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果超出你想像:美國中情局與聯邦調查局暗戰八十年

2020-12-14 騰訊網

美國情報界,中央情報局(CIA)與聯邦調查局(FBI)是美國兩個最大的情報組織。

按職責範圍來說,FBI隸屬於美國司法部,性質上屬警察,執法範圍主要是美國內部;CIA則直接對總統負責,主要從事間諜活動,不具備執法權。

FBI的任務是調查反聯邦法罪犯,支持法律,保護美國,調查來自於外國的情報和恐怖活動。對聯邦、州、當地和國際機構提供幫助,同時在響應公眾需要和忠實於美國憲法的前提下履行職責。五大方面享有最高優先權: 反暴行,毒品/有組織犯罪,外國反間諜活動,暴力犯罪和白領階層犯罪等方面享有最高優先權。

美國中央情報局,總部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蘭利。與蘇俄克格勃、英國軍情六處和以色列摩薩德,並稱為「世界四大情報機構」。其主要任務是公開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關於國外政府、公司、恐怖組織、個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其它國內情報機構的活動,並把這些情報報告到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它也負責維持大量軍事設備,這些設備在冷戰期間用於推翻外國政府做準備,例如蘇聯、瓜地馬拉的阿本斯、智利的阿連德等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的反對者。

理論上二者不該有矛盾衝突,但在實際執行時,很多事往往無法清晰界定,就導致事權衝突。加上兩部門都覺得自己最牛逼,都不願放低姿態,於是明槍暗箭地爭鬥至今。

兩局矛盾的起源

兩局之間的矛盾,可上溯到1940年代初。當時,FBI在埃德加·胡佛的領導下,成為美國富有傳奇色彩的打擊犯罪機構,還將一些海外的諜報、反諜報和對敵破壞工作攬到手中。同期的美國陸、海軍情報部基本處於邊緣化。這一局面在1941年被改變。當時美國成立了情報協調局(後改為戰略情報局),即中央情報局的前身,主要工作是破壞、諜報和反間諜等秘密行動,由威廉·多諾萬任局長。

習慣了一家獨大的胡佛大為不滿,他把怒氣撒到多諾萬頭上。不久,他破壞了多諾萬試圖竊取西班牙駐美大使館情報的行動,又阻撓了多諾萬試圖成立一個專門情報機構的努力。

羅斯福去世後,為改變情報界內外模糊的職能,新任總統杜魯門決定成立中央情報局,主管對外情報工作,FBI的權力被限制在了國內。

CIA成立初期,很多工作需要FBI協助。胡佛對此的態度就是「沒門兒」,搶我飯碗我還幫你?。一次,CIA請求他們監聽兩個在美活動的疑似蘇聯間諜,胡佛當場拒絕:「我們又不是為中情局服務的!這事你們可以自己幹」。這明顯是給CIA出難題,他們在國內沒有執法權。胡佛也希望抓住CIA的把柄好好搞一下。

有一回,一位不幸的CIA特工在國內行動時被FBI逮個正著,CIA在協調無果後,拿出之前收集的關於胡佛搞同性戀的照片威脅他。這位特工不久被釋放,但兩家的梁子越結越深。

各自為戰

按中國「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的古話,CIA和FBI平時鬥歸鬥,關鍵時刻應該攜手對外吧。實際情況是,不管國內國外,他們一鬥到底,甚至不惜犧牲國家利益。

以甘迺迪遇刺一案為例,兩家機構很早就對刺殺嫌疑人奧斯華的情報及行蹤有所了解。但中情局始終沒有與FBI共享情報,使後者沒能追查到奧斯華的行蹤。在調查刺殺案時,CIA又受到FBI阻撓,耗時多日才獲準調閱FBI的報告。

「水門事件」中,FBI最初想深挖下去的動力,並不是要把總統尼克森扳倒,而是藉此打擊中情局勢力。最終,他們如願以償,中情局成為「背鍋俠」,局長赫爾姆斯被解職。當然,隨著事件的發酵,成功連任的尼克森最後也被迫辭職。

這種各自為戰、相互爭鬥的惡果,目前看,最慘重的損失當屬「9·11」事件。早在1993年,紐約世貿中心就爆發過一次汽車炸彈爆炸事件。負責調查這個案件的FBI,從一個嫌疑人家中搜出40多箱證據。

但這些證據並沒有得到認真查看就被束之高閣。其中有大量阿拉伯語寫的對紐約發動襲擊的方案。可當時FBI只有一名阿拉伯語翻譯。如果把這個情報交給CIA,情況肯定不一樣。

即使在「9·11」之前,美國其實也有機會避免襲擊發生的。據美國司法部公布的報告,一名FBI特工曾在7月份就發出警告:蓋達組織頭目賓·拉登已遣人赴美接受飛行訓練,為劫機作準備。FBI高層沒當回事。

CIA與FBI組成的蓋達組織聯合調查組在2000年1月截獲了多封電報,其中包含了劫機犯米達爾活動的大量信息,但調查組沒把這些情況上報FBI。CIA曾嚴密監視米達爾,但並沒有和FBI分享情報,FBI根本不知道米達爾何時抵達美國。直到事件發生當天,他們還在尋找米達爾,從而錯失了至少5此逮捕劫機犯的時機。

CIA陷入低谷

CIA在「9·11」前後的拙劣表現,並不是偶然的。實際上,自從在「水門事件」中替尼克森背鍋之後,他們在很長時間裡都沒有特別亮眼的表現。到了90年代,隨著冷戰結束,CIA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一些政府官員公開抱怨情報不力。

海灣戰爭中美軍指揮官施瓦茨科夫在參眾兩院聯合聽證會上抱怨:戰爭期間的情報質量太差了。曾任參聯會主席的鮑威爾也因為中情局在戰爭中沒有及時通報信息,威脅說如果他還在軍隊的話,他一定會對情報行動採取嚴厲手段。

FBI趁機落井下石,聯合國防情報局排擠中情局,試圖進入中央情報局的領地,通過犧牲對手來捍衛自己的情報王國。

CIA自身問題頻出。FBI連續破獲了幾起中情局高級官員出賣情報的間諜案。在當時,這些間諜案被稱為「美國損失最嚴重的間諜醜聞之一」。中情局被看成是「一個生活在過去的疲憊的官僚機構」。老對手FBI卻藉此出盡風頭。CIA的預算也在逐漸削減,從1989年的300億美元下降到1997年的266億美元,考慮到通脹,實際下降更厲害。中情局內部士氣低沉,裁員超過一度超過50%,1991-97年,更換了至少五任局長。

CIA的形象在美國人心目中每況愈下,處於內外交困的局面。社會上出現了削弱並廢除中央情報局的主張。

按常理推測,在這樣的態勢下,CIA特工對情報工作的自信心和判斷力肯定會受影響;另一方面,考慮到CIA和FBI之間的歷史恩怨,中情局肯定想通過成績來證明自己,即根據自己掌握的情報來解決問題,因而更加不想分享情報給FBI,讓FBI搶了風頭。

暗戰背後的種種原因

CIA與FBI近80年暗戰的原因,究其根本,是對權力的爭奪。FBI成立時間早,資歷比較老,在中情局成立之前,美國情報界它是一家獨大,半路殺出的中情局,對FBI的地位和權力構成衝擊。事實上,這種衝擊的確影響並形成了今天的職權範圍——中情局主外,FBI主內。而CIA龐大的經費開支且高度不透明,更是讓FBI眼紅的不得了。

其次是行動差異。CIA遵循為情報無所不用的原則,其活動游離於美國法律管轄之外,無論是行動的自由度、挑戰性還是工作的範圍來說,CIA都要比FBI更加豐富也更容易出彩。

電影《諜影重重》系列就生動反映了這一點。FBI則要遵從美國嚴格的法律標準。這經常導致CIA的線人被FBI逮捕。雙方很多的矛盾也由此而來。

再次是文化差異。CIA是效仿英國秘密情報局的牛津劍橋傳統,從其前局長艾倫·杜勒斯開始,就樹立了常春藤精英雲集的形象。FBI則更強調平民出身。在FBI眼裡,中情局人員被看做知識分子,喝著葡萄酒,抽著菸斗;中情局則將FBI人員看成抽雪茄、喝啤酒、敲門的警察。這大概就是雙方的道不同不相為謀吧。

第四是領導人的影響。擔任了48年聯邦調查局局長的胡佛,給FBI打上了深刻的烙印。這種烙印,不僅體現在行為方式、制度機制,也包括他個人的好惡。比如,對多諾萬的惡感。就算是CIA後任的局長,胡佛也看不上,據說最嚴重時,胡佛與赫爾姆斯(第6任局長)見面都不說話。

9·11之後,雙方曾短暫和解過,合力抓捕了波多黎各裔美國人穆賈希爾,避免了一起恐怖襲擊。然而好景不長,之後由於FBI在國內大力招募外國人充當海外間諜,此舉引發了與CIA之間的新矛盾。CIA認為,FBI侵犯了他們的傳統職權範圍。

2012年,美國政壇的希望之星、在軍中做到四星上將的CIA局長彼得烏雷斯因為婚外情被迫辭職。婚外情之所以曝光,就是一位FBI探員「無意中」發現的。所謂舊仇未了又添新恨。可以想見,這對老冤家還會鬥下去的。但這場爭鬥,沒有贏家。

相關焦點

  • 揭密美國中情局:沒特工。一個無聊到爆的政府機關單位
    事實上,可以很負責地說,真正的中情局比絕大多數人想像的無聊。 中情局沒有「特工」 ▼ 絕大多數人(包括美國人自己)都對中情局有一個誤解,那就是中情局人員大都是身手不凡的特工(Agents),甚至連一些美國執法人員都會這樣稱呼中情局人員。
  • 【資料】21名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知名人士
    據信,特工在聯邦調查局內部報告了這一信息,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超出此範圍,事實上,特工和評論員都對埃德蒙茲說,情報不夠具體,無法採取行動。5、詹姆斯·R·菲茨傑拉德(James R. Fitzgerald)(1953年6月24日出生)是美國刑事調查員,法醫語言學家和作家。
  •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白手套」布局逮捕行動
    孟晚舟庭審日記丨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白手套」布局逮捕行動  溫哥華當地時間12月7日,孟晚舟引渡案中的重要證人——加拿大聯邦警察的警長羅斯·蘭迪(Ross Lundie)繼續出庭接受辯方律師的詢問。蘭迪在11月27日作證時承認,在逮捕孟晚舟之前,加拿大警方與邊境服務局進行了協調。
  • 美國「起義軍」和黑人武裝遭秘密抓捕:聯邦調查局特工全面出手
    美國「起義軍」安提法武裝領導人對外抱怨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特工襲擊了他們,特別是「起義軍」安提法武裝舉行和平示威的時候。美國「起義軍」安提法武裝領導人賈森·查特在華盛頓,與美國黑人武裝運動「黑豹」聯合抗議的時候,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特工秘密抓捕。
  • 中情局是殺手組織?別被電影騙了,這就是個「無聊」的政府部門
    事實上,可以很負責地說,真正的中情局比絕大多數人想像的無聊。 中情局沒有「特工」 絕大多數人(包括美國人自己)都對中情局有一個誤解,那就是中情局人員大都是身手不凡的特工(Agents),甚至連一些美國執法人員都會這樣稱呼中情局人員。
  • ...布雷安娜·泰勒|班傑明·克倫普|美國聯邦調查局|美國_社會
    據《每日郵報》5月30日報導,如今美國多個城市都因一名被警察「跪殺」的黑人暴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與此同時,在不久前震驚美國的另一起無辜黑人被警察殺死的案件也再度引起當地人的強烈關注。受害者是一名女性,她在半夜睡覺時突然被幾名警察連開20多槍打死。當地時間5月28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宣布,他們已經對這一案件展開了調查。
  • 川普與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的故事
    ……2017年1月20日,唐納·川普宣誓就職,成為美國第45任總統,但就當天參觀總統就職典禮的人數問題引起了好一番爭論。新任總統宣布,前來參觀他的就職典禮的人數非常可觀,已經超過了2009年參觀巴拉克·歐巴馬就職典禮的人數,但其實並沒有。他不肯相信拍攝的視頻,也不肯相信其他的證據,就是堅定地認為自己的觀禮人數超過了歐巴馬。
  • 中情局是殺手組織?別被電影忽悠了,這是個「無聊」的政府部門
    喜歡看《諜影重重》、《國土安全》等諜戰片的朋友,往往會對美國中央情報局等情報部門存在誤解——特工們英俊瀟灑、身手不凡,拿著國家經費四處花天酒地,走到哪都有美女投懷送抱,阿斯頓馬丁一類的豪車更是手到擒來……但很少有人去探究一個問題:真正的中情局情報人員到底是什麼樣的?事實上,可以很負責地說,真正的中情局比絕大多數人想像的無聊。
  • 美國聯邦調查局查明川普的毒藥包來源
    加拿大皇家騎警加入了聯邦調查局的來源的調查行動,針對寄給美國總統川普的劇毒蓖麻毒素郵包展開調查。 警方發言人Dan Bryan說:"加拿大皇家騎警證實已經收到幫助聯邦調查局調查寄給白宮的可疑包裹的援助請求......在調查過程中獲得的初步信息表明,該包裹來自加拿大。
  • 孟晚舟庭審日記丨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白手套」布局逮捕行動
    同時他也承認,在12月1日逮捕孟晚舟的當天,他有兩項職責,一是協助加拿大聯邦警察的國內外聯絡組(FDLU),二是作為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直接聯繫人。△美國聯邦調查局藉由蘭迪插手逮捕行動為了提高溝通效率,蘭迪的上司本·莫裡(Ben Maure)把蘭迪的工作手機號碼和個人手機號碼都提供給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這樣的安排顯然是讓美國聯邦調查局可以直接指揮蘭迪
  • 女性直覺贏了電腦算法:中情局頭號內鬼被抓解密
    他是被蘇聯發現的中情局線人中的第一個。「隨後,我們一個接一個地失去了他們。」 桑迪說:「你無法解救他們,讓他們失望了。」當時,一個最大的懸念是:是克格勃破譯了通訊密碼,還是中情局出了內奸。不久,中情局將此歸咎於一名前中情局特工——愛德華·李·霍華德,他被發現在向蘇聯傳遞情報。
  • 美國退役特種兵對決聯邦調查局,1986年邁阿密槍戰的細節
    發生在1986年4月11日的美國邁阿密的槍擊事件,事後被好萊塢拍成了電影。但倖存的聯邦調查局探員認為至少有一半的情節都是虛構的,劇組根本就沒有來過邁阿密。這場街頭槍戰持續了約5分鐘,雙方發射子彈145發,8名聯邦調查局探員圍捕2名搶劫嫌疑犯,警匪人數比例4:1。然而實際上一名劫匪只開了3槍,另一名劫匪與8名探員槍戰,他打倒了其中的7個。
  • ...美國總統|美國_歷史|美國聯邦調查局|魯特·維爾納|蘇聯_歷史|...
    1949年8月29日,蘇聯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美國專家在對所獲取的蘇聯原子彈數據進行分析後,認為蘇聯所爆炸核裝置的大致構造和威力簡直就是美國原子彈的翻版,這說明美國原子彈研製的絕密資料被蘇聯人竊取,蘇聯人幾乎精確地複製了美國人的原子彈。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獲悉此事後暴跳如雷。
  • 男律師上門幹掉女法官兒子,美國聯邦調查局:與愛潑斯坦案無關
    案發3天後,7月22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發現線索,證明這一案件跟愛潑斯坦案扯不上關係。聯邦調查局隨後宣布,槍殺女法官之子的嫌疑犯羅伊·登·霍蘭德與7月11日發生在加州的另一起兇殺案有關。就是說,聯邦調查局認為登·霍蘭德在8天內,涉嫌製造了兩起橫跨美國東西兩地的殺人案。
  • 美國檢察官:聯邦調查局探員搜查數位共和黨州議員的辦公室和住宅
    1月8日,周五,美國田納西州聯邦檢察官證實,聯邦調查局探員搜查了數位共和黨州議員的辦公室和住宅。美國田納西州中部聯邦檢察官辦公室發言人大衛·博林證實,搜查對象包括田納西州州前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格倫·卡薩達、共和黨州眾議員羅賓·史密斯和卡薩達的前幕僚長凱德·科林斯。
  • 王牌間諜:成功打入中情局身居高位,時隔36年再正名!
    金無怠在1940年進入燕京大學學習,之後卻輟學多年,頻頻與英國美國等駐華單位相交,直到1947年才成功畢業。在這段時間內,20多歲的他就成為了我國的特工人員,知道的只有寥寥數人。圖1:青年時期的金無怠在1948年,由於出色的翻譯能力,金無怠成功進入美國駐上海領事館工作,後來因為工作需求轉到了香港。在1951年韓戰爆發後,金無怠被派到韓國問詢中國戰俘。
  • 安娜坎卓克化身為聯邦調查局的菜鳥特工!超搞笑實施虛假恐怖行動
    安娜坎卓克化身為聯邦調查局的菜鳥特工!超搞笑實施虛假恐怖行動。 為了阻止國家安全危機,他們的使命必須完成! 《恐怖份子製造國度》講述了一個住在邁阿密的非裔美國革命傳教士摩西的故事。為了保護他的家人不被驅逐出境,他被迫參加了一項武器協議。但是,這個協議是FBI設下的一個假行動,通過一個計劃污衊摩西為不法之徒,然後撈出國內中東恐怖分子。
  • 美國聯邦調查局呼籲民眾協助調查國會暴動事件
    來源:海外網一名國會暴亂的參與者被捕(Getty)海外網1月7日電據《華盛頓郵報》7日報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6日發布聲明,呼籲民眾協助搜尋參與國會暴動事件的抗議者。美國聯邦調查局在聲明中說,接受關於暴亂現場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的線索舉報,有關部門將決定哪些人違反了聯邦法律,並稱此舉「是為了保護公眾免受暴力侵害的權利」。據悉,目前已經有4人在國會暴亂中死亡,其中1人在國會內中槍不治,另有3人在暴亂中出現醫療症狀身亡。華盛頓市長鮑澤已宣布,延長公共緊急狀態15天,一直持續到下任總統就職典禮第二天。
  • 美國聯邦調查局用直播鎖定「起義軍」?自由聯盟上訴,破壞隱私權
    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俄勒岡州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宣布,將起訴波特蘭警察局,以阻止他們直播波特蘭市抗議活動。在過去的幾周中,抗議者聚集在波特蘭,呼籲進行美國警察改革和種族平等。該訴訟聲稱,直播抗議活動使抗議者受到聯邦執法機構的監視,並且違反了美國法律。
  • 美國聯邦調查局是這樣說的
    我們一般認為在1945年,希特勒就自殺了。而事實上,後來,大家對希特勒的真實去向也是眾說紛紜,希特勒究竟是死是活,一般都搞不清楚。 就是在1945年之前,希特勒還被發現死了好幾次。這其中的原因是希特勒有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