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舉行《雲南瑞麗江—大盈江流域發展規劃

2020-12-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原標題:4月24日雲南舉行《雲南瑞麗江—大盈江流域發展規劃(2020—2035年)》解讀新聞發布會

  4月24日,雲南舉行《雲南瑞麗江—大盈江流域發展規劃(2020—2035年)》解讀新聞發布會,請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趙修春,中共德宏州委常委,德宏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張輝出席發布會,介紹《規劃》出臺背景、主要內容、特色亮點等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主持人蔡祥榮: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雲南瑞麗江—大盈江流域發展規劃(2020-2035年)》解讀新聞發布會。今天的發布會將由省發展改革委、德宏州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規劃》出臺的背景、主要內容、特色亮點等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今天的發布人,他們是:   

  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趙修春先生;   

  中共德宏州委常委,德宏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張輝先生。

  應邀參加今天發布會的有中央駐滇、香港駐滇、雲南省各新聞媒體的記者朋友們,歡迎大家。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有兩項議程,我們依次進行。

  首先,請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修春先生發布新聞。

  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趙修春:

各位記者朋友:

  上午好!

  感謝大家對雲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省發展改革委工作的關注、關心和支持!

  近日,經雲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省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雲南瑞麗江—大盈江流域發展規劃(2020-2035年)》(雲發改地區〔2020〕406號,以下簡稱《規劃》)。為切實推動《規劃》實施,推進瑞麗江—大盈江流域(以下簡稱兩江流域)高質量發展,現就《規劃》出臺的背景情況和相關內容,向大家作簡要介紹。

  一、《規劃》出臺背景

  瑞麗江、大盈江屬伊洛瓦底江的重要支流,是雲南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國際河流,是德宏州的母親河。瑞麗江、大盈江流域地處「三亞兩洋」結合部,是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的重點區域,具備承東啟西、南聯北接「一帶一路」的地緣優勢。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德宏片區、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瑞麗邊境經濟合作區、畹町邊境經濟合作區以及中緬油氣管道等國家重大工程均落地此區域。高位推動兩江流域發展,對提升全省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為加快推動兩江流域發展,省發展改革委會同德宏州人民政府開展了《規劃》的研究起草工作,形成了《規劃》(送審稿),並已報省人民政府審定同意後正式印發。

  二、《規劃》主要內容

  《規劃》內容涵蓋兩江流域生態文明、對外開放、基礎設施、經濟發展、社會民生、城鄉融合等多個方面,全文約3.3萬字,除前言外,共9章34節,設置18個專欄。

  第一章「基礎條件」。一是明確了推進兩江流域發展的重大意義。推進兩江流域發展,有利於闖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路子,為邊疆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示範;有利於實現沿邊地區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建設繁榮富強新邊疆;有利於探索新時代雲南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新途徑,實現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有利於聯動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為輻射中心建設提供重要支撐,實現沿邊高水平開放。二是理清了發展基礎。兩江流域地處「三亞兩洋」結合部,自然人文資源豐富,綜合實力穩步提升。2019年,德宏州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9%,口岸進出口貨物量、進出口總額、出入境人員、跨境人民幣結算等指標高居全省第一,輻射中心前沿地位凸顯。三是分析了面臨的挑戰。兩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任重道遠,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高。2019年,全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5.3%。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較為突出,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在全省排第13位。開發開放政策效應尚未充分顯現,推動中緬務實合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拓展有待破題。

  第二章「總體要求」。《規劃》明確了統籌推進兩江流域發展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堅持生態優先、堅持創新引領、堅持協調發展、堅持開放共享4個基本原則,明確了「美麗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示範區、沿邊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流域綠色發展示範區4大發展定位,分別提出了2022年、2027年和2035年的發展目標。

  第三章「空間布局」。《規劃》提出,要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依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科學合理有序引導人口集聚,調整和優化流域總體空間結構,依託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完善流域城鄉體系,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形成「一核多點,兩帶一環」空間格局,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和城鎮發展水平。

  第四章至第八章為規劃的「主要任務」。一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兩江。《規劃》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堅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發展上限和依據,紮實推進環境綜合治理,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科學利用和有效管理自然資源,努力將兩江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走廊,為「美麗雲南」建設增光添彩。二是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構建暢通兩江。《規劃》提出,強化綜合交通體系「內聯外引」作用,構建我國面向西南開放交通樞紐,加快能源結構優化調整,豐富能源結構,積極開發綠色清潔能源,加快完善水網基礎設施,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國際通信樞紐,建立健全災害防治體系及預警機制,為兩江流域高質量發展打造良好的互聯互通環境。三是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構築活力兩江。《規劃》提出,緊緊抓住共建「一帶一路」、擴大沿邊地區開發開放、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重大機遇,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大通道、大樞紐、大基地、大平臺,著力打造「一帶一路」重要陸港、輻射中心關鍵節點和中緬經濟走廊門戶樞紐。四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富裕兩江。《規劃》提出,堅持「兩型三化」產業發展方向,圍繞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現代物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等產業,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產業發展模式轉變,為實現兩江跨越發展提供強大支撐。五是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創建幸福兩江。《規劃》提出,堅持核心帶動、組團發展、互動協作、城鄉一體,統籌協調流域城鄉關係,優化城鎮鄉村布局,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提升城鎮綜合吸引力、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流域更加宜居宜業宜遊。這五大任務涵蓋了流域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發展的各個方面,系統謀劃了流域發展的路線圖,同時通過專欄明確了一批重大工程,使重大任務具體化、項目化,確保重大任務落實到位。

  第九章「保障措施」。《規劃》明確: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實行州負總責、縣市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德宏州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分工,完善工作機制。省直有關部門要加強工作指導,在有關規劃編制、體制創新、政策措施、項目建設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加快推動兩江流域高質量發展。二是強化要素保障。針對兩江流域實際,加快完善政策支持,制定包括加快人才流動,強化用地保障,強化投融資保障等的要素保障機制。三是強化考核評估。建立規劃實施第三方評價機制,適時開展本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建立生態環境、經濟發展、民生福祉「三位一體」考核制度,強化流域各級黨委、政府對流域保護與開發的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與責任擔當。

  三、《規劃》的特點

  (一)突出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規劃》立足於兩江流域的資源優勢、發展基礎和區位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緊扣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提出的三大定位,從如何更好地發揮兩江流域的作用,來安排部署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

  (二)突出生態優先。《規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始終堅持生態效益是兩江流域最大效益,要求落實生態文明建設黨政同責,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三)突出協調發展。《規劃》強調流域幹流與支流、城鎮與鄉村、山區與壩區「一盤棋」發展的思路,要求協調人口、土地、資金等要素集約節約高效利用,優化基礎設施、產業結構、城鄉空間布局,形成統籌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四)突出開放共享。《規劃》強調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通過建立健全面向南亞東南亞合作交流機制,高水平建設對外開放平臺,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有力提升沿邊開放水平,實現流域內外攜手發展、共同發展、共贏發展。

  以上就是《規劃》的主要內容和有關情況,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蔡祥榮:

  感謝趙副主任的發布。下面,請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

  請問,規劃範圍和規劃期限是怎麼考慮的?發展目標是如何設定的?

  趙修春:

  謝謝您的提問,我來問答這個問題。

  規劃範圍為瑞麗江和大盈江流域,規劃面積約9122.9平方公裡,包括瑞麗江(瑞麗段)、芒市大河、南宛河、蘿蔔壩河、龍江、支那河、檳榔江、大盈江(盈江段)、戶撒河、南底河、伊洛瓦底江出境河流及怒江支流12個小流域,涵蓋德宏州全境。

  規劃期限為2020-2035年,15年的時間。

  具體來說,發展目標主要為:《規劃》分別設定2022年、2027年、2035年的目標任務。其中,到2022年,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得到有效管控,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瑞麗江幹流水功能區水質優於Ⅲ類水質標準,大盈江幹流水功能區水質保持或優於Ⅲ類標準,部分河段達到國家Ⅱ類水質標準,支流及重要湖庫水質滿足水功能區管理目標。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德宏片區、中緬邊合區及對內對外互聯互通取得重要進展,流域生產總值達680億元以上,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56%以上,口岸進出口總額達170億美元以上。抵邊行政村全部建成幸福小康村,建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集聚、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特色小鎮,五個縣市成功創建美麗縣城,城鄉融合發展呈現新面貌。到2027年,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步形成,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初步形成,流域綜合實力明顯提高。到2035年,全面建成美麗兩江、暢通兩江、活力兩江、富裕兩江、幸福兩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謝謝!

  雲南日報記者:

  請問,對瑞麗江—大盈江流域發展戰略定位是如何考慮的?

  趙修春:

  謝謝您的提問。《規劃》立足瑞麗江—大盈江流域生態、民族、沿邊三大優勢,以及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中的重要戰略地位,提出把兩江流域建成4個示範區的戰略定位。

  一是「美麗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強化流域科學保護開發,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在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生態環境聯保聯防聯控、資源有償使用、生態補償機制等方面作出示範,在中國最美麗省份建設中走在前列。

  二是「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示範區。高標準建設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德宏片區,加快陸、空、水通道和對外門戶樞紐建設,深化與緬甸及印度洋地區務實合作,在跨境電商、跨境產能合作、跨境金融、跨境生態環境保護、邊境管理、國際減貧等重點領域作出示範,實現流域內外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發展。

  三是沿邊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意識,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主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根本方向,以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根本途徑,在民生持續改善、發展動力增強、民族教育促進、民族文化繁榮、民族團結創建、民族事務治理等方面作出示範,構建新時代社會主義和諧邊疆。

  四是流域綠色發展示範區。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深化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這「三張牌」內涵,大力發展邊境旅遊文化、現代物流產業、生物醫藥和大健康、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現代裝備製造、綠色食品與消費品製造,培育壯大電子信息、航空產業,為跨境河流流域綠色發展作出示範,使兩江流域「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請問,關於「一核多點,兩帶一環」空間布局,具體是如何考慮的?

  趙修春:

  《規劃》堅定不移地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謀劃流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落實自然保護地體系管控要求,強化生態安全保護,科學規劃空間布局,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為基礎,依託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完善流域城鄉體系,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形成兩江流域生態保護與對內對外開發開放的「一核多點,兩帶一環」的流域總體空間布局。一核:以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為流域發展核心,打造成為中緬兩國邊境經濟貿易中心、輻射中心前沿國際陸港和沿邊國際文化交流示範窗口。多點:以芒市、盈江、隴川、梁河為流域發展重要節點。兩帶:以瑞麗江、大盈江流域範圍為邊界,以生態保護為重點,協調經濟社會發展各要素,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形成兩江生態保護帶。一環:以兩江流域高等級公路和規劃建設的沿邊鐵路為依託,形成綜合保護開發環線,推動芒市、瑞麗、隴川、盈江、梁河一體化發展。

  謝謝!

  雲南廣播電視臺新聞頻率記者:

  請問,《規劃》是如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

  趙修春:

  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規劃》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堅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發展上限和依據,紮實推進環境綜合治理,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科學利用和有效管理自然資源,努力將兩江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走廊,為「美麗雲南」建設增光添彩。

  《規劃》明確了「三山兩水一網多區塊」的生態安全空間格局,「三山」指由生態源地及緩衝區構成的大娘山生態帶、打鷹山生態帶以及高黎貢山南緣生態帶。「兩水」指瑞麗江和大盈江的生態岸邊帶,是生物多樣性及物種遷徙生態廊道。「一網」指以兩江幹流為骨架,由各級支流構成的河流網絡系統。「多區塊」指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盈江國家溼地公園、勐板河水源地等自然保護地以及生態林地構成的生態區塊。《規劃》通過保護水環境安全、水源地保護、主要河流環境治理、湖庫與溼地生態修復等舉措,構築以水為核心的流域生態安全格局。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空間、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等舉措,構建流域自然資源生命共同體。通過嚴格實施「三線一單」、推進森林植被修復、抓好重點區域綜合治理等舉措,強化生態環境保護。通過推進綠色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等舉措,營造綠色生態發展環境。

  謝謝!

  雲南廣播電視臺民族頻率記者:

  請問,《規劃》對促進德宏州經濟社會發展將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中共德宏州委常委,德宏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張輝:

  非常感謝您的提問,也非常感謝大家關心德宏州的發展。

  《規劃》的實施,將為德宏推進高水平開放、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是德宏州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又一次重大機遇。德宏州已加快推進35項重大專項規劃編制,謀劃包裝項目共7大類500餘個,預計總投資超過5000億元。同時,對《規劃》流域發展項目落實確定了時間表。預計到2022年,流域保護開發初見成效,森林覆蓋率達68.96%,城鎮汙水集中處理率達92%,流域生產總值達680億元以上,口岸進出口達170億美元以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9654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75元。實現流域高速公路縣縣通,初步形成鐵路、航空、高速公路、國省公路幹線連通境內外的綜合交通發展格局。成功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公平可及。預計到2035年,兩江流域保護發展全面完成,努力建成「美麗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示範區、沿邊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流域綠色發展示範區,推出一批可推廣可複製的國際河流保護開發經驗做法。

  中國新聞社記者:

  當前,雲南大力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兩江流域作為我國西南開放和前沿窗口,《規劃》如何貫徹這一發展要求?

  趙修春:

  謝謝您的提問。

  《規劃》提出,緊緊抓住共建「一帶一路」、擴大沿邊地區開發開放、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重大機遇,加快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大通道、大樞紐、大基地、大平臺,著力打造「一帶一路」重要陸港、輻射中心建設的關鍵節點和中緬經濟走廊門戶樞紐。在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方面,提出積極推動中緬經濟走廊建設、深化邊境人文交流、密切科技創新合作、創新文化交流合作、加強教育開放合作、促進醫療衛生交流合作、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擴大國內投資合作、拓展國際農業合作與貿易等舉措。在高水平建設國家對外開放平臺方面,提出高水平建設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建設中緬邊合區、持續推進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等舉措。在高標準建設現代口岸體系方面,提出加快完善現代口岸功能、加快跨境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做大做強進出口貿易、大力發展邊民互市貿易等舉措。在完善流域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機制方面,提出加強兩江源頭合作、推動開展流域國際協作、加強流域對內對外協調、推動完善雙邊合作法律法規體系等舉措。

  謝謝!

  蔡祥榮: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再提最後一個問題。

  雲南政協報記者:

  請問,下一步德宏州將如何抓好《規劃》的貫徹落實工作?

  張輝:

  為確保《規劃》的貫徹落實,德宏州將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發展改革委等省級各部門支持幫助下,全面推進各項任務落實,著力抓好5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加快制定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分工,完善工作機制,強化目標考核。

  二是強化要素保障。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投融資、耕地保護和建設用地、人才和技術等保障,積極推進「新基建」發展,不斷豐富流域保護要素保障。

  三是強化監督考核。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監督,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嚴格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健全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強化流域自然保護地體系監督管理。建立環境汙染「黑名單」制度,提高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及民生改善指標考核權重,強化各級黨委、政府對兩江流域保護與開發的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責任擔當。

  四是制定重點支撐規劃。圍繞流域保護發展總體思路,著眼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制定實施20項重點支撐規劃(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兩江流域(德宏州)國土空間規劃和大數據平臺建設,全面落實建設「五個兩江」任務。

  五是加大宣傳力度。突出宣傳兩江流域高質量發展重大意義、重大舉措和重大成果,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教育,倡導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講好兩江故事,凝聚最大共識,充分發揮媒體輿論引導作用,形成全社會、境內外共同推動兩江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濃厚氛圍。

  謝謝!

  蔡祥榮:

  提問環節到此結束。各位記者朋友們,《雲南瑞麗江—大盈江流域發展規劃(2020-2035年)》的出臺,是雲南省擴大沿邊地區開發開放,加速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舉措。把《規劃》轉化成雲南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實際力量,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也離不開在座新聞界的朋友們的大力宣傳。希望各位記者朋友以今天的發布會為契機,深入報導《規劃》的相關政策內容,並持續加大對雲南省新時代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工作的宣傳報導力度,為開創新時代雲南開放發展新局面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雲南舉行支持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發布會
    原標題:6月18日雲南舉行雲南省支持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  6月18日,雲南舉行雲南省支持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請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雲南省商務廳廳長趙瑞君,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雲南省商務廳副廳長寇傑
  • 推動綠色發展(137)丨未來,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有新目標(雲南發布)
    12月18日,《中共雲南省委關於制定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提出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堅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底線,鞏固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提升雲南「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世界花園」的影響力
  • 雲南鹿鳴河流域「封山育林」30年 生態修復顯效山清水秀重現
    原標題:雲南鹿鳴河流域「封山育林」30年 生態修復顯效山清水秀重現   「山清水秀,林茂糧豐。」雲南驛鎮大坡村的一塊紀念碑記錄著這裡曾經的景象。
  • 雲南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
    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貴升)中共雲南省委於12月21日,在海埂會堂召開新聞發布會,對中國共產黨雲南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雲南省委關於制定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進行深入解讀。
  • 雲南綠色鋼城規劃建設情況
    2018年8月2日至4日,省委書記陳豪到玉溪調研時,明確要求玉溪全力打造「雲南綠色鋼城」,推動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同時,正在抓緊編制雲南綠色鋼城總體規劃,積極整合原有市、縣兩級工業園區申報省級工業園區,籌建雲南綠色鋼城管委會。雲南綠色鋼城位於玉溪市級化念—大開門產業園,距玉溪中心城區60公裡,規劃面積約60平方公裡,包含玉昆、仙福兩個項目,計劃總投資365億元,項目建成後,將實現鋼鐵產能813萬噸,實現年產值560億元,年利稅35億以上。
  • 七彩雲南 熠熠發光 雲南體育蓬勃發展
    七彩雲南,不僅有絕美的風景,還有獨特的民族風情,更是適合開展體育活動的運動天堂。近年來,雲南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努力打造雲南特色體育,推進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  2020年,雲南省相繼出臺了《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建設體育強省的意見》《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實施意見》《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2020年雲南省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補助方案》等促進體育發展的相關文件。這些政策的出臺,猶如一劑強心針,全力推動雲南體育事業向更深、更廣、更強的方向邁開大步。
  • 產業合作走進雲南,漢麻、植物染差異化發展成亮點
    在保山舉行,國內輕紡、麻紡行業專家、企業家齊聚一堂,共謀紡織產業發展大計。  高勇在談到我國紡織產業現狀和發展趨勢時表示,通過紡織強國綱要的近幾年發展,2020年我國已基本建成紡織強國。他同時指出「十四五」期間,產業首先要抓高質量發展,其中包括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堅定不移走結構調整之路;綠色發展,要重點發展天然纖維和植物染色,特別像黃河流域的棉紡產業和雲南的漢麻纖維產業。
  • 雲南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服務國家戰略 體現雲南多樣性
    繆超 攝中新網昆明4月30日電(繆超)30日,雲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意見》(下稱《意見》)解讀新聞發布會,雲南省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將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同時還會體現雲南多樣性。
  • 雲南的「春天來了」北京向雲南「伸出橄欖枝」規劃一條高鐵到雲南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人們對生活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人民越來越關注休閒時光所以旅遊成為人們最好的休閒,去往不同的地方,可以看到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可以看到民族文化的差異。京昆高速鐵路簡稱京昆高鐵,京昆高鐵北起北京,途經西安、成渝,終點昆明,京昆高鐵北起北京,途經雄安、保定、太原、西安、成渝等地,最終到達昆明,連接華北和西南,貫穿京津冀、中原、成-渝和雲南中等城市群。
  • 七彩雲南 熠熠發光 正在蓬勃發展的雲南體育
    雲南開展的體育活動。供圖七彩雲南,不僅有絕美的風景,還有獨特的民族風情,更是適合開展體育活動的運動天堂。近年來,雲南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努力打造雲南特色體育,推進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2020年,雲南省相繼出臺了《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建設體育強省的意見》、《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實施意見》、《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2020年雲南省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補助方案》等促進體育發展的相關文件。
  • 雲南各市gdp排名2019 雲南省人均gdp排名2019
    雲南風景秀麗,河流眾多。省內跨徑長江、珠江、元江、瀾滄江、怒江、大盈江等。  2019年末,雲南省下轄16個地級行政區,常住人口4858.3萬人。全省生產總值23223.75億元,人均生產總值47944元,低於全國人均水平!  以下是雲南各市GDP排名:
  • 雲南的江河2020年06月06日 星期六06 花潮_ 雲南日報_雲南網
    雲南的江河水系複雜,縱橫馳展,可稱為江河的有600多條,較大的江河180多條;境內與出境海拔落差大,大都數千米;河道多為深山峽谷,兩岸懸崖峭壁,險峻綺麗;水勢或奔騰咆哮,或寧靜舒緩,姿態萬千;流域面積大,流程長,流出國家多;條條江河有性格,有情感,有故事,有風採。    發源於曲靖馬雄山的南盤江,古時稱溫水,在雲南境內曲折盤繞,一步三回頭地走出紅土高原。
  • 2019年雲南省各縣市gdp排名 雲南人均gdp排名2019
    雲南風景秀麗,河流眾多。省內跨徑長江、珠江、元江、瀾滄江、怒江、大盈江等。  2019年末,雲南省下轄16個地級行政區,常住人口4858.3萬人。全省生產總值23223.75億元,人均生產總值47944元,低於全國人均水平!  以下是雲南各市GDP排名:
  • 雲南舉行「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首場發布會
    原標題:11月25日雲南舉行「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 系列新聞發布會·綜合主題  11月25日,雲南舉行雲南省「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綜合主題新聞發布會,請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趙修春,雲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王宜國,雲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
  • 肥嚕嚕的雲南
    寶瓶口流淌出的肥嚕嚕景致,孕育出兩個世界級品牌,香格裡拉和三江併流,雖然在品牌的建設運營上,被擱置多年,但現在,伴隨大滇西旅遊環線概念的提出和規劃建設向前推進,意味著雲南優勢資源終於要盤活了。流動的水是可以改變方向並被調控的,面對南亞和東南亞兩個超級大市場,如果能調控流動的水又能完善立體大交通,擁有如此地緣優勢又守住了亞洲水塔寶瓶口的雲南,未來不知將要肥成什麼樣子。
  • 讓綠色告訴未來——雲南磷化集團高質量綠色發展紀實
    近年來,雲南磷化作為中國現代化露天磷礦採選基地,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積極推進「綠色礦山、綠色工廠、綠色產品」建設,主動融入滇池周邊生態環境治理,持續打造安全環保核心競爭力,在資源綜合利用、科技創新、環境保護、企地和諧共建等領域取得顯著示範效應和品牌效應,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綠色發展新道路。
  • 雲南旅遊景點免費去的嗎?怎麼規划去雲南旅遊
    雲南最有名的路線,就是昆明-大理-麗江了。雲南的景點很多,時間少的可以去打卡一下網紅景點。比如:大理古城、瀘沽湖 、麗江古城、玉龍雪山、香格裡拉等景點,那我們怎麼去規劃路線呢?雲南旅遊景點免費去的嗎D1:出發到昆明下機D2:石林+楚雄彝人古鎮+野生菌火鍋(必吃美食)+篝火晚會D3:大理洱海環遊+敞篷吉普車豪華遊艇+漁鷹表演+羅荃半島+蒼山+蝴蝶泉+土八碗砂鍋魚(超好吃)D4:大理古城+洋人街+拉市海+麗江古城+麗水金沙
  • 看雲南「明珠」常亮常清
    04異龍湖:水質提前2年實現規劃目標紅河州通過開展異龍湖水體達標3年行動、決勝異龍湖水體達標「衝刺行動」,全力推進規劃項目建設提速和50個具體問題整改清零,異龍湖水質提前2年實現規劃目標。05程海:應急補水工程年內完成程海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水利骨幹應急補水工程主體工程已完工並試通水,收尾工程將於12月30日前全部完成。程海是長江流域重要的內陸湖,流域水汙染防控任務艱巨,水生態修復任務繁重,水資源保護治理形勢嚴峻。
  • 回眸5年,雲南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成績閃亮
    成功打造了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成為雲南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完成整改31個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完善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雲南與四川、貴州共同推動建立赤水河流域水汙染防治生態補償機制,鼓勵跨州(市)建立流域內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將補償獎勵範圍從長江流域7個州(市)擴大到全省範圍,獎勵機制基本實現全省覆蓋,努力探索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運行績效評價體系。
  • 【「數字雲南」8月記】讓數位化賦能雲南智慧旅遊發展
    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雲南百姓走出家門,雲南人遊雲南逐漸成為新趨勢。此外,隨著跨省遊的恢復,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客來到雲南,在領略大美雲南優美自然風光的同時,也享受到智慧旅遊發展帶來的便利。截至9月1日,「遊雲南」APP及小程序服務次數近1.5億次;雲南省智慧旅遊工程研究中心揭牌,意味著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將獲得持續性的智力支持。本期,請跟隨「數字雲南」工作組,將目光聚焦雲南智慧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