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家庭,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機和遊戲?| 家長慧

2021-01-11 雲南網

原標題:什麼樣的家庭,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機和遊戲?| 家長慧

民小編說

一回到家,孩子就開始玩手機,不和家裡人說話;孩子說起遊戲頭頭是道,對現實世界漠不關心……孩子沉迷手機和電子遊戲,是許多家庭繞不開的大問題,父母擔心孩子的健康和學業,看到孩子的不良表現難免憂心,但深究問題的根源,可能就在我們自己身上……一起來看這篇文章。

「孩子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給遊戲充了錢。」

「我是他爺爺,他父母不在身邊,我管不了他呀。」

「孩子上網課需要手機,我不知道他拿手機玩遊戲。」

……

這是某遊戲平臺客服工作中最常接聽到的求助電話,每通電話裡,都有一個無助的家長。

如今,未成年沉迷手機遊戲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也越來越低齡,大人為此焦慮不已。

孩子沉迷手機只是一個表象,背後的家庭和教育佔據很大的一部分因素。

以下三種家庭,孩子會更容易沉迷手機和遊戲。

01

第一種家庭:

給孩子的肯定和認同太少

有人說,一個孩子成績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沉迷遊戲。

恰恰相反,很多孩子因為在學校和家庭裡找不到學習的自信,才跑到遊戲裡找自信、找成就感。

玩遊戲是成績不好的一種結果,而不是根本原因。

在我的工作經歷中,曾遇到一個14歲的男孩,愛打遊戲,不愛說話,成績也在班級裡墊底。父母為了幫他戒除對遊戲的沉迷,用盡一切方法,軟的硬的都試過,孩子卻絲毫沒有改變。

直到去年,男孩媽媽生了一場大病,男孩被突然的變故嚇到,在媽媽住院那段時間裡,表現得比以前懂事很多。

生病中的媽媽也放棄了和孩子的劍拔弩張,嘗試著和孩子聊天,她想知道孩子究竟是怎麼想的。

在她的努力下,孩子終於吐出心聲:

「在您和我爸的眼裡,我就是一個學習不好的傻瓜,可是在遊戲裡,卻有很多人羨慕我打得好,我在遊戲裡面有好多朋友,他們都認同我,他們不會因為成績看不起我。」

聽到孩子說到「看不起」這三個字,媽媽才意識到,每一次對孩子學習上的不滿和打擊,孩子表現出的「不屑一顧」都是內心受傷的掩飾,他一直渴望著父母的肯定。

男孩這段話,也是很多喜歡玩遊戲的孩子內心的聲音。

遊戲之所以讓孩子那麼著迷,不單單是自控力差的問題,在生活中得到肯定太少才是大問題。

在家缺乏價值認同,精神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孩子自然會到虛擬世界中獲取。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遊戲比大人更懂孩子的心,每闖一關的獎勵;過關斬將的痛快,正面且及時反饋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遊戲裡的朋友也多,拿起手機,他們就可以一呼百應,所有的委屈和壓抑都能在遊戲中釋放,成就感得到巨大的滿足。

這種成就感,是他們在家裡、在學校裡體會不到的。

因為一回到家,他們就是那個成績差、一無是處、讓大人頭疼的孩子。

這種落差,讓孩子很難抵抗遊戲的誘惑。

02

第二種家庭:

陪伴和溝通太少,親子關係太差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網路遊戲認知與態度研究」的報告,報告顯示:孩子沉迷遊戲行為與親子關係密切相關,親子關係越差,越易導致孩子形成沉迷網路遊戲的行為。

反之,父母與孩子的親密度越高,越關愛孩子,孩子越不會沉迷於網路遊戲。

在一段不良的親子關係中,都會引起孩子的逃避甚至是逆反心理,進而去遊戲裡尋找快樂。

比如忽視:

在我們身邊,帶孩子玩手機,是最常見的現象之一,一些媽媽一旦忙起來,就把手機丟給孩子,孩子瞬間安靜下來。

《少年說》中,小學生葉子健委屈大喊:

「你們大人總是這樣,為了圖現在的安靜,用手機穩住我們。等我們長大了,沉迷於手機,你們又會覺得,是手機耽誤了我們。

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在小的時候,是誰把手機塞到我的手裡?又是誰,放棄了對我的關愛和陪伴?」

如果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太少,加上父母的壞榜樣,孩子愛上手機只是時間問題。

再比如專制:

有一位爸爸對孩子特別嚴格,每天給孩子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的,孩子稍有出錯,就要被他嘮叨甚至打罵,像手機這樣的東西,更是不讓孩子碰,他甚至學網上的家長,在家裡安裝了一個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讓孩子對他又怕又恨。

在這種密不透風的控制,換來得是孩子更為嚴重的叛逆。

孩子今年上了高中,受同齡人的影響,對遊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背著父母,偷偷在學校借同學的手機玩,還用平時省下的零花錢,買了一部二手手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親子關係缺失和衝突,都很容易將孩子推向網絡虛擬世界去尋求安慰。

03

第三種家庭:

父母經常爭吵,家庭氣氛太差

綜藝節目《老師請回答》裡,也有一個喜歡玩遊戲的15歲的少年,高一上了一年學以後就停學在家裡打遊戲,夢想成為一名電競選手。

做父母的,自然是不會同意孩子選擇這樣一條路。他們用各種極端的方法阻止孩子,斷網、沒收電腦、手機,沒想到得到的結果卻是更激烈的反抗,孩子將家裡的電腦電視都砸了。

然而,老師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發現,少年並不是一開始就對遊戲有很大興趣,在他開始喜歡遊戲的那段時間,正是父母感情不和、鬧離婚的時候,他的家庭中充滿不安,與父親的關係也如履薄冰。

遊戲的出現,某種程度上成為他的宣洩,也被他用做逃避現實中不想面對的事的工具。

當家庭一旦出現問題,手機裡的世界,都成了孩子的「避難所」。

很多沉迷網絡的孩子本身並不是被遊戲所吸引,而是來自家庭的壓力太大,讓他們想逃離。

我曾經看過一組數據,在穩定的家庭中,孩子沉迷手機的風險就越低,相反,家庭越動蕩,比如父母離婚、單親家庭、家庭氣氛壓抑,都會加劇孩子對遊戲的上癮程度。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內心常常感到獨孤、壓抑和失敗,而玩遊戲的時候就是短暫喘息放鬆的時刻。

有人說,沉迷手機的孩子就像活在氣泡裡的孩子,裡面的孩子不想出來,外面的大人也進不去他們的世界。

沉迷手機和遊戲的孩子,表面上看難以管教、偏執,其實他們的內心都有一個黑洞,沒有遊戲的時候,被迷茫和無助所佔據。

我們總想方設法地去改變這樣的孩子,其實最需要改變的是家長自己。

改變我們和孩子溝通的態度,改變我們陪伴孩子的方式,改變家庭的不和諧的氛圍,用愛填滿孩子內心的空虛。

愛和陪伴給足了,孩子就會有你想像不到的變化。

相關焦點

  • 寒假將至,什麼樣的家庭,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機和遊戲?(請各位家長自查)
    今年寒假和以往有很多不同,外出的時間少了,宅家的時間多了,有的孩子就開始玩手機,不和家裡人說話,說起遊戲頭頭是道,對現實世界漠不關心……孩子沉迷手機和電子遊戲,是許多家庭繞不開的大問題,父母擔心孩子的健康和學業,看到孩子的不良表現難免憂心,但深究問題的根源,可能就在家長自己身上!「孩子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給遊戲充了錢。」
  • 這四種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機遊戲!拒絕「手遊」,家長要做好這...
    如何預防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已成為每個家長必須正視和面對的問題! 通過開展預防網絡沉迷等專題教育活動,引導家長加強對孩子網絡行為監管。 今天,杭州市西湖教師進修學校教師趙紀華就從「為什麼、怎麼辦」等方面和各位爸爸媽媽分享幹預孩子沉迷手遊的技巧、方法。
  • 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如何解救?這樣解決孩子的「手機上癮症」
    而且相信大家都看過相關報導,孩子因為沉迷手機出現逃學,離家出走以及跳樓的事件,看來不讓孩子沉迷於手機並不是危言聳聽,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 雖然說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樂觀開朗的,但是不少孩子的性格都非常的內向,導致孩子內向性格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遺傳以及其他外在的因素。 所以一旦發現自己孩子有內向的性格,父母一定要多多關注,因為內向性格的孩子很少向別人訴說自己的思想,這樣就會導致他們會把思維轉移到手機上面,就更容易沉迷於手機的虛擬世界裡。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你會怎麼辦?
    3.和孩子一起選擇手機遊戲或觀看節目。網際網路信息多樣化和無差別信息傳播,導致一些的不良言行和各種「誘惑」隨處可見,對於自我控制差和分辨能力弱的小學生來說,很容易受到蠱惑和誤導,會導致中小學生們喪失了基本的道德行為準則和規範。所以孩子玩手機最大的風險是把手機扔給孩子,然後置之不理。
  • 老師提醒: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家長要做好這3件事
    孩子手機管理問題已經成為很多學校和家庭非常重視的問題。由於抵制不了誘惑,刷手機導致孩子成績下降、情緒暴躁,親子不睦的情況非常突出。關於手機管理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家長如何具體跟孩子做約定,一起來看這位老師的建議。
  •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如何防止孩子沉迷網路遊戲
    目前,網絡的不良因素已成為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點,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網路遊戲的危害作為父母要知道網路遊戲對孩子的危害。首先,網路遊戲對孩子視力的影響。網遊必須要集中精力,眼睛要長時間地對著電腦屏幕,視力肯定會受損。
  • 沉迷手機的孩子,到底在沉迷什麼?
    對於沉迷的點,每個孩子又不盡相同,大體上可以分為:遊戲沉迷、視頻沉迷、小說沉迷、社交沉迷。 遊戲沉迷 遊戲沉迷,應該是最常見的,特別是對於男孩子。在刺激,有故事有情節的遊戲中,他們可以扮演英雄,可以殺滅敵人,獲得自豪感與成就感。
  • 寒假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這4招,簡單有效!
    手機裡面的網路遊戲特別多,在長期的戰鬥中積累下來的功勳和經驗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滿足。 娛樂型依賴。 手機裡面好友不多,遊戲不多,全部都是電影、音樂、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馬,不想寫作業總想摸手機。
  •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怪網絡太發達,應該全部封閉
    對於自控能力比較強的人來說,遊戲就只是一個能幫助自己放鬆、掙錢、交友、甚至開發視野的工具。適度玩,有益於身心健康。那麼,網路遊戲對於這部分人群,它就是有益無害存在即合理的。而對於那些沒有自控力或是自控力比較弱的人群來說,尤其是心智不夠成熟、自律性和抵抗力比較差的未成年,則容易致其沉迷於其中,給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帶來各種危害。
  • 暑期來臨孩子沉迷手機遊戲 這鍋誰來背?
    從沒玩過網路遊戲的陳女士,覺得自己遇上了一個無形卻強大的對手。  13歲的兒子在長沙天心區某中學讀初一。因沉迷玩遊戲,他變得脾氣有些暴躁,經常與陳女士頂嘴,平時也很少出房間,一出去就是和同齡夥伴約組隊打遊戲。  為此,陳女士不得不對兒子採取一些強制性的手段——拔網線、沒收手機、禁止他出門、不給零用錢……但是兒子依然能「躲過」她的手段。這讓她有些絕望和無助。
  • 當孩子沉迷遊戲時,作為家長,你可以這樣做
    一、通過其他事情,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而荒廢學業的時候,父母不能用暴力解決。不然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會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我覺得,作為父母要通過其他事情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不再沉迷於手機遊戲。01、培養孩子的興趣。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家長的引導很重要,這4件事情要注意
    說到孩子愛玩遊戲這個話題,不少家長心中都有共鳴,那就是孩子沉迷遊戲難以自拔,想要教育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看這孩子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屏幕上的畫面,沒有絲毫分心,不少家長都覺得,要是孩子能把這份專注力和不通關誓不為人的毅力放在學習上,上個清華北大都不是問題。
  • 媒體:家長怒進遊戲群控訴,孩子遊戲沉迷的鍋該由誰背?
    媒體:家長怒進遊戲群控訴,孩子遊戲沉迷的鍋該由誰背?此外,家長還可以查詢自己子女遊戲帳號的遊戲信息和充值行為,甚至可以禁止子女帳號遊玩。但是防止未成年人的遊戲沉迷,終究是宜疏不宜堵。遊戲公司推出再多的防沉迷舉措,都比不過家長對孩子的關注與教育。網傳視頻中的這位家長,孩子的學習跟不上,來群裡找無辜的網友哭訴和痛罵。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決定孩子是否會沉迷遊戲
    比如,學習需要取得信息和掌握技能,然後到實踐中獲得反饋的時間要比玩遊戲長得多,難度也大得多。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於玩遊戲?這很簡單,因為遊戲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快速滿足玩家的需求和渴望。雖然學習也是為了滿足求知慾和好奇心,但是這個過程相對比較漫長。而且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挫折,相比玩遊戲的愜意和任性,自然要枯燥乏味得多。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不用打不用罵,聰明的家長用這四招
    這句話的道理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一旦孩子沉迷到遊戲當中,遊戲就佔據了他們全部的生活,會讓他們的大腦中充斥了各種遊戲人物角色,聽不進別人說的話,只願意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正是這種虛榮心理讓孩子在遊戲中無法自拔,希望能夠找到存在感,得到別人的尊重。然而這種不健康的虛榮心卻是以金錢為代價,如果家庭比較富裕還好,對於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只會雪上加霜。
  • 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孩子沉迷玩手機遊戲,不能慣!
    現在,越來越多人都有些過度依賴手機,很多未成年的小孩都沉迷於玩手機,時間一長導致無法從網絡世界中抽離,荒廢學習和成長,讓家長們非常困擾。那麼,熊孩子沉迷玩手機,該怎麼治呢?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給出了一些比較實用的建議。
  • 孩子沉迷於手機網路遊戲,不能怪遊戲,只怪「心力」不夠
    我明白她擔心的理由,在現實和網絡中經常得知這樣的教訓案例:某熊孩子沉迷於手機網路遊戲,學習不用心,某次竟然趁父母不在家,偷取父母銀行卡和手機玩xx遊戲,花光家中N萬元積蓄,家長將xx遊戲訴至法院……「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 遊戲沉迷的背後:孩子與父母矛盾的激化!
    據劉麗娜說,手機遞過去之後,她還專門跑到姜雪房間盯了一會,並沒發現有什麼不對,就回到自己房間。工作了一整天的疲乏隨之襲來,劉麗娜睡著了。當她再次醒來時,已經凌晨3點。這是發生在很多家庭的故事,家家情況不同,但教育問題卻大致相同:沉迷遊戲,引發家庭矛盾。在名為「遊戲防沉迷家長交流3群」裡,一群家長說著類似的事情。「我家孩子天天玩遊戲,成績下降得太快了。」
  • 別讓孩子沉迷網遊成疫情次生災害
    【來源:北京青年報】時本 近期,由於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大量未成年人「宅」在家裡,智慧型手機等電子產品成為陪伴未成年人學習和娛樂的首選工具,有關網路遊戲的消費糾紛更加突出。中國消費者協會提醒家長:莫讓「宅娃」荒於嬉,免得廢人又費錢。
  • 華為兒童帳號可避免孩子沉迷手機為孩子用機保駕護航
    華為為孩子們量身定製華為兒童帳號,引導孩子們正確使用手機,讓孩子們不再沉迷於手機。華為兒童帳號為孩子們使用手機保駕護航,為孩子們提供一個綠色健康的用機環境。華為兒童帳號助力家長,管理孩子們合理正確使用手機。華為兒童帳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