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4日訊(通訊員 周兆奕)「街道更為整潔美觀,牆繪很能凸顯平陽縣山門鎮革命老區的特色。房前屋後,還有頭頂上純淨蔚藍的天空,這些色彩仿佛經過畫家有意的調和,淡雅和諧,構成一幅詩意優美的畫卷。這翻天覆地的變化,敲動了我回家創業的心坎。」在杭州畢業的小胡來自山門鎮亭後村。
今年,平陽縣山門鎮開展文旅型美麗城鎮樣板鎮創建。經過環境衛生、城鎮面貌、秩序整治和宣傳發動四方面創建,「環境美、生活美、產業美、人文美、治理美」的新時代「五美」城鎮的美好願景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聚焦美麗建設,繪製高質量藍圖
山門鎮堅持規劃先行,2019年底即啟動《平陽縣山門鎮美麗城鎮建設行動方案》編制工作,總投資2.21億元,開始繪就一幅「小而美」的精緻畫卷。
山門鎮成立山門鎮美麗城鎮建設領導小組,根據《平陽縣山門鎮美麗城鎮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浙南紅都」「紅+綠」生態休閒旅遊特色小鎮的總體定位,以「十個一」標誌性工程為主線,以便利便捷的鎮村生活圈為載體,以「環境美、生活美、產業美、人文美、治理美」五大美麗圖景為模板,構築「一帶兩軸三片」的空間布局結構,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打造「 紅色之都、生態之鎮、休閒宜居之地」。
為確保美麗城鎮建設各項工作做實做深,山門鎮聘請了美麗城鎮規劃師給予全過程的技術指導。山門鎮還舉辦了業務工作培訓會等各類培訓6期,培訓500人次;同時組織領導小組成員,赴外地優秀鄉鎮考察、學習。
聚焦城鎮功能品質,攻堅「全域美」
規劃是引領,行動是關鍵。《平陽縣山門鎮美麗城鎮建設實施方案》通過評審後,山門鎮立即以「美麗山門」全域行動為抓手,攻堅重點項目、基礎設施、環境治理,使建成區範圍內的城鎮秩序、鄉容鎮貌得到質的提升。
山門鎮堅持以項目補短板、以項目促創建,啟動並完成完成靈溪線、梅下線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等15個項目,其中新建9個、續建6個。堅持完善基礎設施,全方位完善交通網絡;高標準投入教育資源,建成山門鎮中心幼兒園;高品質優化養老服務,精心打造山門中心敬老院,致力於打造成為全縣最優質的公辦養老服務中心之一。
山門鎮還集中精力對重點區域、主要道路沿線、重大節點進行再整治、再提升,拆除違章11400平方米,清理沿線田間亂搭棚架167個,垃圾13噸,打造美麗田園示範田塊2個。深入部署「五水共治」工作,深化河長制工作,開展「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嚴格執行垃圾分類管理制度,發放農戶垃圾桶3800隻,公共垃圾桶600隻,配備村級保潔員28名,實現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全覆蓋,城鎮環境衛生得到大幅提升。
聚焦文旅融合發展,唱響紅都品牌
平陽縣山門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鎮域範圍內共有文物25處,其中省級文保單位2處,即抗日救亡幹部學校舊址、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機關駐地舊址;還有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的單檔布袋戲,市級的上垟舞龍、彈棉絮、平陽刮痧療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山門鎮注重環境與紅色文化、傳統文化、現代商業文化相融合,突出紅色主題,將山門整個鎮域作為一個景區來打造,通過美麗城鎮建設這一「引擎」,奏響「生產」「生活」「生態」的融合協奏曲。
山門鎮強化紅色基地教育功能,堅持「打造新時代紅色教育基地、成為山區綠色發展窗口」目標,把握浙江省委黨校平陽分校落戶山門契機,整合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園、幹部廉政教育基地、大屯遊擊營地舊址等紅色資源,全力構築新時代幹部黨性教育高地。一年來,平陽分校累計承接各類對外班次210餘個,培訓學員12700餘人次,培訓班次及參訓人次創歷史新高。
同時,山門鎮突出生態環境、產業發展、農村改革、村級經濟、鄉風文明五個方面,推進市級「紅都綠野」鄉村振興跨區域精品帶建設,謀劃「紅農旅」融合發展大文章,推進平陽縣山門鎮「三位一體」示範街打造項目,落實平陽「五個鮮」等6家農業特色產品入駐;抓好移風易俗改革10條新規實施,建成農村家宴中心1處、文化禮堂3座,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18個,推進坑東村節地生態葬建設。此外,山門鎮探索鄉賢共建機制,搭建鄉賢助推鄉村振興工作平臺、成立各村社鄉賢共建委員會、舉辦鄉賢聯誼座談會、招商會,進一步激發鄉賢組織活力。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鄉賢在各類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捐資累計達8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