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他最喜歡的為何是顏回?

2020-12-14 腦洞趣味歷史

孔子一生致力於傳師授業,到他晚年的時候,號稱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便有七十二人。

在這七十二人中,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顏回。

顏回這人,簡直是學霸中的學霸,什麼「孔門十哲之一,孔門七十二賢之首,儒家五大聖人之一」的稱號,統統被他收入囊中。

一、顏回真是一個君子啊!

顏回跟孔子一樣都是魯國人,他字子淵,十三歲就跟著孔子學習了。

顏回問孔子:老師,什麼叫做仁?

孔子回答道:你要控制好你自己,一切按照禮的標準實行,不要搞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這樣天下人就會覺得你是個仁德的人。

顏回記住了孔子的話,他決心要做個符合「禮」的人。

怎麼做呢?

做人,要知足常樂;

為政,要以民為本;

從師,要恭恭敬敬。

不過,孔子生活的時代,諸侯們天天忙著爭霸,時局動蕩不安,誰又有心情去聽你如何施行仁政的學說呢?

索性,顏回也就不去當官了,始終陪伴在孔子身邊,對此,孔子卻讚譽有加: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需要他的時候,他便濟世救民;不需要他的時候,他便隱於俗世。能夠這樣不慕名利,一切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唯有我和你顏回了。)

無怪乎孔子對於這個貼心的弟子,特別滿意,想來若是有人能夠有顏回的才華、品行,也能很討老師們喜歡吧?

二、學霸和孔聖人的日常

顏回和孔子兩個人之間的關係,處於父親和老師之間。

顏回看向孔子的眼神裡,都泛著崇拜的光芒。

有一次,顏回在聽完孔子的課後,感嘆道:對於老師的才華和品德,我抬頭仰望,越是覺得高,我埋頭鑽研,越鑽研越覺得堅固。看上去老師就在我的面前,可當我走上前來,卻發現老師又好似在我的身後……

《論語·子罕》曰:「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學霸顏回想了很多,在他二十九歲那年,【發盡白】。

隨後不久,便英年早逝了。

顏回死的時候,孔子痛哭流涕,他想顏回了:自從我有了顏回,門人們越來越親近。

這件事過去很久後,魯哀公問孔子:先生門下的弟子誰最好學呢?

這件事又勾起了孔子的傷心事:「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文/劍驚禪

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關注我,如果您有什麼想要分享給我的內容,也可以留言探討呢。

相關焦點

  • 孔子有三千弟子,他最喜歡哪個學生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開辦學校,教導弟子。據說他總共有3000弟子,其中的72位弟子可以稱之為「賢者」。那麼問題就來了,在這麼多弟子中,有沒有哪位是孔子特別偏愛的弟子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孔子的教育理念談起。孔子認為,任何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並且任何人都應該接受教育。
  • 孔門七十二賢之首,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
    孔子有幾千名弟子,其中聲名顯赫的有72位,被稱為「孔門七十二賢」。孔子的72位賢徒中最受認可的是顏回,後人尊稱他為「復聖顏子」。《論語》中記載了孔子的語錄,在這些對話中孔子對各位弟子有褒有貶,唯獨對顏回都是讚揚的話。有人說,孔子厚待顏回,因為他們二人是老鄉,這樣的說法過於偏頗。
  • 山東曲阜的「陋巷」,顏回住在這裡,他是孔子最得意門生
    在陋巷,很容易想起「簞食瓢飲」這個成語,形容的就是住在簡陋的房子裡,家無隔夜糧,卻依舊淡然處之,不改其樂的顏回。顏回,字子淵,魯國人,居住在今山東省曲阜市舊城內的陋巷街,顏廟所在之地,尊稱復聖顏子,春秋末期魯國思想家,孔門七十二賢之首。
  • 「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孔子的教學優秀率真的這麼低嗎?
    孔子像大家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但可能沒多少人算過孔老師的教學優秀率。2.4%?是的,就是2.4%。這麼低的優秀率,孔子的私立學校是怎麼辦下去的?漆雕開塑像更有名的當屬孔子最喜愛的學生顏回,堅守善道,居陋巷而怡然自樂。他不幸早死,孔子悲痛不已。
  • 孔子:我為什麼喜歡顏回
    孔子因此得了個「有教無類」的美名。據說,孔子一生教過三千多個學生。比較出名的有七十二位,即人們所說的「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  「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大約由南宋的兒童啟蒙讀物《名賢集》中的「三千徒眾立,七十二賢人」衍生而來。《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 孔門七十二聖賢中,顏回並無過人之處,為何獨得孔子偏愛?
    據說他的弟子一共有三千多人,著名的有孔門七十二聖賢。孔子與其弟子們的言行都被記錄在《論語》中,讓兩千多年後的我們能夠窺見一點聖人的智慧。在《論語》中,孔子經常誇讚顏回,可以說是獨得孔子偏愛。但是仔細了解顏回過後,發現他與其他的師兄弟相比,並無過人之處,為何孔子會偏愛於他?
  • 孔子「四科十哲」具體指的是誰?孔子的知名弟子知多少
    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而孔門的知名弟子莫過於「四科十哲」了,「四科」指的是「德行」、「政事」、「言語」和「文學」四類別,而十哲對應在四個類別裡分別是:1、德行:子淵、子騫、伯牛、仲弓;2、政事 :子有、子路;3、言語:子我、子貢;4、文學:子遊、子夏。上面都是他們的字。
  • 聖人孔子:弟子是聖人,孫子是聖人,兒子為何是個「二世祖」?
    儒家思想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孔子是歷代公認的至聖先師,孔子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出類拔萃者七十二人,合稱「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繼承和傳播者,而弟子中最出色的兩位顏回、曾參,更是都有聖人之稱。
  • 孔門十哲:「復聖」顏回的一生
    孔子,作為一代儒學聖人,萬世師表,受萬人敬仰。其門下有弟子三千,這個「三千」是一種泛指,或許沒有那麼多,或許還不止。孔子周遊列國十四載,往大了說,在他傳播思想的過程中,接受過他思想的薰陶能從中有所啟迪受益者,皆可以師待孔子。而在這無數的弟子中,真正能讓孔子看好、認同的「得意門生」並不多。
  • 他是唯一和孔子打過架的弟子,臨死前說出一句名言
    眾所周知,孔聖人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可謂桃李滿天下。卻有這麼一名弟子曾多次欺負孔子,兩人還打了一架。子路作為孔門十哲之一,年輕時性格豪放,他喜歡戴雄雞式帽、佩公豬裝飾的寶劍四處耍酷,好勇鬥狠,生死看淡,不服就幹。
  • 孔子最偏愛的弟子是誰?不是顏回和冉求,而是傳承孔子衣缽的他
    孔子有3000弟子,72得意門生,每當提到他如此龐大的徒弟數目時,我們都會想到傳承至今的「因材施教」,而在72得意門徒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出名的有窮而好學的顏回,孔子曾經為他的死去痛哭流涕,有性格直率的仲由(子路),有多才多藝的冉求,孔子曾經對他大加稱讚,但如果要從他的
  • 被後人誤會解讀孔子和魯哀公的對話,導致復聖顏回被低估
    三千年前的大成至聖孔老夫子,有三千門徒,七十二賢人,其中年紀輕輕的顏回,是孔最鍾愛的弟子。但是後人對於顏回的認知,都是比較片面且簡單,作者認為,造成這一原因的主要所在,就是後人對於孔老夫子與魯哀公的對話產生了錯誤的理解有,所以才有後世錯解顏回的結果。
  • 儒家四聖,孔子、顏回、孟子、曾國藩
    儒學在中國的歷史地位是不可代替的,最根本的原因,儒學很好的保護世俗文化.我們可以發現,在中國,神學和宗教從來沒有佔據文化主流位置,因此中國文化延續了5000年,這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先說孔子,貴族血統,家道沒落,從事儒這個職業。老夫子開創了私塾,普及教育。在今天的人眼中,就是一個私立學校的校長。老夫子弟子三千,72賢。
  • 看看教出72賢者孔子的「教育經」,古人智慧能幫到你!
    今天帶大家一起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統治了中國2000年之久。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他的思想對中華民族影響深遠。要說我們現在人人都可以去上學,還得感謝孔子呢。
  • 孔門弟子三千 為何聖人只愛他一個人
    對於儒家來說最快樂的事就是——學習在孔門三千弟子當中,最閃耀的兩顆明星,一文一武,分別是子路和子貢。子路是勇氣和擔當的代表。可是在孔聖人心目中,最喜歡的弟子卻是——顏回!結果孔老師很感傷的說:「好學生嘛,以前倒有一個,叫顏回,顏回死後就沒聽說有什麼好學生了。」子貢能力那麼強,子路那麼有擔當,其他弟子中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比比皆是。為何偏愛顏回呢?因為顏回有「儒本」,有學習精神。
  • 孔子其人及其弟子三千,桃李爭芳
    據傳,孔子有學生三千,其中精通六藝的全才,即學得孔老先生全部知識的有七十二人。但七十二弟子,並非人人出名,其中比較有知名度的,有顏淵(顏回)、子路(仲由)、子貢和樊遲等人。當然,顏淵也有缺撼,他不注重體育鍛鍊,以至二十九歲就滿頭白髮了,三十二歲就去世。
  • 顏回剛毅且木訥,但孔子對他的讚揚最多,死時孔子竟然仰天痛呼
    顏回,生於公元前521年,字子淵,亦稱顏淵,是孔子最得意、最鍾愛的弟子,以德行著稱。他為人謙遜好學,對孔子非常尊重,無事不從,無言不悅。不幸英年早逝。漢代時起,顏回被列為孔子弟子中七十二賢之首,並獲得和孔子同時被祭祀的榮耀。
  • 孔子弟子三千,精通六藝者七十二人,其餘湮沒無聞,皆是不為之過
    孔子是戰國時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天下為己任,一生積極於施行他的仁政,奔走列國之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以致處處碰壁,到了晚年則有道窮之嘆。他致世太平的理想雖然沒有實現,然而他從政之餘所致力的教育事業,卻開了花。開創了儒學,形成一種儒家文化,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 能言善辯,孔子門下最能幹的弟子,端木賜
    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教育家,他的門下有許多弟子。在這些弟子中,端木賜以能言善辯,個人能力強著稱。端木賜,字子貢,在《論語》中,孔子常常稱呼他的字,以示親近。端木賜是衛國人,他比孔子小30多歲。有人說,孔子不喜歡端木賜,證據是《史記》中說,「子貢利口巧辯,孔子常黜其辯。」
  • 為何孔子對顏回的死痛惜再三?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季康子,即季孫肥,春秋時期魯國的正卿,事魯哀公,此時魯國公室衰弱,以季氏為首的三桓強盛,季氏宗主季康子位高權重,是當時魯國的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