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人食堂2》暖心回歸 節氣物語感受傳統文化

2021-01-08 搜狐網
 《宅人食堂》第二季暖心回歸

  搜狐娛樂訊 上周五,深圳衛視《宅人食堂》第二季暖心回歸,獨具特色的美食、引發共鳴的人物情感故事,輔以美妙的背景音樂和精緻的畫面,勾起了都市人對美食、對鄉村田園生活的嚮往,也令人們在繁重的工作下重新審視對食物、親情、生活的態度。今晚21:25《宅人食堂》第二季第二期《節氣物語》帶著情懷再次出發,讓人們感受傳統文化與食物間的點滴曼妙。

  本期節目將主題定為《節氣物語》。自古以來,根據24節氣選擇相對應的食物,一直存在於中國人的智慧當中,人們順應節氣,享受著不同季節大自然帶來的饋贈。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個中國人從小就會背誦的二十四個節氣,在11月30日已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對於中國人來說,二十四節氣貫穿了整個生活,包括飲食方面。「立秋吃西瓜,立冬吃餃子」;「冬吃蘿蔔,夏吃薑」等等,已然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對於都市人來說,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人們對於節氣的變化與美食的選擇,漸漸缺少關注和體會。

  但並非所有的都市人都對24節氣熟視無睹,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有人仍在遵循這一大自然的規律,從而選擇合適的食物。今晚《節氣物語》的主人公傅欒,人稱「瑞爸」。曾經的大學環藝教授,因不願看到自己的孩子與鄉野的生活割裂,除了清明冬至等固定的節假日,他每個時節都要帶上自己的女兒瑞瑞回到老家,體驗大自然所帶來的饋贈與樂趣。

  這個夏天父女倆再次出發,來到瑞爸的家鄉浙江金華。金華地處江南腹地,三面環山,溫潤的氣候,培育出了豐富的物產,也使得金華成為中國最講究時令的區域。這裡的人們嚴格按照節氣,創造出了花樣繁多的特色美食。

  穀雨

  作為南方人,瑞爸對麵條卻有著別樣的偏愛,這源自於小時候母親做的清水面。一整個夏天是江南的雨季,下雨天不能到農田裡幹活的日子,母親就會在屋裡做一些手擀麵,自己和哥哥就在一旁幫忙包餛飩,一碗清水面,配上簡單素淨的麵湯,也是心滿意足的一頓飽餐。

  每逢這個季節,瑞爸都會收到母親從鄉下寄過來的土面,一碗簡簡單單的清水面,瑞爸比瑞瑞吃得還香。

  立夏

  


  遇到炎熱的夏天時,挽起褲管,拿著網兜,一鼓作氣的跳入冰涼的河水中,瑞爸和瑞瑞像兩個沒長大的小孩一般,肆意妄為。與水中的大魚小魚、蝦兵蟹將來一場生死博弈,全身溼透也在所不惜。

  芒種

  二十四節氣中有「芒種」,所謂「芒種忙種」,這正是民間耕作的關鍵時刻。芒種節特色是製作楊梅酒,此時楊梅成熟,雨水漸多,江南一帶也進入梅雨季節。

  家鄉小院的那顆楊梅樹,等到芒種之時,樹上的楊梅剛好成熟,鮮紅飽滿的汁水一碰就噴濺出來,摘下一顆,不願洗就迫不及待的往嘴裡放的瑞瑞,被眼尖的瑞爸看到了,輕聲責罵一句「小饞鬼」,瑞爸自己卻也忍不住偷偷嘗一顆起來。

  夏至

  瑞爸的父母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瑞爸記得自己在 5、6 歲的時候就隨著父母親下農田。鄉下的夏天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對農村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事情除了到地裡幫父母幹活,就是吃。

  周末到田埂上挖菜根吃,跟父母親到田裡種豆子,去沼澤地裡玩玩泥巴烤青蛙,扎猛子跳到池塘裡把藕挖上來生吃......田野裡沒有鄉下孩子不能吃的東西。

  帶著對家鄉的眷戀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瑞爸教會了瑞瑞如何分辨鄉間食材,體驗到勞作收穫的喜悅。而在離開都市的日子裡,瑞瑞與鄉下的爺爺相處,感情融洽,子孫三代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在瑞爸看來,離開都市到鄉野中去給孩子一個更有意義的童年,是她給女兒最好的禮物。

  自古民以食為天。四季變遷,食物以它特有的方式,連結著自然與人們。節氣的變化無處不在,土壤中的美味在發芽,故鄉的眷戀存於心底,食物所帶來的能量,溫暖著每一個人。

  帶著離開都市的勇氣和對節氣與食物的尊重,這位「帥氣的爸爸」帶著女兒瑞瑞走進了《宅人食堂》 第二季《節氣物語》篇章。他們的歸鄉路上還找到了哪些美味?又發生了什麼溫情故事?今晚21:25,深圳衛視為你慢慢講述。

http://yule.sohu.com/20161202/n474768558.shtml yule.sohu.com true 搜狐娛樂 http://yule.sohu.com/20161202/n474768558.shtml report 2424 《宅人食堂》第二季暖心回歸搜狐娛樂訊上周五,深圳衛視《宅人食堂》第二季暖心回歸,獨具特色的美食、引發共鳴的人物情感故事,輔以美妙的背景音樂和精緻的畫面,勾起了都

");}

相關焦點

  • 場館活動 | 24節氣傳統文化系列活動——大雪
    場館活動 | 24節氣傳統文化系列活動——大雪 2020-12-11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時代本土文化元素物語下的審視及詩歌藝術本質的回歸與洞見
    劉曉平:時代本土文化元素物語下的審視及詩歌藝術本質的回歸與洞見——讀劉曉平先生詩集《秋日私語》 品讀60年代出生詩人們的作品,無疑是有相當難度的。而詩集呈現出的詩意和思想碎片,是詩人站在湘西北這塊熱土上對區域文化元素物語下的審視,以及對詩歌藝術本質的回歸與洞見的詮釋。詩作裡的「秋日私語」,就是他的詩言與思語。18年前劉曉平先生的詩言與思語究竟是怎樣的哪?讓我們一起翻看他的詩集。
  • 劉曉平:本土文化元素物語下的審視及詩歌藝術本質的回歸與洞見
    而詩集呈現出的詩意和思想碎片,是詩人站在湘西北這塊熱土上對區域文化元素物語下的審視,以及對詩歌藝術本質的回歸與洞見的詮釋。詩作裡的「秋日私語」,就是他的詩言與思語。十八年前劉曉平先生的詩言與思語究竟是怎樣的哪?讓我們一起翻看他的詩集。
  • 「暖心食堂」得以低成本常態運行,背後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榮成...
    花小錢、甚至不花錢也能辦成「大事」的不止東島劉家村,2020年7月4日榮成市115家同日集中開業的「暖心食堂」也都是如此,讓農村1.2萬名老人,可以享受每天1頓以上的免費就餐服務,受益群體包括老人及其子女親屬可達到5萬人口,接近全市人口的十分之一。2019年11月13日,華僑社區愛心食堂開業。
  • 驚蟄節氣民間傳統習俗文化 農諺諺語是什麼
    驚蟄節氣民間傳統習俗文化 農諺諺語是什麼二十四節氣的春天當中節氣是從立春
  • 品二十四節氣之美 享傳統文化之魅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2020年12月18日下午,蚌埠市圖書館、蚌埠市少年兒童圖書館以冬至節氣為主題,走進蚌埠市第二實驗小學開展了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
  • 大雪節氣朋友圈語錄|2020大雪節氣的含義是什麼|大雪節氣暖心說說...
    大雪節氣朋友圈語錄|2020大雪節氣的含義是什麼|大雪節氣暖心說說文案:大雪節氣是我們二十四節氣的一個,一般來說到了大雪節氣以後天氣已經到了最冷的時候了。這個時候北方降雪量也會加多,在南方也會迎來空氣的下降。
  • 重陽佳節,威海榮成363家暖心食堂笑語歡
    重陽節到來之際,威海榮成363家農村暖心食堂共同舉辦全市首次暖心食堂開放日活動。榮成市桃園街道、王連街道,大疃鎮周家莊村、夏莊鎮石硼丁家村……榮成市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社工、志願者等6000多人走進農村暖心食堂,開展「暖心食堂行 金秋五個一」關愛老年人活動,為1.2萬名農村老人送去了理髮洗衣、免費體檢、文體娛樂、心理疏導等豐富多彩的孝老愛親服務,以及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捐贈近300萬元。
  • 準東採油廠職工食堂的「家文化」
    但這個「家」文化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準東採油廠吉祥作業區食堂設立於2018年底,食堂工作人員集思廣益,用真心去做每頓飯。經過一年的相互磨合,他們的付出終於贏得了職工的讚譽,讓吉祥作業區全體職工感受到了濃濃的「家文化」氛圍。
  • 山東榮成:依託「暖心食堂」 構建新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
    為破解居家養老吃飯難這一困局,榮成市全面推進「暖心食堂」建設,目前已開辦運營363家,覆蓋全市46%的村居,免費給1.2萬名80周歲以上農村老人提供午餐,解決了他們「一餐熱飯」問題。開辦「暖心食堂」,需要場地、設施、食材、人力等多方面投入。
  • 二十四節氣——立夏,紐約時代廣場展現中國傳統書畫作品
    5月5日,迎來夏季第一個節氣——立夏,在有著「世界十字路口」之稱的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上,迪士尼大屏幕推出了「中國藝術名家劉燦銘、古強筆下的二十四節氣——立夏」,以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形式把中國「二十四節氣」通過傳統書畫展現給大家。
  • 藁城區西馬村幼兒園:迎大雪節氣 品民族文化
    本網訊(通訊員 郝豔豔)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和感受中華民族的節氣文化,讓幼兒了解節氣與天氣,以及大雪的習俗,l2月7日,西馬村幼兒園開展了「迎大雪節氣,品民族文化"的主題教育活動。首先,各班老師給孩子們講解大雪節氣的由來習俗等,同時提醒幼兒防寒保暖,注意增添衣服。隨後,有的班級老師帶領孩子們朗誦王安石的《梅花》;有的班級老師帶孩子們做手工,剪出了一片片五彩的雪花;還有的做手工製成一個個小雪人......
  • 讓時光慢行,緩緩感受秋日物語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進入了深秋,人們要注意穿衣服保暖,霜降不是天氣開始下霜,從此以後天氣逐漸寒冷,即將進入冬季,農作物進入了最後的階段,人們可以休息一段時間。在這個節氣,人們賞菊,登高望遠,吃紅柿子保暖。
  • 小錢辦大事 吃出幸福味——榮成一百家暖心食堂同日集中開業
    今年,榮成市把建設335處暖心食堂寫進了民生實事,安排不低於380萬元的"暖心食堂基金",截至目前,已建成"暖心食堂"291 處,日均服務老人1766人。在夏莊鎮後寨村暖心食堂,最熱鬧的時候,還要屬餐前的一小會兒,村文化志願者剛剛表演完"看俺村美麗宜居"的快板節目,又一起討論村裡"美麗鄉村"建設情況,說話間,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鮁魚水餃端上桌子……今年,榮成市不斷給暖心食堂"加碼",開展"餐前一刻鐘 溫暖老人心"活動,有條件的村居暖心食堂都安裝了電視機、設置了圖書角或閱報欄,
  • 【中華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大寒
    (左河水)"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大寒節氣三候 大寒節氣民間習俗1.尾牙祭:祭拜土地公。民間將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稱之為「尾牙」,源自農曆每月初二、十六拜土地公「做牙」(用供品「打牙祭」)的習俗。
  • 公曆、農曆閏月之別及與節氣關係|文化傳家·曆法
    閏月和節氣之間有關係嗎?別急別急,今天就帶你來盤點閏月那些事。什麼是閏月在公曆中四年一閏的閏月是固定在2月,農曆的閏月是怎麼回事?農曆閏月是一種中國傳統曆法置閏方式,在亞洲(尤其在中國),閏月特指農曆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閏月的作用是為了防止農曆年月與陽曆年及四季脫節。
  • 泰安:暖心又暖胃!岱嶽區大汶口鎮土門村暖心食堂開張啦
    現在村裡建起了暖心食堂,作為村民,我應該出一份力。」村民們還送來了白菜、西紅柿、麵粉、花生油等愛心物資。短短一上午,共收到愛心資金3250元,愛心物資5宗。據了解,所有捐贈的資金和物資將全部用於暖心食堂日常開銷,捐助明細定期在「信用紅黑榜」進行「紅榜」表揚,使用明細會在「三務公開」欄公示,確保把食堂建成真正服務百姓、惠及百姓的「暖心」食堂,讓老人們切實感受到村集體的溫暖。剛剛啟動的暖心食堂,不僅得到了廣大村民的捐助,村裡的志願者們更是一大早就來幫忙,一起張羅中午的餐飯。
  • 24節氣的民俗文化特徵
    二十四節氣作為我國獨有的文化傳統有著漫長的歷史,經過時代的變遷匯聚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根據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通過長期觀測農作物生長時間和動物活動規律, 逐漸探索自然界以及認識生命自然規律的一種文化藝術。二十四節氣對我們如今的生活節奏和生活方式調節仍然有著重要提示和指導意義。立春打春迎春、清明品茶踏青、立秋吃瓜秋遊、大寒詠雪賞梅等也是一種傳統的時間生活情趣。
  • 華夏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與道教經典《淮南子》記載
    道教經典《淮南子》的二十四節氣記載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農學指時體系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四節氣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到了秦漢時期而臻於完備。在《淮南子·天文訓》中就有關於二十四節氣的系統記載。
  • 冬至大如年,感受傳統習俗的美好,歡喜迎接下一個陽春的來臨
    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今天,很適合與家人圍坐一旁,吃湯圓、話家常,應和著這溫暖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