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五種行為,正在悄悄毀掉孩子,可惜大部分父母都沒有察覺

2020-12-23 流浪讀書君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 ——[美]泰曼·詹森

教育的根在家庭,在父母,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一顰一笑中,一惱一怒中。

孩子具有天生的模仿力,他會不由自主的模仿父母的行為、語氣和習慣,直到長大以後,活脫脫的變成父母的翻版。

如果父母整天在孩子面前刷手機,想讓你的孩子喜歡上讀書很難;

如果父母之間經常慪氣,吵架、冷戰,想讓你的孩子婚姻幸福也很難;

如果父母情緒不穩定,每天爆粗口,對人斤斤計較,對事兒很難釋懷,您的孩子長大以後也不會成為一個大度的人。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成才,能幹大事兒,能活得有模有樣,揚眉吐氣。

殊不知,自己以下這五種行為,正悄悄的毀掉孩子。

總拿自家孩子和別人比較

在生活中,家長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跟自己的孩子比較。這是因為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想著要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跟別人的差距,懂得進步,想藉此激勵孩子。

而事實上,這樣盲目的比較不但很難起到激勵孩子的作用,而且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排斥,反感。很多孩子一聽見「別人家的孩子」就頭疼,就會有一種望塵莫及的感覺和隨之而來的挫敗感。

當眾批評孩子

有很多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或者脾氣比較急的家長,總是在孩子犯錯的第一時間去批評孩子,不管時間地點,上來就是一通教育。

這樣的家長都沒有意識到,在小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在大庭廣眾之下,不注意言辭的批評孩子很有可抗會傷害到孩子,從而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或者逆反心理,以後就什麼事情都跟你對著幹來挽回自尊心。

凡事斤斤計較

有些家長的為人處世方式是不能吃虧。孩子不小心被打,一定要打回去。和別人合作,得到的絕對不能比對方的少,自己吃虧就會跟別人理論,經常跟別人發生爭執。

俞敏洪說:「我們很難發現一個斤斤計較的家庭裡面能夠走出胸懷博大的孩子,我們很難在一個庸俗的家庭裡面發現一個孩子有著高雅和清純。」

父母為人處世要懂得寬容,讓孩子感受到待人接納、允許、欣賞和認可;

還要懂得溝通的藝術,在吃虧的時候懂得運用技巧和方法進行溝通。

溺愛孩子

一些父母把孩子寵成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吃飯追著喂,走路要抱著,看中東西一定要買下,孩子要什麼給什麼,無條件去滿足。

孩子和種子一樣,只有歷經風霜、雨雪,挫折和挑戰,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孩子終將要學會自己面對一切,父母們請懂得放手,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長大!

不孝順

想讓孩子孝順你,你只需要好好的孝順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就行了。

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給他們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

清華大學社科院院長彭凱平說:「真正的教養不是在溫室裡栽培植物,而是幫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而這一切的關鍵在於,父母怎樣做好自己。」

對待孩子的學習,不能光說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好。

現在孩子接觸信息的途徑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時他們提的問題,難免把大人難住。大人不學習是不行的。所以我們經常會買書、看書。當你看書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在旁邊看書。

曾經有一位母親問過老師,如何讓我的孩子喜歡上閱讀?老師教給他一個很簡單又很實用的辦法:

在家裡,一有時間父母要捧著書去看,這樣,堅持3~5天,您的孩子也會像你一樣開始閱讀了。

人生就是探索未知的過程,想讓孩子樂觀、勇敢、自信,就要放手讓孩子去做、去嘗試、去探索,成功會讓孩子有成就感,失敗則會讓孩子積累經驗。

孩子人生中的每一堂課其實都是父母教的,父母應該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一定要對自己嚴格要求,給孩子起到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

您在家裡給孩子的環境,是讀書的氛圍,那麼他就會成為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孩子,您給到孩子的正是孩子所需要的,所以請您不要猶豫,抓緊時間,難得的親子時光陪孩子一起度過。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非常不錯,彩色注音,通過小故事的閱讀,讓孩子在各種不同的處境首先懂得保護自己,可以通過故事的真實展示,讓孩子記憶深刻,掌握各種不同的保護自己方法和途徑,既陪伴了孩子,孩子又進一步成長了。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

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通過故事正確的引導孩子,同時也能夠學會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

繪本嚴格按照孩子的閱讀習慣設計,圖文清晰,版面美觀簡潔,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學習,在成長的路上有一個好的方向指導,做好自己。

不要錯過了給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五種父母毀掉孩子自信,長大了越來越怨恨父母,家長必讀!
    文/教育界的領跑再遠的路一步一步也能到達,再近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在現在這個時代,大部分孩子都是屬於不太自信的那一種,而現在的父母卻喜歡為孩子設立一些不適當的目標或者對比這樣非常容易毀掉孩子們的自信心,父母帶來的一些消極情緒和過度保護孩子的行為也能夠毀掉孩子的自信,今天來給大家分享如何會毀掉孩子的自信,看看你是否踩坑了。
  • 家長進來看看:這幾種父母容易毀掉孩子自信!建議收藏!
    家長毀掉一個孩子的自信非常簡單,比如給孩子設立一些並不適合他自己的目標,對孩子,不良的態度和消極怠慢的情緒,還有對孩子過分的保護行為,都是毀掉孩子自信的一大部分原因。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有哪幾種父母容易毀掉孩子的自信?看看你自己對孩子是否存在這種行為。
  • 大部分父母還沒意識到,毀掉孩子的殺手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嘴
    然而,和很多父母控訴「孩子會被遊戲毀掉一生」不一樣的是,李玫瑾教授直言:毀掉孩子一生的「第一殺手」,不是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毀掉孩子人生的「第一殺手」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貪玩,迷戀玩遊戲的行為是非常錯誤的,這會毀了孩子的一生。然後就對孩子進行粗暴教育。殊不知,毀掉孩子一生的其實不是遊戲,而是自己對孩子的「責罵」。
  • 「啃小族」正在興起,毀掉孩子的童年,父母卻還沾沾自喜
    這種"啃小族"正在悄然興起,這樣的行為會毀了孩子的童年,這些父母卻在沾沾自喜。 "啃小族"毀掉孩子的童年 1、孩子淪為掙錢工具,失去天真 無論是讓孩子當模特,還是拿孩子來拍攝視頻求打賞,都會讓孩子成為父母掙錢的工具,孩子開始有了不一樣的經歷。
  • 有種「新型啃老」正在蔓延,多數父母沒察覺,反而覺得子女孝順
    每個父母對孩子都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孩子要孝順,不求孩子能夠在父母年邁後給予什麼,但是卻也希望孩子是一個孝順的人,對父母、長輩抱有感恩的心。但是在近些年,啃老族一詞提醒了眾多父母,什麼是啃老族呢?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孩子到了本該工作自力更生的年紀,卻還像孩子一般吃父母的,用父母的,甚至還需要父母給予零花錢,這種情況許多父母都有所提防,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有種"新型啃老"正在蔓延,與前者相比,新型啃老顯得更為隱蔽,對於這種啃老,多數父母都沒有察覺,還反而覺得自家子女孝順。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有可能你習慣性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能親手毀掉孩子的一生!這句話可以被統稱為:語言暴力!男子在家威脅女兒。家庭暴力概念李玫瑾教授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這些研究報告分析,都有一個相對一致的結論,那就是: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的孩子,出現過激行為的概率非常高。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 啟動效應:未察覺的細節正在影響孩子的選擇,父母以身作則很重要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隨著時代的變化,每個孩子的生長環境其實都不一樣。但是,優秀的孩子總是會脫穎而出,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不得不說到家長的影響。不僅僅是花錢培養孩子去學習各項技能,更加困難的是向孩子傳遞正確的觀念,讓孩子從家庭裡獲得能量。而這種時候,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特別是家長的示範作用。
  • 5種情況毀掉專注力!3歲起,父母每天訓練5分鐘,孩子專注力最佳
    5種養育方式,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6歲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父母最擔心的是什麼?安全問題?能不能自理?跟不跟得上學習進度?在學校守不守規矩?都不對,是孩子的專注力!現在有很多父母懷疑,自家的小孩是個天生的多動症兒童,到醫院一檢測,並不是。可小孩就是坐不住,一分鐘都靜不下來,這到底是是怎麼回事?臺灣著名的腦科學家洪蘭說,孩子的專注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但現在很多父母,用以下5種方式,毀掉了孩子的專注力。
  • 哈佛研究提醒:這六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父母別疏忽了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擁有超級「發達」的大腦,這樣孩子未來才能更有出息,但如果家長能學會換個角度來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我們完全沒有必要非得讓孩子成為天才,擁有多麼高的智商,而是在孩子正常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儘量引導孩子去動腦發展。
  • 父母如果不重視這件事,很容易「毀掉一個孩子」,別不在乎
    「語言暴力」完全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父母的語言暴力,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國際兒童組織Safekids曾曝出過這樣一張海報,上面展示的是3個被父母傷過的孩子。父母的每一句話,說出來都像刺刀一樣,狠狠地刺在孩子身上和內心深處。當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們能出人頭地,將來能有所成就,為此,就想採用「激將法」來督導孩子,言辭上一般都會尖酸刻薄,可這樣說的結果,只會是讓親子關係越來越差,最後毀掉一個心智健全的孩子。
  • 孩子最討厭父母這四種行為,尤其第二個,你有嗎?
    文丨悠悠父母常有的這四個行為,孩子不喜歡,容易導致孩子膽小,自卑,越成長越不快樂,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對照下看看有哪個是你還在做的,及時修正過來。1、嘮叨你被孩子嫌棄過嘮叨嗎?當你還沒覺得自己有多嘮叨時,卻發現自己不只一次的被孩子嫌棄嘮叨。
  • 為什麼孩子會成「白眼狼」?都是這五種父母逼出來的,怪不得別人
    很多父母生育孩子就是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為自己養老送終,能對自己孝順。但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有感恩之心,如果父母沒有及時教育,而是做了錯誤的示範,或者出現某種行為,都會「逼」孩子變成白眼狼的。兩個兒子雖然都聽到醫生的話了,依舊沒有停止吵鬧,兩人沒有一個願意花錢給母親看病,最後醫生沒辦法,選擇了放棄治療。周圍的人都對他們指指點點,而說他們是「白眼狼」「不孝之人」,但其實背後的原因,都在母親身上。
  • 這3種類型的話,容易毀掉孩子的自信,父母一個字都別說!
    文:名校資訊,小墨,圖片來源網絡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每個父母方式都不同,有的父母性格強勢,管教方式自然就嚴格些,有些父母性格隨和,管教孩子方式大多比較溫和。有一次在公園看到一個五六歲大的小男孩,身上都是灰塵,髒兮兮的,手裡拿著一朵花,跑向他媽媽。
  • 年後,孩子的這些行為容易受到輕視,可惜許多父母都不重視
    昨日希希跟我抱怨:我真的穿了,我現在相信了,熊孩子背後都有熊父母,豆豆來我家玩,非要穿我兒子的鞋,不給穿就哭,可我兒子不能穿豆豆的鞋啊,豆豆媽還在一旁說:來跟妹妹換鞋穿!這才知道為什麼她閨女看到別人的東西都覺得好受,還不是父母慣的!
  • 孩子在幼兒園「莫名」生病,很多是緊張所致,父母這5種行為得改
    有時候父母會將其歸結為逃學行為,其實深究下來,之所以幼兒園小朋友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情況,就是因為緊張造成的。別小看了「緊張」二字,在衣食住行上父母的這些不當行為,都會引發孩子的緊張焦慮情緒,嚴重時就會出現軀體反映,千萬要重視。
  • 孩子的急躁和散漫是由父母這3種行為造就的
    對於孩子的專注力問題,大部分家長都知道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往往不容易取得好的成績,常常在課堂上開小差、做小動作。其實,因為年幼的孩子情商尚未成型,自控能力薄弱,如果專注力不好的話,還會出現暴力、依賴和散漫的連帶效應。◆ 有些孩子,性格急躁、執拗,更傾向以暴力發洩情緒。
  •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縱容孩子做這4件事,你是這樣的父母嗎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育兒有招#文丨合格父母導語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夠過得好,作出一番成就,可在孩子小的時候,有一些父母對孩子的愛卻是過多的,甚至是沒有底線變成溺愛。但是,溺愛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負面作用,那麼,如果不想毀掉孩子的話,就不要放縱孩子,今天,家長一定要來看一看,避免做出這樣的行為。
  • 哈佛研究發現: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可別大意了
    哈佛研究發現: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可別大意了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大多數父母還對孩子給予厚望,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選擇的方法不同,孩子的能力會大有不同。可能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還看不出來,隨著年齡增長,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差距會越來越大。
  • 父母有這4種行為,會讓孩子永遠長不大,希望你不是!
    最失敗的教育,是讓子女成為了長不大的孩子!父母的愛有時候過於沉重,讓孩子舉步維艱,裹足不前。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疼愛孩子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往往就是父母的這一份疼愛,導致孩子永遠只是「孩子」,長不大,更不知道怎麼長大。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長不大呢?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受父母的教育觀念所影響。
  • 父母的這四種行為,足以毀掉孩子的自信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不僅希望孩子可以健康成長,同時也希望孩子可以學習好,將來有大的作為。可是對於孩子的培養,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我想很多家長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強行去培養孩子,這種做法很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