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言善辯,孔子門下最能幹的弟子,端木賜

2020-12-22 薩培喇談藝錄

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教育家,他的門下有許多弟子。在這些弟子中,端木賜以能言善辯,個人能力強著稱。端木賜,字子貢,在《論語》中,孔子常常稱呼他的字,以示親近。端木賜是衛國人,他比孔子小30多歲。有人說,孔子不喜歡端木賜,證據是《史記》中說,「子貢利口巧辯,孔子常黜其辯。」這樣的看法有些偏頗,從字面意思看,只能得出孔子經常和這位弟子辯論。師徒之間的辯論,有些時候也能說明關係親密。

端木賜被後人稱為「儒商鼻祖」,他個人能力很強,口才好,智商高,還會掙錢。從哪個方面看,都是個全才。孔子對他從事經商,略有微詞。《史記·貨殖列傳》中從另外一角度肯定了端木賜的貢獻,他通過經商活動,擴大了孔子學說的影響力。從推廣儒家思想的角度看,他功不可沒。

孔子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十分嚴肅,有的時候門下弟子遇到難題不敢向他請教。這個時候,端木賜就發揮了重要作用。端木賜會收集師兄弟的一些問題,遇到合適的時機向老師請教。孔子有的時候也會誇讚端木賜幾句,有一次孔子稱讚他的幾位弟子有君子之風,但是並沒有提到端木賜的名字。端木賜就直接問,「您看我怎麼樣?」孔子說,「你是瑚璉。」瑚璉是一種玉製品,廟堂上的禮器。孔子的意思是,端木賜可以身居廟堂,服務諸侯,造福百姓。這樣高的評價,說明他們師徒之間還是很親密的。

有些時候,孔子會主動和端木賜開玩笑。孔子問他,「你和顏回相比,誰的能力更出眾?」端木賜的確能言善辯,但他也會察言觀色。他知道這是老師跟他開玩笑,並不是真的想要得出什麼答案。於是,端木賜說,「當然是顏回能力更加出眾。顏回可以聞一知十,我只能聞一知二。」孔子很滿意他的應對回答,覺得端木賜有能力,還不驕傲,是個可造之材。

這些師生之間的日常對話,被載入《論語》之中,成為儒家的核心思想流傳後世。對於這些有意思的對話,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愛辯論,會觀色,還能經商掙錢,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這樣的人會顯得強勢而又市儈。端木賜不會給人這樣的感受,首先因為他本質善良,他信奉「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標準,他貫徹老師強調的道德規範。由於他身上具有的種種美德與種種能力,讓他這個人的形象更加鮮活。

孔子去世前,端木賜去看望他。孔子說,「賜,汝來何其晚也。」這說明孔子和這位弟子感情深厚,在臨終前盼著能夠多看幾眼。孔子死後,其他弟子守孝三年,端木賜在孔子墳前守孝六年。

拓展閱讀

孔門七十二賢之首,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

從木炭到石墨再到松煙墨,墨的歷史

借用蓮花讚美君子,周敦頤代表作《愛蓮說》

分段、刻漏、十二辰,古人的計時方法

相關焦點

  • 孔子門下十大弟子
    本章記敘孔子門下十位分別在四個方面突出的弟子,所謂孔門四科,分別是:德行科、言語科、政事科、文學科。「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孔子第一是重德行,德行是根本。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四位,是德行最突出的。德行,在心為德,施之為行。
  • 孔子「四科十哲」具體指的是誰?孔子的知名弟子知多少
    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而孔門的知名弟子莫過於「四科十哲」了,「四科」指的是「德行」、「政事」、「言語」和「文學」四類別,而十哲對應在四個類別裡分別是:1、德行:子淵、子騫、伯牛、仲弓;2、政事 :子有、子路;3、言語:子我、子貢;4、文學:子遊、子夏。上面都是他們的字。
  • 「孔子箴言故事」中庸哲理——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
    《論語·雍也》中孔子說「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民鮮久矣。」他把中庸作為人間最高的道德。可惜現在百姓們多不實行了。《說苑·雜言》記載著孔子與其弟子卜商(子夏)的一番對話。很令人深思。有一天,子夏問孔子:「顏回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顏回啊!在誠信方面超過我。這個弟子很有仁德,很講誠信。」又問:「子貢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端木賜啊!在口才方面超過我。他能言善辯,辦事能力比我強」。接著又問;「子路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仲由啊!在勇敢方面超過我,這個人豪爽勇武,嫉惡如仇比我強」最後問;「子張這個人怎麼樣?」
  • 孔門七十二賢之首,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
    孔子有幾千名弟子,其中聲名顯赫的有72位,被稱為「孔門七十二賢」。孔子的72位賢徒中最受認可的是顏回,後人尊稱他為「復聖顏子」。《論語》中記載了孔子的語錄,在這些對話中孔子對各位弟子有褒有貶,唯獨對顏回都是讚揚的話。有人說,孔子厚待顏回,因為他們二人是老鄉,這樣的說法過於偏頗。
  • 紀念孔子誕辰2571年|孔子弟子
    1、閔損(前536——前487年),字子騫,魯國人,孔子學生,在孔門弟子中以德行和顏回並稱。2、冉耕(前544——?年),字伯牛,魯國人,孔子學生,在孔門弟子中以德行著稱。3、冉雍(前522——?年),字仲弓,魯國人,孔子學生,其父為「賤人」,孔子曾稱許他的德行,並謂「雍也可使南面」。《荀子》書中亦曾以「仲尼、子弓」並提。
  • 孔子有三千弟子,他最喜歡哪個學生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開辦學校,教導弟子。據說他總共有3000弟子,其中的72位弟子可以稱之為「賢者」。那麼問題就來了,在這麼多弟子中,有沒有哪位是孔子特別偏愛的弟子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孔子的教育理念談起。孔子認為,任何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並且任何人都應該接受教育。
  • 歷史上著名的能言善辯之人,一張嘴改變了五個國家的命運
    歷史上著名的能言善辯之人,一張嘴改變了五個國家的命運黃渤在娛樂圈裡有名的高情商之人,他在金馬獎上的精彩表現一直被很多人奉為經典,其實縱觀歷史,各時代不乏能言善辯之人,如張儀蘇秦3、端木賜端木賜就是孔子的高徒子貢,他善於辯論,辦事通達,孔子說他是瑚璉之器,評價很高。有一年,齊國想伐魯,孔子聽說了,就像讓他的學生去制止,學生們也很積極,子路請出,孔子不許,子張、子石又請出,也不被允許。直到子貢出來,說我去吧,孔子才說好,你去吧。
  • 孔子被弟子氣得說了句髒話,沒想到流傳2500多年,今成老師慣用語
    2018-11-27 21:46:16 來源: 一杯那清茶 舉報   眾所周知,孔子自古以來都是我國最有影響力和最尊貴的思想家
  • 弟子偷懶,孔子氣得說了句髒話,結果流傳至今,現在的老師都愛說
    眾所周知,孔子是我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尤其是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更是受到了歷代統治者們的推崇,成為了2000多年來中華文化的正統思想。正因為如此,孔子在國人們心中的地位非常高,是後世公認的「千古聖人」。
  • 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他最喜歡的為何是顏回?
    孔子一生致力於傳師授業,到他晚年的時候,號稱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便有七十二人。在這七十二人中,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顏回。顏回跟孔子一樣都是魯國人,他字子淵,十三歲就跟著孔子學習了。顏回問孔子:老師,什麼叫做仁?孔子回答道:你要控制好你自己,一切按照禮的標準實行,不要搞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這樣天下人就會覺得你是個仁德的人。
  • 弟子做好事不求回報,為什麼卻被孔子狠狠責備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端木賜)在國外贖回一個魯國人,他覺得自己不差錢,君子應該重義輕利,為國家做點小貢獻不應該要求回報,於是回國後就拒絕了國家給的獎勵。子貢覺得自己做好事不求回報開了一個好頭,別人都會向自己學習,師父知道後肯定會高興的,於是就把這事告訴了孔子。
  • 孔子給弟子一句「髒話」,流行了兩千多年,如今成了口頭禪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62,閱讀約2分鐘縱觀古代先賢,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可能是孔子。無論在當今社會,還是在古代帝王中,孔子都備受尊崇。特別是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後,孔子的地位日益拔高。
  • 他名氣比孔子大,弟子比孔子多,孔子掌權後卻殺了他,還暴屍三日
    商鞅在年輕時代也是屬於典型的「懷才不遇」,他投奔到魏國公叔痤的門下,公叔痤聽從他的意見但是卻並不給他足夠的權力,只是讓他做了個整理文書的小官。 但是孔子曾經也有一個懷才而被任用的機會,但是卻因為他手段過於激烈而早早的失去了執政機會而最終失敗。這其中跟他殺死了一個弟子比他還多的人有一定的關係。話說公元前496年,50多歲的孔子回到了魯國。由於他的名聲傳播到了當時各個諸侯國耳朵裡,魯國國君魯定公也聽說了他。
  • 聖人門下72賢:孔子肥水不流外人田,兩位弟子一個女婿一個侄女婿
    開頭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小故事:孔子在弟子中選女婿、侄女婿。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這是論語公冶長篇的開頭。說的是孔子兩位弟子,公冶長和南容,一個孔子選做女婿,另一個孔子選做侄女婿。
  • 孔門十哲:孔子的十大弟子都是誰?
    每天3分鐘 獲得1個國學知識 第十四期:孔門十哲 孔子門徒眾多,除了弟子三千,七十二賢,還有著名的孔門十哲。所謂孔門十哲,就是孔子的十大弟子。
  • 孔子弟子稱「子」現象研究
    上面那一章曾參語錄,應該是曾參20多歲,投身孔子門下不久,剛剛有了自己的弟子,孔子還在世時說的話。曾參的弟子聽不懂祖師爺的話,曾參就解釋給自己的弟子聽。孔子72歲去世,其時曾參年僅26歲。曾參26歲以後,孔子已經去世,就不可能參與這次談話了,由此我們可以推定他們師徒祖孫三代人這次談話的大體時間。
  • 看顏值真會有看走眼的時候,連孔子也這麼說
    其實翻譯成老話就是以貌取人嘛……以貌取人其實是一個使用很廣泛的成語,意思是指根據外貌來判別人的品質和才能,這個故事出自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話說孔子是春秋時期的大教育家,他一生收了很多學生,據說有3000多人。這麼多學生收到門下,不知筆試有沒有,面試一定是少不了的!那麼他是不是每個學生都沒有看錯,慧眼識珠呢?
  • 聖人孔子:弟子是聖人,孫子是聖人,兒子為何是個「二世祖」?
    儒家思想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孔子是歷代公認的至聖先師,孔子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出類拔萃者七十二人,合稱「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繼承和傳播者,而弟子中最出色的兩位顏回、曾參,更是都有聖人之稱。
  • 秦國的孔子弟子
    十八歲娶壤駟氏,十九歲母嬴氏卒,二十歲父公勝卒,二十二歲遵父遺命,適魯從學孔子,二十三歲,與南宮敬叔、仲由諸賢從孔子適周問禮,二十七歲自魯歸,二十九歲生子策,三十四歲生子篤,三十五歲在魯從孔子觀魯桓公廟。四 十歲復西歸,設教 漁陽。五十八歲伯魚卒,伋往吊,復留魯四載,及孔子卒,弟子皆服心喪三年。伋西歸時六 十五 歲,又明年,六十六歲卒於家,葬汧水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