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雙一流」建設:以「法學+」推動新興學科交叉融合——專訪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
發布時間:2020-09-20 10:35 星期日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鋒
2020年9月20日,西南政法大學迎來七十華誕。七十年來,西南政法大學打造全國品牌,法學一枝獨秀,力推多學科協調發展,立足傳統學科,開拓新興學科……
校慶前夕,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接受法治日報記者專訪,就新時期法學+、雙一流建設、學科融合等話題進行分享。付子堂表示,西政以校慶為契機,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立足新時代、踏上新徵程,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做出更大貢獻,續寫新時代法治華章。
「法學+」挺進智慧司法
記者:大數據、人工智慧引領時代發展,我們了解到剛剛落幕的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西政也組團參展,能否介紹下具體情況?
付子堂:近年來,重慶深入落實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大力促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傾力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
作為高校來說,西政連續兩屆參展。本次西政展館以智慧司法為主題,共分為智慧司法、法律機器人、智慧證據三大板塊,展示了在重慶市「智造重鎮」「智慧名城」的建設中,校企合作發展的司法科技新成果,內容包括將原筆跡電子籤名與區塊鏈加密存證融合的i-Signing全程無紙化籤署方案,基於知識圖譜的智能法律公共服務平臺、政務服務智能諮詢雲平臺,AILAW智能法律服務機器人等。
怎麼理解呢?就是該平臺以手寫原筆跡電子籤名技術為核心,提供合同/文件在線籤署、文書證據在線歸檔管理、在線存證與出證等一站式智能籤署服務,完美解決紙質證據電子化過程中的司法效力問題,實現可信證據智能化、規範化。為全業務流程無紙、證據檔案數位化和大數據利用掃清最後一道屏障。
學科交叉融合開闢法治人才培養新模式
記者:在新技術、新產業、新跨越背後,是對複合型人才日益增長的需求,也就是對高等教育學科融合的新要求,在學科融合層面,西政有哪些布局?
付子堂:學校始終緊跟國家戰略,保持學校學科發展與時代同行,自2017年以來,學校一直致力於交叉學科、新興學科建設,共新設人工智慧法學院、生態法學院、監察審計學院、監察法學院、國家安全學院、融媒體學院等六個學院,重點打造了如監察法學、人工智慧法學、國家安全學等新興交叉學科,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國家法治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記者:目前西政在學科融合層面取得哪些進展?
付子堂: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僅擁有單一學科背景的大學畢業生將會越來越難以跟上時代變遷的步伐,擁有複合型學科背景的大學畢業生會更易於適應這樣的速度。高校需要打破學科邊界,進行學科融合,培養擁有多學科背景的複合型人才。
為了回應國家人工智慧發展戰略,2017年12月,學校在全國率先成了人工智慧法學院,自主增設人工智慧法學二級學科,形成包括數據法學、網絡法學、算法規制和計算法學在內的人工智慧法學學科體系。其中的「智慧司法」獲批重慶市「人工智慧+」學科群立項建設。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後,2018年3月20日,西南政法大學監察法學院揭牌成立,旨在為國家監察與反腐敗法治化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學院成立後,出版一系列監察法學專業的教材、刊物,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2020年,學校依託法學和新聞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申報並獲批以培養複合型、創新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新聞學+法學」「法學+英語」「法學+工商管理」3個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並實現在2020年面向全國,通過高考招生。
總體來說,學校大力推動基於法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為重慶乃至全國法治人才的跨界發展增添了新活力。
70年校慶推動「雙一流」建設
記者:今年是西政辦學七十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如何以校慶為契機,推動學校「雙一流」建設?
付校長:七十年來,西南人民革命大學、西南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一脈相承,生生不息,從復辦的艱辛堅守,到新時代的砥礪奮進,一代代西政人接續奮鬥、自強不息,樹立了一個個歷史豐碑,也塑造了獨特的西政學人風骨與學術品格,成就了「心繫天下、自強不息、和衷共濟、嚴謹求實」的西政精神。
學校七十年辦學歷程,可以說,與新中國法治進程同頻共振。近年來,學校也緊緊抓住了新的發展機遇。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雙一流」建設。2017年12月16日召開的學校第八次黨代會,提出以加快「雙一流」建設為中心任務,隨之學校啟動並紮實推進了「雙一流」建設戰略行動和涵蓋了人才、創新、優勢、開放、管理、文化等方面工作的「六大攻堅計劃」。
2019年,可謂是大事喜事很多。就以專業來說,學校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經教育部批准,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新聞學等3個本科專業入選2019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國際經濟與貿易、偵查學、經濟犯罪偵查、廣播電視學、傳播學、刑事科學技術、會計學、審計學、行政管理等9個本科專業入選2019年度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新增德語、金融工程、電子商務及法律等3個專業。在科研方面,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法學學科立項數19項(其中重點項目3項);從最近剛剛發布的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名單公示情況來看,我校法學一級學科入圍的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和西部項目總數在全國名列前茅。
今年學校迎來70周年校慶,以校慶為契機,學校凝聚各方力量,提振西政精神,發奮西政自強,著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開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和第五輪學科評估為機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主動對接西部大開發、成渝雙城經濟圈、長江經濟帶等重大國家戰略。
未來,學校將繼續圍繞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法學一流學科建設為主線,朝著「建設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學」的目標奮力邁進,努力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喬小倩
831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