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英格蘭社區盾杯賽中,阿森納點球大戰取勝利物浦奪冠。為利物浦取得常規時間進球的是日本球員南野拓實。這其中的羨慕和酸爽,只有中國的球迷才能體會了。
海歸,這大概就是中國和韓、日足球的差距吧。除了戰狼,應該沒有人認為中國足球和韓、日還在同一水平了,哪怕是視力為零的人。韓、日的足球各年齡階段的精英大多在歐洲各級聯賽打拼,不少人還在五大聯賽獲得了較穩定的出場時間。更有甚者,韓國球員孫興慜還成為了世界頂級的巨星,現在身價應該得以億為單位了,當然不是軟妹幣,得歐元。甚至於有報導說,「穆帥透露目前正在苦學韓語,目的很明顯,要加強和孫興慜的交流」,要知道,穆鳥這貨可是眼高於頂的。
隨著中國足球的職業化開始,中國足球一直都是處在衝出亞洲的狀態,2002那屆世界盃就別拿來吹了,少了2個直接競爭對手,加上我們擅長的公關(大家都懂的),再有那屆球員也比較爭氣,才把男足抬進了世界盃,大家都以為那是開始的一年,但結果卻是那年是最好的一年。在八九十年代可以吊打東南亞,穩壓日本一頭,有點恐韓症,到如今可以與東南亞互有輸贏,被日本穩壓一頭,恐韓症加劇到病入膏肓。俱樂部成績倒是牛逼,但實際上全靠美刀和軟妹幣,爆買外援,以一敵三,一力降十會嘛,似乎有比他們經濟發達的錯覺,土豪多!!!這裡沒有對國內俱樂部不尊敬的意思,畢竟也為國爭光了!
韓、日足球成為亞洲勁旅,總得來看,是由於國內的K聯賽和J聯賽搞得風生水起,但是,那跟我們一樣,只是國內自嗨!韓國足球的崛起,應該是起始於車範根在70年代末期登陸德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越來越多的韓國球員遵循著前輩的腳印,靠著自己的努力,登上了主流聯賽的舞臺。日本足球的崛起,應該以90年代末期中田英壽在意甲一鳴驚人,在意甲奪冠軍團的七姐妹中立足為標誌,越來越多的日本球員活躍於歐洲各級聯賽。兩國的球員的實力加上市場因素,越來越多的韓日球員獲得展示自己的機會。在2002年世界盃後,中國與韓、日足球的國家隊水平開始逐漸拉開,儘管國內的俱樂部在亞俱杯大殺四方,也絲毫未能改變國內足球水平和氛圍的整體水平和韓日的差距越來越大。
與車範根時代,晚了近10年的時間,賈秀全在80年代末期加盟了南斯拉夫勁旅貝爾格勒遊擊隊,並參加了歐洲聯盟杯的比賽。與中田英壽同時期,我們也有以楊晨、謝暉在德甲、德乙打拼;孫繼海、範志毅、鄭智等人登陸英格蘭,其中楊晨和孫繼海也還獲得了不錯的履歷。實際上,我們與韓日足球在走出去的時間起點上也算是差不多的,但是到了各自的拓荒者完成使命後,韓日是越來越多的後繼者前僕後繼的把留洋大道越走越寬,國內球員能再繼續走上留洋道路的是越來越少(商業因素除外),留洋大道變成了獨木橋。乃至於現在沒有人能再歐洲主流聯賽站住腳,即便武球王在西甲翻雲覆雨一年半載,絲毫沒有不尊敬武球王的意思,他已經是國內的高端戰力了,但總得有個清晰的認識,那就是老闆是中國人。如果現在有個國內球員在五大聯賽能打出楊晨在德甲的表現,這勁爆程度和觀賞性那不吹的來秒天秒地才怪。
為什麼都是在走留洋的道路,走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向呢?終歸到底,還是思路和方向的問題。韓國人的足球,給我們的影響是能拼、能跑、能對抗然後再說技戰術,這不就是典型的英德式足球風格嘛,車範根的效應太大了,大到了引領了韓國今後的足球風格。
車範根在25歲時前往德國發展,他在1978年12月加入了達姆施塔特。
不到一年就轉到當時的德甲巨人法蘭克福,贏得79-80賽季的歐洲聯盟杯,他成為德甲薪水第三高的球員。
1983-1989年車範根轉投勒沃庫,成為85-86賽季德甲的最有價值球員,並在1988年幫助球隊拿下歐洲聯盟杯。
參加了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
在德甲期間,他在308場比賽中射進了98個球。曾獲得德國聯賽MVP(最有價值球員)和歐洲聯盟杯冠軍。截止到1999年,是德甲外國球員的入球紀錄。職業生涯期間,各種亞洲榮譽更是拿到手軟。
假想,中國出了某個天才,同樣的在德甲、英超打出統治力,那強調對抗的足球就會成為中國足球的風格。比如我們也曾試水過的德式的斯拉普納、英式的霍頓兩位國足教練。
走身體對抗線路走不通,理由是亞洲人身體不然歐洲人,事倍功半(這個理由實際是不成立的,韓國隊的風格是對抗優先)。突然發現吧,日本人還幹的不錯,走拉丁路線,換個姿勢來,於是走原汁原味拉丁路線的策略下,健力寶整體到巴西留學,請南美外援、南美教練,走歐洲拉丁派的路線下,請南斯拉夫教練、西班牙教練,能搞得花樣都來了一遍或者幾遍,結果是——然並卵。敗走的世界級教頭都是好幾位,這拉丁跳的酸爽。
實際上,走什麼路線都是偽命題。叫巴西隊和國足打一場,巴西隊打英德那種長傳衝吊。再叫德國和英國組個聯隊和國足打一場,聯隊打地面傳控。諸位覺得國足勝算幾何?
現在國內足球的發展一團亂麻,除非誕生一個車範根式的標誌性人物,才能起到示範效應,才能一統風格。不然就得靠頂層設計了,按舉國體制來搞,制定一個多少年不動搖的政策來執行。按照現有這幫子磚家叫獸的方法來搞,只能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不過身體的確不如歐洲人強壯的情況下,阿根廷足球倒是一個可以參考的例子,身體不如歐洲人壯,出了不少小個子球員;技術不如巴西花哨和華麗,但也的走的技術流,出了不少世界級的球員。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出中國梅西、中國巴蒂、中國老馬。
諸位,怎麼看呢?
祝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