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很多父母而言,教育孩子的最大敵人,就是手機遊戲。身邊很多父母都曾反映過自家的孩子總是沉迷遊戲。
其實不管是哪個階段的父母,只要談起「孩子跟電子產品的愛恨情仇」,苦水總是滔滔不絕的。說也說不聽打也不怕,背地裡還是照樣偷偷玩。
然而,和很多父母控訴「孩子會被遊戲毀掉一生」不一樣的是,李玫瑾教授直言:毀掉孩子一生的「第一殺手」,不是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
毀掉孩子人生的「第一殺手」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貪玩,迷戀玩遊戲的行為是非常錯誤的,這會毀了孩子的一生。然後就對孩子進行粗暴教育。殊不知,毀掉孩子一生的其實不是遊戲,而是自己對孩子的「責罵」。
很多孩子之所以沉迷遊戲,是為了逃避生活中的痛苦,想在虛擬環境中尋求到心理的藉慰。而孩子在生活中的痛苦,很大可能就是源於父母的惡語相向。
俗話說「惡語傷人六月寒」,而大人在用語言毀掉孩子這件事上是有天賦的。
有專家研究指出:在中國68%的家長曾在言語上傷害過孩子,而這種語言暴力將會成為跟隨孩子一生,成為她一生的傷痛。
而其中90%的父母渾然沒意識到:父母的言語,真的有可能是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做過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在家經常遭受父母責罵的孩子,有25.7%的孩子會產生「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會產生「冷酷」,有56.5%的孩子會經常「暴躁」。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家孩子可以隨便打、隨便罵,加上看到了有些別人家的孩子是在父母的打罵管教下變得很有出息的。回家後自然會對自己那還在打遊戲的孩子,氣不打一處來,然後開始貶低、辱罵孩子。
我很能理解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總想著通過這種方法激勵孩子變得更好。但「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已經過時,孩子沒法消化父母這種不留情面的辱罵。
長時間讓孩子積累父母的這些負面語言,會讓孩子走向兩條極端路:一是自殘或自殺。另外一條是去打人或殺人。
2019年4月17日晚10時左右,一名17歲的孩子,在途徑盧浦大橋的時候,與車上的媽媽發生了爭執,孩子下車後穿過車流密集的馬路,從橋上跳了下去,鮮活的生命在5秒之內就結束了。男孩沒有一絲猶豫,只留下母親在橋上崩潰大哭。
很多人會覺得,現在的孩子心理怎麼這麼脆弱?不過就是父母的幾句牢騷話,怎麼就能到自殺的地步呢?
當他選擇跳海的瞬間連頭都沒回,可以想像當時的他內心是多麼的絕望。可能是無數次的不理解和責罵,也可能是孩子對自己的失望。而母親當時的某句話就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家長應該要知道,所有的語言暴力,都起不到一絲的教育成分。那若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該怎麼做呢?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放下手機?
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標,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如果你想讓孩子放下手機,走出遊戲虛擬世界。那麼請先停止語言暴力吧,因為這是破壞彼此關係的頭號殺手。
首先,我們可以先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多和孩子互動,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這才能有效防止他們沉迷於遊戲的虛擬世界裡。
其次,對孩子玩遊戲我們應持開放態度。適當的娛樂有利於緩解孩子學習上的壓力和疲勞。
想讓孩子感受到關愛,看到一個值得尊敬的父母,我們就需要去學會和孩子做朋友。
但我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沒有經驗。這個時候,就需要外在的幫助。這套李玫瑾教授推薦的《正面管教》育兒書,會教你如何做一位合格的父母。
這套書共有5冊:《正面管教》,《好父母不吼不叫》,《好性格讓孩子受益終生》,《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從正面管教、不吼不叫等多方面闡述育兒經,對孩子的心理、學習、生活、性格、潛能等進行全方位的解析。
由百餘則貼近生活的案例組成,每則案例後均附有畫龍點睛的「家庭教育觀念」,是父母必備的教子枕邊書。
這套書不僅家長可以讀,孩子以及青少年都可以讀。不少家長都是成套購買,從中更是得到了不少育兒的啟發。而對於孩子來說,這無疑不是一種寶貴的財富。
這五本只需要78元,就能讓孩子受益終生,點擊下面的連結即可查看併購買。
每個孩子都有他閃光的一面和無窮的潛力,只要能激發這種力量,做到極致,他就是明日之星。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