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其人及其弟子三千,桃李爭芳

2020-12-14 超凡博弈

據傳,孔子有學生三千,其中精通六藝的全才,即學得孔老先生全部知識的有七十二人。

但七十二弟子,並非人人出名,其中比較有知名度的,有顏淵(顏回)、子路(仲由)、子貢和樊遲等人。

當然,顏淵也有缺撼,他不注重體育鍛鍊,以至二十九歲就滿頭白髮了,三十二歲就去世。

這一點毛主席在1917年4月發表的《體育之研究》中也有指出:

「三育並重,然者之為學者詳德智而略於體。及其弊也,僂身俯首,纖纖素手,登山則氣迫,涉水則足疼。故有顏子而短命。」

「且觀自來不永壽者,未必其數之本短也,或亦其身體之弱然爾,顏子則早天矣」。

不管怎樣,顏淵他少年好學,且成績顯著,被孔子視為正宗傳人,應該是最好的學生。

我們知道,孔子的教育有六門課程:禮、樂、射、御、書、數。後來,並以此影響及教出顏回、曾參、子思、孟子這四大賢人。

子路是孔子學生中年齡最大的,子路為人爽直。

孔夫子曾對他說,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懂就是懂,不懂得就是不懂。懂一寸,就講懂一寸,不講多了。

孔子自從得了子路這個學生,心情就比較平靜了。

子貢應該是個縱橫家,子貢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

所以,馮夢龍評子貢是:

「直是縱橫之祖,全不似聖賢門風」,

還是有失偏頗的,毛主席就很不以為然,曾予以批駁:

「什麼聖賢門風,儒術偽耳。孟軻、韓非、叔孫通輩,都是縱橫家。」。

子貢這個人頗有口才,遊說五國很有功效。

孔子的有一學生曾向孔子請教如何耕田,孔子說:

『不知道,我不如農民。』又問如何種菜,他又說:『不知道,我不如種菜的。』」

這個學生就是樊遲。這說明孔子不太注意人民的經濟生活。因為。他的學生樊遲問起他如何從事農業的話,他不但推開不理,還在背後罵樊遲做『小人』」。

孔子無疑是教育大師,他的學生宰予,白天睡覺,孔子就罵他『朽木不可雕也』。

孔夫子自己也是勤學的的,他的心問也不是一下子從學堂裡學到的,三人行必有吾師。

他就有一個老師叫做項橐,這是有書為證的,

昔仲尼,師項橐』,

這個在《三字經》裡有記載。

孔子學問思想,主要還是在當先生做教育,魯國做官實踐中,才慢慢形成他的獨特思想體系的。

在具體教學方法上,孔子往往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講課。

如果,老師不根據學生要求學什麼東西,而全憑自己教這個方法大概是不行的,這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

比如,同一個問題,他答覆子路的跟答覆冉有的就不一樣。

子路是急性子,對他的答覆就要使他慢一些。而冉有是慢性子,對他的答覆就要使他快一些。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後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創始者。字仲尼。魯陬邑(今山東曲阜)人。

先世為宋貴族,遷魯。初為小吏,後聚徒講學。周遊列國。

曾整理研究《詩》、《周易》等文獻,並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有《論語》二十篇,為孔門師徒問答,其他言行散見於先秦諸書籍。

自漢代以後,孔子的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對後世影響極大。

相關焦點

  • 「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孔子的教學優秀率真的這麼低嗎?
    孔子像大家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但可能沒多少人算過孔老師的教學優秀率。2.4%?是的,就是2.4%。這麼低的優秀率,孔子的私立學校是怎麼辦下去的?在繼續討論優秀率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1.孔子提倡「有教無類」。「有教無類」的意思是對任何人都給予教育,不分高低貴賤。從孔子弟子的出身來看,下層的平民佔了大多數,有的甚至還是有過前科的人,比如說公治長。孔子認為他雖然進過監獄卻不是他的過錯,後來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 孔子弟子三千,精通六藝者七十二人,其餘湮沒無聞,皆是不為之過
    孔子是戰國時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天下為己任,一生積極於施行他的仁政,奔走列國之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以致處處碰壁,到了晚年則有道窮之嘆。他致世太平的理想雖然沒有實現,然而他從政之餘所致力的教育事業,卻開了花。開創了儒學,形成一種儒家文化,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 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他最喜歡的為何是顏回?
    孔子一生致力於傳師授業,到他晚年的時候,號稱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便有七十二人。在這七十二人中,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顏回。顏回這人,簡直是學霸中的學霸,什麼「孔門十哲之一,孔門七十二賢之首,儒家五大聖人之一」的稱號,統統被他收入囊中。一、顏回真是一個君子啊!顏回跟孔子一樣都是魯國人,他字子淵,十三歲就跟著孔子學習了。顏回問孔子:老師,什麼叫做仁?
  • 拙讀《論語》第二百六十九篇:看看孔子三千弟子中排名前十的學生
    拙的體會:孔子弟子三千,出了七十二賢人。這都是非常優秀的了。本篇中孔子列出的這十位更是優秀當中的優秀。孔子按其專長(可以理解為專業領域)不同,把這十位分別列舉了出來。孔子多次讚譽顏淵,但是他只停留在孔子的言說中,並沒有建功立業,也沒有著書立說,也沒什麼突出的事跡流傳於世。他不幸29歲時早死,後世稱其為「復聖」。閔子騫也是出身貧寒,先祖為早期魯國國君。被列入二十四孝之中,以孝著稱。他早年喪母,其父親取了繼母后又生了兩個弟弟。其後母偏心,但他為了維護一家的和睦而單衣順母,後來出現鞭打蘆花的事情。在魯國做過官,也拒絕過做官。
  •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讀完之後有這些感悟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及教育原則等。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 秦國的孔子弟子
    跟隨孔子學習的弟子有三千人,精通六藝被後世尊為先賢的弟子有七十七人①。這些人中,「秦祖、壤駟赤、石作蜀、燕伋四人皆是秦國人②,為秦國傳播儒家思想做出了重要貢獻。據《秦州志》記載:秦州文廟設秦祖祠,祠聯曰「聖績怙行,眺百二河山,不礙春風時雨至;儒宗傳學,數三千弟子,誰攜關月隴雲來。」二、石作蜀,字子明,號卓子,秦④冀縣(今甘肅省甘谷縣)人。生於周敬王元年(前519),卒於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據《甘谷縣誌》記載,其自幼好學,聞孔子在魯設館授徒,不遠萬裡,負笈東遊,投身孔門。「從刪述,受詩書」,終成身通六藝的賢人。
  • 孔子「四科十哲」具體指的是誰?孔子的知名弟子知多少
    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而孔門的知名弟子莫過於「四科十哲」了,「四科」指的是「德行」、「政事」、「言語」和「文學」四類別,而十哲對應在四個類別裡分別是:1、德行:子淵、子騫、伯牛、仲弓;2、政事 :子有、子路;3、言語:子我、子貢;4、文學:子遊、子夏。上面都是他們的字。
  • 孔子病逝,其弟子守墓三年便紛紛離去,為何子貢還要再守三年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對封建後世的思想體系變遷影響深遠,桃李滿天下的一代大儒「孔子」駕鶴西歸,因病逝世。那麼接下來孔子那諸多弟子所需要面對的頭等大事,必然就是孔子的喪葬事宜了。那麼將孔子看成他這些弟子的父親也不為過,所以,其弟子為孔子守墓三年更是理所應當,可問題是在這些弟子中,有一個叫「端木子貢」的弟子。在其他弟子守墓三年期滿紛紛離去的時候,他卻沒有離去,而且還要獨自一人再守三年,前前後後總計為孔子守墓六年。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孔子有三千弟子,他最喜歡哪個學生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開辦學校,教導弟子。據說他總共有3000弟子,其中的72位弟子可以稱之為「賢者」。那麼問題就來了,在這麼多弟子中,有沒有哪位是孔子特別偏愛的弟子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孔子的教育理念談起。孔子認為,任何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並且任何人都應該接受教育。
  • 孔夫子掛腰刀—文武雙全,那麼歷史上的孔子到底是不是文武雙全?
    1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春秋時期偉大教育家,桃李滿天下,流芳百世,其思想影響了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乃至輻射全世界。關於孔子的詩詞成語歇後語有很多,其中有一個:孔夫子掛腰刀——文武雙全。那麼歷史上的孔子到底是不是文武雙全呢?前往下看。
  • 弟子不聽話,孔子吐口而出罵了一句髒話,如今卻成千古名言
    在所有中華兒女的心目中,孔子定然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燦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引領著社會發展的先驅,更是鑄造人思想的指路明燈。在千百年的歲月中,多少人將孔子所確立的儒家學說奉為經典,多少人對孔子所講述的道理稱頌不已。
  • 孔子弟子稱「子」現象研究
    《孟子》常常引用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其中許多語錄不見於今本《論語》,或許曾參師徒沒有收進《論語》的一些簡牘,孟子當時尚可看到不少。如果這一推測不無道理,那麼孟子尊稱閔損為「閔子」,或許還與其他尊稱閔損為「閔子」的遺簡有關,也就是還與閔損別的語錄有關。再如冉求,字子有,魯國人,小孔子29歲,孔子晚期弟子。
  • 孔門十哲:孔子的十大弟子都是誰?
    每天3分鐘 獲得1個國學知識 第十四期:孔門十哲 孔子門徒眾多,除了弟子三千,七十二賢,還有著名的孔門十哲。所謂孔門十哲,就是孔子的十大弟子。
  • 從科學的角度評價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 孔子對弟子很生氣,罵他了一句不好聽的話,結果成了千古名言
    做老師的,如果不嚴格要求學生,那就是老師偷懶,沒有盡到人師的責任。一個好老師,一定是對學生嚴格要求的老師。這話不是小編杜撰的,而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示範給我們的。三千人,這個數字是相當可觀的,更何況,這三千多人中,名人就有七十二個,號稱「孔門七十二賢人」。能被稱得上「賢」,那在當時社會的影響力,不亞於現在的博士後、院士。這樣的教育成果,在幾千年的中國,恐怕也只有孔子一人了。
  • 被罵「朽木」卻在三千人大考中考進前十!《論語》的弟子
    《論語》中出現的孔門弟子,共24人,排名不分先後。1、有若,姓有,名若,字子有。外貌酷似孔子,被尊稱為有子。2、子遊,姓言,名偃,字子遊,孔門「十哲」之一,孔子曾稱讚說正是因為有了子遊,自己的學說才得以在南方傳播。3、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以繼承和傳播孔子有關孝道的思想而聞名,後世儒家尊稱其為「宗聖」。
  • 孔子價值:聖賢哲人孔子,為什麼年少不以為然,成人卻倍加推崇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面,開辦私學,使平民子弟也能受到教育,相傳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賢者七十二人。
  • 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魯智深為何被砍成碎片,結局如此悲慘?
    如今,孔子是全世界人民學習的楷模,作為我國古代的先賢,今天學生的課本中,依然有孔子的語錄。不僅在中國,現在很多外國人還在學習孔子,在美國,人們不知道是誰說了一句名言,就會認為是孔子說的。雖然現在很多人反對孔子,但他們並沒有研究孔子。
  • 聖人孔子:弟子是聖人,孫子是聖人,兒子為何是個「二世祖」?
    儒家思想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孔子是歷代公認的至聖先師,孔子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出類拔萃者七十二人,合稱「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繼承和傳播者,而弟子中最出色的兩位顏回、曾參,更是都有聖人之稱。
  • 一個貶孔子,一個贊孔子,看孔門兩弟子的語言交鋒,學習如何說話
    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在眾多弟子中,有一個叫陳子禽的總是對孔子充滿懷疑和不服,可是他偏偏將自己的疑惑告訴孔門言語科的高材生子貢,這可是撞到槍口上了。子禽,姓陳名亢。子貢,姓端木名賜。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可是人和人的差別就是那麼大,一個貶孔子,一個贊孔子。《論語》裡記載子貢有兩次主動維護老師的尊嚴,都和陳子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