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重磅定調!六大改革任務 推出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
2020年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1月16日至17日召開,會議總結2019年主要工作,分析當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研究部署2020年重點任務。記者了解到,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出席大會並做了重要講話,會議傳遞的信息量極大,尤其是對2020年資本市場監管工作的部署,六方面內容明確了資本市場今年的監管路線圖。一是以防風險強監管為抓手,持續優化市場生態。二是以註冊制改革為龍頭,全力抓好重大改革攻堅。三是以貫徹新證券法為契機,全面加強市場法治建設。四是以促進優勝劣汰為目標,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五是以科技監管為支撐,進一步增強監管效能。六是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國辦:嚴禁大規模無序房地產開發 堅決遏制炒房行為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支持國家級新區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探索高品質城市治理方式,深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職住平衡要求,嚴禁大規模無序房地產開發,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堅決遏制投機炒房行為。
深交所:對近期漲幅異常的「誠邁科技」「星期六」持續進行重點監控
深交所消息,1月13日至1月17日,深交所共對42起證券異常交易行為採取了自律監管措施,涉及盤中拉抬打壓、虛假申報等異常交易情形;對近期漲幅異常的「誠邁科技」「星期六」持續進行重點監控,並及時採取監管措施;共對6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項進行核查,並上報證監會5起涉嫌違法違規案件線索。
外匯局:2019年境外投資者淨增持境內上市股票413億美元
外匯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17日表示,外匯局統計顯示,2019年境外投資者淨增持境內債券866億美元,淨增持上市股票413億美元,合計達到了1280億美元。
2019年12月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股票2.10萬億元 環比增長12%
央行1月17日披露,截至2019年12月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股票2.10萬億元,估算較11月底的1.87萬億元增長12%,持有境內債券2.26萬億元,與11月底基本持平。
上交所:科創板股票與存託憑證暫不納入上證綜合指數
經研究,科創板上市股票與存託憑證暫不納入上證綜合指數(代碼:000001),納入時間將另行公告。
中國結算發布ETF登記結算業務實施細則 取消滬市ETF現行T+0待交收制度
中國結算制定兩市統一適用的《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關於交易所交易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登記結算業務實施細則》。本次對滬市ETF結算模式調整包括:取消滬市ETF現行T+0待交收制度。將滬市的跨市場ETF非本地組合證券當日申購份額當日未賣出部分、跨市場ETF贖回的非本地組合證券的現金替代部分納入擔保交收等。調整後滬深兩市ETF結算模式將基本統一。
商務部等六部門: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
商務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的通知》,將石家莊等50個城市(地區)及海南全島納入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範圍,自《通知》印發之日起,相關城市和地區可按照2018年六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開展網購保稅進口(海關監管方式代碼1210)業務。
監管層強力護駕新三板改革 保薦項目狀況須15天報送一次
箭在弦上的新三板市場改革及具體項目可能面臨的問題,正在被監管部門高度關注。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多家券商人士處獨家獲悉,全國股轉系統中介業務部向保薦券商2020年1月17日當天發布通知,要求各家主辦券商須定期報送新三板改革項目進展情況。 根據通知要求,主辦券商須自1月17日起,直到首批公開發行保薦項目在精選層掛牌期間,每半個月報送一次,即分別在每月5日、20日前分別報送截至上月末,當月15日的項目進展情況和數據。值得一提的是,1月15日的數據,主辦券商需在1月21日前通過系統完成報送。
央行徵信中心1月19日起提供二代格式信用報告查詢服務
央行網站1月17日發布了央行徵信中心有關負責人就二代徵信系統切換上線相關問題的答記者問。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分步實施計劃,央行徵信中心於2020年1月17日啟動二代徵信系統切換上線工作。自2020年1月19日起,徵信中心將面向社會公眾和金融機構提供二代格式信用報告查詢服務。
跨境資金淨流入增多 2019我國外匯收支呈現6大特點
1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介紹2019年外匯收支數據情況,並答記者問。2019年,國際環境錯綜複雜,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全球貿易和投資低迷,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我國經濟表現出很強的韌性,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主要經濟指標處在合理區間。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並保持基本穩定,匯率預期總體平穩。王春英表示,2019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1月17日晚間央視新聞聯播財經內容集錦
李克強同在華外國專家舉行新春座談會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7日在人民大會堂同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代表舉行新春座談會。
來自以色列、英國、德國、新加坡、美國、法國等國的專家分別就基礎研究、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文化交流、金融、能源業發展等廣泛議題提出建議。李克強同他們親切交流互動。
李克強表示,今天(1月17日)適逢中國農曆小年,謹向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和家屬致以新春祝福,感謝你們長期以來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給予的支持和幫助。
李克強指出,過去一年,國際形勢錯綜複雜,世界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奮鬥,中國經濟在高基數基礎上保持穩健增長,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新的一年,我們將深化改革,繼續開展大規模製度性減稅,政府將大力壓減一般性行政開支。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風險和挑戰,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李克強指出,中國的發展是開放的發展,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中國將始終作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堅持多邊主義,維護自由貿易,在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同世界各國開展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中國將持續擴大教育、科技等領域開放,同國際社會的合作只會擴大、不會縮減。我們將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為外國專家在華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座談會後,李克強為外國專家代表舉行晚宴,共慶新春佳節。
劉鶴、肖捷出席上述活動。
2019年經濟成績單公布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主要指標今天(1月17日)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從總量看,2019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將近100萬億人民幣。從增速看,比上年增長6.1%,符合6%-6.5%的預期目標,明顯高於全球經濟增速,在世界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位居第一。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看,突破了1萬美元大關,實現了新的跨越。
2019年,全國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強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全力做好「六穩」,主要預期目標任務均較好完成。
從就業看,2019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122.9%。
從工業看,產能利用率為76.6%,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8.8%和8.4%。
從外貿看,對外貿易逆勢增長3.4%。其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勢良好,合計進出口增長10.8%。
從投資看,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551478億元,比上年增長5.4%。高技術產業、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投資增長加快。
2019年,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全年1109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6%,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2%。財政金融體系整體健康,風險可防可控。
2019年,民生保障改善力度加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三萬元,學前教育毛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又有所提升,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繼續增強。
2019年我國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1月1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外匯收支數據情況。從銀行結售匯數據看,2019年,按美元計價,銀行結匯1.85萬億美元,售匯1.91萬億美元,結售匯逆差560億美元;按人民幣計價,銀行結匯12.76萬億元,售匯13.15萬億元,結售匯逆差3843億元。
王春英表示,截至2019年末,外匯儲備餘額31079億美元,較11月末增加123億美元,較年初增加352億美元。
第二批國家集中採購藥品工作完成價格 平均降幅53%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天(1月17日),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工作順利完成,32個品種採購成功,價格平均降幅53%。
第二批國家組織集中採購的藥品,覆蓋糖尿病、高血壓、抗腫瘤和罕見病等治療領域,個別過專利保護期的原研藥價格降幅較大,由每盒55元降至5.42元。這次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將通過質量一致性評價作為仿製藥入圍的條件。未來,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制度將實現常態化。
海關去年減稅3635億元通關時間縮短
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2019年,全國海關全年徵收稅款18701億元。同時,落實國家降稅政策,減稅3635億元。2019年進口、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較2017年分別壓縮了62.3%和78.6%。
聯合國發布《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聯合國16日發布《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聯合國負責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劉振民表示,聯合國認為中國經濟在未來會有積極表現,能夠推動世界經濟持續發展。
報告指出,目前世界經濟面臨著嚴峻挑戰,包括關注GDP增長而忽略可持續性發展,需要繼續增強社會福祉。但最重要的,當前仍是世界發展不平衡,諸多國家和地區提高生活水平的進程停滯不前。東亞現在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好的地區。劉振民引用報告,呼籲全球各國要眼光長遠,通過改變能源結構、採取平衡的政策組合來實現經濟發展。
劉振民表示,聯合國認為中國經濟在未來仍然會有積極表現,推動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各個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的評估的總體看法一致,都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中國經濟將能保持好的增長勢頭。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