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直言: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2020-12-14 騰訊網

你覺得青少年犯罪者當中最多的人都有什麼特徵,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想到一個從小就不學習,懶得翻書,老師家長教育不聽,只知道打遊戲的「不良少年」形象。這種通過「青少年犯罪」這一個特點推斷出這個人的性格,生活環境,職業,成長背景等的過程在心理學上叫做「心理側寫」。

而我國最好青少年兒童犯罪心理側寫師之一的李玫瑾教授的側寫結果卻與絕大多數人的猜測都不同:在所有的青少年犯罪當中,打不打遊戲,懶不懶都是隨機分布的,唯一的共同特點只有「長期遭受父母的語言暴力」。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語言暴力是如何毀掉孩子的

當語言暴力發生在家庭當中時,卻經常會被「教育孩子」所包含,而實際上只要發生語言暴力,不管是在家庭當中還是在其他情況下,都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傷害。尤其是對於年齡小,對父母依賴性強的孩子來說,父母對於他們的語言暴力是一種無法躲避又無法承受的苦難。

有研究結果表明:在從小經受家長語言暴力的孩子當中,有30%的孩子會出現自卑、抑鬱的情況;有20%的孩子會變得暴力;50%的孩子會變得性格冷酷。這些對於一個孩子來講,無疑都是可能帶孩子走入歧途的重大性格缺陷。

一、對性格打擊導致自卑

家長對孩子的語言暴力首先會摧毀孩子的自信心、對於年齡尚小,性格尚在塑造階段的孩子來說,這一階段他們受到的外界教育是什麼樣的就會長出什麼樣的性格。長期遭受批評打擊和語言謾罵會讓孩子非常相信家長所說的「你不行」,「你不對」,在這種長期的否定當中孩子的自信心是無法建立的,性格自卑懦弱也是顯而易見的。

二、養成「討好型人格」

所謂「討好型人格」就是指一個人做事的時候過分考慮他人的感受,重視他人意見超過事情本身和自身感受。而長期遭受家長語言暴力的孩子恰恰很容易養成這種性格:

孩子在面對家長時是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如果經常被批評,在發現自己只有討好家長才能讓對方滿意之後,就很容易在應激下產生趨利避害的自我保護的心理,更多的揣摩家長的心思來避免被家長批評責罵。

這種性格的可怕之處在於在孩子小的時候是沒有危害的,甚至還會被視為「懂事」、「聽話」的象徵,因此很多家長甚至還會刻意的塑造孩子的這種性格;但等到孩子長大之後卻會逐漸的暴露出缺乏主見、沒有自我、缺乏決斷力的致命缺陷來,但那時候孩子的性格早已定性,再想改已經太晚了。

三、使孩子有自毀傾向

家長是孩子唯一的支柱,既應該是孩子物質生存的基礎,也應該是孩子精神生活的港灣。但如果這唯一的港灣也變得充滿了唇槍舌劍,那孩子在精神上就完全沒有了依靠,但卻由於物質的限制無法脫離這種暴力,孩子的內心就會在一種無法解脫的痛苦中長久的煎熬著,產生「主動終結」的自毀傾向也就不奇怪了。

真正優秀的教育是培養孩子良好的情商品格

家長們往往對孩子的能力培養十分重視,認為能力優秀的孩子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在社會上打拼出一條出路。但能力只是一時勝利的基礎,能真正幫助孩子長久的獲得勝利的,應該是孩子自身的性格、情商等基礎能力的優秀。

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良好的性格品質,哪怕在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階段,能在家長的幫助和監督之下有著不錯的成績,但一旦在未來自己開始面對生活時,就一定會露出馬腳。因此家長應當秉承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精神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我在這裡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學會管自己》系列。

這套圖書共計10冊,針對孩子在入學前後階段可能遇到的10個方面的自我管理問題,比如做作業馬虎,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遇到困難容易放棄,不懂得表現自己等等,以有趣又有用的童話故事的形式對孩子進行科學有效的建議,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相關焦點

  • 大部分父母還沒意識到,毀掉孩子的殺手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嘴
    然而,和很多父母控訴「孩子會被遊戲毀掉一生」不一樣的是,李玫瑾教授直言:毀掉孩子一生的「第一殺手」,不是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毀掉孩子人生的「第一殺手」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貪玩,迷戀玩遊戲的行為是非常錯誤的,這會毀了孩子的一生。然後就對孩子進行粗暴教育。殊不知,毀掉孩子一生的其實不是遊戲,而是自己對孩子的「責罵」。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有可能你習慣性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能親手毀掉孩子的一生!這句話可以被統稱為:語言暴力!男子在家威脅女兒。家庭暴力概念李玫瑾教授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這些研究報告分析,都有一個相對一致的結論,那就是: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的孩子,出現過激行為的概率非常高。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摧毀孩子的問題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進行過調查,分析發現:經常在家被父母罵的孩子最容易出現性格缺陷,25.7%的孩子「自卑抑鬱」,22.1%的孩子「冷漠」,56.5%的孩子「易怒」。吉米說:「一個孩子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到一個成年人的冷嘲熱諷。」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一生無性。」祖師道:「不是這個性。你父母原來姓甚麼?」猴王道:「我也無父母。」祖師道:「既無父母,想是樹上生的?」猴王道:「我雖不是樹生,卻是石裡長的。我只記得花果山上有一塊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祖師聞言,暗喜道:「這等說,卻是天地生成的。你起來走走我看。」猴王縱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兩遍。祖師笑道:「你身軀雖是鄙陋,卻像個食松果的猢猻。我與你就身上取個姓氏,意思教你姓『猢』。
  • 李玫瑾:將孩子路堵死的往往是父母,別因為無心之詞斷了孩子前程
    李玫瑾:將孩子路堵死的往往是父母,別因為無心之詞斷了孩子前程我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家教授李玫瑾,憑藉其獨特的育兒觀受到眾多家長追捧,每場講座都很火爆,她提出的一些言論也被家長奉為育兒經。針對孩子「考不上大學怎麼辦」,李玫瑾曾做過一次講解。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父母最該管什麼?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在青少年心理學方面研究多年的犯罪心理學李玫瑾教授就曾說:「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孩子身上產生的諸多問題,其實在6歲前就已經埋下了根源。因此,6歲前父母們到底該管孩子什麼?這成為很多家長的困擾。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同樣身為父母的我認為這是最好的答案。
  • 李玫瑾教授:父母進步是孩子進步的前提,不打不罵就讓孩子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03李玫瑾教授簡介對於李玫瑾教授,可能不少朋友第一次聽說,這裡我對李教授做個簡單的介紹。我看過李教授的幾集視頻,她對父母以及孩子的相處與教育之道有著自己獨特的認識和對策,這次偶爾得到這個資源,借貴平臺分享與更多重視子女相處與教育的年輕父母們,孩子是世界的未來,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強則世界強……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
  • 李玫瑾教授:孩子頂嘴時,父母要會說這3句話,勝過打罵懲罰
    李玫瑾教授:孩子頂嘴時,父母要會說這3句話,勝過打罵懲罰要說孩子長大以後家長最煩心的事情,頂嘴一定是其中之一。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在家頂嘴特別厲害,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懟得自己無言以對,這讓家長們非常苦惱。
  • 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跟父母分床睡,最好別超出最佳年齡段
    孩子多大跟父母分床睡?李玫瑾:超出最佳年齡段,影響成長發育。面對孩子分床這件事,真是令不少家長頭疼,有的家長頭疼的是給孩子分了好幾次都沒能成功,甚至有的孩子都10幾歲了還和父母擠在一張床上。
  • 李玫瑾: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要從小培養
    父母都希望孩子學習好,不過大多數的情況都是孩子的成績很普通,而且很多家長都反應,孩子的學習狀態很不好,上課總是東張希望,還經常溜號,回家寫作業也是玩一會寫一會,每次都把作業拖到後半夜才完成。自己又不能時時刻刻看著孩子,一提起孩子的學習就氣不打一出來。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 依戀得到滿足時會非常快樂和放鬆,當人處於放鬆狀態時,看外界的事物就會非常快樂。 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 「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
  • 李玫瑾教授:養育男孩,父母要教會2件事,兒子長大後會優秀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接受《少年兒童研究》雜誌的訪談中談到:「現代社會中人們有一個最基本的顛三倒四。錢是掙不完的,人生有很多種活法,孩子就是你的,社會是大家的。父母要知道,自己真正的責任在哪裡。」所以針對家庭對男孩的教育,李玫瑾教授提出了一套"系統脫敏"的教育概念,並且建議廣大有男孩的家長們:養育男孩,父母要教會2件事,兒子長大會變得越優秀。
  • 李玫瑾直言:這4個方面父母使勁管,孩子長大後情商高,做事也棒
    李玫瑾教授直言:在這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不僅情商高,做事也會幹淨利落李玫瑾教授的育兒方法是比較有說服力的,很多家長都對她比較熟悉,不少家長會追著看她的講座,她在育兒方面是很有造詣的,認為作為父母的,本就應該做到以身作則,可偏偏父母這份工作要求很低,誰都可以為人父母。
  • 李玫瑾教授坦言:別給孩子報這3種「興趣班」,沒啥用還浪費錢
    李玫瑾教授雖然是青少年犯罪方面的專家,但是在育兒方面也頗有建樹,經常給很多家長提出各種忠告,讓人們信服的是,她說的每一句話都很有道理。就像她曾經直言:別給孩子報這三種興趣班,不僅沒啥用,還浪費錢。對於興趣班,李玫瑾教授當然不是全部排斥,因為如果選擇正確,確實能夠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如果家長盲目地為孩子選擇興趣班,那麼真的會像她說的那樣,只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和金錢,而孩子在這來回的折騰中也未必會有進步。
  • 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李玫瑾教授:養兒有3忌,養女有5忌
    在養育兒女的問題上,很多父母都是很困惑的,養兒和養女到底有哪些區別?對此,公安大學育兒專家李玫瑾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在一場講座中,李玫瑾教授表示養兒有3忌,養女有5忌,父母要避開,讓孩子在成長路上少走很多彎路。
  • 李玫瑾坦言:父母的壞情緒會養出三種「劣性孩子」,調控刻不容緩
    文/ 養娃女神Miss劉(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評論)每對父母都想把孩子培養成自信樂觀,聽話懂事的人,但往往事與願違,這其實和父母情緒有很大關係。父母本身的性格和情緒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特徵。育兒教授:父母易怒多會養出這三種特徵的孩子李玫瑾教授作為著名育兒專家,在育兒觀上獨到的見解受到了許多父母的歡迎。她曾經在講座中談到:「有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學習時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遇到事情就火冒三丈,大吼大叫,從來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 李玫瑾坦言:孩子「情商」太低,父母大多也是如此,怨不得旁人
    還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導致孩子的情商不同?對此,李玫瑾教授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家長不妨好好應對,好好反省,對被招的人迅速做出改變,以救孩子,怨天尤人。李玫瑾教授說,一般來說,孩子的情商與家庭和父母密切相關。如果父母是那種對與錯的人,那麼孩子很可能情商很高。而且如果父母整天抱怨別人,充滿負面情緒,那麼孩子的情商就不高,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家長必讀)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 依戀得到滿足時會非常快樂和放鬆,當人處於放鬆狀態時,看外界的事物就會非常快樂。 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 「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
  • 李玫瑾:影響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要從小培養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課中,針對於孩子學習成績差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影響孩子的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李玫瑾教授說學習差的孩子都有同樣的現象,耐不住性子聽課,一會看看老師、一會看看外面、上課東張西望,老師所講的知識根本就沒過腦,這樣的孩子是很難學習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