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任性困沙丘

2020-12-14 路過時間

趙武靈王,趙雍(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戰國時期趙國第六代君主,十五歲即位,以強硬的姿態應對攜軍隊來參加父親葬禮的五國(魏、楚、秦、燕、齊),挫敗了五國瓜分趙國的謀算。在位期間推行「胡服騎射」,滅中山國,收服樓煩,修建趙長城,於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趙國由弱變強,成為僅次於秦國的軍事強國,是先秦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

趙武靈王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君主,但是在一些問題上感情用事,優柔寡斷。

為情廢長立幼,公元前310年,趙武靈王遊巡大陵(山西交城縣西南),夢到了一位少女,醒來後對其念念不忘,大陵人吳廣覺得這位「夢中情人」就是自己的女兒孟姚,將女兒獻給了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對孟姚非常寵愛,立她為王后,趙人稱孟姚為吳娃,吳娃生下了趙何,公元前301年,吳娃死去,趙武靈王答應了吳娃的最後請求,廢掉了長子趙章的太子位,改立趙何為太子。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為太子章生活奢侈,「強壯而志驕,黨眾而欲大。」

年富力強時傳位幼子,公元前298年,趙武靈王心血來潮,傳位給只有十歲左右的太子趙何,自號為「主父」,太子趙何為趙惠文王,當時趙武靈王只有四十五歲上下,其意本是鍛鍊太子政務能力,自己可以專心對外軍事,但一來,在當時看完全沒有必要,二來,破壞政治結構,一國二主也是禍亂之源。

重用廢太子,隨著吳娃的死去,趙武靈王對趙何的寵愛也慢慢變少,許也是因為大權旁落的感覺不太好,開始憐愛起自己的大兒子,廢太子章,隨著趙武靈王態度的改變,廢太子章身邊又開始聚集起一批支持者,滅中山國之後,趙武靈王封太子章為安陽君,命「忍殺不驕」的田不禮為其卿相,主政代地,甚至想讓太子章在代地稱王,將趙國一分為二。趙武靈王的目的或是想重立太子,或是想造成太子章與趙惠文王的衝突,從而自己重掌大權,但經過他一系列的操作,兩個兒子都對他沒有什麼信任了。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與趙惠文王一同遊覽沙丘異宮(河北省涿鹿縣東南),太子章與田不禮合謀作亂,殺了趙惠文王的卿相肥義,欲攻殺趙惠文王,控制趙武靈王,自己順勢即位, 但惠文王有所防範,公子成與李兌也很快率兵趕來勤王,太子章與田不禮戰敗,趙武靈王將太子章庇護在自己的宮中,但是前來勤王的二人並沒有理會他,逕入宮中,殺了太子章,在趙惠文王的默許下,逐出了宮人,留下趙武靈王一人。沙丘宮被圍,圍困者只圍不戰,不許趙武靈王出宮,三個月後,在麻雀都被吃完後,一代雄主活活餓死在沙丘宮。

趙武靈王的結果可以說完全是自己的造成的,任性之至,趙武靈王年少得志,魄力非凡,或是以為天下事沒有自己辦不成的,極度自信,以為不論怎樣,自己都會是趙國至高無上的主宰,但事實是其各種行為,一來,自廢武功,交出權力,再來,給子嗣、臣下造成多變的印象,無人再敢信任他,最後失去大勢,餓死沙丘。

相關焦點

  •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餓死沙丘,被困三個月為何無人解救?咎由自取!
    趙國之所以有如此實力,和趙國的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銳意改革,才讓趙國後來成長為能和秦國勢均力敵的超級強國。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如此雄才大略的英主,晚年卻是被活活餓死的。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和法定接班人趙惠文王巡遊到沙丘。公子章、田不禮發動叛亂,趙惠文王僥倖逃脫。
  • 沙丘為何這麼邪門?真的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困龍之地?
    談秦說漢(368)沙丘為何這麼邪門?真的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困龍之地? 公元前475年,趙國佔領代國,設為代郡,趙武靈王將其封給公子章。秦始皇統一中原後,沙丘仍歸代郡管轄。 把沙丘當作一個邪門的地方有失偏頗,將其形容為困龍之所更加荒唐。商紂王是喜歡在沙丘玩耍,但紂王死在鹿臺,跟沙丘沒什麼關係。趙武靈王被餓死於沙丘宮是有點離譜,但秦始皇東巡時已經病了,只是路過沙丘時才斷了氣,真怪不得沙丘。
  • 歷史上最邪門的地方,「困龍之地」沙丘!
    」被很多人稱為「困龍之地」,因為這個地方先後見證了一位帝王的衰敗和兩位帝王生命的終結,他們分別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史記》記載:「大冣樂戲於沙丘 ,(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就是說商紂王當年在沙丘建造酒池肉林,他終日沉迷酒色,最終身死亡國,而「酒池肉林」就成了後世君王引以為戒的反面典型。當然了商紂王是否真的在沙丘建造過酒池肉林,至今也沒有實錘,畢竟年代太過久遠,沒有出土過實物還是不能貿然輕信。
  • 河北廣宗沙丘平臺為何成為有名的「困龍之地」?
    沙丘,古地名,在今天的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這裡不是什麼風水寶地,甚至稱得上是一個「邪地」,歷史上在這裡發生了許多大事,它見證了三位帝王的隕落,兩個國家的興亡。1,商紂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在最後的牧野之戰中,紂王被滅。
  • 沙丘發生了哪些邪門的事,其為何被稱為「困龍之所」?
    沙丘有著「困龍之所」之稱,要說邪門還真有點邪門,且聽我娓娓道來。沙丘指的是古代地名,現在河北省邢臺市,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不是戰略要塞,也不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樣一個平凡到塵埃中的地名,卻由於幾個人的出現,使得沙丘有了「困龍之所」的稱號。
  • 被稱為困龍之地的邢臺沙丘,為何讓眾多帝王繞道而行?
    按道理說,這樣人傑地靈的地方應該會被歷代王朝嚮往,但邢臺有個地方卻被稱為「困龍之地」,在現在大平臺村,位於邢臺市廣宗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古沙丘宮平臺遺址。很多衝著「沙丘」之名的旅客來到沙丘,就是想要見識一下這個古老而詭異的地方。現在這裡看不到沙丘,而是一片肥沃的平原,讓人懷疑是不是來錯了地方,處處莊稼喜人,百姓安樂,讓人懷疑是不是來錯了地方。
  • 一個小小的沙丘卻是著名的「困龍之地」三位帝王兩個王朝在此落幕
    一:商紂王商紂王在沙丘大興土木,增建苑臺,放置了各種鳥獸,還設酒池肉林,使男女裸體追逐遊戲,狂歌濫飲,通宵達旦。其荒淫奢侈程度駭人聽聞。商紂王的最終結局從他在沙丘荒誕頹靡的生活中就可以折射出來了。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在最後的牧野之戰中,紂王被滅。
  • 歷史上最邪門的地方為何是沙丘?
    現如今坐落在河北省邢臺市的大平臺村,便是古代赫赫有名的困龍之地沙丘,這個地方在古代非常的邪門,自秦始皇之後的皇帝每次將要路過此地都會遠遠地繞開,生怕沾染上其中的因果,因為實在是邪乎。沙丘自春秋戰國時期便已存在,並且因為其地方位置不錯,所以便有多位帝王在此建造行宮,用作休閒娛樂的場所,但發生過兩件事後這塊地方便被視為皇家禁地。
  • 趙武靈王被困沙丘行宮活活餓死,是趙惠文王的弒父,還是另有陰謀
    趙武靈王的沙丘宮變其實始作俑者恰恰是趙武靈王本人,因為趙武靈王非常不恰當地實行了權力的繼承,身為趙國最領導人的趙武靈王,在決定要把自己國君之位傳給幼子公子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之時,就埋下了日後沙丘宮變的悲劇。
  • 秦始皇在此地駕崩,趙武靈王在此地餓死,後世皇帝對此地諱莫如深
    比如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地方,在古人眼中,便是一處困龍之地。商紂王曾在此地設置酒池肉林,趙武靈王曾餓死於此,而千古一帝秦始皇,同樣在這個地方駕崩。此地在哪呢?它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境內的沙丘。
  • 趙武靈王造成晚年悲劇的4個因素!
    沙丘之變實質上是趙國的一場宮廷政變,這一事件涉及趙武靈王、趙惠文王、公子章、公子成、李兌五個人,但是,究其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趙武靈王被困沙丘,活活餓死,就是放棄政治強權帶來的惡果。它不僅是趙武靈王本人的悲劇,也是整個趙國的歷史悲劇。
  • 趙武靈王與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對於自己放棄強權所帶來的後果,以及廢長立幼所潛伏著的兄弟相爭,明顯認識不足。在退位四年之後,他的一個錯誤想法,使得趙國內亂爆發,自己也被困,從而活活餓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趙惠文王四年(前295),群臣進都城朝會,前太子趙章也來了,趙武靈王讓趙惠文王主持朝拜,自己在一旁暗中觀看。他看到長子趙章垂頭喪氣地屈身在自己的弟弟面前,北面稱臣,心中頓生憐憫之情。
  • 趙武靈王英雄一世,卻因一時糊塗落得如此下場
    公元前299年,處於壯年的趙武靈王決定退位,立二兒子趙何為國君,是為趙惠文王,任命肥義為相邦,而趙武靈王自己則是自稱主父,專心謀劃北方戰事。 趙武靈王為什麼要廢長立幼呢?這還要從趙王何的母親說起。
  • 《趙武靈王》創作札記
    其中之一是他當年提倡胡服騎射,引起以王叔趙成為首的頑固派的不滿,這就埋下了隱患,致使後來沙丘事變中,趙成力主不可放虎歸山,定要把這個雖已退位當主父、但還具有相當號召力、野心勃勃、精力充沛的趙雍,緊緊囚禁在行宮裡。新君趙何正是聽取趙成之諫,不得不置父親於死地,將其活活餓死。要是順這個思路寫趙武靈王也是不錯的。
  •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何淪落到掏鳥蛋、捉老鼠吃,最後還被活活餓死
    戰國趙武靈王因推行「胡服騎射」改革,成為中原第一強國,但是一代雄主卻被困在沙丘宮內三個多月,無水無食,只好去掏鳥蛋、捉老鼠充飢,最後竟餓死在沙丘宮中,有詩云: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明於此休。年來月去春寂寞,故宮雀鼠尚含羞。箇中原因「照照嗨歷史」為您細說端詳:
  • 趙武靈王:趙國第一任稱王君主,推行「胡服騎射」,晚年圍困被殺
    然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便是趙國的第一任稱王國君趙武靈王。他在位時期採取胡服騎射改革,讓趙國迅速走向強大。因為晚年的昏庸優柔寡斷,自己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史稱「沙丘政變」。這些國君對趙國虎視眈眈,趙武靈王想要讓國家走向強大,就必須要學會改革。有商鞅變法的成果擺在那裡,匈奴鐵騎的強大讓趙武靈王望而生畏,一個計劃因此醞釀而生。
  • 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為何都殞命沙丘宮?前者靠掏鳥窩過活後者暴斃
    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趙武靈王趙雍,還有一位則是號稱祖龍的千古第一皇帝秦始皇。沒錯,他們去的地方是同一個沙丘宮,在今天的河北廣宗縣境內。不過這兩者是有區別的,趙武靈王之死被稱為沙丘宮變,而秦始皇去世後的政變被稱為沙丘之變。沙丘宮變,是趙武靈王自己作死造成的。
  • 英雄遲暮——趙武靈王
    年少的趙武靈王在託孤重臣肥義的幫助下在內加緊軍事準備,在外遊說盟國,終於化解了禍事。趙國一直以來有一個心腹之患,中山國。中山國這個國家不是中原文明,是遊牧文明,以前被魏文侯滅過一次,後來又復國了,這個文明的韌性很強啊,不過主要還是因為那時候的中原文化沒有現在那麼強的包容性。
  • 趙武靈王之沙丘宮變
    王固村又叫王故村,村中有一處沙丘遺址。遺址東西長1500米,寬70米,高3米。上面除了樹木草叢之外,有裸露於地表的破磚碎石。據專家考證,這些磚塊出自先秦古人之手,距今已有2300年的歷史了。 誰也不會想到,在這亂草叢中,竟然深埋著一段盪氣迴腸的故事,一樁父子爭霸血洗宮門的歷史公案。公元前326年,與魏、楚、秦、燕、齊等國爭戰一生的趙國肅侯王,含恨離世。
  • 趙武靈王之死:一代雄主,竟死得如此窩囊
    4花開兩支,話分兩頭,沙丘之變暫且按下不表,接著說公子章。趙武靈王傳位給公子何,公子章心裡不服。5趙惠文王四年(前295),主父及趙惠文王遊沙丘宮,將軍信期領軍護送。6主父死後,兒子趙惠文王給他定了諡號——武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