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裡者半九十」,越是到了關鍵時刻、接近目標和終點就更要凝神靜氣,做好一鼓作氣、全力以赴的準備。「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各地區、各部門經過八年的精準扶貧、五年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巨大成績。今年國家對剩餘的52個貧困縣實施掛牌督戰,幹群一心克服疫情的影響,在挑戰中攻堅克難。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剩餘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誌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
脫貧摘帽的勝利固然可喜,但是如果認為「摘帽」就是終點、是大戰告捷,從此以後就一勞永逸、高枕無憂,有停下來放鬆放鬆、歇息歇息的想法,就會讓鞏固脫貧攻堅成效變為空談。「馬上得天下,寧可以馬上治乎?」告訴我們「馬上贏得天下」只是得天下、治理天下的開始,如以為打了勝仗就可以一勞永逸,必定得而復失。猶如脫貧摘帽只是群眾開啟致富門的第一步,我們只是取得了脫貧攻堅的階段性勝利而已。我們的扶貧幹部唯有認清形勢,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克服麻痺大意,摒棄「歇歇腳、喘口氣」的僥倖心理,以嶄新的面貌抖擻精神、整裝待發,以「釘釘子」的作風真抓實幹,為不斷鞏固脫貧成果、增強造血功能、防止返貧而不懈努力。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脫貧攻堅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夠完成的,在清零之後保持清醒才能夠書寫好「脫貧攻堅的後半篇文章」。當前,我們正處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的歷史交匯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首次提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把鄉村建設作為「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擺在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這為我們寫好脫貧攻堅「後半篇文章」指明了方向。
確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首先要抓好思想建設,保持思想上的不鬆懈。不斷學習黨的政策方針、理論指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等,以思想為指引,克服盲目樂觀、鬆氣歇腳、疲憊厭戰的心態,為全力寫好脫貧攻堅「後半篇文章」奠定堅實思想基礎。其實,是要打造一支有戰鬥力的幫扶隊伍,繼續發揮脫貧攻堅機制的效力,確保幫扶隊伍不散、幫扶力量不撤、幫扶政策不減,推動扶貧隊伍在鞏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持續發力,發揮好承前啟後的作用。最後,要大力做好「產業文章」,以產業築牢基礎,因地制宜找到區域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做精產業文章,堅持短期增效與長期可持續發展相結合,以「產業」激活農民、農村、農業的新動能,不斷增強其自身的造血功能,真正實現鄉村由脫貧到致富之路。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時刻保持脫貧攻堅的「戰鬥姿態」,時刻保持攻堅克難的「戰鬥精神」,時刻保持真抓實幹的務實作風,這不僅僅是黨中央對扶貧幹部的告誡,更是人民對扶貧幹部的殷切期望。要實現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就需要蓄力而為,將脫貧摘帽當成是新起點,繼續以乘風破浪之勢、以愚公移山之志、以咬定青山不放鬆之姿,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書寫好脫貧攻堅「後半篇文章」,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袁長瓊
編輯: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