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茶一味,淡久生香.

2021-02-28 書畫文化

書畫文化✎微信號:Taizhouwenhua

✎每月覆蓋20000000微信用戶 最受歡迎的文化類公眾號

傳播:傳統文化 | 書畫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茶道 | 文學 | 視覺


茶至無味仍餘香,人若無妄心自清。品茶,乃至品人生,要的是平實簡約,雅致純清。遊走浮生,凡事要看清,看淡,且行且珍惜。意境如茶,濃時不驕,淡時而有餘味,心境如禪,般若清欄,自若自清。禪在茶的餘味裡得道,茶在禪意裡衍生。禪茶一味,亦是人生滋味,淡久生香。

茶,一片片吸日月之精華,含山川之神韻的青翠,融水之潤、木之萃、土之靈、金之性、火之光,有著一種平心靜氣、清曠自若的淡泊,永遠保持著一種與世無爭的境界。

禪,冥思、純厚、枯寂、洞徹,解茶之曠達隨心,釋茶之圓融自在,金木水火土乃茶之五性,茶與禪乃至真至拙至天然……禪茶一味,可讓人淡靜,清心,沉思,寡淡少欲,心生清涼之意;讓人心境如禪茶,澄澈空明,平和寧然。

和尋常人相伴,品的是茶,參的是生活、瑣碎。和道合的人相伴,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心領神會。參的也不是禪,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通透。和大師,或是有修性、修心的人,參的才是禪。茶道,也是禪道,禪茶須是對著外境、心境、人境,缺一不可。三者兼具,才是禪茶。

得一靜字,便可洞察萬物、道通天地、思如風雲,心中常樂。道家主靜,儒家主靜,佛教更主靜。佛教常說:「禪茶一味」,在茶道中就是以靜為本,同時,以靜為美的詩句有很多,宋代杜小山有詩云: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遇水舍己,而成茶飲,是為布施;葉蘊茶香,猶如戒香,是為持戒;忍蒸炒酵,受擠壓揉,是為忍辱;除懶去惰,醒神益思,是為精進;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為禪定;行方便法,濟人無數,是為智慧。禪茶一味,茶心佛心,何異何殊?

茶葉不同,杯中的茶水亦不同,悟禪的意境也隨之改變。鵝黃清澈,淡雅的茶水,恰似久藏琥珀;湯明色綠,清新可人,宛若水洗翡翠。蘇東坡言「從來佳茗似佳人」,在輕盈升騰的水霧中觀看佳茗,婀娜多姿,美不勝收。

浮生若茶。我們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而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茶葉因為沸水才釋放了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們一脈脈人生的幽香!把生命看成是學習,把挫折看成是成長,把一切的泥濘坎坷,都當作是看不見的手,它推動著你,展翅翱翔。

禪茶一味,妙蘊人生,淡泊寧靜,虛懷若谷。一壺茶,盛放的是一顆雲水禪心,是一種人生態度。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靈去悟。「茶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手執一杯香茗,茶韻生香,融入靈性,一道茶煙,輕輕一嗅,便疏通了靈秀之身心,隱逸而恬淡,清寧而閒適。

相關焦點

  • 正續禪寺-如證禪師,講述何為禪茶一味
    這也是佛教文化從印度傳到中國以後,介入了我們平常化的一個概念 ,其實佛教裡面這個概念,禪茶一味對於沒有接觸過的人來講,是一個很玄奧的問題,他也講不出來,那麼其實禪茶一味它體現的是佛教禪修者的它能夠達到的一種平等,一如、不取象、不立差別、沒有分別的一種清淨狀態,才能稱為一味,有一味有兩味三味,形成分味的差別,這都不能稱為一味,那麼一味是什麼味呢?
  • 「禪茶一味」是什麼意思?|人在草木間
    一提修身,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不知道具體是什麼,好像聽過又好像沒聽過,其實修身作為儒家的基本要求,是每個人都要修的基本功,在修齊治平裡面,修身是第一位,也是底層,而茶就可以幫助我們修身,除了幫助世俗的人修身之外,茶對於宗教的修行修身也有很大幫助,其中」禪茶一味「廣為大家所知,但」禪茶一味「是什麼意思呢卻少有人知道,讓我們通過今天的課程來了解一下這些小知識吧。
  • 淨耀法師等「禪茶一味」書畫聯展將在臺灣開幕
    由中國佛教會理事長、財團法人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淨耀法師,馬來西亞佛青總會宗教導師繼程法師及藝壇名家周澄老師聯手舉辦禪茶一味書畫聯展
  • 國恩寺如禪法師妙談禪茶
    近日筆者有緣見到如禪法師,聽他講講在佛教思想中的禪茶是什麼樣子。「禪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過去有禪師說,挑柴運水無非道,行住坐臥皆是禪。意思是說,修行是在點滴功夫上,是生活中的努力,吃飯、喝茶無不是禪。」如禪法師從「禪」字開始解釋。
  • 禪茶 | 在一盞茶的功夫裡,品味悠然的心境
    一曲一淨土,一弦一清心。一禪一世界,一茶一人生。參禪,在生死輪轉中尋求徹悟解脫。品茶,目的是暫時放下俗事。茶中有禪機,茶中有佛理,投片片茗茶,融滴滴甘泉,飄縷縷清香,得杯杯凝露,品正清和雅,聽禪茶無生。禪和茶在佛教當中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喝茶講禪,茶道又與禪相結合,所謂禪茶一味,就是要通過茶去領悟禪的定義。茶中有禪,由世味煎熬,鳳眼薰染,經水衝泡,盈盈一波清碧,一釅一淡,知心知性。
  • 精選20餘種寺院自產素點、禪茶供大眾請購,幫助寺院自養
    特色介紹:海南澄邁金山寺作為藥師佛道場,追求把「蜂蜜」與「禪茶」有機結合,深入傳播「禪蜜一味」的健康理念。特色介紹:龍鬚有禪茶 ,祖師傳一葉,翠綠繞雲香,如天甘露味。龍鬚寺高海拔野生禪茶,天然無汙染綠色飲品,禪茶一味,品出龍須真味。
  • 修養身心 增長福慧 ——全國大學生禪茶素食夏令營回放
    組織全國大學生以夏令營形式,到被古今中外稱為茶禪祖庭的夾山寺集中體驗禪茶境界,透過「禪茶的平等觀」和「素食的慈悲觀」來修養身心,增長福德和智慧,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法不孤起,仗緣而生。
  • 景寧舉行惠明禪茶文化產業園項目開工儀式
    6月16日上午,景寧舉行惠明禪茶文化產業園項目開工儀式。儀式上,陳重宣布項目開工景寧縣委副書記、縣長鍾海燕在致辭中說,「省市縣長工程」——惠明禪茶文化產業園項目是立足農旅、文旅融合發展,輻射帶動鄉村振興的綜合性工程,對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斯裡蘭卡國家電視臺11次回放的禪茶音樂會,究竟特殊在哪裡?
    為了弘揚中華優秀禪茶文化,仁炟法師融合了禪詩、茶道、音樂、戲曲、舞蹈、情景劇等表現形式,創辦了「中華原創禪茶音樂會」。中華原創禪茶音樂會自2013年在深圳音樂廳首演成功後,又在北京、上海、濟南、成都、廣州等國內一線城市,以及斯裡蘭卡、印度、尼泊爾、泰國、不丹等國家演出十餘場。
  • 空山新語,詩意王維——終南禪茶名人名家話王維文化論壇活動記
    長安雅士生活之: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空山新語,詩意王維--終南禪茶名人名家話王維文化論壇活動如期舉行,現場怎一種人氣爆棚!長安雅士生活之:終南禪茶活動主持人:李朵長安雅士生活之:終南禪茶活動:本如法師長安雅士生活之:終南禪茶活動:書協主席麻天闊:福慧雙增長安雅士生活之:終南禪茶活動:琴士:王偉長安雅士生活之
  • 《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汪曾祺晚年回憶錄,憶海拾珠,散文成集
    「淡」源自於生活日常,而「濃」薈萃於熱愛生活進而見微知著的精神。散文主要記敘汪先生生活中重要的「他們」的點滴,雖是散文集,但全書脈絡不散,尤其前三章以童年、下鄉和大學時期為框架,篇幅之間自有承接,使讀者得以透過文藝大家的眼睛看到半個20世紀的變遷,生動,真實。平淡是心靈的單純與寧靜。
  • 喝茶講究三正、三穩、三淨、三修,淨空法師說:莫將一味變一昧!
    淨空法師說:莫將一味變一昧!從諗禪師常言:「吃茶去」,僅此三字,茶別無所有!一天坐著與朋友喝茶,聊著聊著說起了中國的茶文化。他問我,你怎麼看待中國的茶文化?對於茶道文化,你有怎樣的見解呢?我說:你問的這個可是大問題,著實讓我不知道從哪裡說起。
  • 釋永信5個字說禪茶,喝好一杯茶的六字簡言,戳中茶友痛點!
    茶文化即便是林清玄寫的禪茶一書《平常道,非常茶》,也僅僅是在涓涓流淌的質樸文字之中,多了一份因茶結緣的徹悟。茶文化似乎這樣的問題很普遍,不論是初入茶圈的人,還是涉圈已久的人,大家都想如魯迅先生所言:喝好一杯茶的清福!
  • 為什麼談的時間越久,感情越淡?如何逆轉?
    感情越來越淡的根本原因,是認知出了問題。感情需要經營,很多人意識不到這個問題,甚至有些人直接選擇漠視了。更有甚者,有些人被無知的自媒體給蠱惑了:認為男人就該為女人付出一切,不管女人做了什麼!感情,是怎麼變淡的呢?敏感不再感情的開始,我們的心情總是隨時在波動,對方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都是讓你產生無盡的美好的遐想,內心裡也總是小鹿亂撞,對對方的每一次愛意的傳達,你都特別敏感和敏銳,並以最快的速度給以對方回饋。
  • ​一句楚辭一味香(貮拾):甘蔗
    一位聖祖將草本之香升華到人格之芳,開創了楚文化最為活色生香的楚香體系。在楚辭中,遍地香草,滿紙花香,其中大多數都是楚香現今常用的香藥,於是以《一句楚辭一味香》來記錄楚香中的香草,品味楚香帶給我們生活最優雅的健康。
  • 人生,即使粗茶淡飯,也要活得活色生香
    活色生香,原來指花的顏色鮮麗,香味濃厚,也形容詩畫所描繪的景物生動逼真。所以,活色生香往往跟富足的生活密切相關。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過上富足的生活,大部分的人,往往過得是普普通通的生活,過的是粗茶淡飯的生活。
  • 因茶而美、因茶致富,「禪茶第一村」的茶葉種出一條致富路
    如今,他創建的「綠神茶苑」、茶工廠和禪茶文化體驗中心總規模達4000多平方米。周方林還把炒茶手藝傳授給大女婿和小女兒,甚至上幼兒園的孫女也成為茶道表演的「小網紅」。目之所及,在「小金姨娘」、周方林這些前輩的傳承帶領下,徑山茶品牌之路越走越寬。目前,徑山村茶園面積達3000餘畝,全村從事茶產業相關農戶數389戶,佔全村農戶總數77.18%。
  • 4種小病,不能一味硬抗,拖久了後果或會很嚴重
    很多癌症跟一些常見的小病有一定的聯繫,若不重視小病,拖久了可能就會增加癌變風險,4種小病,不能一味硬扛,拖久了後果或會跟嚴重,要重視,下面就向大家介紹一下。4種小病,不能一味硬扛,要儘早治療,以免拖久了變成癌01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