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瑪納斯縣瑪納斯鎮南城社區,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廣播電視臺)、縣公益電影放映管理中心駐社區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李永強走進居民家中,通過「微講堂」將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送到群眾身邊。
伴隨冬日第一縷晨光,昌吉市廟爾溝鄉廟爾溝村黨支部書記沙哈提別克騎著馬踏上送學之路。由於牧民居住分散,沙哈提別克和工作隊員組成「馬背宣講隊」,讓「最遠一家人」也能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
馬背宣講隊
昌吉州各「訪惠聚」駐村第一書記、村黨支部書記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進田間、坐炕頭,變「固定講臺」為「流動課堂」,讓會議精神潤心田。
「跟著黨大步走,小康腳步不停留……」近日,瑪納斯縣非遺傳承人竇永福把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寫進小曲子,膾炙人口的歌詞唱出了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昌吉州應急管理局駐呼圖壁縣石梯子鄉霍斯託別村工作隊員和村幹部共同填詞,阿肯彈唱藝人別肯·吐爾森汗彈唱《把心中的歌獻給偉大的祖國》。牧民阿曼汗激動地說:「這幾年,我住上了安居富民房,看病也能報銷,感謝黨的好政策,你唱出了我們的心聲!」
草根宣講員傳遞黨的好聲音
目前,昌吉州千餘名草根宣講員紮根基層,把社區、鄉村、田野當舞臺,用百姓視角和語言創作了一批快板、相聲、說唱等文藝作品,把黨的好聲音傳遞到各族群眾心中。
如何讓新時代的宣講更有溫度和時代感?青春力量給出了答案。
吉木薩爾縣二工鎮頭工街西村「青春宣講團」成員、到村工作大學生許夢書寫了「致鄉親們的一封信」,講述了她的成長故事和家鄉的喜人變化。全縣21支「青春宣講團」開展各類宣講活動39場次,富有青春色彩的宣講,讓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如陣陣春風,吹進千家萬戶。
青春宣講團
木壘縣照壁山鄉平頂山村返鄉大學生張文婷將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與村民日常生產生活相結合,用抖音短視頻、PPT等形式廣泛宣傳,村民紛紛點讚:「這樣的宣講,咱老百姓願意聽、聽得懂,大家更容易記住。」
「面對面」宣講
越來越多的到村工作大學生、青年教師正成為「學」的主角、「講」的主力、「聽」的主體,朝氣蓬勃的「青春宣講團」,用身邊故事展現出新時代新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黨的好聲音「乘雲」飛入尋常百姓家!
阜康市依託全媒體矩陣推出「雲上」宣講網絡傳播平臺,黨政領導幹部、第一書記、道德模範等組成宣講「人才庫」,通過「村民點單+實踐授課」模式,打造「瑤池雲宣講」「九運牡丹城雲講堂」等網絡宣講專欄,開展雲宣講65場次,觀看點擊人數近12萬人次。
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各縣市積極用好網際網路傳播主渠道,探索推出雲直播、雲課堂,將「一時一地」的傳統宣講拓展為「隨時隨地」的網上推送。
呼圖壁縣委組織部依託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平臺,在黨校設置主課堂,各鄉鎮、村(社區)設置分課堂,邀請黨校講師和專業學者連線直播,面向群眾開展惠民政策、鄉村振興等專題培訓。群眾紛紛感嘆:「在家門口就能了解國家大事和各項政策,學習真方便!」
「產業怎麼旺,鄉村怎麼興」「如何將咱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針對群眾關心的問題,各工作隊持續將學習成效轉化為謀劃發展的實際行動。
巨菌草規模化種植
昌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駐昌吉市榆樹溝鎮牧業村工作隊把「培育壯大新疆特色優勢產業,帶動各族群眾增收致富」的精神落在實處,引導村「兩委」以集體土地入股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轉,將特色飼草料巨菌草的種植規模擴大到1萬畝。
芽苗菜培植實訓現場
昌吉州人社局駐奇臺縣西北灣鎮柳樹河子村工作隊、村「兩委」緊盯「持之以恆抓好脫貧攻堅和促進就業」這一會議精神,成立農牧民新型芽苗菜培植實訓基地,聯合職業技術學校編寫輔導教材,分批組織培訓,讓更多人走上技術增收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