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打零工邊做公益 組建桓仁第一支義工隊伍 只顧著幫別人 「遼寧...

2021-01-09 瀟湘晨報

她是一名癌症患者;

她組建了桓仁第一支義工隊伍;

她租住的是政府的廉租房,靠打零工維持生計,仍義無反顧地堅持行走在公益慈善的道路上 ……

7 年時間,她把最開始加上自己女兒才 4 個人的小小義工團隊帶成了擁有 274 名隊員、慈善部門授旗的桓仁第一義工支隊。

她,就是 " 遼寧好人 " 殷巧亮。

然而,不幸的是,今年 10 月初,殷巧亮被查出癌症復發,更嚴重的是,她的腋下淋巴也查出了轉移點。專家給出的治療方案是先進行 6 次化療,然後才能做手術、再放療,而一次化療就需要 2.5 萬元,到放療結束至少需要 20 萬元。

這筆龐大的治療費用對於癌症復發後不能打工、只能靠低保生活的殷巧亮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而因為轉氨酶太高,殷巧亮不得不用藥等待轉氨酶降低才能進行下一次化療。可以說,這個桓仁的奇女子正面臨著生死困境。

癌症手術後 她成了一名志願者

49 歲的殷巧亮是本溪桓仁人,2011 年成為本溪慈善總會義工志願者,當時她剛做完癌症手術一年。" 左側乳腺癌,在遼寧省腫瘤醫院做的手術,頭髮掉光了又長出來。"

因為術後要定期到醫院複查,出院後,殷巧亮就在本溪市內到處打工、供女兒上學。"2011 年,有一次坐車認識了一個戶外活動群的人,聊天的時候他聽說我想參加志願者做義工,就推薦我加入了本溪慈善總會的義工隊伍。"

不管是給殘疾人、留守老人理髮剪指甲,還是幫助他們春種秋收,殷巧亮幾乎一次不落。因為身體原因,她幹不了什麼重活," 但是我可以給大家做後勤啊,燒點開水、遞個毛巾啥的,還可以跟那些老人嘮嗑,看看他們都需要啥,回去好安排 ……"

牽頭組建

家鄉第一支義工隊伍

女兒大學畢業後回到桓仁工作,殷巧亮也跟著回了桓仁。

娘倆兒安頓下來後,殷巧亮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志願者組織,但是當時桓仁慈善總會還沒有義工隊伍。

這時就有朋友鼓勵殷巧亮:沒有現成的義工隊,你可以自己牽頭成立一個啊!咱們桓仁也不是沒有想做志願者的。女兒也說:" 你建個群,我幫你管理。"

就這樣,桓仁第一支義工隊伍組建起來。

這一天,是 2013 年 12 月 5 日、第 28 個國際志願者日。

半年後,桓仁慈善總會給他們授旗桓仁第一義工支隊,並給他們辦理了志願者證。

剛組建的時候,包括殷巧亮娘倆兒在內,義工隊伍只有 4 個人。

在一次活動中,殷巧亮認識了姜永傑,姜永傑有個戶外群,也經常做好事,他帶隊加入了殷巧亮的義工隊伍。

此後,原來桓仁地區分散活動的志願者也紛紛加入,這支桓仁慈善義工第一支隊現在已經發展到近 300 人。

在殷巧亮的帶領下,桓仁慈善義工第一支隊的參與人越來越多,活動範圍越來越大,能夠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多," 一開始人少,主要是去光榮院,陪老軍人和軍烈屬聊天,幫他們理髮、量血壓、按摩、剪指甲,打掃衛生、修理電器什麼的 ……"

後來,支隊組織起了愛心樂團,排練各種節目,每到春節、" 七一 "" 十一 "、重陽節等節假日就到光榮院、養老院、福利院還有公園和廣場義演,給老人送去精神慰藉。

桓仁風景優美,夏秋之際遊客眾多,殷巧亮又帶著大家到各個景點、火車站大橋、棄管小區等公共場所撿拾清理垃圾。

身為低保戶,殷巧亮靠打工維持生活。為了趕時間,她常常是這邊下了班、那邊就帶隊出發,吃不上飯。

殷巧亮的身體幹不了重活,每天還得吃藥控制病情,但她總是盡力把每一次活動都安排得周到圓滿,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好。大家擔心她的身體,她卻總是滿臉笑容地說,跟團隊在一起是自己最開心的時候,總會忘了自己生病。

診查前一天

還帶隊上山清理垃圾

然而,10 年前被擊退的癌症還是不期而至。

"10 月初發現的,右側乳房突然刺痛,摸上去感覺腫塊挺大。因為之前裡邊就有腫塊和結節,去年複查時還小,說不用手術。"

殷巧亮告訴記者," 覺得一年時間就長這麼大不是好事。"

因為打工需要交接,殷巧亮等到 11 月份才張羅到遼寧省腫瘤醫院診查。

" 就掛了當年給我做手術的專家的號,約的是 11 月 9 日,11 月 8 日晚上坐火車去瀋陽。" 她說。

到醫院一檢查,專家一句話就讓殷巧亮的心沉了下來:

" 別走了,就在這我給你做了。"

穿刺後確認,殷巧亮乳腺癌復發,這次是右側,病情比 10 年前還嚴重,腋下、淋巴都有轉移點。

專家很快給出了治療方案:先做 6 次化療,控制癌細胞發展,並縮小腫塊,然後做手術,手術後再做放療。 整個治療下來,大概需要 20 多萬元。

然而,剛剛做了一次化療,殷巧亮就不得不回到桓仁,因為身體轉氨酶過高,必須每天用藥把轉氨酶降下來,才能繼續化療。

而就是在瀋陽住院檢查和化療期間,她躺在病床上,還在微信群裡和大家聯繫、安排活動,還特意叮囑團隊裡知道自己去看病的骨幹,不要把這事向隊員們透露出去。

桓仁第一義工支隊的於洪波告訴記者:

" 按計劃團隊 11 月 8 日有一場環保志願活動,11 月 7 日上午,我和另外一名志願者,頂著毛毛細雨,陪同隊長親自到公墓山後,實地查看了現場地形地貌,拍攝了現場白色垃圾的情況 ……"

於洪波知道殷巧亮要到瀋陽檢查,就表示這次活動自己來帶隊,讓殷巧亮早點去瀋陽。

" 可是因為這次撿拾白色垃圾地形比較特殊,距離懸崖比較近,她怕隊員出現意外,堅決要參加。" 於洪波說。

就這樣,11 月 8 日上午,殷巧亮帶著 30 多名隊員到現場,安排大家分散開後,自己也投入到了撿垃圾隊伍中,直到活動結束,把去瀋陽的時間推遲到了晚上。

期盼戰勝病魔

回到公益事業當中來

儘管殷巧亮不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她的病情,但這一消息還是很快被愛心人士傳播開來。讓她格外感到溫暖的是,家鄉桓仁的父老鄉親得知她生病的消息,紛紛伸出援手,哪怕是陌生人。" 打點滴的時候,身邊的患者聽說我的事後,硬是塞給了我 300 元錢。"

殷巧亮告訴記者:

" 自從我生病住院以後,得到了來自各方面愛心人士的無私幫助,首先是桓仁攝影家協會帶頭髮起捐款,當水滴籌發出之後,大家紛紛為我捐贈並且轉發、擴散 …… 一夜之間刷爆了朋友圈。

" 捐款的人裡面有我的影友、同學、親屬、朋友、義工隊伍的夥伴們,甚至有在診所扎針時的醫生、護士,和那些扎針時候不認識的病友,還有很多很多的陌生人。

" 我瞬間被這些來自社會各界的力量深深地感動,也讓我更堅定了戰勝病魔的決心!

" 我一定會努力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以樂觀的心態和健康的身體再次回到我的公益事業當中來,把大家對我的愛再回饋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群當中,讓愛心永遠傳遞下去 ……"

遼瀋晚報 · ZAKER 瀋陽記者 金松

女兒眼中的媽媽: 讓我心疼 帶我成長

在別人眼裡,媽媽是堅強的 " 抗癌鬥士 ",是讓人敬佩的 " 義工帶頭人 "。但在我眼裡,看到的卻是媽媽瘦弱的身軀,總讓我心疼。

10 年前,媽媽檢查出乳腺癌的時候才 38 歲,最讓人心疼的就是剃成光頭的她笑起來的樣子,心酸而且無助。

後來,與癌症做了兩年鬥爭的她成立了 " 桓仁義工第一支隊 "。成立之初,團隊只有 4 個人,第一次活動到縣裡的光榮院,除了媽媽,我們 3 個人都很茫然,不知道從哪開始做。

媽媽卻很自然地拉起陌生老人的手,笑著問候著他們,為他們收拾房間、剪指甲、跟他們聊天 ……

我們就是這樣跟著她一點點知道了義工究竟要做什麼。我也是親眼看著那個瘦弱的身軀是怎樣一點一點把做公益這件事做到更好。

開始跟著她做義工,是因為不放心她一個人,後來我漸漸體會到做義工的快樂,開始主動去做。

疫情發生後,看到社區招募志願者的時候,媽媽說想去社區做志願者,在小區門口值守。我拗不過她,只有陪她去報名。

下最大雪那天,我跟媽媽說:" 你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別去了,雪太大了,行走都困難,哪有行人啊!" 媽媽卻說:" 做事情要有始有終,必須堅持到底。"

媽媽樸實的話讓我反駁不了,只能和她一起去。就這樣,從小區開始值守的第一天,我陪媽媽一直站到了最後一天。

3 月份,朋友圈傳來要往武漢捐贈物資的消息,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了桓仁的煎餅、護手霜、方便麵和一些生活必需品。

發車那天,大家把一件件物資搬到車上,她也不拿自己當病人,什麼重的大件的都要拿。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是健康的普通人,可我知道她手術過後的胳膊不能提重物,我在家從來都不捨得讓她做這些的。

打工、做公益、晚上還到夜校學習,每天高負荷地運轉讓媽媽忘記了自己也是個病人。

今年,媽媽再次檢查出乳腺癌,我心痛極了。想起媽媽要再一次經歷 10 年前所承受的痛苦,我感到絕望。但堅強的媽媽是我的榜樣,她永遠都在對抗命運。這一次,我一定強大起來,和她一起勇敢地與 " 癌症 " 做鬥爭,從病魔手裡搶回媽媽!

隊員眼中的隊長:

熱衷公益 從不求回報

殷巧亮隊長是一位常年熱衷於公益事業的人,不求任何回報。

我加入團隊時間比較短,聽隊友們說,她之前做過乳腺癌手術,與癌症抗爭了多年,是位了不起的女性。隊長的舉動感染了很多人,團隊由原來 100 多人,壯大到了 270 多人。

她的困難從來不向外人訴說,省吃儉用,對困難人員和公益捐助從來都是慷慨解囊,今年兩次帶頭向武漢前線醫護人員募捐,還帶著女兒女婿參加小區義務值守。

她對自己的開銷極其苛刻,餓著肚子上班卻開玩笑說減肥。

最近公益活動都是在群裡發布,不見她的身影才得知,她乳腺癌復發了,大家想去看看她都被婉言謝絕,有隊員自發微信轉給她的錢也都被謝絕了。

真心希望她能早日戰勝病魔。

桓仁第一義工支隊 於洪波

【來源:遼瀋晚報·ZAKER瀋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衡陽湘江邊多了一道救生防線,50個公益遊泳圈掛起來
    近日,由「中國好人」「衡陽群眾」李春生號召發起,市義工協會、市退役軍人志願者服務總隊、市冬泳協會等10餘支志願者隊伍參與其中。在湘江沿岸投放了50個求生圈。50個公益救生圈主要分布在石鼓廣場到東洲島的湘江西岸沿線,相互間隔約50米。
  • 做最溫暖最有情懷的公益團隊——銅梁新芽義工為困難群體撐起愛的...
    在銅梁城區的街頭巷尾活躍著這樣一群人,用實際行動為不少困難群體撐起了一方愛的天空,為全區公益慈善事業帶來一股新風。他們大多數是在校大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新芽義工。助人者自助 樂己者樂人「我們新芽義工隊伍的突出特點就是年輕,有很多90後,甚至00後,很多都是在校大學生。我們都覺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銅梁新芽義工組織聯合會負責人逯傑說。
  • 新曼傘村小組:「四抓」加強管邊控邊
    原標題:新曼傘村小組:「四抓」加強管邊控邊景洪市勐龍鎮曼傘村新曼傘村小組按照「打防結合、綜合治理、突出重點、堅持不懈」的打私方針,採取「四抓」措施,合力做好防範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輸入和管邊控邊工作。■ 抓組織建設 突出「領頭雁」功能經鎮黨委、曼傘村黨總支層層把關,選齊配強新曼傘村小組支部書記、小組長,吸納有責任心,特別是吸納優秀年輕人進入村小組後備幹部隊伍進行培養。新曼傘村小組黨支部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鍛造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嚴格黨員教育管理監督,讓每名黨員都成為一面鮮紅的旗幟。
  • 張家口冬奧英語志願者侯群峰 一年時間發展兩千人隊伍
    他幫著搬運、派發救援物資,為災區消毒防疫,之後開始籌資援建學校,幫助學校老師一起照顧孤兒,幫助孤老病殘組織募捐……在尼泊爾,侯群峰結識了來自張家口的志願者賈慶賀。2017年4月,張家口市慈善義工聯合會成立,賈慶賀擔任會長。侯群峰接到邀約之後,辭掉了北京的工作來到張家口。人生地不熟,如何拉起志願者隊伍?用侯群峰自己的話說,憑的是一腔熱情和「一副厚臉皮」。
  • 推動綠色發展(105)丨遼寧桓仁滿族自治縣楓林谷景區 綠水青山成了...
    青山滴翠,溪水潺潺,盛夏的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楓林谷景區內,平均氣溫只有23攝氏度,每立方釐米空氣含負氧離子超過5萬個。7月26日一大早,58歲的護林員李宏生邊收拾巡山用的背包和工具邊說:「1981年剛來這裡上班時,齊腰粗的大樹一天砍倒幾十棵,也沒覺得啥。現在要是看見哪棵小樹倒了,心裡都不落忍。」
  • 從一個人做公益到「發動一群人做公益」
    「巴哈義古麗時常來家裡和我談心、聊家常,一起做菜吃飯,還幫我輔導歐仁琪琪格的功課。」王風萍說。「我這個妹妹真是個熱心腸,經常幫助有困難的人。」巴哈義古麗的熱心感染著王風萍,自從兩人結親後,王風萍也經常帶著女兒和巴哈義古麗一起做公益,一起到社區的貧困家庭做好事。
  • "益起童行"金秋系列活動 讓孩子們邊玩邊學 愛上做公益
    "益起童行"金秋系列活動 讓孩子們邊玩邊學 愛上做公益 觀察家網 | 2020-12-04 10:15:56 2020年,中國民生銀行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共同發起了"益起童行"家庭公益項目,倡導"家庭公益"理念。
  • 哪些職業可以成為自由職業者,如何邊賺錢邊旅行,實現自由夢想!
    導語:哪些職業可以成為自由職業者,如何邊賺錢邊旅行,實現自由夢想!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看世界夢想,不想被忙碌的生活吃掉,想摘掉領帶,想扔掉報表,想甩掉高跟鞋,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始一段新的生活···然而,看了看銀行卡裡羞澀的餘額,還是算了吧。
  • 溫州義工「時間銀行」開啟新模式
    「現在我們做活動都是藉助公益網絡平臺,通過實名認證,讓義工參加服務活動時通過網上籤到,建立義工『時間銀行』。」季賽龍說。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溫州市自2016年建立溫州微公益平臺以來,有287支義工隊伍在該平臺註冊,義工人數18975人,服務時間74818小時。
  • 「別人笑我傻,不做老闆做公益,我覺得值!」-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
    「別人笑我傻,不做老闆做公益,我覺得值!」剛剛獲得2020年浙江省最美志願者的蔡曉敏,面對記者採訪如是婉拒。蔡曉敏是甌海區婁橋街道鏡湖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原先是五金廠的小老闆,從2014年開始,就不打理廠子,一門心思做公益。從做「老闆」轉行做公益,蔡曉敏為何會做這樣「傻」的選擇?為何又能堅持下來?
  • 在鹹水沽這個社區,「有時間做義工,有困難找義工」
    天津交通廣播《1068幫幫團》的《公益會客廳》欄目時間,我們會陸續邀請優秀社區、優秀公益組織、優秀公益人物走進直播間,講講社區那些事兒。今天走進直播間的是津南區葛沽鎮慈水園第三社區。是2014年8月成立的新社區,志願平臺註冊志願者700多人,社區義工志願服務隊130多人,還有理論學習宣傳服務隊、文化健身服務隊、互幫互助服務隊、文明風尚服務隊以及向日葵青少年志願服務隊等五支服務隊。
  • 不一樣的高雄巨蛋|佛光杯上的第17支隊伍究竟是誰?
    最早抵達高雄巨蛋的隊伍,也是本次佛光杯的第17支隊伍,他們是誰?他們是由三好體協、南華大學足球隊、普門中學女子籃球隊以及佛光山義工會組成的隊伍,陣容龐大且豪華。義工組從組建到登場,耗時兩個月,大家進行過專業的培訓,所以從進入場地的那一刻開始,每個人都分工明確、效率極高;球員組在每次的比賽前後都會及時出現,他們每每出現都宛若奇兵登場,在最及時的時候展現自己的能量。
  • 「做義工」比「做社工」更快樂?
    假設有以下兩種情景:第一種情景:你有一份正職工作,然後在工作之餘,你做義工奉獻社會,實現自己的個人情懷;第二種情景:你的工作就是職業公益人,從事公益事業,有薪酬,奉獻愛心的同時又有收入。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什麼反思和啟發……身邊有很多做義工(志願者)的朋友,他們做得非常開心,充滿著愛心,熱情與活力,默默付出,不計回報。每次活動結束後,就算有倦意,他們也會露出美好與幸福的笑容。身邊也有一些這樣的朋友,專職做公益了,成為了社工,但他們好像不大開心……這就奇怪了。人們也常說,既能幫助別人,又有薪酬收入,多好呀。
  • 廈門翔安區:黨建「鄰」聚「好厝邊」
    為有效破解城市轉型中存在的基層組織碎片化、人際陌生化等難題,全區上下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深植「近鄰」理念,踐行為民宗旨,以好體系、好平臺、好陣地「鄰」聚「好厝邊」,積極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全區構建「大黨工委」格局,把社區和轄區成員單位併入「大黨建網」,落實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實現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全面摸排全區47個物業小區黨員信息,符合條件的均組建小區黨支部。今年擬調整81個樓盤的歸屬管轄,新設立7個社區,明確12個社區管轄範圍,強化組織覆蓋。緊抓「關鍵人」。
  • 謝伊:公益項目裡的愛心小義工
    2017年暑假,在格桑花盛開的青海玉樹,當地藏族義工格霍和上巴塘草原扎芒溝小學校長巴扎,又迎來了「老朋友」謝伊。謝伊是福建省廈門市外國語學校集美分校七年級學生。2015年以來,謝伊每年暑假都會前往青海玉樹藏區參與「愛心餐」等公益項目。
  • 性義工:是公益 還是嫖娼?
    這是臺灣一個公益組織,幾乎每天都會遭到的非議,甚至辱罵。它的名字叫「手天使」,成立於 2013 年。規模並不大,目前僅有 40 來人。手天使:大家都有的需求,又何需理會別人的眼光?小易是「手天使」中的行政義工,在任務中負責一些討論和準備的工作,了解每個申請者的需求,以及訪談記錄和服務心得。
  • 三沙鎮第二屆公益晚會暨三沙義工一周年
    三沙義工至今開展了「探望幸福園敬老院、幫助失學兒童、戶外環保、關愛自閉症兒童、植樹、助力徒步、感恩孝賢系列看望孤寡老人活動,下鄉迎新春送春聯活動、義工年會,公益課堂,暖冬行動」等項目,總活動已達幾十場,參與人數有數千人次。
  • 不要做「不會做裁縫會翹邊」的男人
    這些男人按照俗語說的,屬於那種「不會做裁縫會翹邊」的男人。平時在家裡擺出一副大男人的架子,什麼事情也不幹,什麼事情也幹不來。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寄生蟲似的生活。你不做事或是不會做事也就罷了,偏偏還不懂裝懂,裝出什麼都專業,什麼都精通的樣子,對老婆辛辛苦苦的成果不僅不讚揚不認可,反而指指點點,橫挑鼻子豎挑眼。
  • 邊看書邊闖關拿了年度第一,考試也滿分,他的秘訣是……
    直到型錕上四年級時,媽媽才從一篇微信文章裡了解到大思英語,給型錕聯繫了試學之後,媽媽還對比了其他的聽力課程,發現都比不上大思英語的課程服務,就毫不猶豫地幫他報名了。邊闖關邊看書的年度冠軍型錕是一個特別善於利用時間的孩子,平時會一邊闖關一邊看書,一心兩用,效果一點也不差。媽媽規定他每天闖15關基礎課程,5關精靈島,讓他自主安排時間。
  • 王一梅場邊督戰,遼寧女排主力陣容浮出水面,袁心玥劉晏含無蹤影
    11月11日,遼寧女排訓練正酣,一張張圖片記錄下了姑娘們奮鬥的身影。先上圖了。王一梅總經理穩坐場邊督戰如果靠這套陣容打,遼寧女排前景不容樂觀,雖然有丁霞、顏妮這樣的國家隊絕對主力,但邊攻位置缺乏當年一錘定音的王一梅式的重炮,段放、林芯羽、孫小軒、王美懿等攻擊力一般,關鍵時候難扛重任,加上遼寧女排一傳不穩,細小技術粗糙,難與超一流強隊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