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玩,不喜歡坐在書桌前枯燥乏味地學習。
其實學習和遊戲,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都需要整理信息、掌握技能,然後在實踐中靈活運用,不斷對自己的實踐經驗進行修正和補充,當然學習肯定比玩遊戲要難得多。比如,學習需要取得信息和掌握技能,然後到實踐中獲得反饋的時間要比玩遊戲長得多,難度也大得多。
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於玩遊戲?
這很簡單,因為遊戲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快速滿足玩家的需求和渴望。雖然學習也是為了滿足求知慾和好奇心,但是這個過程相對比較漫長。而且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挫折,相比玩遊戲的愜意和任性,自然要枯燥乏味得多。
但是,毀掉孩子的往往並不是遊戲,而是孩子得不到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感受不到父母對孩子的愛意和理解。孩子的年齡尚小,自控力差,因而很容易被遊戲吸引。而且最容易沉迷在遊戲的刀光劍影中的,一種是被父母溺愛的孩子,另一種是被父母忽視的孩子。
父母總是不加判斷、不加節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從小被溺愛,就會變得驕橫無理而缺乏管教。但是如果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不被父母理解、關注和肯定,就會更容易沉迷在遊戲中,去尋找在家庭中未曾獲得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如果孩子始終不聽規勸,沉迷於玩遊戲和蹉跎歲月,那麼作為父母也真的需要反思一下,看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和孩子溝通相處的方式到底有沒有問題。實際上很多父母都會犯以下錯誤,比如孩子小的時候哭鬧,就把手機丟給孩子玩;平時沒時間搭理孩子,可是一出現問題就失去理智、簡單粗暴地朝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對孩子打罵責罰。
不管是溺愛還是冷落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實際上決定著孩子是否會沉迷於遊戲。
那麼如何避免孩子沉迷遊戲呢?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過於沉迷遊戲,直接強硬地禁止肯定不會取得太好的效果,因為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如果在表面上父母嚴厲禁止,那麼孩子的天性和渴望無法得到釋放,肯定會把玩遊戲這件事情壓抑起來,甚至轉為在父母背後的「隱藏行動」。
對於孩子玩遊戲,一個很好的教育方式是「先分享再教育」。顯而易見,父母給孩子分享玩遊戲的經歷,會讓孩子和父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親近感,孩子會想:「原來玩遊戲雖然不好,但也不是十惡不赦的事情,因為連爸爸小時候也會喜歡玩遊戲啊。」
對孩子來說,玩遊戲是很重要的人生經歷,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途徑。遊戲擁有視覺、聽覺和感覺的多重感官刺激,而且總是充滿一波又一波、不斷遞進增強的挑戰;而且在遊戲中孩子們需要自覺不自覺地組成一個團隊,共同合作完成挑戰,最終在和小夥伴的溝通配合中獲得團隊合作的成就感。
但是遊戲再有趣,學業也不可荒廢;當孩子沉迷遊戲時,父母一定要耐心引導,講究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