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公裡」,距離雖不遠,但還是有距離,仍未到達目的地。就如在長跑比賽中,有些運動員雖一路領先,但如果在最後衝刺階段後勁乏力,將與冠軍失之交臂,前功盡棄。正所謂「行百裡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終點、臨近末尾,越需要凝神靜氣、一鼓作氣、全力以赴。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剩餘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誌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脫貧摘帽只是脫貧攻堅徵程上的階段性勝利,接下來要鞏固脫貧成果、增強造血能力、防止返貧,確保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如果認為「摘帽」之後就可以大功告成、「船到碼頭車到站」,就失去了責任和擔當意識,懷著高枕無憂的想法,就會讓鞏固脫貧成效變為空談,導致脫貧攻堅工作退回「原點」。越到最後關頭,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幹部就越需要保持頭腦清醒、克服麻痺大意,摒棄「歇歇腳、喘口氣」的僥倖心理,以「釘釘子」的精神抓落實、抓推進、抓到位,鍥而不捨,持之以恆,久久為功,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最後一公裡」讓我們看到,目標已近,勝利在望;同時,也在提醒我們,中間還有距離,還有不確定性,並沒有完全達到目的地。脫貧攻堅收官之後,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如何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仍然是我們必須關注的熱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首次提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把鄉村建設作為「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擺在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
當前,我們正處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的歷史交匯期,貧困縣「清零」絕不是奮鬥休止符,更是整裝再出發的新起點。在此關鍵時刻,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必須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保持清醒頭腦,決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和「成績單」上沾沾自喜。要保持持久定力,一錘接著一錘敲,不達目的不罷休。要自我警醒、自我加壓,不搞自我滿足、自我陶醉,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思想境界久久為功、只爭朝夕、一往無前。
越到脫貧攻堅的「臨門一腳」,黨員幹部越要強化使命擔當,越要下足「繡花」工夫,扛實責任、真抓實幹,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洩氣、不放鬆,跑好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作者:楊學坤)
(來源:人民論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