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國名的爭端與歷史

2021-03-04 綠葉青草

馬其頓國名的爭端與歷史

作者:轅固小生

 

提起馬其頓這個名字,連中學生都耳熟能詳。因為世界歷史課本上少不了要提到馬其頓。早在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就已是巴爾幹半島的一個強國。想當年亞歷山大大帝(前336—前323年在位)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他率軍東徵,一直打到印度河,把馬其頓王國擴張成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武功是何等的輝煌。亞歷山大統治時期,是古代馬其頓最強盛的年代。

    

但早期的馬其頓人與今日的馬其頓民族並無直接的繼承關係。公元7世紀時,斯拉夫人南下,其中的一支在馬其頓地區定居下來。他們同化了當地居民,接受了基督教(東正教)並吸收拜佔庭文化,產生了自己的語言文化,形成一個新的民族,但沿用了馬其頓的名稱。這才是今日馬其頓族的直系祖先。

    

在公元10世紀下半葉,馬其頓貴族薩穆伊爾建立了第一個斯拉夫人的馬其頓國。奧赫裡德曾作為首都。1018年,馬其頓國被拜佔庭帝國所攻佔,失去了獨立。以後的幾百年裡,馬其頓在拜佔庭、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的輪番統治之下。

  

1389年科索沃戰役後,馬其頓地區被土耳其佔有,一直持續了500多年。在19世紀下半葉,馬其頓發生了強大的民族復興運動,其主要目的是用馬其頓語傳播文化知識,增強民族意識。當時馬其頓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出版了第一批教科書,開辦了自己的學校。人們還組織了馬其頓語戲劇演出,號召民族解放。

 

然而民族解放的目標遲遲未能實現。相反由於1911—1913年的巴爾幹戰爭,馬其頓地區被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和希臘所瓜分。地理上,分給塞爾維亞的部分稱瓦爾達爾馬其頓(2.57萬平方公裡),劃歸保加利亞的部分稱皮林馬其頓(0.8萬平方公裡),屬於希臘的部分稱愛琴馬其頓(3.4萬平方公裡)。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瓦爾達爾馬其頓隨塞爾維亞併入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即後來的南斯拉夫。執政當局奉行大塞爾維亞主義政策,不承認馬其頓人是獨立的民族,說他們是南塞爾維亞人。這種情況直到二戰後才改變,馬其頓共和國與其他5個共和國一樣,成為南斯拉夫聯邦中平等的一員。不過馬其頓一直是6個共和國中經濟最落後的一個,雖然有所發展,但與其他地區相比,差距沒有明顯縮小。群眾不滿情緒日益滋長。1991年9月8日馬其頓就獨立問題進行了全民公決,有75.7%的選民參加投票,其中74%贊成獨立。11月20日馬其頓議會宣布馬其頓脫離南斯拉夫聯邦而獨立。

這一國名得到了大部分國家的認可,但鄰國希臘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一方面,希臘方面認為馬其頓這一國名暗示它對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區域有領土要求;另一方面,馬其頓有覬覦希臘2000餘年的歷史文化遺產之嫌。希臘一直堅持,作為歐洲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前馬其頓王國國王亞歷山大大帝是希臘人(其他3位是漢尼拔、愷撒和拿破崙),因此亞歷山大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屬於希臘的。

馬其頓方面則表示,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馬其頓王國以及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代表了他們在巴爾幹半島上的民族身份,因此以「馬其頓共和國」為國名理所應當。

幾十年來,希臘與馬其頓互不相讓。而作為北約、歐盟成員國的希臘則以此為由,通過一票否決權多次拒絕馬其頓加入北約與歐盟的請求;在聯合國,希臘也只同意馬其頓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國名出現。

 

國名問題直到最近才出現轉機。2018年6月希臘與馬其頓達成改名協議,歐盟和北約以及法德等很多國家紛紛公開表示支持。隨著兩國議會的批准,國名爭端的解決,為北馬其頓加入歐盟和北約打開了通道。

相關焦點

  • 「馬其頓」之爭:歷史上的馬其頓人是如何被斯拉夫化的
    儘管斯科普裡官方否認國旗有其他目的,但仍遭到希臘強烈抵制,致使該國旗在聯合國、奧運會、及馬其頓駐美澳使館等場合被禁止使用。1995年,該爭端在美國前國務卿Cyrus Vance的斡旋下,以兩國在聯合國達成妥協,馬其頓將該標誌從國旗上抹去而告終。
  • 保加利亞對北馬其頓入歐說不:希臘同意了,為何保加利亞不同意?
    北馬其頓1991年從前南斯拉夫獨立出來後,極力爭取加入各類國際組織,為此兩度更改國名。為什麼改了兩次國名,北馬其頓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歸屬」?背後有什麼樣的歷史、地理、人文因素呢?今天,一起來說說北馬其頓改國名以及歷史、語言方面的爭議。01北馬其頓兩次更改國名為了啥?
  • 歐洲杯新軍馬其頓的名字為什麼改為北馬其頓?
    該國最初獨立的名稱叫做馬其頓。如今,卻改名為北馬其頓。斯拉夫人遷徙路線翻看歐洲民族遷徙的歷史他們認為這是對於希臘歷史的「剽竊」。馬其頓也希望加入歐盟。但是,馬其頓的加盟面臨著希臘的壓力。因為在歐盟內部,如果一個成員國對於「入群者」持反對態度,那麼,該國就很難入群。馬其頓「入群」的困難除了本身經濟實力孱弱之外,另一個問題就是希臘的反對。因為國名問題,希臘千方百計阻撓馬其頓入群。為了加盟歐盟,享受歐盟的紅利,馬其頓最終做出了讓步。2019年1月12日,為了平息與希臘長達20年的國名問題引發的爭議。
  • 「北馬其頓」與希臘之爭,只因這個歐洲最偉大的古代英雄
    2019年1月12日,馬其頓國會通過決議,將國名更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只為平息多年來與鄰國希臘的爭端,為本國加入歐盟和北約鋪平道路。
  • 歷史舊債:保加利亞為何不同意馬其頓加入歐盟?
    文/王凱迪公元2018年,為了獲得希臘的認同從而加入歐盟,馬其頓正式將國名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這一為入盟而更改國名的舉動曾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矚目。01 馬其頓的蛻變對於馬其頓這個稱號,大部分的第一印象都是當年亞歷山大大帝建立起的那個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馬其頓帝國。不過,當時亞歷山大發家的馬其頓王國,跟現在的北馬其頓共和國不存在任何民族與歷史的繼承關係,國土範圍也差異巨大。
  • 北馬其頓1 | 國小人膽大
    2018年6月,前南馬其頓和希臘籤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普雷斯帕協議》。2019年1月,雙方國會正式通過,批准「前南馬其頓」正式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困擾兩國長達27年之久的馬拉松式國名爭端畫上了句號。
  • 小國取名馬其頓,希臘卻百般不願意:想入歐盟,先把名字改了!
    「馬其頓」這個稱號,對於熟悉歷史的人來說並不陌生,當初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幾乎橫掃整個歐洲,馬其頓方陣所向披靡,先後徵服了希臘、波斯以及印度,建立了強大的馬其頓帝國,所以如今馬其頓使用「馬其頓共和國」這個名字也是為了獲得一種民族榮譽感。
  • 北馬其頓歷史性闖入歐洲杯正賽!因為他,天津球迷多了一些談資
    在地球的東半邊,中超聯賽中江蘇蘇寧剛剛掀翻衛冕冠軍廣州恆大奪下火神杯,地球的西半邊,在歐預賽附加賽賽場上,北馬其頓隊就以 1 比 0 小勝主隊喬治亞,歷史上首次闖入了歐洲杯決賽階段的比賽,他們也成為了歷史上第38支參加歐洲杯正賽的球隊。
  • 北馬其頓歷史性闖入歐洲杯正賽!因為他,天津球迷多了一些談資!
    在地球的東半邊,中超聯賽中江蘇蘇寧剛剛掀翻衛冕冠軍廣州恆大奪下火神杯,地球的西半邊,在歐預賽附加賽賽場上,北馬其頓隊就以 1 比 0 小勝主隊喬治亞,歷史上首次闖入了歐洲杯決賽階段的比賽,他們也成為了歷史上第38支參加歐洲杯正賽的球隊。
  • 北馬其頓:南斯拉夫解體後,為何獨立建國曆程中充滿無奈和尷尬?
    南斯拉夫解體後,唯一個國名更改的國家,至今為何未加入歐盟?世界上帶有方位標識的國家大都消失了,比如南北朝鮮,現在分別叫韓國、朝鮮,南北越南已經統一。為何這樣說呢,我們需要從「馬其頓」這個國名來由及歷史來了解,或許就能明白他們之間的矛盾了。歷史希臘作為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但希臘也是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獨立出來的一個國家。希臘作為歐洲文明很古老一個發源地,主要因為兩千年前,希臘雅典文明形成後,一度在亞歐地區很強大。
  • 從北馬其頓踏進北約說開去
    3月27日,北約在其官網宣布,北馬其頓正式加入北約,成為其第30個成員國。至此,北馬其頓終於踏進北約的大門,開啟「融入」西方世界的重要一步。 北馬其頓,全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中部,與阿爾巴尼亞、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接壤。
  • 北馬其頓:為加入歐盟國名都改了,為何又遭保加利亞強烈反對
    1881年,希臘收複色薩利地區後,基於古馬其頓王國屬於希臘文明的歷史原因,對其曾經擁有的疆域提出了領土要求。希臘成立馬其頓省,並宣稱其他國家使用「馬其頓」這個名稱,都是對自己的冒犯。希臘人繼承「馬其頓」無可厚非,歷史上的馬其頓國家原本即是希臘人建立的。而瓦爾達爾馬其頓的情況最為複雜。這裡的主要民族也是保加利亞族,但政權掌握在塞爾維亞手中。這塊地方在日後將成為獨立國家北馬其頓,也就是現在申請加入歐盟的這個國家。
  • 北馬其頓:為加入歐盟連國名都改了,為何又遭保加利亞強烈反對?
    1881年,希臘收複色薩利地區後,基於古馬其頓王國屬於希臘文明的歷史原因,對其曾經擁有的疆域提出了領土要求。▲希臘人才是「馬其頓」這個詞的最早擁有者塞爾維亞同樣對整個馬其頓有領土要求,認為自己曾經統治過這裡。但塞爾維亞民族的人口在該地區沒有優勢,宗教上也競爭不過保加利亞東正教區。
  • 北馬其頓加入北約受關注
    3月30日,布魯塞爾北約總部為北馬其頓成為北約第三十個成員國舉行升旗儀式。北約再度擴員,引發國際輿論關注。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統計資料顯示,北馬其頓有8000名現役軍人、7600名準軍事人員、4850名預備役人員,其年度軍事預算為1.52億美元,約佔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2%。北馬其頓同北約的關係由來已久。1995年,馬其頓成為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參與國。
  • 北馬其頓-保加利亞之爭與歷史修正主義
    隨著希臘改變了反對立場,北馬其頓有望在今年正式成為歐盟候選成員國。但在10月,另一個鄰國保加利亞決定強加自己的鄰國。 保加利亞一直是北馬其頓加入歐盟的最大支持者之一。 2017年,兩國籤署了《睦鄰關係協定》,正如我當時寫的那樣,這項協定提供了一種模式,可以對民族身份進行純粹的政治理解,並將其視為獨立於歷史的自決問題。
  • 北馬其頓更名後首次舉行國會大選 料將組聯合政府
    歐聯網7月16日電,歐聯社援引法新社報導,當地時間7月16日,北馬其頓國會大選公布官方選舉結果,執政黨馬其頓社會民主聯盟(Social Democratic Union of Macedonia)以些微差距領先右翼對手,但因未獲絕對多數,或將面臨複雜的談判以組成聯合政府。
  • 足球地理:北馬其頓 首度進軍歐洲杯 為何多了一個「北」字?
    上周國際足壇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新聞,可能就是北馬其頓晉級歐洲杯正賽了。這個國家的足球水平,全歐洲,即便是在前南斯拉夫地區也算不了上遊。它原來的國名,在西班牙文中與「水果拼盤」一詞相同,但現在多了一個「北」字又是為何?
  • 馬其頓王國的早期歷史,孕育出亞歷山大的國度是如何成就的?
    在西方歷史的早期時候,希臘北部有一個馬其頓王國。說起馬其頓王國,我們聽過比較有名的還是它的馬其頓方陣和亞歷山大大帝遠徵東方的歷史。那麼,馬其頓王國究竟起源於何時?它的早期歷史又是如何開始的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馬其頓王國西接伊利裡亞、東鄰色雷斯,與希臘半島隔著奧林匹亞山。
  • 領土爭端,一道難解的歷史謎題
    而某些國家,歷史是其它國家的一部分,但現在已經獨立成主權國家。所以,某地所謂自古以來就是某國的領土的說法站不住腳,只能說某地在某個歷史時期,曾經是某國的領土(領土所屬權從來沒有改變過的地方也有,但極少,而且那也不會成為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