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為何這麼邪門?真的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困龍之地?

2021-01-11 騰訊網

談秦說漢(368)沙丘為何這麼邪門?真的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困龍之地?

沙丘春秋以前屬於代戎部落居住的地方,稱之為代國,戎女性格開放,沒有中原人那麼多的禮數講究,所以是男人們理想的玩樂之處。公元前475年,趙國佔領代國,設為代郡,趙武靈王將其封給公子章。秦始皇統一中原後,沙丘仍歸代郡管轄。

把沙丘當作一個邪門的地方有失偏頗,將其形容為困龍之所更加荒唐。商紂王是喜歡在沙丘玩耍,但紂王死在鹿臺,跟沙丘沒什麼關係。趙武靈王被餓死於沙丘宮是有點離譜,但秦始皇東巡時已經病了,只是路過沙丘時才斷了氣,真怪不得沙丘。

商紂王屬於自殺、趙武靈王屬於他殺、秦始皇屬於病死,三位君主的死因各不相同,找不出內在聯繫,但統一歸罪於沙丘這個地方,真有點不太合適。

商紂王死於鹿臺,跟沙丘沒有關係

商朝的紂王帝辛是乙帝與王后所生的小兒子,天資聰明,口齒伶俐,力大無比,能徒手與猛獸格鬥。因此,只要他認定了的事,大臣們很難用道理說服他。紂王不僅嗜好喝酒,還喜歡女人,十足的一個酒色之徒。特別寵愛妲己,對她言聽計從。

為了自己享樂,特別讓樂師製作了靡靡之音,讓美人邊唱邊跳,日子過得好不快活。為了滿足自己放縱的生活,不斷地加重百姓的賦稅。因此,鹿臺金庫裡的錢裝得滿滿的,糧食塞滿了鉅橋的糧倉,還不斷地搜尋狗馬等新奇的寵物藏置於宮中。

又擴建了沙丘宮的園林樓臺,將大量的飛禽走獸養在裡面,供自己偶爾觀賞。又召集了很多歌伎與舞會在沙丘宮裡玩樂,用美酒當作池子裡面的水,把肉懸掛起來當作樹林,讓男男女女赤身裸體在酒池肉林中追逐、戲鬧,夜以繼日地尋歡作樂。

由於紂王不管百姓生死,所以天下動亂四起。於是,周武王發動了牧野之戰。雖然紂王力大無比,但畢竟雙手難敵四拳,而商朝的軍隊也與紂王離心離德,還未開戰就臨陣倒戈了。於是,戰敗後的紂王逃到鹿臺,穿上寶玉做的衣服,自焚而亡

鹿臺在河南鶴壁,類似於商朝的倉庫所在之地;而沙丘在河北省邢臺,類似於紂王的私人會所,兩個地方相差很遠。而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是發生在河南新鄉,戰敗後的紂王逃到鶴壁的鹿臺比較合理。因此,商紂王死於鹿臺,跟沙丘沒有關係。

趙武靈王被餓死於沙丘宮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國君,趙國屬於四戰之地,北有樓煩與林胡,南鄰魏、韓兩國,西邊與強秦隔河相望,東邊與燕、齊兩國交界。趙武靈王繼位時,趙國在諸侯之中的影響力衰弱,強鄰對趙國的土地虎視眈眈,趙武靈王下決心勵精圖治。

趙武靈王看到胡人作騎馬射箭,作戰靈活,於是仿效胡人進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建立了中原第一支輕裝騎兵軍隊,戰鬥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趙武靈王率領騎兵南徵北戰,打敗了林胡、樓煩部落,增加了雲中、九原、雁門郡,闢地千裡。

趙武靈王的原本已經立了韓女所生的兒子趙章為太子,但後來又娶一個漂亮的女子吳娃,生下趙何。趙武靈王十分寵愛年輕漂亮的吳娃,廢嫡立幼,改立趙何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同時也為自己埋下了不幸的種子,引來了殺身之禍。

趙國稱雄於戰國,也讓趙武靈王有了更大的野心。於是,趙武靈王將趙章封於代地,將國君之位讓給太子趙趙,自己則號稱主父,專職負責開疆拓土。

然而,趙武靈王壯年退位,卻又忍不住插手國家大事,特別是幹涉王權。他看到趙章從代地回王宮開會時,對弟弟趙惠文王畢恭畢敬的樣子,心中十分難受,就想把趙國分成兩部分,趙章做代王,趙何做趙王。趙章當然很高興,趙何卻不樂意。

已經沒有了王權的趙武靈王事還沒辦,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趙章,讓趙章有了鋌而走險的念頭。於是,趁趙惠文王陪同趙武靈王在代地的沙丘看墓地之機,派兵包圍了趙惠文王所住的行宮,結果被趙惠文王的衛隊及增援部隊打敗,逃到沙丘宮。

因為趙武靈王接納了趙章,於是趙惠文王的軍隊包圍了沙丘宮。趙武靈王只好將趙章交給趙惠文王的軍隊,趙章被立即處決,但趙惠文王的軍隊仍然圍困沙丘宮,只允許沙丘宮內的工作人員逃出來,將趙武靈王圍困於宮內,最後竟活活地餓死了。

沙丘對趙武靈王與趙章來講,確實是個不詳的地方。但是,趙武靈王已經退位,卻仍然涉政,犯了大忌諱。手裡沒了權力,卻要犯上作亂,結局早已註定,怨不得沙丘。

秦始皇病死於沙丘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出巡。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帶著左丞相李斯、上卿蒙毅、中車令兼璽符令趙高、幼子胡亥等人,開始了第五次東巡。但走到半路的時候,秦始皇就覺得身體不舒服,派蒙毅代替皇帝祭祀禱告山川神靈。

但出巡的車隊走到平原津時,秦始皇的病就已經很重了,到達沙丘時就駕崩了。這裡有個重點,秦始皇在出巡的半路上就已經生病了,古代的醫療條件不發達,生了重病,死亡的可能性很高,特別是舟車勞頓的路上,他們應該停下來就地治療。

因此,將秦始皇之死定義為沙丘這個地方不詳,的確說不過去,他在半路就已經生病了,在平原津就病得很重了。也就是說,秦始皇的車隊經不經過沙丘,也不能改變秦始皇生病死亡的結果,把秦始皇之死跟沙丘扯上關係是有點牽強附會。

寫在最後

商紂王因此施行暴政,被周武王的軍隊在牧野之戰中打敗,然後在鹿臺點火自焚,是死於貪婪與享樂,死於不得民心。而趙武靈王既然決定了中年退位,但又插手朝政,可以說是死於自己的愚蠢。而秦始皇積勞成疾,是因病死亡在工作的崗位上。

雖然紂王、趙武靈王、秦始皇,這三個君主活著的時候跟沙丘有那麼點聯繫,但他們的死亡時跟沙丘這個地方是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繫。因此,將沙丘定義為邪門的地方的確不合適。

2021/1/6

我是秦磚漢瓦裡的拾荒人,感謝閱讀,人走留香,點個讚唄,不勝感謝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最邪門的地方,「困龍之地」沙丘!
    」被很多人稱為「困龍之地」,因為這個地方先後見證了一位帝王的衰敗和兩位帝王生命的終結,他們分別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史記》記載:「大冣樂戲於沙丘 ,(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就是說商紂王當年在沙丘建造酒池肉林,他終日沉迷酒色,最終身死亡國,而「酒池肉林」就成了後世君王引以為戒的反面典型。當然了商紂王是否真的在沙丘建造過酒池肉林,至今也沒有實錘,畢竟年代太過久遠,沒有出土過實物還是不能貿然輕信。
  • 沙丘發生了哪些邪門的事,其為何被稱為「困龍之所」?
    沙丘有著「困龍之所」之稱,要說邪門還真有點邪門,且聽我娓娓道來。沙丘指的是古代地名,現在河北省邢臺市,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不是戰略要塞,也不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樣一個平凡到塵埃中的地名,卻由於幾個人的出現,使得沙丘有了「困龍之所」的稱號。
  • 河北廣宗沙丘平臺為何成為有名的「困龍之地」?
    沙丘,古地名,在今天的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這裡不是什麼風水寶地,甚至稱得上是一個「邪地」,歷史上在這裡發生了許多大事,它見證了三位帝王的隕落,兩個國家的興亡。1,商紂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在最後的牧野之戰中,紂王被滅。
  • 被稱為困龍之地的邢臺沙丘,為何讓眾多帝王繞道而行?
    按道理說,這樣人傑地靈的地方應該會被歷代王朝嚮往,但邢臺有個地方卻被稱為「困龍之地」,在現在大平臺村,位於邢臺市廣宗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古沙丘宮平臺遺址。很多衝著「沙丘」之名的旅客來到沙丘,就是想要見識一下這個古老而詭異的地方。現在這裡看不到沙丘,而是一片肥沃的平原,讓人懷疑是不是來錯了地方,處處莊稼喜人,百姓安樂,讓人懷疑是不是來錯了地方。
  • 歷史上最邪門的地方為何是沙丘?
    現如今坐落在河北省邢臺市的大平臺村,便是古代赫赫有名的困龍之地沙丘,這個地方在古代非常的邪門,自秦始皇之後的皇帝每次將要路過此地都會遠遠地繞開,生怕沾染上其中的因果,因為實在是邪乎。沙丘自春秋戰國時期便已存在,並且因為其地方位置不錯,所以便有多位帝王在此建造行宮,用作休閒娛樂的場所,但發生過兩件事後這塊地方便被視為皇家禁地。
  • 號稱「祖龍墳場」的沙丘,歷史上最邪門之地,為何最後找不到了?
    在中國歷史教科書上,記載了在戰國時期有一個趙武靈王,為了改變趙國弱小的局勢,學習了胡人的騎射技術,逐漸的讓趙國強大起來,一度能夠和秦國抗衡,而這個趙武王卻也死在於沙丘上,而且是被活活餓死的
  • 秦始皇在此地駕崩,趙武靈王在此地餓死,後世皇帝對此地諱莫如深
    比如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地方,在古人眼中,便是一處困龍之地。商紂王曾在此地設置酒池肉林,趙武靈王曾餓死於此,而千古一帝秦始皇,同樣在這個地方駕崩。此地在哪呢?它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境內的沙丘。
  • 一個小小的沙丘卻是著名的「困龍之地」三位帝王兩個王朝在此落幕
    沙丘見證了商紂巔峰時的奢侈,也見證了商朝滅亡的原因。二:沙丘之亂——趙武靈王公元前299年,雄才大略、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趙雍傳位於少子趙惠文王趙何,自號為「主父」,從此埋下了宮變的種子。趙惠文王趙何四年(前295年),主父趙雍和趙惠文王趙何離都城邯鄲,到沙丘遊覽(一說是尋找墓冢地點)。長子公子章與趙惠文王趙何爭奪王位,興兵圍攻趙惠文王趙何,不想爺爺公子成和大臣李兌竟發四邑之兵攻打公子章,趙章兵敗,逃到主父趙雍所住的沙丘宮,主父因憐惜而庇護叛亂的公子章。公子成和李兌為解除後顧之憂,率兵包圍沙丘宮,殺公子章。又擔心事後主父趙雍追究二人殺公子章和兵圍主父宮的罪過,遂「以圍代誅」。
  • 沙丘在秦以後,為何被認為是歷史上的邪門之地,與帝王有何關係?
    沙丘,是古地名。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在今天的河北省邢臺市境內。與其說他邪門,不如說它是一個帝王們的隕落之地更恰當。從商紂王帝辛開始,到秦始皇嬴政止,史書記載先後有3位知名帝王的死跟它有莫大關係,以至於從此之後,鮮有中國帝王敢於到訪此處,可見它在君王心中的威懾力有多大。帝辛的享樂行宮之所以有沙丘,還要從商朝末代君主「紂」說起。
  • 河北有個小縣城令帝王膽寒,趙武靈王喪命於此,秦始皇也命喪於此
    在《史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商紂王曾經一度在沙丘大興土木,增建苑臺,放置了各種鳥獸,還設「酒池肉林」,使男女*體追逐遊戲,狂歌濫飲,通宵達旦,其荒淫奢侈程度駭人聽聞。當然,也正是因為商紂王如此昏庸,這才造成了王朝的覆滅。到了戰國時期,沙丘成為了趙國的屬地,趙王曾經在這建起了一座離宮,也就是後世著名的「沙丘宮」。
  • 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為何都殞命沙丘宮?前者靠掏鳥窩過活後者暴斃
    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趙武靈王趙雍,還有一位則是號稱祖龍的千古第一皇帝秦始皇。沒錯,他們去的地方是同一個沙丘宮,在今天的河北廣宗縣境內。不過這兩者是有區別的,趙武靈王之死被稱為沙丘宮變,而秦始皇去世後的政變被稱為沙丘之變。沙丘宮變,是趙武靈王自己作死造成的。
  •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餓死沙丘,被困三個月為何無人解救?咎由自取!
    戰國時期,秦朝崛起後大有吞六國之勢。六國中,論面積,趙國不是最大;論財力,趙國也不是最富。但是敢與強秦硬碰硬到最後卻偏偏是趙國。趙國之所以有如此實力,和趙國的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銳意改革,才讓趙國後來成長為能和秦國勢均力敵的超級強國。
  • 趙武靈王任性困沙丘
    為情廢長立幼,公元前310年,趙武靈王遊巡大陵(山西交城縣西南),夢到了一位少女,醒來後對其念念不忘,大陵人吳廣覺得這位「夢中情人」就是自己的女兒孟姚,將女兒獻給了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對孟姚非常寵愛,立她為王后,趙人稱孟姚為吳娃,吳娃生下了趙何,公元前301年,吳娃死去,趙武靈王答應了吳娃的最後請求,廢掉了長子趙章的太子位,改立趙何為太子。
  • 河北省廣宗縣,地名因避諱兩次更改,沙丘臺號稱「困龍之地」
    有「中國梅花拳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稱號。一、縣名由來 「廣宗」一名始於西漢,《漢書·諸侯王表》》載:元始二年,封代孝王玄孫劉如意為廣宗王,蓋取「推廣宗子之意」為名(《威縣誌》),數年後國除,置為廣宗縣(至五代後唐時已更名宗城),然而此廣宗縣城不在今縣地,而在今威縣境內。
  • 沙丘:此地為何應該稱為「滅龍鄉」,歷代帝王都繞道走
    今天講一個地方,在今天河北邢臺的廣宗縣,有個大平臺村,在村南方向可以看到一塊地碑,上面標註此地為「沙丘平臺遺址」。《廣宗縣誌》有記載:這塊區域因為地勢平坦,土壤多為沙質,土丘又隨處可見,所以就叫「沙丘」了。雖然這塊地方普普通通並沒有特別之處。
  • 趙武靈王之死:一代雄主,竟死得如此窩囊
    在趙武靈王二十一年(前305)的伐中山國之役中,公子章為中路軍主將,攻克鄗、石邑、封龍、東垣四處戰略要地。貴為太子,又立下軍功,公子章有些飄飄然。加上身邊的人經常煽風點火,公子章更加驕傲,野心膨脹起來。老爹趙武靈王閱人無數,政治經驗豐富,早已識破公子章的野心,於是準備廢了公子章的太子之位,而立公子何為太子。
  • 趙武靈王與胡服騎射
    在退位四年之後,他的一個錯誤想法,使得趙國內亂爆發,自己也被困,從而活活餓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趙惠文王四年(前295),群臣進都城朝會,前太子趙章也來了,趙武靈王讓趙惠文王主持朝拜,自己在一旁暗中觀看。他看到長子趙章垂頭喪氣地屈身在自己的弟弟面前,北面稱臣,心中頓生憐憫之情。於是,他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趙章做代王,趙何做趙王,只不過,這個打算沒有來得及決定就中止了。
  • 趙武靈王造成晚年悲劇的4個因素!
    就其內因而言,是趙武靈王自己犯了錯誤。趙武靈王雖然果敢地推行「胡服騎射」,為趙國的興盛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他在君位繼承上犯了不少錯誤。一 廢長立幼。公子章是趙武靈王的太子,只是因為趙武靈王后來得到了吳娃,非常寵愛吳娃,竟然幾年不出吳娃之宮《史記·趙世家》),在吳娃生了趙何之後,趙武靈王居然廢了公子章而立趙何(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何為王。
  • 沙丘行宮贏秦的絕命之地!文明的分水嶺,原始百家華夏不負在矣
    沙丘這一個地方確實是歷史上最邪門的,前有趙武靈王,後有秦王嬴政,都是在這一個地區遭遇重大政變,不僅丟掉了自己的性命,而且還將自己一手締造起來的強大國家付諸東流。沙丘是趙國,趙武靈王的行宮,趙武靈王前期雄偉大略,但是到了後期專注於抗擊匈奴,甚至還要領兵進攻秦國,按常理說,這些也並不構成趙國衰敗和趙武靈王昏庸的要素。
  • 都是禪讓,為何趙武靈王和李淵結局不同?乾隆的禪讓為何最成功
    趙武靈王的禪讓結局那是偏心導致的,李淵的禪讓那是被兒子逼的,只有乾隆的禪讓是比較體面的,所以三人在禪讓以後,只有乾隆的結局是最好的。趙武靈王的偏心,最終害得他餓死在沙丘。趙武靈王偏愛小兒子王子何,可是他的大兒子王子章已經是法定繼承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