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趙雍(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戰國時期趙國第六代君主,十五歲即位,以強硬的姿態應對攜軍隊來參加父親葬禮的五國(魏、楚、秦、燕、齊),挫敗了五國瓜分趙國的謀算。在位期間推行「胡服騎射」,滅中山國,收服樓煩,修建趙長城,於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趙國由弱變強,成為僅次於秦國的軍事強國,是先秦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
趙武靈王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君主,但是在一些問題上感情用事,優柔寡斷。
為情廢長立幼,公元前310年,趙武靈王遊巡大陵(山西交城縣西南),夢到了一位少女,醒來後對其念念不忘,大陵人吳廣覺得這位「夢中情人」就是自己的女兒孟姚,將女兒獻給了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對孟姚非常寵愛,立她為王后,趙人稱孟姚為吳娃,吳娃生下了趙何,公元前301年,吳娃死去,趙武靈王答應了吳娃的最後請求,廢掉了長子趙章的太子位,改立趙何為太子。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為太子章生活奢侈,「強壯而志驕,黨眾而欲大。」
年富力強時傳位幼子,公元前298年,趙武靈王心血來潮,傳位給只有十歲左右的太子趙何,自號為「主父」,太子趙何為趙惠文王,當時趙武靈王只有四十五歲上下,其意本是鍛鍊太子政務能力,自己可以專心對外軍事,但一來,在當時看完全沒有必要,二來,破壞政治結構,一國二主也是禍亂之源。
重用廢太子,隨著吳娃的死去,趙武靈王對趙何的寵愛也慢慢變少,許也是因為大權旁落的感覺不太好,開始憐愛起自己的大兒子,廢太子章,隨著趙武靈王態度的改變,廢太子章身邊又開始聚集起一批支持者,滅中山國之後,趙武靈王封太子章為安陽君,命「忍殺不驕」的田不禮為其卿相,主政代地,甚至想讓太子章在代地稱王,將趙國一分為二。趙武靈王的目的或是想重立太子,或是想造成太子章與趙惠文王的衝突,從而自己重掌大權,但經過他一系列的操作,兩個兒子都對他沒有什麼信任了。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與趙惠文王一同遊覽沙丘異宮(河北省涿鹿縣東南),太子章與田不禮合謀作亂,殺了趙惠文王的卿相肥義,欲攻殺趙惠文王,控制趙武靈王,自己順勢即位, 但惠文王有所防範,公子成與李兌也很快率兵趕來勤王,太子章與田不禮戰敗,趙武靈王將太子章庇護在自己的宮中,但是前來勤王的二人並沒有理會他,逕入宮中,殺了太子章,在趙惠文王的默許下,逐出了宮人,留下趙武靈王一人。沙丘宮被圍,圍困者只圍不戰,不許趙武靈王出宮,三個月後,在麻雀都被吃完後,一代雄主活活餓死在沙丘宮。
趙武靈王的結果可以說完全是自己的造成的,任性之至,趙武靈王年少得志,魄力非凡,或是以為天下事沒有自己辦不成的,極度自信,以為不論怎樣,自己都會是趙國至高無上的主宰,但事實是其各種行為,一來,自廢武功,交出權力,再來,給子嗣、臣下造成多變的印象,無人再敢信任他,最後失去大勢,餓死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