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癌症患者;
她組建了桓仁第一支義工隊伍;
她租住的是政府的廉租房,靠打零工維持生計,仍義無反顧地堅持行走在公益慈善的道路上 ……
7 年時間,她把最開始加上自己女兒才 4 個人的小小義工團隊帶成了擁有 274 名隊員、慈善部門授旗的桓仁第一義工支隊。
她,就是 " 遼寧好人 " 殷巧亮。
然而,不幸的是,今年 10 月初,殷巧亮被查出癌症復發,更嚴重的是,她的腋下淋巴也查出了轉移點。專家給出的治療方案是先進行 6 次化療,然後才能做手術、再放療,而一次化療就需要 2.5 萬元,到放療結束至少需要 20 萬元。
這筆龐大的治療費用對於癌症復發後不能打工、只能靠低保生活的殷巧亮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而因為轉氨酶太高,殷巧亮不得不用藥等待轉氨酶降低才能進行下一次化療。可以說,這個桓仁的奇女子正面臨著生死困境。
癌症手術後 她成了一名志願者
49 歲的殷巧亮是本溪桓仁人,2011 年成為本溪慈善總會義工志願者,當時她剛做完癌症手術一年。" 左側乳腺癌,在遼寧省腫瘤醫院做的手術,頭髮掉光了又長出來。"
因為術後要定期到醫院複查,出院後,殷巧亮就在本溪市內到處打工、供女兒上學。"2011 年,有一次坐車認識了一個戶外活動群的人,聊天的時候他聽說我想參加志願者做義工,就推薦我加入了本溪慈善總會的義工隊伍。"
不管是給殘疾人、留守老人理髮剪指甲,還是幫助他們春種秋收,殷巧亮幾乎一次不落。因為身體原因,她幹不了什麼重活," 但是我可以給大家做後勤啊,燒點開水、遞個毛巾啥的,還可以跟那些老人嘮嗑,看看他們都需要啥,回去好安排 ……"
牽頭組建
家鄉第一支義工隊伍
女兒大學畢業後回到桓仁工作,殷巧亮也跟著回了桓仁。
娘倆兒安頓下來後,殷巧亮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志願者組織,但是當時桓仁慈善總會還沒有義工隊伍。
這時就有朋友鼓勵殷巧亮:沒有現成的義工隊,你可以自己牽頭成立一個啊!咱們桓仁也不是沒有想做志願者的。女兒也說:" 你建個群,我幫你管理。"
就這樣,桓仁第一支義工隊伍組建起來。
這一天,是 2013 年 12 月 5 日、第 28 個國際志願者日。
半年後,桓仁慈善總會給他們授旗桓仁第一義工支隊,並給他們辦理了志願者證。
剛組建的時候,包括殷巧亮娘倆兒在內,義工隊伍只有 4 個人。
在一次活動中,殷巧亮認識了姜永傑,姜永傑有個戶外群,也經常做好事,他帶隊加入了殷巧亮的義工隊伍。
此後,原來桓仁地區分散活動的志願者也紛紛加入,這支桓仁慈善義工第一支隊現在已經發展到近 300 人。
在殷巧亮的帶領下,桓仁慈善義工第一支隊的參與人越來越多,活動範圍越來越大,能夠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多," 一開始人少,主要是去光榮院,陪老軍人和軍烈屬聊天,幫他們理髮、量血壓、按摩、剪指甲,打掃衛生、修理電器什麼的 ……"
後來,支隊組織起了愛心樂團,排練各種節目,每到春節、" 七一 "" 十一 "、重陽節等節假日就到光榮院、養老院、福利院還有公園和廣場義演,給老人送去精神慰藉。
桓仁風景優美,夏秋之際遊客眾多,殷巧亮又帶著大家到各個景點、火車站大橋、棄管小區等公共場所撿拾清理垃圾。
身為低保戶,殷巧亮靠打工維持生活。為了趕時間,她常常是這邊下了班、那邊就帶隊出發,吃不上飯。
殷巧亮的身體幹不了重活,每天還得吃藥控制病情,但她總是盡力把每一次活動都安排得周到圓滿,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好。大家擔心她的身體,她卻總是滿臉笑容地說,跟團隊在一起是自己最開心的時候,總會忘了自己生病。
診查前一天
還帶隊上山清理垃圾
然而,10 年前被擊退的癌症還是不期而至。
"10 月初發現的,右側乳房突然刺痛,摸上去感覺腫塊挺大。因為之前裡邊就有腫塊和結節,去年複查時還小,說不用手術。"
殷巧亮告訴記者," 覺得一年時間就長這麼大不是好事。"
因為打工需要交接,殷巧亮等到 11 月份才張羅到遼寧省腫瘤醫院診查。
" 就掛了當年給我做手術的專家的號,約的是 11 月 9 日,11 月 8 日晚上坐火車去瀋陽。" 她說。
到醫院一檢查,專家一句話就讓殷巧亮的心沉了下來:
" 別走了,就在這我給你做了。"
穿刺後確認,殷巧亮乳腺癌復發,這次是右側,病情比 10 年前還嚴重,腋下、淋巴都有轉移點。
專家很快給出了治療方案:先做 6 次化療,控制癌細胞發展,並縮小腫塊,然後做手術,手術後再做放療。 整個治療下來,大概需要 20 多萬元。
然而,剛剛做了一次化療,殷巧亮就不得不回到桓仁,因為身體轉氨酶過高,必須每天用藥把轉氨酶降下來,才能繼續化療。
而就是在瀋陽住院檢查和化療期間,她躺在病床上,還在微信群裡和大家聯繫、安排活動,還特意叮囑團隊裡知道自己去看病的骨幹,不要把這事向隊員們透露出去。
桓仁第一義工支隊的於洪波告訴記者:
" 按計劃團隊 11 月 8 日有一場環保志願活動,11 月 7 日上午,我和另外一名志願者,頂著毛毛細雨,陪同隊長親自到公墓山後,實地查看了現場地形地貌,拍攝了現場白色垃圾的情況 ……"
於洪波知道殷巧亮要到瀋陽檢查,就表示這次活動自己來帶隊,讓殷巧亮早點去瀋陽。
" 可是因為這次撿拾白色垃圾地形比較特殊,距離懸崖比較近,她怕隊員出現意外,堅決要參加。" 於洪波說。
就這樣,11 月 8 日上午,殷巧亮帶著 30 多名隊員到現場,安排大家分散開後,自己也投入到了撿垃圾隊伍中,直到活動結束,把去瀋陽的時間推遲到了晚上。
期盼戰勝病魔
回到公益事業當中來
儘管殷巧亮不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她的病情,但這一消息還是很快被愛心人士傳播開來。讓她格外感到溫暖的是,家鄉桓仁的父老鄉親得知她生病的消息,紛紛伸出援手,哪怕是陌生人。" 打點滴的時候,身邊的患者聽說我的事後,硬是塞給了我 300 元錢。"
殷巧亮告訴記者:
" 自從我生病住院以後,得到了來自各方面愛心人士的無私幫助,首先是桓仁攝影家協會帶頭髮起捐款,當水滴籌發出之後,大家紛紛為我捐贈並且轉發、擴散 …… 一夜之間刷爆了朋友圈。
" 捐款的人裡面有我的影友、同學、親屬、朋友、義工隊伍的夥伴們,甚至有在診所扎針時的醫生、護士,和那些扎針時候不認識的病友,還有很多很多的陌生人。
" 我瞬間被這些來自社會各界的力量深深地感動,也讓我更堅定了戰勝病魔的決心!
" 我一定會努力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以樂觀的心態和健康的身體再次回到我的公益事業當中來,把大家對我的愛再回饋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群當中,讓愛心永遠傳遞下去 ……"
遼瀋晚報 · ZAKER 瀋陽記者 金松
女兒眼中的媽媽: 讓我心疼 帶我成長
在別人眼裡,媽媽是堅強的 " 抗癌鬥士 ",是讓人敬佩的 " 義工帶頭人 "。但在我眼裡,看到的卻是媽媽瘦弱的身軀,總讓我心疼。
10 年前,媽媽檢查出乳腺癌的時候才 38 歲,最讓人心疼的就是剃成光頭的她笑起來的樣子,心酸而且無助。
後來,與癌症做了兩年鬥爭的她成立了 " 桓仁義工第一支隊 "。成立之初,團隊只有 4 個人,第一次活動到縣裡的光榮院,除了媽媽,我們 3 個人都很茫然,不知道從哪開始做。
媽媽卻很自然地拉起陌生老人的手,笑著問候著他們,為他們收拾房間、剪指甲、跟他們聊天 ……
我們就是這樣跟著她一點點知道了義工究竟要做什麼。我也是親眼看著那個瘦弱的身軀是怎樣一點一點把做公益這件事做到更好。
開始跟著她做義工,是因為不放心她一個人,後來我漸漸體會到做義工的快樂,開始主動去做。
疫情發生後,看到社區招募志願者的時候,媽媽說想去社區做志願者,在小區門口值守。我拗不過她,只有陪她去報名。
下最大雪那天,我跟媽媽說:" 你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別去了,雪太大了,行走都困難,哪有行人啊!" 媽媽卻說:" 做事情要有始有終,必須堅持到底。"
媽媽樸實的話讓我反駁不了,只能和她一起去。就這樣,從小區開始值守的第一天,我陪媽媽一直站到了最後一天。
3 月份,朋友圈傳來要往武漢捐贈物資的消息,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了桓仁的煎餅、護手霜、方便麵和一些生活必需品。
發車那天,大家把一件件物資搬到車上,她也不拿自己當病人,什麼重的大件的都要拿。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是健康的普通人,可我知道她手術過後的胳膊不能提重物,我在家從來都不捨得讓她做這些的。
打工、做公益、晚上還到夜校學習,每天高負荷地運轉讓媽媽忘記了自己也是個病人。
今年,媽媽再次檢查出乳腺癌,我心痛極了。想起媽媽要再一次經歷 10 年前所承受的痛苦,我感到絕望。但堅強的媽媽是我的榜樣,她永遠都在對抗命運。這一次,我一定強大起來,和她一起勇敢地與 " 癌症 " 做鬥爭,從病魔手裡搶回媽媽!
隊員眼中的隊長:
熱衷公益 從不求回報
殷巧亮隊長是一位常年熱衷於公益事業的人,不求任何回報。
我加入團隊時間比較短,聽隊友們說,她之前做過乳腺癌手術,與癌症抗爭了多年,是位了不起的女性。隊長的舉動感染了很多人,團隊由原來 100 多人,壯大到了 270 多人。
她的困難從來不向外人訴說,省吃儉用,對困難人員和公益捐助從來都是慷慨解囊,今年兩次帶頭向武漢前線醫護人員募捐,還帶著女兒女婿參加小區義務值守。
她對自己的開銷極其苛刻,餓著肚子上班卻開玩笑說減肥。
最近公益活動都是在群裡發布,不見她的身影才得知,她乳腺癌復發了,大家想去看看她都被婉言謝絕,有隊員自發微信轉給她的錢也都被謝絕了。
真心希望她能早日戰勝病魔。
桓仁第一義工支隊 於洪波
【來源:遼瀋晚報·ZAKER瀋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