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 ——[美]泰曼·詹森
教育的根在家庭,在父母,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一顰一笑中,一惱一怒中。
孩子具有天生的模仿力,他會不由自主的模仿父母的行為、語氣和習慣,直到長大以後,活脫脫的變成父母的翻版。
如果父母整天在孩子面前刷手機,想讓你的孩子喜歡上讀書很難;
如果父母之間經常慪氣,吵架、冷戰,想讓你的孩子婚姻幸福也很難;
如果父母情緒不穩定,每天爆粗口,對人斤斤計較,對事兒很難釋懷,您的孩子長大以後也不會成為一個大度的人。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成才,能幹大事兒,能活得有模有樣,揚眉吐氣。
殊不知,自己以下這五種行為,正悄悄的毀掉孩子。
總拿自家孩子和別人比較
在生活中,家長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跟自己的孩子比較。這是因為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想著要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跟別人的差距,懂得進步,想藉此激勵孩子。
而事實上,這樣盲目的比較不但很難起到激勵孩子的作用,而且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排斥,反感。很多孩子一聽見「別人家的孩子」就頭疼,就會有一種望塵莫及的感覺和隨之而來的挫敗感。
當眾批評孩子
有很多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或者脾氣比較急的家長,總是在孩子犯錯的第一時間去批評孩子,不管時間地點,上來就是一通教育。
這樣的家長都沒有意識到,在小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在大庭廣眾之下,不注意言辭的批評孩子很有可抗會傷害到孩子,從而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或者逆反心理,以後就什麼事情都跟你對著幹來挽回自尊心。
凡事斤斤計較
有些家長的為人處世方式是不能吃虧。孩子不小心被打,一定要打回去。和別人合作,得到的絕對不能比對方的少,自己吃虧就會跟別人理論,經常跟別人發生爭執。
俞敏洪說:「我們很難發現一個斤斤計較的家庭裡面能夠走出胸懷博大的孩子,我們很難在一個庸俗的家庭裡面發現一個孩子有著高雅和清純。」
父母為人處世要懂得寬容,讓孩子感受到待人接納、允許、欣賞和認可;
還要懂得溝通的藝術,在吃虧的時候懂得運用技巧和方法進行溝通。
溺愛孩子
一些父母把孩子寵成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吃飯追著喂,走路要抱著,看中東西一定要買下,孩子要什麼給什麼,無條件去滿足。
孩子和種子一樣,只有歷經風霜、雨雪,挫折和挑戰,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孩子終將要學會自己面對一切,父母們請懂得放手,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長大!
不孝順
想讓孩子孝順你,你只需要好好的孝順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就行了。
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給他們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
清華大學社科院院長彭凱平說:「真正的教養不是在溫室裡栽培植物,而是幫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而這一切的關鍵在於,父母怎樣做好自己。」
對待孩子的學習,不能光說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好。
現在孩子接觸信息的途徑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時他們提的問題,難免把大人難住。大人不學習是不行的。所以我們經常會買書、看書。當你看書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在旁邊看書。
曾經有一位母親問過老師,如何讓我的孩子喜歡上閱讀?老師教給他一個很簡單又很實用的辦法:
在家裡,一有時間父母要捧著書去看,這樣,堅持3~5天,您的孩子也會像你一樣開始閱讀了。
人生就是探索未知的過程,想讓孩子樂觀、勇敢、自信,就要放手讓孩子去做、去嘗試、去探索,成功會讓孩子有成就感,失敗則會讓孩子積累經驗。
孩子人生中的每一堂課其實都是父母教的,父母應該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一定要對自己嚴格要求,給孩子起到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
您在家裡給孩子的環境,是讀書的氛圍,那麼他就會成為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孩子,您給到孩子的正是孩子所需要的,所以請您不要猶豫,抓緊時間,難得的親子時光陪孩子一起度過。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非常不錯,彩色注音,通過小故事的閱讀,讓孩子在各種不同的處境首先懂得保護自己,可以通過故事的真實展示,讓孩子記憶深刻,掌握各種不同的保護自己方法和途徑,既陪伴了孩子,孩子又進一步成長了。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
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通過故事正確的引導孩子,同時也能夠學會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
繪本嚴格按照孩子的閱讀習慣設計,圖文清晰,版面美觀簡潔,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學習,在成長的路上有一個好的方向指導,做好自己。
不要錯過了給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