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業績滑坡 多家上市公司轉型 「難」字當頭

2020-12-2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金融科技業績滑坡 多家上市公司轉型,「難」字當頭

  隨著2019年報披露收尾,多家轉型金融科技的上市公司業績情況也逐漸浮出水面。5月14日,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目前,包括旗天科技奧馬電器仁東控股亞聯發展等多家公司,金融科技業績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不乏有公司被金融科技業務「拖累」後再次回歸主業。多家公司金融科技業績陷入瓶頸是何原因?最新轉型成效如何?曾經的「香餑餑」為何會成「燙手山芋」?存在哪些風險?後期又將如何突破?

  金融科技業績滑坡

  上市公司轉型金融科技曾一度成為業內熱議話題,高買賤賣賠本生意不在少數,打一槍就撤的案例也同樣有之。隨著年報的陸續披露,那些年風風火火闖入金融科技領域的上市公司們,最新情況如何?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曾嘗試轉型金融科技業務的多家上市公司,均於近期公布了2019年財報,其中,包括旗天科技奧馬電器仁東控股華軟科技亞聯發展5家上市公司都提到了各自金融科技業務的最新進展。5家公司中,有機構營收下降近5成,有機構則虧損上億元;還有的機構雖實現盈利,但金融科技業務仍在持續下滑狀態。

  營收下降、利潤虧損或下滑,均與各家公司的金融科技業務板塊相關。具體來看,旗天科技2019年實現營收12.33億元,同期下降47%;歸母淨利潤5224萬元,實現扭虧為盈。業績報提到,營收下降主要與2018年底剝離鏡片業務、子公司「旗發信息」調整業務模式、新增數字商品營銷業務和金融科創服務業務等有關。其中在金融科創業務方面,旗天科技於2019年1月併購的「旗沃信息」布局的創新項目,因受監管政策存較大不確定性以及合作方客戶出現集中性信用風險,導致淨虧損1.19億元。

  此外,亞聯發展2019年實現營收42.08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1.48億元,據披露,虧損主要來自公司對資產減值準備金的計提,包括參股的深圳盈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計提1.4億元投資虧損;以及第三方支付業務服務費成本劇增等導致業績不達預期。

  與亞聯發展類似,同樣布局支付、小貸等業務的仁東控股,2019年營收為18.31億元,同比增長23.21%,但淨利潤下降43.57%至2990萬元,其中,仁東控股六成以上收入均來自支付業務,營收增長的同時,支付板塊營業成本、研發費用、管理費用等也在激增。

  此外,曾14億元高價買入互金資產,最後2元低價賣出,被金融科技「拖累」的奧馬電器,2019年實現營收73.9億元,同比下降5.3%;實現歸母淨利潤5328.9萬元,儘管扭虧,但報告期內金融科技板塊業務收入仍在持續下滑,僅實現營收2.12億元,同比下降78.03%,歸母淨利潤虧損達5.09億元,同比增長77.45%。

  針對業績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向前述5家公司一一進行了採訪,其中,旗天科技回應稱,公司2019年度各業務板塊收入合計整體較2018年度下滑,但淨利潤較2018年增長。主要是因為2018年度旗計智能的銀行卡增值營銷業務受行業競爭影響,部分銀行客戶流失,業績不達預計,商譽測試計提減值損失11.45億元,而2019年對各資產組進行商譽減值測試時,旗計智能業務較上一年度相比較為穩定,無較大商譽減值,公司僅針對合暉保險、旗沃信息的商譽計提減值損失合計2527萬元,商譽減值大幅減少。

  亞聯發展則回應,公司2019年度虧損,主要系公司確認對合營企業的投資虧損,及對部分應收款項和發放貸款及墊款全額計提壞帳。2019年度公司金融科技業務板塊主要從事第三方支付業務及金融科技業務;其中,第三方支付業務收單服務收入佔公司營收比重83.73%,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2020年,公司將充分發揮與參股持牌機構的業務協同作用,同時加快支付海外布局速度。

  轉型之路難字當頭

  「金融科技轉型之路不易。」針對多家公司金融科技業務滑坡一事,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如是評價,在她看來,金融科技在建設初期需投入大量成本,並不適合所有公司進行轉型,從投入到變現需要經歷較長周期,這也是金融科技業務所要面臨的現實情況。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同樣稱,前幾年,因為網際網路金融或金融科技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部分上市公司在業務轉型時,選擇了金融科技。但近兩年來,隨著網際網路金融風險的爆發,網貸、支付等領域加速了整治,與之相關的部分業務出現經營風險,行業紅利逐步消失,因此業務出現分化,公司業績也出現下滑。

  當前,在轉型金融科技的上市公司中,部分是因為主業不振為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部分則是在金融科技發展「高光時刻」時蹭一把紅利,還有企業則試圖實現主業與金融科技業務「多條腿」走路,但最終仍在金融科技市場競爭壓力和嚴監管下黯然離場。

  據悉,華軟科技原名「天馬精化」,起家於傳統精細化工業務,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2017年9月,該公司稱根據發展轉型戰略需要,為抓住金融科技發展機遇,以1億元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華軟金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軟金科」),並開啟「買買買」模式。同年10月,華軟金科完成對北京銀港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購,2018年,華軟科技再次戰略投資上海銀嘉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普元數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在金融科技領域不斷發力。

  不過,華軟科技「買買買」之路並未持續,一改2017年發展戰略,該公司在2019年出售了所有金融科技資產。年報披露,經審慎研究後,華軟科技決定保留精細化工及供應鏈管理業務,並將所持有的華軟金科及其子公司的全部股權予以轉讓,已於2019年12月末完成交割

  出售金融科技資產並非華軟科技一例,奧馬電器稱,報告期內,受金融政策和金融行業整體環境的影響,公司金融板塊業務收入持續下滑。為優化公司資產結構及資源配置,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提升公司質量及持續經營能力,公司在報告期內將中融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出售。

  同樣通過收購布局金融科技的還有亞聯發展,該公司此前主要經營專網信息通信的集成服務。2016年,該公司稱,為應對主營業務單一風險,改善持續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因此通過外延式併購獲得支付公司上海即富控制權,此外,亞聯發展還通過設立或參股小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大數據公司等方式,多次布局大數據和金融領域。

  旗天科技則為光學鏡片生產銷售向大數據金融科技轉型,該公司原名為上海康耐特光學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3月在創業板上市,股票代碼為「康耐特」,並於2017年7月更名為「康旗股份」,逐步布局金融科技業務。

  當前,上市公司轉型金融科技之路可謂 「難」字當頭。正如旗天科技在年報中披露,隨著金融行業、大數據行業的監管政策、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和規範,金融科技服務、大數據應用業務的蓬勃發展和創新層出不窮,監管部門可能會對未明確領域等繼續出臺相關政策法規。若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未能適應上述政策法律變化,可能會對公司經營和業務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另據行業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末,上市公司參股、控股及直接股權上市的互金平臺已超百家,但目前僅37家正常運營,其餘42家停業或轉型,還有31家出現問題。

  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資深人士指出,當前,上市公司布局金融科技資產出現兩個動向,一是在政策趨嚴下,公司開始加緊合規和持牌的步伐,從收購支付機構、布局小貸公司和消費金融機構等可以看出來;此外則是出清,該人士認為,當前市場逐漸向頭部平臺聚集,沒有核心風控技術和競爭力的公司將不會長久,對於很多難見起色的金融科技業務,上市公司也已經逐步放棄「止損」。

  此外,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孫揚也指出,「金融科技因為服務於金融業務,受到監管影響很大,尤其對於沒有牌照就向客戶提供金融業務現象,監管已經在加碼打擊,近期這個強監管趨勢非常明顯,對於那些純靠流量分發而生存的公司影響很大。」

  競爭加劇下後期如何突圍

  入局有風險,轉型需謹慎。當前,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公司後期需評估金融科技業務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是否能與旗下其他板塊形成協同效應。對於純蹭熱點的「轉型」需要及時止損,而在行業內有一定競爭力的業務,則需爭取在投入期內建設自身護城河,加強研發管理。

  「上市公司轉型金融科技。一是要有一定的金融領域積累,從零開始成本太大。二是要有一定的業務場景,否則在科技輸出時難有市場說服力。三是要有明確的戰略規劃,金融科技難以短期變現,上市公司需要充分沉澱才能積累實力。」蘇筱芮如是指出。

  孫揚則稱,當前,在轉型過程中,數據是必要的條件,有數據才能做智能營銷和風控,其次,要有懂金融業務懂科技的人才,以及懂產品化的人才,才能打造好的金融科技產品,此外,公司轉型金融科技,要對金融業務有很深入的理解,才能讓金融科技產品匹配金融機構的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在監管趨嚴、競爭加劇等大環境下,轉型金融科技的上市公司後期又該謀求發展?蘇筱芮進一步建議,機構後期需評估金融科技業務存在的必要性,金融科技的投入必然伴隨著大量現金的流出,企業應當充分考慮收支成本、對現金流進行合理規劃,此外針對政策風險,機構需要及時研究最新監管政策,及時修訂內部管理制度,此外應在人才上加強管理,力爭培養出相對穩定的、工作效率高、創新能力強的人才隊伍。

  孫揚則稱,機構首先要聚焦打造優勢的拳頭產品,不能戰略上就發散,其次要確保數據合規、產品訪問個人信息合規,不能給金融機構造成風險,金融科技產品要向普惠金融靠攏,向支撐線上金融服務靠攏。

(文章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DF120)

相關焦點

  • ...入股太平金服,這家上市公司轉型金融科技,業績還得靠電話銷售...
    基於主營業務的豐富,公司也進行了上市後的第一次更名,於2017年由「上海康耐特光學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康耐特旗計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康旗股份(300061,股吧)」,搖身一變成為涵蓋「金融科技」這一熱門業務的鏡片生產商。
  • 小贏科技2019年業績全面降速 錨定消費金融轉型艱難
    4月28日,小贏科技(NYSE:XYF)公布其2019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2019年度,小贏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0.88億元,同比下降12.8%;淨利潤7.74億元,同比下降12.32%;經調整後淨利潤(non-GAAP)9.314億元,同比下降11.7%。受監管因素和行業環境影響,小贏科技的業績降速愈發顯著。
  • 復盤2020 | 從「金服」到「數科」,金融科技公司迎來更名上市潮
    今年以來,多家頭部機構更名為「數字科技」,強化科技屬性對於金融與經濟發展的核心價值。除更名潮之外,金融與科技企業也迎來(擬)上市潮。特別是新冠疫情爆發後,面對各地企業的客流量下滑、生存危機等難題,政府部門提出引導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因此一批金融科技公司意識到數位技術對於中國經濟的重要推動作用,重科技已成為必然趨勢。並且,這些金融科技公司更名之後,也並不意味著可以規避金融行業的監管。因為,金融科技本質仍然是金融服務,金融科技公司即便是轉向了科技企業,也無法脫離金融的本質,那麼就要受到金融的監管。
  • 復盤2020|從「金服」到「數科」,金融科技公司迎來更名上市潮
    出品|零壹智庫作者|楚濟慈今年以來,多家頭部機構更名為「數字科技」,強化科技屬性對於金融與經濟發展的核心價值。除更名潮之外,金融與科技企業也迎來(擬)上市潮。特別是新冠疫情爆發後,面對各地企業的客流量下滑、生存危機等難題,政府部門提出引導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因此一批金融科技公司意識到數位技術對於中國經濟的重要推動作用,重科技已成為必然趨勢。並且,這些金融科技公司更名之後,也並不意味著可以規避金融行業的監管。
  • 三季度互金中概股業績集體「增肥」 科技服務成業績增長新引擎
    本報記者 李冰近日,多家赴美上市的網際網路金融中概股陸續披露了三季度業績。從數據來看,公司營收情況和淨利潤普遍向好。隨著國內企業數位化轉型步伐加快,多家公司正從擔保風險助貸模式,轉向科技賦能服務模式。且在三季度多家機構ToB科技服務收入取得較快增長。
  • 「難」字當頭,中小微企業如何解困局、育新機?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題:「難」字當頭,中小微企業如何解困局、育新機?新華社記者2020年上半年,不少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無疑「難」字當頭。面對疫情帶來的開工延遲、資金緊張、需求萎縮等重重壓力,企業如何解困局、育新機?
  • 科技創新轉型步入正軌,美股上市公司希伯倫科技宣布更名寧聖國際
    據介紹,希伯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ASDAQ:HEBT)通過整合技術、產業和金融,為中國政府、金融機構、小微企業和個人提供創新的綜合解決方案。通過其子公司,該公司向不同行業的客戶提供金融科技服務、諮詢服務、商業服務和中介服務。
  • 年內多家金融科技公司更名「數科」 強調技術輸出回歸科技本源
    中國網財經10月20日訊(記者 楊暢)近日,多家金融科技公司更名,小米數科改為「天星數科」,同程金融改為「同程數科」。值得關注的是,年內已有多家金融科技公司更名「數字科技」。年內多家金融科技公司更名10月18日,小米集團旗下小米數科對外宣布品牌升級為天星數科,聚焦聚力做好三件事情——運用數字科技手段服務產業中實體企業的金融需求,服務金融機構的轉型升級以及服務個人消費者。這已是該公司第二次名稱變更。去年9月,小米支付運營主體北京小米支付技術有限公司企業名稱變更為小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 賀宛男:「穩」字當頭 看清了再動
    大漲必然大跌,小漲小跌、穩字當頭豈不更好。要想穩字當頭,就要在不確定性中努力尋找確定性。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數據,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38.3%。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只有4個行業利潤增加。
  • 2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業績「變臉」,應將偽技術企業擋在門外|科創...
    在對行業和企業的影響方面,有觀點認為,作為科技創新的領頭羊,科創板主要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這些領域的發展將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較大影響,這些領域的成長速度也有望更快,優質公司更容易凸顯。科創板自去年7月至今整體業績表現良好,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 天陽科技:多個領域排名前三的金融IT上市公司
    來源:巨豐投顧作者:秦亮;編輯:趙佳怡金融科技方興未艾,國內金融系統IT解決方案的多家廠商已經登陸了A股,例如宇信科技(300674)、神州信息(000555)、長亮科技(300348),我們前期給大家介紹過長亮科技,今天來看一家上市不久的金融IT公司,雖然上市時間短,但在各細分領域卻位居行業前列
  • ...或成第二家AMC系上市券商,近五年業績連續滑坡,正改革大動作不斷
    但是與已在A股上市的東興證券相比,信達證券的業績並不如人意。財聯社記者根據證券業協會發布的數據梳理發現,最近五年,信達證券的業績年年下滑。2019年12月,信達證券就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公告了相關增資項目。公告顯示,公司擬募集資金39.62億元,以推動公司加速轉型,優化業務結構和收入結構,促進公司長期健康穩定發展,而本次增資也將改變信達證券股權結構。與此同時,2019年以來信達證券高層人事多現調整。
  • 上市公司匯聯金融三季虧損超2億元 旗下P2P平臺欲轉型網際網路小貸
    2020年前三季度,匯聯金融錄得營業收入1500.2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84.4%;擁有人應佔虧損約為2.45億元,上年同期實現淨利潤2357.4萬元;每股基本虧損14.16分,不派息。該上市公司由盈轉虧。  財報顯示,匯聯金融營業額減少以及虧損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房地產的項目發展進度及銷售周期的影響。
  • IDC:中國發展最快的41家金融科技公司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IDC的FinTech Fast 101研究是基於對來自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香港,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韓國和澳大利亞的金融科技公司進行廣泛的現場分析而得出的增長較快的金融科技公司。本文對進入該榜單的41家金融科技公司基本情況進行了梳理。
  • 新材料上市公司財報掃描:一季度滑坡 電池材料表現不佳
    新材料概念上市公司具有多個細分領域,其中上市公司數量在4家以上的共有13個細分領域,分別是其他化學製品15家、塑料製品11家、非金屬新材料9家、磁性材料8家、電池材料7家、化學新材料6家、其他稀有小金屬6家,以及電子元件、半導體材料、貿易、其他化學原料、其他金屬新材料、專業工程等各4家。
  • 風能行業2019年火熱,多家上市公司業績喜人
    或是受此影響,多家風能行業上市公司2019年業績暴增。這些風能上市公司2019年業績暴增據有關統計,2019年,中國風電市場公開招標量達68GW(不包含民營企業未公開招標數據),較2018年的33GW增長1倍有餘,其中,陸上風電公開招標量為52GW。
  • 143家涉環保上市公司2019年業績大數據
    近日,中國水網對目前公布全年業績的143家(不完全統計)涉環保上市公司(囊括供水、汙水處理、垃圾焚燒、危廢處置、環衛等環保主業領域的投資運營、工程、技術裝備等方面的業績)年報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考慮到有些公司的業績中包含了與環保主業無關的收入,簡單用上市公司公布的業績排行進行展現不能準確說明實際情況
  • 渤海銀行經營業績穩上揚 榮膺「上市公司卓越大獎」主板新星獎
    題為《來港上市拓版圖 經營業績穩上揚》的報導(下圖),從戰略轉型、公司治理、經營業績等方面入手,對渤海銀行設立15年來所取得的成績進行了全面剖析與復盤。報導指出:「集團未來將致力於推動轉型發展,有信心隨著行業讓利壓力緩解,優質的銀行企業將獲龐大增長空間。」
  • IDC:中國發展最快的41家金融科技公司
    IDC的FinTech Fast 101研究是基於對來自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香港,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韓國和澳大利亞的金融科技公司進行廣泛的現場分析而得出的增長較快的金融科技公司。本文對進入該榜單的41家金融科技公司基本情況進行了梳理。
  • 上市公司康旗股份更名「旗天科技」 旗下貸款超市「秒白條」疑似關閉
    Hi~新朋友,記得點藍字關注我們喲   隨著更名為「旗天科技」,上市公司康旗股份(300061,股吧)正式轉型為金融科技服務公司。旗下運營網際網路流量增值分發業務的旗發信息,有其「利潤奶牛」之稱。只是旗發信息近期陷入變局,康旗股份的轉型之路走的似乎不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