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索姆河戰役中,德國製造的馬克沁重機槍出盡了風頭,成為了著名的「寡婦製造者」,戰場上一時間血雨紛飛,無數的英、法聯軍士兵倒在它的彈雨之下。當時英軍的步兵武器無法壓制德軍馬克沁重機槍,許多英法聯軍士兵倒在了衝鋒的路上,為了突破德軍的防禦陣地,英國首次嘗試派出了新式武器——坦克。
1916年9月15日,有48輛"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戰役,雖然由於各種原因,最終只有18輛坦克實際參加了作戰。但仍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馬克"Ⅰ型坦克一進入戰場便以其出色的防禦力,使德軍的機槍和手雷失去了作用,而出色的越野能力使其快速突破了德軍的防線,並用裝備的機槍對德軍展開血腥屠殺。
二戰初期,德國憑藉著多兵種協同的閃電戰橫掃歐洲,其裝甲集群突擊無往不利,但隨著戰爭的發展,各國發展出了各種反坦克武器,以及更大、更重、更強的坦克,使德國裝甲集群優勢越來越小。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二戰時各國研發的那些超重型坦克。
A39"陸行龜"重型突擊坦克
A39重型坦克,是英國於1944年研發的一款超重型突擊坦克。它採用固定炮塔結構,外型類似德國的突擊炮。A39並不以進攻威力為主要設計方向,而是重點優化其防禦力。這設計它的目的有關。
1943年早期,盟軍為了要對付躲在如齊格菲防線等的大型永久防護工事中攻擊的敵軍,決定即時開發一種以防護力為首、專門作突擊用途重型坦克。於是,A39被設計了出來。
A39重量達到了78噸,裝甲厚度達到了178-228毫米(頂部33毫米),身長10米,寬3.9米,高3米。這個龐然大物採用勞來勞斯隕石型發動機(Rolls-Royce Meteor)V12汽油V12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600馬力。行進速度非常的緩慢(和它的名字一樣),最終只製造了6輸,並未進行量產。
T28/T95超重型坦克/重型突擊炮
T28超重型坦克(後來又被更名為T95型105毫米自行火炮車)是一款重裝甲突擊炮的原型車,它是由美國設計的一款超重坦克,其目的也是為了突破德軍齊格菲防線,進行反碉堡以及反裝甲作戰,也被認為可用來加入對日本的登陸作戰。
與英國靈感來自「陸行龜」相似,美國人的靈感來自「獨角仙」,當它達到滿載的戰鬥重量時,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鋼鐵爬蟲",重量達到了驚人的95噸。之所以如此重,主要是因為美國人為其設計的12英寸的裝甲,相當於300毫米。
美國福特公司為其設計了一款GAF V形八汽缸汽油引擎,但只有可憐的410馬力,這使其行駛速度非常地慢,只能達到13公裡/小時,由於動力不足,這臺超重型坦克的越野和爬坡能力非常的弱,其龐大的身形,恐怕的體重又導致其基本上無路可走。美國陸軍計劃先生產5臺原型車之後再量產25輛實車,最終只有2臺問世並且未曾聞過硝煙味。
八號「鼠式」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法西斯德國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並且實施閃擊戰。隨著戰爭的發展,盟軍的坦克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德軍優勢不在。1942年,希特勒下令設計一款全新的坦克,要求很簡單:堅不可摧,無堅不摧。
為了設計出這款史無前例的先進武器,斐迪南·保時捷教授和克虜伯公司的穆勒博士聯手合作,最終完成了設計,這就是八號「鼠式」坦克。
經過設計後的八號坦克的車身為10.1米長,3.67米寬和3.66米高,重達188噸(最初設想重達100噸),可以容納5至6個乘員。它的主要武器為1門128毫米KwK 44 L/55大炮、75毫米KwK 44 L/36.5同軸副炮,並且以60-240毫米的裝甲護身。
KwK 44 L/55大炮威力巨大,它可以從3500米以外的距離,一炮將M4坦克(又稱「M4謝爾曼」Sherman)、克倫威爾坦克(Cromwell tank),邱吉爾坦克(Churchill tank),T-34坦克,甚至史達林系列坦克予以摧毀,
然而,雖然德國人為其安裝了一臺1080馬力的戴勒姆-奔馳汽油發動機,但是由於其幾乎達到200噸的重量,導致其行動遲緩,越野性極差,保時捷教援不斷試驗各種發動機,最終選定了一臺戴姆勒·奔馳DB601ARJ發動機,它功率達到了驚人的1800匹馬力,使"鼠"式量產型的速度達到38公裡的恐怖時速。
然而,八號「鼠式」坦克最終也沒有完試驗進入量產,因為德國戰敗了。兩臺原型車也最終成了盟軍的戰利品。
除了上述製造出實物的超重型坦克外,蘇聯還設計了KV4/Kv5坦克,設計重量分別達到90餘噸和107噸;法國人設計了FCM F1坦克,重139噸;就連日本人都設計了百式100噸重戰車。不過,最瘋狂的還要數德國,他們先後設計了E-100虎鼠式坦克重量達到142噸、P-1000超級坦克重量1000噸、P-1500超級坦克重量達到驚人的1500噸,腦洞確實有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