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斷舍離並不奏效?
斷舍離一詞來源於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的著作《斷舍離》,斷等於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等於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等於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這樣的生活空間是你想要的嗎?
時下許多的收納課程,收納方法都受到日本收納術、整理術的影響,但是很多觀念、方法並不適合我們中國家庭,斷舍離便是其中最無法有效實施的收納理念。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 首先中國和日本的國情不同,中國是一個廣闊的大陸國家,而日本只是一個狹小的島國。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人口密度大、物資相對匱乏。榻榻米這個具有日本特色的形態,就是為了節省空間的做法。
· 日本曾經是二號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而我國長期處於匱乏經濟的局面。這就造成了日本人的物質已經獲得了極大的滿足,而我們長期以來的生活習慣卻是勤儉節約。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讓我們學習扔東西是非常困難的,與我們的生活理念相違背。
· 從連續多年的低生育率也反映出了日本人的清心寡欲,而我國尚未實現全面脫貧的目標。好日子還沒有過幾天,又要讓大家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談何容易。不符合人文環境的生活方式註定無法長久。
· 禁欲主義、極簡主義源於日本經濟發展的停滯,社會活力的降低。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被戳破,為欲望買單的年代逐漸過去。儘管網上有各種日本小電影,但是「性冷淡」「禁欲主義」正好適應了日本經濟的低迷。反觀我們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始終保持著高速的經濟發展。物質的極大豐富不可能支撐禁慾、無欲的生活理念。
· 正因為上面這些原因,斷舍離並不能指導我們整理房間、收納有序。如果有人嘗試過斷舍離的生活方式,必將迎來報復性消費,家裡的物品將會更多地佔據我們的生活空間。
符合中國家庭的收納整理是怎樣的?
進入新時代,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符合中國家庭的收納整理方式就是要解決「三多」的問題:越賣越多、越增越多、越住越多。
· 越買越多生活水平的提高,刺激了人們的購買慾望,特別是現在網購的便利更方便「剁手一族」。行動支付的便利,使得付錢時的敏感程度降低,進一步激發了人們的購買慾望。買的東西越來越多,家裡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
· 越增越多從單身到小兩口,從小兩口到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為了帶孩子或者孝敬老人,長輩、子女,再加上年輕的父母,房子裡增加的居住人口必然導致物品的急劇增加。特別是現代家庭對於孩子的寵愛,使得孩子的物品甚至超過了父母。
· 越住越多 住的時間長了東西越來越多,恐怕不光是在裝修時最常聽到的話,也是每個人的切身感受。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勤儉節約,不能鋪張浪費。於是,家裡的東西隨著居住時間越來越多。
解決「三多」的問題,我們需要釐清三個關係:
· 與現在的關係 東西越買越多,歸根結底就是要處理好現在的關係、當下的關係。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儘管這非常困難。實際上,自己對自己的了解,遠沒有各種大數據對自己更了解。
· 與未來的關係居室的儲物量、收納量需要有長遠的規劃,在裝修新房的時候預見到未來的居住人口、生活場景,預留出一定的餘地。
· 與過去的關係 相比較於現在的關係、與未來的關係,人最難處理的還是與過去的關係。許多物品不單純是一個物件,很有可能還聯繫著過去的一段經歷、一段回憶。正確的處理與過去的關係,不但是收納整理成敗的關鍵,還是人生成敗的關鍵。
如何樹立正確的收納觀念?
· 收納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試圖通過一次整理不再復亂、一勞永逸的想法是錯誤的。收納需要根據不同的現狀、不同的發展趨勢及時做出調整。很顯然,小兩口的收納方法與上有老下有小的收納方法是不同的。不同房屋類型、不同季節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 收納不應該對抗人性!想一想超市貨架的陳列,是不是緊緊地抓住了人性,將它最希望售出的商品放在了最便捷的位置。我們整理房間的目的不是束縛人的行為,不是對抗人性,而是充分的利用人性,才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效果。整理房間後不久又變得凌亂,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違背人性,無法獲得家庭成員的共同響應。
· 收納不應製造麻煩,比較好的收納效果應該包括放的方便、取的便利。不能因為收納導致新的不方便。例如,很多時候費盡力氣整理好的房間面臨的問題卻是家庭成員的不斷質詢,因為他們找不到東西了。相反,我們希望的是通過收納將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好。
· 收納不是疊衣服、收內衣、卷襪子等等方法,也不是購買所謂收納神器就可以解決的。收納整理需要學習,當你學會了收納的方法你就會發現可以將它應用到工作、生活領域。提升你的生活品質、工作效率。