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遊擊戰和運動戰是我軍的強項。朝鮮戰場上,靈活機動的志願軍令掌握絕對制空權和火力優勢的美軍聞風喪膽。二次戰役中,38軍113師強行軍14小時穿插到72.5公裡外的三所裡和龍源裡。成功切斷美第9軍退路,成為了世界戰爭史上的範例。
韓戰後,解放軍的實戰機會大為減少,但解放軍的學生卻在海外將其發揚光大。這個弟子還是解放軍親傳的嫡系弟子,就是坦尚尼亞。1964年坦尚尼亞剛獨立,我國就對其進行了大量援助,令坦尚尼亞國民感動不已。其也成了與我國關係最好的非洲國家,對華友好的程度絲毫不亞於巴鐵,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鑑於我軍在韓戰中打出的威名,孱弱的坦尚尼亞提出了派優秀軍官來我國學習的要求。我國欣然應允。大量坦國軍官來華學習中式操典、作戰技能和軍事思想。回國後,其軍隊也迅速開始全面模仿解放軍。從武器到士兵,坦尚尼亞軍隊可以說是我軍的翻版,因此也得到了「東非解放軍」的稱號。其閱兵也是滿滿的中國風,士兵精氣神極佳,是非洲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至少在士兵素養和軍官指揮水平上,坦尚尼亞軍隊領先區域內其他國家一大截。1978年鄰國烏幹達入侵坦尚尼亞,初期坦軍節節敗退,後來大批學成歸國的軍官加入戰鬥。烏軍立即全線潰退,戰線推進烏幹達國內。烏幹達請來利比亞軍隊幹涉,結果被坦方使用穿插迂迴戰術分割一一擊破。這場勝利也令坦尚尼亞軍隊一戰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