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應祖師
俗姓黃名惠勝,永春桃源人,宋宣和六年(1124年),自永春到安溪感化裡(今湖頭鎮)西南隅的小尖山的峰頂築居修行。他精通禪理,博學多才,好義樂施,所到之處廣行善事。曾不惜曝身求雨,為民排憂解難,深受眾生歡迎。後移居大尖山(又名翠屏山)繼續修行。宋紹興四年(1134年),顯應在大尖山坐化,百姓為旌表他的功德,依山建寺,奉稱顯應祖師。詳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泰山巖》一文的介紹。
清水祖師
釋普足,宋代名僧。俗姓陳,稱清水祖師。宋景祐四年(1037年)正月初六日出生於永春縣小岵鄉。幼年出家,後參拜大靖山明禪師為師,深有領悟。辭歸後移居麻章庵,修造橋梁數十處,還廣施醫藥,設壇祈雨,懇誠感人,眾口爭傳其效應,由是名聲大著。宋元豐六年(1083年),應邀到清溪(今安溪)祈雨,果沛甘霖,得眾挽留,駐錫張巖山(今稱蓬萊山)。見是處石泉清洌,因改名為清水巖。自此,為民祈雨,修橋造路,施醫濟藥,甚著效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日,普足在清水巖坐化。南宋隆興二年(1164年)至嘉定三年(1210年)40多年間,曾4次獲得封號,每次敕賜2字,計得8字,即「昭應廣惠慈濟善利」,並加「大師」二字稱號。900多年來,清水祖師成為閩臺民眾信奉的主神。詳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水巖》一文的介紹。
長 按 識 別 二 維 碼
換 個 角 度 看 安 溪
聯繫電話:0595-23226481
文章投稿:axfz481@163.com
註:轉載請聯繫作者,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