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半生,放慢腳步,活好自己
跑步作為很多人的健身運動和生活減壓的方式,大家都知道跑前熱身、跑後拉伸的重要性,這個也是跑步的儀式感。跑步的最後一公裡可以說是黃金運動階段。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跑步的最後一公裡該怎麼跑。
跑步是最簡單的減壓運動之一
跑步多年後,我才發現跑步最高興的事情不是完成跑步目標,而是在於還有一公裡就能完成目標。每個有經驗的人跑步前都會規劃好跑步路線和跑步目標。每次跑步經過前面階段的適應磨合,讓身體適應跑步運動。逐漸加速到理想配速,以舒適的配速維持到跑步的後程。而到最後一公裡,即將完成目標的時候,狀態和心情不同,對待最後一公裡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衝刺跑
經過&34;跑步前程和中程地適應,身體狀態非常好,身體也處於較興奮的狀態。很多有經驗的人會在這個時候選擇進行一公裡衝刺跑。
間歇跑可以提高跑步運動表現
許多新手跑步的時候,趁著跑步的激情,一開始就用盡全力奔跑。這種方式跑不遠,還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因為剛開始跑步時,身體沒活動開,肌肉緊繃,心肺功能來不及適應運動狀態,就進行劇烈運動。所以經常看到很多人沒跑多久就氣喘籲籲,肌肉拉傷不得不停下跑步。而如果經過跑步前期的磨合,在後程進行衝刺剛有利於提高運動表現:
①跑步最後一公裡的衝刺對心肺功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提高跑步耐力。短距離衝刺跑可以提高攝氧量,讓乳酸來得更晚一些。如此,平常的舒適跑更舒適,耐力更好。
②短距離的衝刺跑有助於改善爆發力,提高無氧氣運動能力,使肌肉更好地適應跑步運動。
③跑步最後一公裡的衝刺跑可以提高跑步的經濟性,突破跑步的瓶頸。短距離的衝刺跑打破了舒適區,刺激肌肉的「懶惰」適應性,讓身體不斷地調節資源,適應更快的跑步,從而提高跑步的經濟性和新的運動適應能力。
衝刺跑可以提高肌肉耐力
有經驗的跑者跑步就像開車一樣,開始以較慢的速度啟動,然後逐漸加速到合適的配速,來提高行車的經濟性。配速呈倒金字塔狀,通常也有說讓第一公裡配速低於最後一公裡。
二、慢跑
跑步的最後一公裡,有的人選擇以更慢的速度來過渡到結束跑步。就像做廣播體操時,最後一項整理運動一樣,讓身體放鬆、恢復。跑步到最後一公裡,肌肉緊繃,呼吸急促,身體疲勞。最後一公裡選擇放慢速度,讓身體在運動中逐漸冷卻。也是和駕車一樣,在經過高度運轉後,逐漸降檔放慢速度,而不是立馬踩剎車剎死。
跑在風景線上,成為風景
在跑步的最後,以慢跑結束,跑步後不會造成痛苦的記憶。而是跑步後愉悅放鬆的狀態,為下次跑步提供了精神上的動力,從主觀上建立下次還願意跑步的衝動。每次跑步都有良好的體驗,跑步才會長久堅持。
三、走路
經常看到很多人跑步後立馬坐下或躺下,其實這很危險。跑步是一項全身的運動,跑步後全身各個器官都處於極度亢奮的狀態,心臟加速跳動,輸血量也有很大的提高,整體個身體還是在運動狀態。如果這個時候突然停止運動,很容易造成血液流通不暢,導致肌肉痙攣,甚至休克。
跑步後不建議立即停下
因此跑步的最後進行慢步前行很有必要。讓腿部及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液順利回流,以及恢復心肺的平靜,讓大腦和肌肉都恢復放鬆,待身體放鬆後再進行拉伸。
跑步後拉伸
跑好「最後一公裡」,開啟新徵程,立足當下,放眼長遠。關注@哲學跑步家,用哲學指導跑步,讓跑步更長久。
親愛的小夥伴,你跑步的最後一公裡是怎麼樣處理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由哲學跑步家原創,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