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恆大第二階段一線隊報名破格錄取恆大足校15歲中場李星賢、16歲後衛萬隸楷等三名小將,創下了恆大足校辦校八年多來入選一線隊的最年輕紀錄。這些天新聞都在大肆的報導,個人想說中超需要更多新鮮血液去革新,看到更多朱辰傑,戴偉俊和段劉愚這些新星湧現,但對於這些年輕人,媒體和球迷也應該過度捧殺,鼓勵是需要的,但需要尺度。
我們必須清晰判斷,一方面卡納瓦羅把三名足校的孩子招進一隊是為了考察,從位置來看,邊後衛和中場都是恆大薄弱的位置,卡納瓦羅的舉動為了內部挖潛,而且德轉負責人朱藝表示,這三個人都很難在第二階段獲得出場資格。因此結論就是,卡納瓦羅提前考察足協挖潛未來足校的孩子,另一方面廣州恆大把三名足校的球員招進一隊不是為了戰術的要求,而是為了給足校做宣傳。
根據恆大俱樂部提出的足校一條龍服務體系和末位淘汰制,把足校的孩子在一線隊報名,就是為了增加足校和球隊的競爭力和活力,激勵足校孩子奮發圖強。我們還記得2018賽季末輪足校的張歐凱替補出場接過鄭智隊長的袖章,這樣的舉動完全處於宣傳的效果。留洋後的張歐凱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本賽季也回歸到中超石家莊永昌,但目前還沒有獲得出場機會。這也說明了大肆宣揚恆大足校出人才,其實時機遠遠未到。對於更多年輕人出現中超的名單中,我們值得鼓勵,但莫需過度渲染。
中國足協這些年為了鼓勵青訓和扶持年輕人,也做了大量的政策的導向。除了所謂的U23政策,為了讓U21球員得到更多的比賽機會,增加流動性,中國足協本賽季就把U21球員的名額從之前的三個變成沒有限制,這是足協希望更多年輕人去打的上比賽球隊鍛鍊,而不是坐板凳荒廢。為了鼓勵本土青訓,根據《中國足球協會關於做好2020年中超聯賽及中超俱樂部預備隊聯賽報名工作的通知》中規定,每隊報名球員中至少有3名本俱樂部青訓培養的U21球員,這個規定是保護本土的青訓,另外足協這些年都致力完善中超俱樂部梯隊建設,梯隊建設成為準入的重要原則。所以說,廣州恆大本賽季大力支持恆大足校的孩子,是在貫徹足協的政策,只是恆大做事高調,總喜歡張羅旗鼓。
在足協一系列鼓勵年輕人和扶持年輕人的政策下,我們看到段劉愚,朱辰傑,陶強龍這些年輕人的成長,本賽季我們也看到很多年輕人得到首秀,比如說上海上港2003年的11月出生的賈博琰在天津泰達對陣上海上港的比賽替補出場,16歲零275天的年齡成為上海上港中超隊史最年輕的出場球員,也是中超第三年輕的出場記錄,賈博琰也被英國媒體評為世界最有潛力的60名年輕人,不過當年恆大也有一個,最後則是碌碌無為。
中超最年輕前二則是還有兩個月才滿16歲的馬一鳴在2005年中超上海中邦對陣四川冠城和張歐凱16歲8個月。這些年,越來越多的00後出現在中超賽場,中超需要這些新鮮血液,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這些孩子不是所謂的天才,中超只是提供一個平臺,能不能站的穩還需要自己努力的勤奮。中國青訓一代不如一代是事實,我們需要腳踏實地,認清現實,而不是過度吹捧。
回顧十幾年的中超,黃博文和王永珀,王大雷和周海濱同樣16歲在中超迎來首秀,黃博文首秀還進球,他們這些是通過自己的天賦和能力逐漸在中超站穩腳跟,18歲黃博文和王永珀通過聯賽出色的表現進入國家隊。其他的蒿俊閔,崔鵬,陳濤,李金羽和孫繼海,18歲早就成為球隊的主力球員。武磊14歲就開始從低級聯賽開始一路打到中超,當時是沒有政策扶持,而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所以說,我們沒有正確認識中國青訓的現狀,這些年輕人是幸運兒也是悲哀者,他們幸運的是有政策去扶持他們,悲哀的是沒有了政策他們競爭不過30多歲甚至40歲的老將。
我們再去國外去看看,巴黎聖日耳曼的姆巴佩,巴薩法蒂 ,多特蒙德的桑喬和哈蘭德,曼聯的格林伍德這些年輕人,早已經在五大聯賽成為球隊絕對的主力,受到各大豪門俱樂部的青睞。在歐洲,00後崛起比比皆是,蘇超凱爾特人的登貝萊,多特蒙德穆科科,太多太多有實力的年輕人正在串升。所以,中超鼓勵年輕人是正確的,扶持年輕人是無奈。但是我們年輕人必須要端正態度,不要給媒體和球迷的浮誇而沾沾自喜,浪費了很多人一片苦心。看看國家隊和中超各隊的年齡結構,希望我們年輕人腳踏實地的成長,專注足球本身少一點關注外界的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