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此地駕崩,趙武靈王在此地餓死,後世皇帝對此地諱莫如深

2020-12-16 騰訊網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人是比較迷信的,在他們眼中,有很多禁忌。比如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地方,在古人眼中,便是一處困龍之地。商紂王曾在此地設置酒池肉林,趙武靈王曾餓死於此,而千古一帝秦始皇,同樣在這個地方駕崩。此地在哪呢?它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境內的沙丘。

沙丘

沙丘位於今天河北邢臺廣宗縣境內的大平臺村,據《史記》記載,商紂王在沙丘大興土木,修建了苑臺,放置了很多鳥獸。而傳說中的酒池肉林,就在這個地方。當時男女們在此地脫衣解帶、追逐遊戲,狂歌濫飲,通宵達旦。其奢靡程度,令世人吃驚。而這也成了武王伐紂的藉口之一。

趙武靈王

在商紂王之後,下一個與沙丘扯上關係的人便是趙武靈王。趙武靈王是趙國的第六位君主,也是趙國崛起的關鍵人物。他在位期間,在軍事上推行「胡服騎射」,使得趙國軍力日益強盛。之後又帶人吞併了中山國,大敗林胡、樓煩二族,在開闢雲中、雁門、代三郡後,他又率先修起了「趙長城」。

趙武靈王

為了更專注於軍事,趙武靈王將王位讓給了太子趙何,自己當上了太上皇,即「主父」,在相國肥義的教導下,年幼的趙何很快便有了王的樣子,開始治理國家。失去權力的趙武靈王開始感到不痛快,恰巧他的長子公子章也是同樣的失意者。本來公子章是趙國的太子,但因為趙武靈王寵幸趙何的母親,所以改立趙何當了太子。

沙丘宮被圍

為了重新拿回權力,趙武靈王便挑動公子章與趙何相爭。公子章本來就對權力蠢蠢欲動,在父親和手下田不禮的慫恿下,他發動了兵變。由於相國肥義率先替趙何前去主父宮中打探,所以趙何並沒有中計。而公子章也兵敗如山倒,被迫逃往主父宮中。公子成和李兌為了捉拿公子章,包圍了主父宮。趙武靈王被圍在主父宮中出不去,又沒有餘糧,最終餓死在宮中。

秦始皇

而秦始皇則是在他第五次東巡途中,駕崩在了沙丘宮。秦始皇原本是在東南一帶巡視,同行的有丞相李斯、十八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等人。歸途中,他在平原津患病,並於秦始皇三十八年七月病重,後移至沙丘宮養病。在預感自己不久於世後,秦始皇留下遺詔,命長子扶蘇立刻回鹹陽主持葬禮。其實,秦始皇的意思就是將皇位傳給扶蘇。

沙丘

但趙高因為害怕扶蘇上臺後失寵,便夥同丞相李斯賜死了扶蘇,關押了蒙恬。也正是因為胡亥的上位,才導致了秦朝二世而亡。由於兩個英明神武的君主都喪命於此,所以後世皇帝對此地也是諱莫如深,基本不去這個地方。

相關焦點

  • 河北有個小縣城令帝王膽寒,趙武靈王喪命於此,秦始皇也命喪於此
    但是實際上,沙丘並不是一個位於沙漠中的縣,而且在古代,此地非常有名。沙丘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境內的古地名,在現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境內。在中國歷史上,沙丘這片地方曾經發生過不少的事情,最為經典的便是「酒池肉林」。在《史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商紂王曾經一度在沙丘大興土木,增建苑臺,放置了各種鳥獸,還設「酒池肉林」,使男女*體追逐遊戲,狂歌濫飲,通宵達旦,其荒淫奢侈程度駭人聽聞。
  • 真的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困龍之地?
    真的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困龍之地? 公元前475年,趙國佔領代國,設為代郡,趙武靈王將其封給公子章。秦始皇統一中原後,沙丘仍歸代郡管轄。 把沙丘當作一個邪門的地方有失偏頗,將其形容為困龍之所更加荒唐。商紂王是喜歡在沙丘玩耍,但紂王死在鹿臺,跟沙丘沒什麼關係。趙武靈王被餓死於沙丘宮是有點離譜,但秦始皇東巡時已經病了,只是路過沙丘時才斷了氣,真怪不得沙丘。
  • 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為何都殞命沙丘宮?前者靠掏鳥窩過活後者暴斃
    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趙武靈王趙雍,還有一位則是號稱祖龍的千古第一皇帝秦始皇。沒錯,他們去的地方是同一個沙丘宮,在今天的河北廣宗縣境內。不過這兩者是有區別的,趙武靈王之死被稱為沙丘宮變,而秦始皇去世後的政變被稱為沙丘之變。沙丘宮變,是趙武靈王自己作死造成的。
  • 被稱為困龍之地的邢臺沙丘,為何讓眾多帝王繞道而行?
    《殷本紀》記載,紂王在沙丘之地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男男女女在其中玩樂荒淫,日夜飲酒。這位亡國的昏君在此地鑄造了遺臭萬年的鬧劇,這是商紂王身死國滅的重要原因之一,從這時候開始,沙丘就和亡國的不祥牽扯在一起,也與昏君商紂王的慘死聯繫在一起。後一位死在沙丘的帝王就是趙武靈王。趙武靈王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因為「胡服騎射」的果斷改革,才讓趙國逐漸強大起來,成為足以和秦國抗衡的國家。
  • 沙丘:此地為何應該稱為「滅龍鄉」,歷代帝王都繞道走
    今天講一個地方,在今天河北邢臺的廣宗縣,有個大平臺村,在村南方向可以看到一塊地碑,上面標註此地為「沙丘平臺遺址」。《廣宗縣誌》有記載:這塊區域因為地勢平坦,土壤多為沙質,土丘又隨處可見,所以就叫「沙丘」了。雖然這塊地方普普通通並沒有特別之處。
  • 倘若雄主趙武靈王,未早退位被餓死,是否能夠扭轉秦滅六國之勢
    然而在這片廣闊之地上,還有一個人也被後世用來和統一天下的秦始皇相提並論,那就是趙國的趙雍即趙武靈王。趙武靈王頗有雄才大略,不少學者對他頗為推崇,認為他有著一統天下之能。不過這個趙國的雄主卻早早退位,最終被活活餓死。倘若他不早早退位或者留世更長久,是否能夠扭轉秦滅六國之勢,抑或取代秦國,成為最終的霸主?
  • 《王立群讀史記》 之秦始皇16 趙武靈王17 秦趙之爭18 長平之戰
    16趙武靈王趙武靈王推行騎射技術以及短衣裝束,也就是胡服騎射,這樣有利與遊牧民族的融合,從而擴張了趙國領土,增強了國力。趙武靈王廢長子趙章立趙何,引發趙章造反。早有準備的公子成和李兌借平反殺掉了趙章,又怕遭趙武靈王的殺害,也殺了趙武靈王。
  • 秦始皇臨終前發生三件怪事,是真的嗎?
    天蠍座是由三顆星組成的,最亮的那顆象徵著皇帝,旁邊的兩顆分別代表著太子和其餘皇子。「熒惑守心」在星象上的表現是火星運動到天蠍座三星附近後就移動很慢甚至不動。按照《史記天宮書》中的說法,如果出現「熒惑守心」現象,很可能出現皇帝駕崩或者皇帝被篡權奪位。而不幸的是,秦始皇就遇上了這大兇之兆。
  • 趙武靈王為愛換太子,卻被兒子活活餓死
    然而,就這樣一位有膽識、有謀略的優秀國君,最後的下場卻很悽慘:活活被自己的兒子給餓死,這是怎麼回事?下面且聽救生圈細細道來。事實上,趙武靈王一生英明,卻毀在了「英雄難過美人關」的歷史魔咒裡。身為君王,卻將王位在兩個兒子之間來回替換,可見趙武靈王這個做法有多麼愚蠢。然而,更荒唐的還在後面呢!為了彌補被廢掉的趙章,趙武靈王經常會賞賜他點什麼,這令朝中大臣無法拿捏得準趙武靈王的意思,更不知道該如何站隊,而趙王何也因此沒有了安全感,生怕趙章取而代之。
  • 趙惠文王的父親趙武靈王為什麼會被餓死?
    《史記》記載,趙武靈王晚年,兩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兵戎相見,在這場動亂中,武靈王被困沙丘宮長達三個月,沒有食物,只能依靠捕捉鳥雀、吃樹皮維生,最終,被活活餓死。趙武靈王遭遇如此結局,有一個很長的鋪墊過程,絕不只是一次意外。在我看來,他的死有直接原因和深層原因兩個方面。直接原因:權力的喪失就事論事的說,趙武靈王在兩個兒子的鬥爭中表現得無能為力,一點也不符合他本人的身份地位。
  • 趙武靈王正值壯年,卻提前傳位給兒子,原因究竟是什麼?
    太上皇,又稱太上皇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禪位的皇帝。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嬴楚,第二位太上皇是漢高帝劉邦之父劉太公。
  • 歷史上最邪門的地方,「困龍之地」沙丘!
    ,因為這個地方先後見證了一位帝王的衰敗和兩位帝王生命的終結,他們分別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史記》記載:「大冣樂戲於沙丘 ,(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就是說商紂王當年在沙丘建造酒池肉林,他終日沉迷酒色,最終身死亡國,而「酒池肉林」就成了後世君王引以為戒的反面典型。當然了商紂王是否真的在沙丘建造過酒池肉林,至今也沒有實錘,畢竟年代太過久遠,沒有出土過實物還是不能貿然輕信。
  • 一個小小的沙丘卻是著名的「困龍之地」三位帝王兩個王朝在此落幕
    二:沙丘之亂——趙武靈王公元前299年,雄才大略、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趙雍傳位於少子趙惠文王趙何,自號為「主父」,從此埋下了宮變的種子。趙惠文王趙何四年(前295年),主父趙雍和趙惠文王趙何離都城邯鄲,到沙丘遊覽(一說是尋找墓冢地點)。
  • 都是禪讓,為何趙武靈王和李淵結局不同?乾隆的禪讓為何最成功
    趙武靈王的禪讓結局那是偏心導致的,李淵的禪讓那是被兒子逼的,只有乾隆的禪讓是比較體面的,所以三人在禪讓以後,只有乾隆的結局是最好的。趙武靈王的偏心,最終害得他餓死在沙丘。趙武靈王偏愛小兒子王子何,可是他的大兒子王子章已經是法定繼承人了。
  • 趙武靈王被困沙丘行宮活活餓死,是趙惠文王的弒父,還是另有陰謀
    趙武靈王的沙丘宮變其實始作俑者恰恰是趙武靈王本人,因為趙武靈王非常不恰當地實行了權力的繼承,身為趙國最領導人的趙武靈王,在決定要把自己國君之位傳給幼子公子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之時,就埋下了日後沙丘宮變的悲劇。
  • 趙武靈王與胡服騎射
    對此,趙武靈王抓了兩件大事,一是在大臣中爭取支持,二是在公族中爭取支持。趙武靈王正式頒布胡服令之前,先召他的臣子樓緩做工作,他對樓緩說,趙國目前四面有強放而內無強兵,因此,「吾欲胡服」,樓緩毫無保留地支持趙武靈王。
  • 趙武靈王之死:一代雄主,竟死得如此窩囊
    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沒人理他。宮裡的糧食早已吃完,斷炊絕糧,又出不去,令人好生絕望。無奈,為了充飢,他只好抓些雀仔來吃。這個登高探取雀仔的飢餓男子,究竟是何人?——他,是趙雍,曾經雄霸一方的趙武靈王。一代君王又怎落得如此下場?這一切都要從26年前說起。
  • 戰國中後期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何晚年卻被兒子活活餓死
    作為戰國後期的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通過胡服騎射使得趙國軍隊戰鬥力得到極大提升,同時又在文臣武將的輔佐下拓地千裡,使得趙國一躍成為戰國中後期的絕對強國,甚至一度擁有了與秦國一爭高下的實力。然而,就是這麼一代雄主,卻在晚年被自己的兒子活活餓死,這又是為什麼呢?
  •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餓死沙丘,被困三個月為何無人解救?咎由自取!
    趙國之所以有如此實力,和趙國的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銳意改革,才讓趙國後來成長為能和秦國勢均力敵的超級強國。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如此雄才大略的英主,晚年卻是被活活餓死的。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和法定接班人趙惠文王巡遊到沙丘。公子章、田不禮發動叛亂,趙惠文王僥倖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