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交通廣播《1068幫幫團》的《公益會客廳》欄目時間,我們會陸續邀請優秀社區、優秀公益組織、優秀公益人物走進直播間,講講社區那些事兒。今天走進直播間的是津南區葛沽鎮慈水園第三社區。
來聽今天的節目
↓↓↓
//
慈水園第三社區簡介
//
津南區葛沽鎮慈水園第三社區:東至金水西街,西至柳綠道,南至華景道,北至安正道。是2014年8月成立的新社區,志願平臺註冊志願者700多人,社區義工志願服務隊130多人,還有理論學習宣傳服務隊、文化健身服務隊、互幫互助服務隊、文明風尚服務隊以及向日葵青少年志願服務隊等五支服務隊。
慈水園第三社區著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以社區為整體,以社區黨支部為先導,以樓宇為單位,以志願服務為基本形式,以資源整合為抓手,以群眾滿意為根本標準,統籌推進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觀、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等五項重要內容。
//
慈水園第三社區義工志願服務隊的故事
//
在津南區葛沽鎮慈水園第三社區,有一支義工志願服務隊。
2019年6月,慈水園第三社區在充分借鑑世界各地的先進志願服務經驗的基礎上,整合社區各類志願服務資源,成立了慈水園第三社區義工志願服務隊,擁有成員130名,義工志願服務隊是由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共同組成的。居民生活上遇到任何困難,只要撥打社區服務中心的電話,社區工作人員就會第一時間聯繫義工服務隊的志願者,幫助居民解決難題。採訪的那一天,社區服務中心的熱線不斷響起。
「
唐亮隊長:餵您好,三區居委會。
居民:您好您好。我是76號樓2101的住戶啊。
唐隊長:哦,您有什麼事?
居民:我的孩子離著遠,不在我身邊。我最近呀腿的老毛病又犯了,特別不方便。能不能咱們派人給我收拾一下屋子?我家太亂了,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唐隊長:您今年多大年齡了?
居民:66歲了。
唐隊長:腿給壞了是吧?
居民:對。
唐隊長:行沒問題沒問題。我上午發布任務啊,召集人。我讓義工服務隊下午過去。您三點到五點方便嗎?
居民:行啊,幾點都行啊。
唐隊長:我去之前會跟您打個電話讓他們。
居民:行忒好了,謝謝啊。
唐隊長:行沒事兒,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
唐亮是社區的工作人員,同時他也擔任義工志願服務隊的隊長。一天,65號樓404單元的居民給社區服務中心打來電話,稱自己的廚房水盆往外冒水特別嚴重,房屋已經滿地是水,尋求義工服務隊的幫助。聽到了這個消息,唐亮趕緊聯繫到65號樓的義工張大哥,他和張大哥一起到404現場查看。經過分析發現,是樓下的下水道堵塞,再有樓上的住戶往下倒水導致了404的廚房出現汙水跑冒。這時,404單元的男主人著急去上班,為了不影響居民的工作,義工服務隊承擔了疏通任務。義工志願服務隊隊長唐亮說:
「
義工隊先通知了這04門兒的所有住戶,廚房的水就先別用了。然後啊,我們又聯繫了疏通的公司,疏通公司來了以後啊,我們就跟著這個疏通隊呀,來回來去地跑。最後,由疏通隊把管道疏通好了。疏通好了以後呢,因為那個情況啊,是從2樓到18樓的所有住戶,得平均分攤這個錢,然後我們義工隊呀,又挨家挨戶地幫著這個404斂錢。斂完錢以後,我們把錢送到了404的住戶家裡。住戶對我們表示了非常的感謝。
」
自從義工志願服務隊成立後,全年共開展志願服務活動21次,參與人數350多人,收穫了良好的居民反饋,摸索出了一條適合慈水園第三社區實際情況的志願服務路徑。如今,在慈水園第三社區,「有時間做義工,有困難找義工」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義工志願服務隊骨幹志願者張文分享了一段暖心的故事。慈水園第三社區的一對空巢老人,在疫情期間向社區求助,希望社區幫忙解決外出採購的難題。社區派出義工服務隊,由幾名志願者為老人購買食品和生活用品。在疫情期間,志願者們和這對空巢老人建立起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骨幹志願者張文說:
「
我們連續送菜,送了三個月,這家老人把我們當孩子一樣,熱淚盈眶地和我們擁抱。我們也覺得他們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身處義工服務隊,在幫助其他人的同時,自身也感受到了快樂。
」
」
//
優秀志願者邵長連的故事
//
在津南區葛沽鎮慈水園第三社區,有一位優秀的志願者,他的名字叫邵長連。
今年76歲的邵長連老人,2005年從劉莊村副書記的崗位上退休。自從2012年邵爺爺搬進了新建還遷小區慈水園62號樓,他就成為了一名志願者。邵爺爺每月堅持巡查樓門3遍,安全問題、吵架瑣事、衛生死角都逃不過他的眼睛。邵爺爺還自製了一本居民信息冊,大家的姓名、電話、車輛等信息都有記錄,停車位被佔,他來協調,比撥打114還快。多年來,他向社區反映安全和衛生問題21件,自行入戶走訪370多次。
2018年冬天,邵爺爺不慎摔傷,導致髖關節粉碎性骨折。去年冬天,邵爺爺的腿又一次摔折了。在疫情來臨時,他還沒有完全恢復,就主動擔當起62號樓每一層樓的全部消殺工作。他自費購買消毒液,每天兩次消殺整整18層的樓道,一直堅持了三個月。邵長連爺爺說:
「
我腿第二次摔折以後呢,住院需要35萬,我花不起了。我在家躺了100天。我始終沒哼過,沒哈過。(意思是不叫疼)今年疫情來之後呢,我的腿還是疼的,受不了啊,因為消殺還要登上登下的。有時候都站不住,就推著輪椅上去。確實是痛苦。但是我的意志非常堅強。
」
有時看到一些年輕人,把壞了的自行車扔在社區,邵爺爺就會抽空把車修理好。冬天下大雪,邵爺爺早早就下樓清雪,就為了趕在居民早晨上班之前清理乾淨,方便上班的人們出行,他還囑咐年輕人們,上班路上注意安全。有一次邵爺爺得知鄰居崴了腳,腳腫得不能穿鞋子,他就想到自己年輕時候的手藝----做拖鞋。於是邵爺爺給62號樓的總共72戶居民,每家做了幾雙拖鞋。這些年來,他陸續為社區居民義務做鞋1000多雙,鄰居們收到後又驚喜又感動。邵爺爺還親自把拖鞋送到居民家中。
「
邵爺爺:孫姨啊,在家嗎?給你送鞋來啦。
孫長春奶奶:在家啦,哎呀,太感謝啦。
邵爺爺:兩雙拖鞋。
孫奶奶:太好了,我們老兩口子一人一雙啊。太感謝啦,太感謝啦哈哈哈。你以後不能再這樣幹了,不能幹了,你歲數太大了。你這貢獻得夠多的啦。
」
74歲的孫長春奶奶,接過邵爺爺親手製作的精美拖鞋,讚不絕口。看到邵爺爺腿腳非常不方便,還在為社區做奉獻,鄰居孫奶奶既感動,又心疼:
「
邵爺爺:這剛坐下行,坐一會兒就起不來啦。
孫奶奶:主要是腿不行了。
邵爺爺:腿不行了。
孫奶奶:腿不行,還為大家服務哈哈哈。(拿起拖鞋看)哎呀還真漂亮,你夠能耐的呀。
邵爺爺:做一雙鞋20分鐘吧。
孫奶奶:20分鐘啊,要是我40分鐘也做不出來。
邵爺爺:你,倆鐘頭也做不出來。
孫奶奶:我可做不了這個哈哈哈。你那腿是讓車撞的嗎?
邵爺爺:不是,是摔的。
孫奶奶:你這麼堅強,還給人們做這些拖鞋。太感謝啦。為人民服務啊,擔得起一個共產黨員的風格哈哈哈。忒好了。
」
每周一中午11點到12點,交通廣播《1068幫幫團》節目,推出《公益會客廳》專欄,邀請各大優秀社區,講述公益故事,敬請期待~
·END·
編輯 倪坦
記者曹小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