人類學系副主任劉家軍。

「最新版的《清水巖志》記錄了清水祖師在臺灣的分爐有209家,在大陸的分爐340家。閩臺兩岸分爐數佔了總數的95%以上。」劉家軍認為,清水祖師在閩臺信眾諸多,自然引起了海峽兩岸各界的關注。早在1998年於安溪清水巖召開的「清水祖師文化學術研討會」上,就有約十位來自臺灣的人士提交了學術論文,並宣讀了自己的學術觀點。在兩岸尚未「三通」的上世紀末,有如此多臺灣學者參與到一次大陸的學術會議中,清水祖師文化在臺灣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那麼,為什麼臺灣有那麼多的清水祖師廟呢?劉家軍向《臺海》雜誌記者進一步解釋說,目前全臺約有200多萬人為早期赴臺安溪人後代,約佔臺灣總人口的十分之一。清水祖師作為安溪人的主神,在他們聚集的地方,祖師廟也隨之增多。「清朝康熙年間,由於安溪人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推薦施琅平定臺灣和以後的林總兵鎮臺,對安溪人有較大的直接關照,促使大量安溪人攜帶家眷渡臺定居。隨著安溪人移民的增多和村落的形成,清水祖師廟也陸續建造起來。」

記者翻閱《臺灣通志》,據其記載,有年代可考的最早的臺灣清水祖師廟建於南明永曆年間(1647—1661年),共有兩座——臺南楠梓區清水寺與彰化二林鎮祖師廟。如今遍布全臺的清水祖師廟雖然叫法各不相同,如清水巖、清水寺、龍泉寺、祖師廟、祖師公壇等等,但均以祖廟的名稱加以演化得來,說明臺灣民眾對安溪清水祖師信仰的廣泛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臺灣民眾對清水祖師的信仰沒有因為歲月流逝而減弱,反而越發虔誠。建造更多的祖師廟已經無法滿足信眾,他們有了與祖廟開展廣泛交流的強烈訴求。臺灣同胞的心聲得到大陸方面的積極響應。2011年,清水祖師金身首度赴臺,受到臺灣信眾的夾道歡迎。臺灣政界大佬王金平作為主禮官,親自獻上祝文。彼時臺南龍山寺主委吳志祥曾評價說,「通過這種民俗文化交流活動,兩岸人民廣結神緣,有了共同的向心力,達到了共同祈求兩岸和平相處的目的。」

實際上,早在1988年11月17日,臺中龍井鄉龍泉巖主委陳宗煥帶著62位清水祖師信徒,不辭雲水浩渺回到安溪清水巖寺謁祖,成為第一支回大陸朝聖的團隊。自此之後的20年間,從臺灣來清水巖的進香團隊多達上千支,超過20萬人。為了表彰臺灣信眾對祖廟捐贈的善舉,如今在清水巖風景區可看到多塊記錄臺胞捐贈事跡的石碑。

供奉清水祖師的三峽祖師廟,每年農曆正月初六祖師爺誕辰慶典,總會有眾所矚目的神豬獻祭。


在來自臺灣的清水祖師進香團中,來自新北市的三峽祖師廟顯得尤為虔誠。自2003年以來,三峽祖師廟年年都包機組織信眾到清水巖謁祖。上一次他們到來的時間為去年10月。

對於大陸信眾來說,或許三峽祖師廟的名字還有些陌生,但事實上它被公認為臺灣最出名的祖師廟。本刊特約記者王國明實地走訪拍攝後表示,臺灣三峽與福建安溪有關清水祖師的「神緣」緊密相連,甚至在三峽祖師廟旁,就有一所小學名之為「安溪小學」。

史書上記載著臺灣三峽舊稱「三角湧」,原本為臺北盆地南緣的一個鄉鎮,早期大陸過來此地的移民以福建安溪人最多,因此,作為保護神被安溪人漂洋過海帶來的清水祖師,很快成為當地最主要的民間信仰。

據悉,三峽祖師廟始建於1769年,在這兩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三峽祖師廟經歷多次損毀重建,見證了當地的衰亡與興盛:第一次損毀於道光13年(1833年),後重建;第二次是在甲午戰爭後的日據時期,三峽人民以祖師廟為革命指揮部,向日本侵略者奮起反擊。1895年,日寇遷怒於三峽祖師廟,將其摧毀,4年後重建;臺灣光復後,1947年三峽祖師廟開始進行第三次重建,由臺灣著名畫家、清水祖師信徒李梅樹主持。他將民間信仰與現代藝術做了嫁接,使清水祖師的廟堂更有宗教和歷史蘊涵,還能兼具現代藝術的審美價值。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三峽祖師廟石柱現已樹立130餘根,計劃樹到164根為止。石柱數量之多,冠於全臺各地寺廟。

臺灣三峽清水祖師廟內精緻的藻井。

在中國傳統建築史上,廟宇是較能夠具體呈現歷史文化的藝術殿堂,也是傳統民間藝術代表。新北市三峽祖師廟以木石為主要建材,廟中處處可見木雕、石雕、浮雕等,更有匠心獨運的百鳥柱,堪稱清水祖師廟中一絕,其建築藝術造詣與安溪清水巖寺各有千秋,不分軒輊。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三峽祖師廟的建設仍未結束。主持重建的李梅樹為之殫精竭慮,從46歲接手項目到82歲去世前,他將半生心血全部傾注在三峽祖師廟,終將其打造成「東方藝術殿堂」。三峽百姓被李梅樹對清水祖師的虔誠之心所感動,於1995年為之設立李梅樹紀念館。三峽祖師廟也因為李梅樹的改建故事而香火鼎盛,在臺灣的祖師廟中首屈一指。

隨著海峽兩岸關係的日益密切,近年來,清水祖師信仰逐漸發展成為兩岸民間的人文渠道。誠如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國深在第八屆海峽論壇·千年清水祖師兩岸信眾敘緣交流會上所言,「民間信仰的交流常常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重要渠道、載體,就是這樣一份自然而親切的信俗對接,才讓更多的文化交流、經濟參與、政治對話有了一些神力般的基礎。」千百年前,清水祖師修橋造路、行醫祈雨,造福一方百姓;新時期,清水祖師將助推兩岸和諧和平,功德無量。

相關焦點

  • 安溪清水巖寺→新北三峽祖師廟:有安溪人的地方就有清水祖師
    圖/臺賽攝影師  王火炎安溪有個清水巖,巖上有座寺,供奉著清水祖師。提起安溪,大多數人馬上想到的就是鐵觀音。走進這座地處戴雲山脈東南坡的閩南小城,隨處可見綿延不絕的錦繡青峰、鱗次櫛比的鐵觀音茶園,空氣中瀰漫著淡淡茶香。
  • 【清水佑民】安溪蓬萊清水巖清水祖師2018年年下山迎春盛況
    簡稱清水祖師,此外尚有祖師公、祖師真人、麻章上人、黑面祖師、清水真人、蓬萊祖師、昭應祖師等諸稱。清水祖師俗姓陳諱榮祖法名普足。據史志記載,清水祖師成佛後,神通廣大,有求必應,行仁賜福,興神助戰,功勳卓著。自宋至清,獲歷朝皇帝四次敕封祭典。英名遠播,四海人民皆敬奉,倍受人間崇拜。
  • 安溪寺廟供奉神祇選介——顯應祖師、清水祖師
    顯應祖師
  • 兩岸「雲」上交流研討清水祖師文化
    「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目前兩地無法互相參訪,但能運用科技搭建的平臺,讓祖師文化交流活動得以持續,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臺灣清水祖師文化交流協會陳文雄理事長介紹,臺灣清水祖師文化交流協會成立於2011年11月,目前有42座臺灣清水祖師廟加入該協會,分布在臺灣各地。
  • 【直擊】2018安溪清水祖師巡境佑民!萬人隨香場面無比壯觀!(多圖+視頻)
    一年一度的清水祖師迎春巡境正式開始今天正月初九是清水祖師巡境第一天隨行祈福已刷爆朋友圈信眾手捧清香隨行祈福
  • 「泉州民間信仰」清水祖師的傳說與民俗
    清水祖師是民間信仰的神祇,在他的信仰圈內,流傳許多清水祖師驅邪鬥惡濟世行善的民間傳說。安溪清水巖志編纂委員會編著的《清水巖志》收錄清水祖師民間傳說7則:(1)試劍削石;(2)比法渡蛻巾;(3)臉黑被火燻;(4)襲裟收鬼眾;(5)方池傳浮杉;(6)移雨泉州府;(7)請風掃蟲害。前4則是清水祖師與山鬼鬥爭,並以法力取勝,反映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 清水祖師根在永春!!這裡頭的秘密很多永春人都不知道
    岵山鎮統戰委員陳偉新告訴記者,這一切跟祖師善待眾生,珍愛一花一草的大善思想應該有著必然聯繫。化身佛國,流恩膏有水皆清。《安溪縣誌》記載,是時,清溪(今安溪)大旱,田地龜裂,莊稼枯乾,百姓心急如焚。崇善裡(今蓬萊鎮)人劉光銳,素仰普足道行高深,率眾迎請蒞鄉祈雨。為救百姓之急,普足特往蓬萊祈雨。
  • 清水佑民丨恭祝清水祖師庚子年誕辰千秋,萬壽無疆
    然而卻有這樣一位法師,他以利物濟世為職責,不辭辛苦來到安溪,來到蓬萊,居住在張巖。為民求雨,上天普降甘露;施醫濟藥,普救貧病,被尊為」麻章上人「他就是世界華人心中的—清水祖師。蓬萊仙境——「帝」型廟宇人生不易,千年飛逝。
  • 泉州安溪清水巖,清水祖師道場,獨特的民間信俗,精美的寺廟建築
    久聞安溪有個清水巖,是閩南地區重要信仰之清水祖師的道場,其廟宇獨具特色,周圍風景秀麗,是一處以清水巖寺為主體,以清水祖師文化為特色,融宗教朝聖、生態旅遊、民俗展示、休閒度假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月5日,我們繼續大泉州地區的探索之旅,就選擇清水巖一遊。
  • 山與社會專題 | 【羅楊】山上與山下:從清水祖師巡境儀式看社會的構成
    清水巖是清水祖師駐錫地。清水祖師(1037—1101年)原名陳榮祖,福建永春人,生於儒學世家,自幼落髮為僧,法號普足。1083年安溪大旱,蓬萊(今安溪縣蓬萊鎮)鄉人請祖師前來祈雨,後又捐出山林請他駐錫,並在半山腰修建清水巖寺。祖師圓寂後先後四次得到朝廷敕封。清水祖師迎春巡境習俗據說早在宋代就已形成,此後儀式的基本框架得到因襲。
  • 清水祖師在英都的傳說
    在南安市英都鎮,卻流傳著清水祖師童年在英都西峰出家的許多傳奇故事。這些故事曾經家喻戶曉,至今仍然為老人們津津樂道。    西峰村位於英都鎮西部,與安溪縣毗鄰。西峰村的「英格」,是南安英都與安溪縣的分界嶺,格上至今仍有古代立的分界碑,石碑上刻有「安溪界」、「南安界」字樣。
  • 安溪的清水巖聞名遐邇,南安也有兩處清水巖--千年古剎,清水聖地!你知道?
    安溪蓬萊有個名聞遐邇的勝景清水巖,南安也有兩處清水巖,但知者不多。一處是石井鎮西北隅的楊子山,一處在洪瀨鎮集新村玉枕山。前者祀三寶佛祖,後者祀從安溪清水巖分爐而來的清水祖師。    據明代地方史家晉江人何喬遠《閩書》所載:楊子山亦名崎髻山(起過山),與鴻漸山鼎峙,為泉郡外障。山巖迤右,峰石疊立,東有石室,西有龍泉,下為峰口廟。
  • 【清水佑民】恭祝 清水祖師 聖誕千秋 萬壽無疆
    祖師公濟世為民,慈愛眾生,一生無私奉獻精神永傳世人。更希望他能保佑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早日解除。清水祖師聖號為「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宋泉州永春縣小姑鄉人。簡稱清水祖師,此外尚有祖師公、祖師真人、麻章上人、黑面祖師、清水真人、蓬萊祖師、昭應祖師等諸稱。清水祖師俗姓陳諱榮祖法名普足。
  • 清水祖師,迎春巡境,萬人隨香|大場面、大場面、大場面
    看過清水巡境的人,無不感嘆信仰的力量這場面……你還自己看看吧
  • 【重磅】安溪大三環各規劃建設路段擬這樣命名!你有什麼好的提議?
    穿過鐵觀音隧道,進入安溪城區,就像進入一個美麗的大花園。路名亦和閬苑巖有關。閬苑巖在城廂鎮同美村新巖山頂,寺名取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閬苑有書多附鶴,女牆無處不棲鸞」句。祀閬苑祖師和清水祖師。巖宇始建於唐代,清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志》《安溪縣誌》均載:「唐普照禪師下錫於此……」「自李唐之後,巖寺迭新」。5.西三環碼頭至中標大橋段,路線長7.91公裡。
  • 2018年安溪湖仙宮清水(清水巖殿左奉正聖旨)祖師春巡……霞寶第二股
    (一)(二)     喜迎新春,進香請火活動熱鬧非凡,安溪湖仙宮清水祖師(清水巖殿左奉正聖旨)擇於歲次戊戌年正月初七日
  • 漳浦清水巖
    漳浦清水巖江煥明 清水祖師發祥於安溪張巖(後改名蓬萊)
  • 【清水祖師】馬來西亞公巴清源宮,祖師佛法護眾生
    ,在泉州安溪蓬萊祖殿(一說為陳昭或陳昭應,其實昭應是南宋皇帝賜封的法號),宋仁宗慶曆四年正月初六誕生於福建省泉州永春縣小姑鄉。陳榮祖自幼在大雲院出家,後有小成,於是便到高太山結茅築庵,閉關靜坐,後經大靜山明松禪師指點,參讀佛典三年,終於悟道。明松禪師授他衣缽,並告誡他:「我佛最大功德,就是行仁,是故要捨棄萬緣,以利物濟世為職責」,陳應便在麻章施醫濟藥,普救貧病,麻章人士尊他為「麻章上人」。
  • 安溪圓潭南極宮
    先後興建了三座庵院,其中後院奉順正大王,尾庵 祀玄天上帝,庵兜敬清水祖師。後因水土流失,戰亂匪患,人丁失散,廟庵倒毀。三庵院所奉之神均遷入南極宮供奉。順正大王清水祖師順正無私沾四境,大王有赫佑萬民」、「北極無邊新日月,大帝顯赫舊乾坤」、 「南極英靈高北闕,玄天顯赫昭南天」等楹聯。
  • 安溪泰山巖 七佛春雲美祖師香火旺
    閩南網7月23日訊 如果你跟安溪人說你要去湖頭鎮,那麼你一定會被問到:有沒有去泰山巖?乍一聽泰山,你會以為是「一覽眾山小」的東嶽泰山。其實在湖頭,泰山巖的名氣一點都不輸東嶽泰山,因為有著李光地用全家性命舉薦施琅、觀音移位保臺灣的掌故,供奉著顯應祖師的泰山巖在臺灣也是大名鼎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